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属于机车冷却领域,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中心设有主风扇系统,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围绕所述主风扇系统分别设有副风扇系统,所述主风扇系统包括主护风圈,主风架,主风扇和主电机,所述副风扇系统包括副护风圈,副风架,副风扇和副电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主风扇系统和四个副风扇系统的布置结构方式消除了传统单风扇或双风扇结构形成的进气死区,显著缓和了进风不均匀的情况,提升进风的均匀性同时解决了因温度集中对设备的影响,保证冷却风足量均匀无死角通过散热器,保证冷却间设备处在安全温度下工作,确保机车运行安全可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矩形,所述安装板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安装有主风扇系统,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围绕所述主风扇系统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副风扇系统;所述主风扇系统包括主护风圈,所述主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主风架,所述主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Ⅰ和多个连接杆Ⅰ,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与所述主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Ⅰ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Ⅰ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Ⅰ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Ⅰ内设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主护风圈相匹配的主风扇,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风扇连接;所述副风扇系统包括副护风圈,所述副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副风架,所述副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Ⅱ和多个连接杆Ⅱ,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与所述副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Ⅱ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Ⅱ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Ⅱ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Ⅱ内设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副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副护风圈相匹配的副风扇,所述副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副风扇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矩形,所述安装板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安装有主风扇系统,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围绕所述主风扇系统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副风扇系统;

所述主风扇系统包括主护风圈,所述主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主风架,所述主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Ⅰ和多个连接杆Ⅰ,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与所述主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Ⅰ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Ⅰ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Ⅰ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Ⅰ内设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主护风圈相匹配的主风扇,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风扇连接;

所述副风扇系统包括副护风圈,所述副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副风架,所述副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Ⅱ和多个连接杆Ⅱ,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与所述副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Ⅱ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Ⅱ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Ⅱ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Ⅱ内设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副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副护风圈相匹配的副风扇,所述副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副风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扇和所述副风扇的均具有六片扇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护风圈的内径大于所述副护风圈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护风圈的内径与所述副护风圈的内径比值为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架具有四根连接杆Ⅰ,所述副风架具有四根连接杆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扇和所述副风扇均为吸风式风扇。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冷却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风扇总成是一种产生旋转气流的装置,在机车冷却间内根据工作温度,提供合适的风量进行冷却,保证冷却间内温度达到工作标准,确保机车设备正常的工作不会因温度集中或过高造成设备损坏。

传统的散热器风扇总成一般多为单风扇串电阻调速,或者双风扇串并联调速。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风扇尺寸大小以及布置方式的问题,导致安装板上存在进气死区,风扇进气效率较低,散热器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难以满足机车总体冷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矩形,所述安装板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安装有主风扇系统,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围绕所述主风扇系统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副风扇系统;

所述主风扇系统包括主护风圈,所述主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主风架,所述主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Ⅰ和多个连接杆Ⅰ,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与所述主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Ⅰ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Ⅰ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Ⅰ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Ⅰ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Ⅰ内设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主护风圈相匹配的主风扇,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风扇连接;

所述副风扇系统包括副护风圈,所述副护风圈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背侧设有副风架,所述副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Ⅱ和多个连接杆Ⅱ,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与所述副护风圈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Ⅱ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Ⅱ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Ⅱ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Ⅱ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Ⅱ内设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副护风圈内设有与所述副护风圈相匹配的副风扇,所述副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副风扇连接。

所述主风扇和所述副风扇的均具有六片扇叶。

所述主护风圈的内径大于所述副护风圈的内径。

所述主护风圈的内径与所述副护风圈的内径比值为3~4。

所述主风架具有四根连接杆Ⅰ,所述副风架具有四根连接杆Ⅱ。

所述主风扇和所述副风扇均为吸风式风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主护风圈和副护风圈可以保证相临的主风扇系统和副风扇系统之间工作不干扰。

2、主风扇和副风扇旋转方式均采用吸风式设计,利于提高进气量,足量均匀的冷却风,降低冷却间设备温度。

3、采用了一个主风扇系统和四个副风扇系统的布置结构方式消除了传统单风扇或双风扇结构形成的进气死区,显著缓和了进风不均匀的情况,提升进风的均匀性同时解决了因温度集中对设备的影响,保证冷却风足量均匀无死角通过散热器,保证冷却间设备处在安全温度下工作,确保机车运行安全可靠。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机车冷却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呈矩形,所述安装板1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11,所述中心通孔11内安装有主风扇系统2,所述安装板1的四个角围绕所述主风扇系统2分别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安装有副风扇系统3;

所述主风扇系统2包括主护风圈21,所述主护风圈21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中心通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背侧设有主风架22,所述主风架22包括中心圆环Ⅰ221和多个连接杆Ⅰ222,所述中心圆环Ⅰ221的轴线与所述主护风圈21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Ⅰ222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Ⅰ221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Ⅰ222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Ⅰ22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Ⅰ2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Ⅰ221内设有主电机23,所述主电机23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Ⅰ2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护风圈21内设有与所述主护风圈21相匹配的主风扇24,所述主电机23的输出轴与所述主风扇24连接;

所述副风扇系统3包括副护风圈31,所述副护风圈31的外壁的中部与所述通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背侧设有副风架32,所述副风架包括中心圆环Ⅱ321和多个连接杆Ⅱ322,所述中心圆环Ⅱ321的轴线与所述副护风圈31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连接杆Ⅱ322围绕所述中心圆环Ⅱ321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Ⅱ322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圆环Ⅱ32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Ⅱ3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圆环Ⅱ322内设有副电机33,所述副电机33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圆环Ⅱ3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副护风圈31内设有与所述副护风圈31相匹配的副风扇34,所述副电机33的输出轴与所述副风扇34连接。

所述主风扇23和所述副风扇33的均具有六片扇叶。

所述主护风圈21的内径大于所述副护风圈31的内径。

所述主护风圈21的内径与所述副护风圈31的内径比值为3.3。

所述主风架22具有四根连接杆Ⅰ222,所述副风架具有四根连接杆Ⅱ322。

所述主风扇23和所述副风扇33均为吸风式风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209.9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557310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04D 25/16

专利分类号:F04D25/16;F04D29/70;F01P5/02;B61C17/00

范畴分类:28D;32B;

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第一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申请人地址: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发明人:崔洪江;王路扬;关颖

第一发明人:崔洪江

当前权利人:大连交通大学

代理人:唐楠;李洪福

代理机构:21212

代理机构编号: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机车冷却间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