于慧:从历史传承和民族心理看英国脱欧论文

于慧:从历史传承和民族心理看英国脱欧论文

摘要:英国脱欧期限将到,原本英国加入欧盟就颇费周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进的情况下,英国又走上了公投脱欧的道路。英国脱欧有历史传承的因素,也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国民族心理的影响,交织着国内不同派别利益纠葛。英国脱欧无疑会对英国、欧洲、世界甚至中国都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历史传承;民族心理;英国脱欧

距离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脱欧已经接近两年时间了,如果两年期限内英国与欧盟不能达成脱欧协议,将自动离开欧盟,除非欧盟成员国同意延期谈判。

创新实践类课程基本上都是动手实践验证课,适合采用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轴的教学方式[5],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整个教学过程由项目任务驱动,一个个小而完整的实验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围绕项目开发需求组织、展开。创新课堂的每次教学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了以下子任务:网线制作,信息模块制作,常见网络使用命令的使用,虚拟局域网的创建,无线路由器的桥接。

英国脱欧之路不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中国第六大、江苏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先后获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经过多年发展,高邮逐渐形成了以高邮双黄蛋、罗氏沼虾、扬州鹅、高邮大米、高邮湖大闸蟹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

英国脱欧本身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因为从各派利益角度看存在矛盾,从英国各地区看也存在严重分歧,尤其是透过历史从民族心理看,英国人更加矛盾。本文旨在从历史因素和民族心理角度解析英国脱欧的重重矛盾,看懂英国人是否有智慧处理好矛盾交织复杂的脱欧事件,有利于我们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认清历史发展趋势。

当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法国刚刚恢复元气,欲试图扩张称霸欧洲的时候,英国又支持普鲁士于1870年打败法国,使德国实现了统一。

1 英国人的大国强国情结

近代以来,英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海盗式的抢劫、一般性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以及国内的圈地运动积累了原始资本,加上长期工场手工业积累的丰富技术经验,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公开支持大海盗德雷克对西班牙商船进行抢劫,导致了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开战。英国海军和商船,以及海盗船齐上阵,可谓是举全国之力,最终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工业革命后,英国已经完全确立了世界领导者地位。当时的英国具有制度优势,技术优势,殖民地(海外市场)优势,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真正国运昌盛,傲视全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大国强国情结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英国人心中,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就是这种大国情结的一种外在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虽然实力有所减弱,但在国际地位上,仍然通过控制国际联盟,掌控世界大局,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才彻底失去霸主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沦为美国的应声虫,勉强维持其大国地位。

拥有几百年世界老大的英国,大国情结的烙印却一时半会儿难以抹去,在丧失霸主地位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是若隐若现,在加入欧盟和脱欧这一关系英国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

1792年至1815年英国多次参与组织反法联盟,并最终打败拿破仑,扼杀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强大起来,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英国于1853年至1856年又回过头来,联合法国和土耳其对俄发起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

在缓冲器下限固定后,式(3)和式(12)中的τi变量将是固定值.因此,我们重新执行最小化问题式(8)~式(12)去找到更为准确的缓冲器调整值.在算法实现中,设置其阈值为0.1%.

英国从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近二百年里长期奉行大陆均衡政策,这一政策使英国一直领导着欧洲,左右着世界。英国在外交上对欧洲国家交替使用联合、孤立、封锁、干涉等手段,扶弱抑强,维护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和自身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比高职生的岗位特点和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才培养的“窄口径”和企业岗位对高职生要求的“宽口径”产生很大的矛盾和错位,而且岗位对人才的动态变化和目前的静态培养模式也产生很大的矛盾和错位。要破解这两大矛盾和错位,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拓基础、强根基、淡专业、重运用、灵考核”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历史看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渗透着英国的大国情结和矛盾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在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作用,经常出现逆一体化现象,最典型的是英国加入欧盟又脱欧。英国加入欧盟本来就一波三折,脱欧则更富有戏剧性,在这一波三折的戏剧性背后,体现出英国民族心理的矛盾,既不想失去一体化的蛋糕,有不想使自身利益对他国做更多的让渡。也由于历史因素,体现出英国传统大国心理,不甘附属于法德两国领导的欧陆组织。

1975年,英国首相威尔森(Harold Wilson)就英国脱欧问题举行过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共体。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成功令欧共体同意英国预算贡献获得部分退款。也充分体现英国人外交的一贯原则:“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又与俄国、法国结盟,组成三国协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德国。

2011年11月,他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授予“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政策即体现了其外交务实维护本国利益和国际地位的一面,也体现了英国高傲的民族心理,对欧洲大陆的优越感,同时也对欧陆国家充满戒备,强大时寄希望于控制欧陆事物,国力衰弱,也要借力远亲美国,试图主导欧洲,不能主导,也不愿跟从和融入。

可见,英国脱欧是有历史脉络和渊源的,从来英国都把自己和欧洲分离开来,这次也不例外,长期积淀下来的大国心理,欧洲领导者地位无疑在起作用,加入德法主导的欧盟,英国地位也略显尴尬,也心有不甘。

近代欧洲是世界的经济、政治、外交活动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即主导了世界。称霸世界并拥有掌控世界情结的英国,对欧洲掌控欲望也更加强烈。历史上,由于地理因素,英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在国力强盛时期,长期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目的是防止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过于强大,威胁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所以扶弱抑强,就成为英国对欧洲大陆国家打交道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英国长期奉行“大陆均衡”政策。

2 英国人内部之争,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纠结

其实,英国脱欧也与国内各派利益息息相关,英国脱欧既有党派利益之争,又有和欧盟讨价还价之意;即体现出英国在难民等问题上想独善其身,也体现出英国对欧盟政策的摇摆不定;既有功利主义的外交体现,又有对法德两国主导欧盟事务的不满。英国有大多数老百姓对欧盟是非常的反感,这些人认为欧盟给英国带来太多的框框架架,带给英国的实惠是不多的。英国每一年要向欧盟支付100亿英镑,比如,2014年支付187亿英镑,退税44亿英镑,加上补贴46亿英镑,差不多净支出100亿英镑。这种利益纠葛使英国加入欧盟以来,民心上就不统一,这也往往为政客们所利用。布莱尔本来想利用脱欧公投,转移矛盾,没想到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了个下台的后果。总之,英国脱欧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纠结,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内部矛盾体现。也是民粹主义下政客们投机的结果。真是矛盾重重,剪不断,理还乱。

一战后,为了抑制法国,英国又扶植德国,实行纵容政策,导致德国再次崛起,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多次申请加入欧盟,都被法国戴高乐总统拒绝,因为英国不愿放弃作为美国跟班地位,采取骑墙的策略。英国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又想伸手到欧盟捞好处,对于刚刚摆脱美国控制的欧盟是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

统一后的德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强大起来。

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计划在1997年后加入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遭到当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阻止,这也体现了英国内部矛盾的一面。公投体现了布莱尔政客投机的矛盾心理,既想以此要挟欧盟,为英国利益最大化服务,也想以此争取国内不同派别的支持,想以此转移国内矛盾,减轻自身压力。

目前广佛间城际出行主要通过广佛地铁、城际公路客运(普通客运、城巴、快巴)、广佛公交、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方式. 从空间分布来讲,客流呈现出“两点放射、毗邻区域密集”的特征,“两点放射”以佛山南海、顺德两区向广州毗邻区县连接,其中南海与荔湾、白云的出行需求最高,日均交换量均超过25万人次,毗邻区域呈现一体化、网络化特征. 从时间分布来讲,工作日广佛间出行交换量时变曲线基本符合双峰分布,出行早高峰为07:00—08:00时段,相比于广州出行早高峰提前约0.5 h,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时段. 非工作日无明显的早高峰,晚高峰时段为18:00—19:00.

英国老百姓也认为欧盟对英国管控过度、使英国自由受限,特别是欧盟总部无须英国议会的同意,可以直接推翻英国的法律,这让英国老百姓认为如果一旦脱欧成功,英国政府可以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重新拟定外交政策,重新拟定外贸政策,重新拟定经济政策,因此对于英国的未来是有帮助的。

3 英国脱欧会对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有什么影响

对英国的影响,使英国的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对立更加明显,本来二战后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和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削弱,中产阶级没落,草根阶层更加对现实不满。在脱欧的问题上,英国政客层不得不迎合民众的意愿,来减轻自身的压力。但这又使精英阶层和民众对立加剧,成为未来英国社会需要弥合的突出问题。

简单多数的民主表决方式,伤害少数(其实少不了多少)人的感情,甚至加剧内部分裂,比如苏格兰人民不希望脱欧。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没有直系亲属继承王位,由其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位,从此苏格兰并入英国。但苏格兰人民多次起义,试图脱离英国独立。刚刚进行的公投虽然失败,这次脱欧很显然不符合苏格兰人民的诉求。这就很容易引起苏格兰人民的二次公投,谋求独立。

使英国眼前获利,不用承担对欧盟的义务,长远看不利于英国发展,英镑有被边缘化的可能,英镑和欧元竞争,不可能处于上风。

另外,英国脱欧还会引起世界金融动荡,使欧元的竞争力遭到削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助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受阻。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和实践……………………………………………………… 任铁军(9.30)

参考文献

[1] 赵俊杰.透视当今欧洲社会民主主义[J].世界知识,2018.

[2] 崔连仲.世界通史[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3] 王晓易.英首相卡梅伦发声明要辞职 称尊重民众脱欧选择[EB/OL].http://money.163.com/16/0624/15/BQBA1J1100254TI 5.html.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2.020

标签:;  ;  ;  ;  ;  ;  ;  

于慧:从历史传承和民族心理看英国脱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