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听化技术论文_徐洁,方志刚,郑天琪,汤益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听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听,数据,技术,脉冲,听觉,音质,声音。

可听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洁,方志刚,郑天琪,汤益军[1](2010)在《心电数据可听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听化的目的是在公共感知的基础上,把一个可视空间的特性转化为听觉特性,正成为一种新的可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的工具。本文提出了心电图可听化研究的实现途径,设计了可听化用户界面,给出了数据映射的实现方式。通过音频信号的改变来反映心脏活动的变化情况,给实验者带来大的活动余地,并可让实验者随时捕捉变化的信号加以分析,加快观测速度,减少观察时间。(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8-06)

吴德文,关胜晓[2](2008)在《基于可听化技术实现对遥操作机器人传感器数据流的监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听觉反馈在移动机器人遥操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作者应用可听化技术设计了一种传感器信息-声音映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心理物理学实验。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听觉反馈遥操作者完全可以对传感器数据流进行有效地监视。(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08年01期)

张建荣,张银南,方志刚[3](2007)在《可听化技术在CAD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了CAD可听化研究的意义与途径,总结归纳了适合可听化的CAD数据类型,分析了数据声音的映射关系,采用模拟合成的方法设计了典型的CAD可听化实例,研究了CAD可听化实现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07年02期)

沈建潮[4](2005)在《可听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电监测工作中,接触到的新技术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技术不断增加,边缘性学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比如在使用EB200接收机查找干扰时,既可以用视觉观察LEVELBAR(图1)分析,也可以利用听觉监听TONE信号强度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05年08期)

张丽红,方志刚,徐义东[5](2005)在《可听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听化技术是听觉显示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对用户的听觉感知的研究。文章简要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在听觉显示和可听化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可听化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可听化研究和应用的开发工具的要求;并对可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05年01期)

彭健新[6](2004)在《基于可听化技术的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仿真与实测脉冲响应、仿真与实测双耳脉冲响应、仿真双耳脉冲响应与在厅堂实测等叁种方法进行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结果的比较,探讨采用可听化方法进行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声学仿真获取听音位置的双耳房间脉冲响应进行汉语清晰度主观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04-10-01)

王红卫,吴硕贤,赵越喆[7](2004)在《可听化技术在厅堂音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可听化技术及厅堂音质评价研究,对广州市沙湾剧院进行了脉冲响应和其它声学指标测试,同时应用ODEON软件对该剧院进行了建筑声学仿真,探讨了仿真和实测的厅堂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了主观听音试验,以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王静[8](2004)在《结构声学设计的可听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学辅助设计已成为改进结构声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实现该方法的前提是对结构声学特性的掌握。薄板、圆柱壳、加筋板、加肋圆柱壳是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结构组织形式,了解他们在流体介质中的声学特性有助于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因此,有必要对板壳结构的声学预测和设计展开相应的研究。 板壳结构的振动问题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工作是针对结构振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和理论研究,结果简洁,易于量化。但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其缺乏直观性。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结合结构振动与声辐射基本原理,对板壳、加筋板壳结构的声—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结构声—振特性的可听化模拟。在一定程度上,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声学手段了解结构的声学特性。 在软件实现方面,本文以VC为平台,使用APDL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利用MATLAB的信号处理工具编写了结构-声学设计一体的可听化软件。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易于人机交流,可让既使不熟悉ANSYS软件的工程设计人员也能很好地借助本系统进行结构振动声学分析,同时使有经验的研究人员能够在结构设计初期对结构噪声进行初步预测和评价。(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3-01)

陈育伟[9](2002)在《基于参数化声音的信息可听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使用可听化的原因和优势:介绍了可听化系统的结构,讨论了参数化合成声音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可听化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了非语音信号表述离散和连续信息的方法和使用可听化表述医学图象的可能性,建立了一个参数化声音发生平台,该平台提供频率、响度、均衡和时长4今参数控制维度。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对一维变量、简单二维变量和复杂二维变量等信息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映射算法进行了试验。我们比较了这些结果,最后总结了一般的映射准则,希望通过使用听觉通道这种方式,使人对数据的本能或自发的感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2-10)

彭健新,吴硕贤[10](2000)在《可听化技术在室内音质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在室内音质设计中可听化技术的现状、原理及其应用,并着重讨论了可听化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00年05期)

可听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验证听觉反馈在移动机器人遥操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作者应用可听化技术设计了一种传感器信息-声音映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心理物理学实验。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听觉反馈遥操作者完全可以对传感器数据流进行有效地监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听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徐洁,方志刚,郑天琪,汤益军.心电数据可听化技术研究[C].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吴德文,关胜晓.基于可听化技术实现对遥操作机器人传感器数据流的监视[J].人类工效学.2008

[3].张建荣,张银南,方志刚.可听化技术在CAD中的应用研究[J].机电工程.2007

[4].沈建潮.可听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简介[J].中国无线电.2005

[5].张丽红,方志刚,徐义东.可听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J].人类工效学.2005

[6].彭健新.基于可听化技术的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C].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04

[7].王红卫,吴硕贤,赵越喆.可听化技术在厅堂音质评价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04

[8].王静.结构声学设计的可听化技术[D].西北工业大学.2004

[9].陈育伟.基于参数化声音的信息可听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

[10].彭健新,吴硕贤.可听化技术在室内音质设计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00

论文知识图

结点正偏置机构映射关系对话框分区录音与相应的重放技术Fig.1-4Rec...市级科技奖励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技事业科技活动周(2)市级科技奖励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校内基金项目(1)

标签:;  ;  ;  ;  ;  ;  ;  

可听化技术论文_徐洁,方志刚,郑天琪,汤益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