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萍: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唐莉萍: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传统文化】

摘 要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其和谐思想也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儒家和谐思想中的思维原则和价值理念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儒家身心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并论述其在当代的价值。

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当代价值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身心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身心和谐是儒家追求的最高价值标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行为准则,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动力。时至今日,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仍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一、儒家身心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身体和精神的统一

儒家对于人身体和精神的和谐非常重视,这就是所谓的“身心和谐”。只有实现人的身心和谐,社会才能和谐稳定。通过修身养性就能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强调:“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通过修身,人们可以超越自我,修心是修身的前提,要保持积极向上、豁达平和的状态,做到内心坦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完成以后,人的身心就实现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修身是儒家和谐思想的起点,通过修身养性可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为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儒家对人际和谐非常重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时,儒家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究仁爱,达到“推己及人”的效果。“仁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自己和亲人身上,也要体现在他人身上,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好这些以后,就是自觉践行“忠恕”的理念,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如此,儒家要提倡守信,有了信用,人与人相处才能更加长久,达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目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加和谐[2]。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具有群体的属性,要注重人与社会关系的建立,达到“群己和谐”。儒家思想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选举制度上,中国古代就有“贤均从众”的说法,“贤”主要从质的角度来说,而“众”则从量的角度考虑,中国历来重视质量。儒家思想认为,要想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发挥自身价值,以确保社会秩序良好。这些都需要通过“礼”来约束,体现长幼有序的特点。在行为准则上,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们将此作为行为规范,在不断制度化和权威化的过程中,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借鉴[3]。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在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人们形成了“靠天吃饭”的观念,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思想注重“天人合一”,在政治上追求“政通人和”,家庭上追求“家和万事兴”,经济上讲究“和气生财”,等等。可以说,和合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基因和内在灵魂。存在即是合理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人类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一方面向自然索取,另一方面要维护自然和生态资源的稳定性。将“仁爱”的思想进行扩展,由人及物,把仁爱的精神和情感贯注于自然万物。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儒家生态伦理观逐渐形成。此外,儒家思想认为,自然界是有内在规律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识到这种客观性,人类才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强化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

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推出以来,微博在我国取得迅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相继开通微博,在了解民意,聚拢民心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由于微博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的优点,目前,党政机关的官员开通微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根据新浪微博2012年3月公布的数据,目前该平台上的官员微博已达1 503个,比2011年11月底增加了67%。官员微博的迅速发展,使微博成为言论表达的新平台、参政议政的新工具以及政府和各级官员管理社会的新手段,阳光执政、互动执政的新方式。

二、儒家身心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仁爱”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利益诉求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贫富差距拉大,生产资料分化更加明显,社会群体出现诸多矛盾。不仅如此,教育资源、养老、医疗、三农问题等日益突出,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体现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显得更加重要,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公平正义为前提,推行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时以道德治理为辅助,在法治和德治共同推动下,不断完善各项法律举措,利用法律处理社会中的不公正和矛盾等,维护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负载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基脱氯剂由于其简便的制备工艺、优良的微量氯脱除性能以及较低的传质阻力而备受青睐,其较大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及优良的氯脱除性能特别适用于大空速、高流量丙烯中微量氯的脱除。近年来,多篇文献和专利报道了关于活性炭基脱氯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5~8]。尽管如此,很少有研究者开发针对低温下丙烯中微量氯脱除的活性炭基脱氯剂。

(二)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奉献精神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于开放政权,这种制度是重法不重人,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时至今日,士人制度对当前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公开选拔考试,只认成绩不认人。士人制度也存在局限和弊端,但其为中国原创力提供了发展动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对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代表着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不问背景的公平竞争,有利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士人制度为政治提供了基础

国家管理都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很难简单地概括哪种方式的优劣。在儒家观念中,推崇贤者。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要是贤者,就能代表多数人的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典型的体现。西方文化以个体为中心,国民追求个人权利,在选举上形成全国民选的政治体系。在经济政策方面,儒家思想认为“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主张均贫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同富裕”和古代经济政策异曲同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以中原地带为起源,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一致,历史上有很多为了国家奉献生命的民族英雄,他们都将国家利益视为第一位。基于此,我们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社会观[5]。

(四)公平正义思想为民主法治提供了精神资源

在人际关系中,“仁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人与人和谐相处。作为社会参与的主体,人要做到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及爱护,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富强。树立“仁爱”的意识,在全社会推广“仁爱”精神理念,可以为人类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阶段,企业面临转型和升级,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粗放、高能耗、低效益向集约、低能耗、高产出等模式转变。在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人们对自然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将生态自然纳入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结语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身心内外和谐方面阐述了和谐思想的内容,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儒家的和谐思想仍然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重要资源,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比分析结果如下:①与沈阳药科大学相比,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还是师资力量都高度雷同。②与中国人民大学和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比,本校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不足,师资力量处于劣势。③与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比,本校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学分明显偏多,实践教学的形式及时间都有所欠缺。另外,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设置了五大职业方向:营销管理、促销、销售管理、零售和市场调研,而本校迄今未进行专业细分。

参考文献

[1]陈文.论儒家和合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意义[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1):68-71.

[2]周军.论中国古代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52-54.

[3]胡鹏飞.重释传统:儒家文化“慎”德思想发展及其当代价值[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7(3):5-7.

[4]赵静华.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维度[J].经济师,2008,232(6):43-44.

[5]段鹏飞.浅论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9)11-0128-03

作者简介唐莉萍(1965-),女,四川绵阳人,贵州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素质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秦 凤纹

标签:;  ;  ;  ;  ;  ;  ;  ;  ;  ;  ;  

唐莉萍: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