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论文和设计-邓珠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与上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上矫治器本体,与下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下矫治器本体组成,其技术要点是: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靠近患者舌侧的一侧面均设置有手持部,手持部沿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靠近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手持部远离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手持部靠近患者软腭一侧均设置有按摩部。患者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时,可以借助手持部将其取下来,方便患者操作的同时减少了指甲对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的划伤,进而减少了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的变形,从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对患者牙齿的有效矫正移位作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与上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上矫治器本体(1),与下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下矫治器本体(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患者舌侧的一侧面均设置有手持部(3),所述手持部(3)沿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所述手持部(3)远离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4),所述手持部(3)靠近患者软腭一侧均设置有按摩部(5)。

设计方案

1.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与上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上矫治器本体(1),与下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下矫治器本体(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患者舌侧的一侧面均设置有手持部(3),所述手持部(3)沿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所述手持部(3)远离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4),所述手持部(3)靠近患者软腭一侧均设置有按摩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3)远离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一侧的侧面均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凸起(4)沿所述手持部(3)均匀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凸起(4)凸出所述手持部(3)的部分为圆形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部(5)的形状结构呈“波浪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所述手持部(3)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穿孔(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器本体(1)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2)均涂覆有耐磨层(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3)、所述凸起(4)和所述按摩部(5)均呈透明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隐形牙套是在牙齿上粘结称为托槽的小铁片,将矫正弓丝结扎上去,使牙齿发生移动,达到矫正的目的。但由于牙齿上装有很多的刚性矫正装置,给人以“铁嘴钢牙”的感觉,同时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可能造成牙龈炎症、牙齿脱矿变色等口腔损害,从而使不少患者,特别是成人患者望“矫正”而生畏;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运而生。

无托槽矫治器是以崭新的3D立体电脑技术,量身定制一系列近乎无法观察的透明牙托来完成整个矫正疗程。不管是由于牙齿拥挤、有缝隙或者是传统治疗后又移位的牙齿,都可以重新获得灿烂笑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优点在于:对于患者来说,几乎完全隐形,不影响美观;对牙龈、舌头和前庭粘膜没刺伤,刺激小,舒适,可自行摘取,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现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形状几乎完全与患者的牙齿贴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齿的矫正是通过给患者牙齿施加抵紧力,从而对患者的牙齿起到移位矫正的作用,而患者在吃饭的和刷牙的时候需要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摘取下来,由于患者在摘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抵紧力,因此存在患者指甲划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可能同时由于用力过大使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变形,变形后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具有了对患者牙齿矫正的效果,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方便患者摘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减少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表面刮伤和变形,进而加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齿的矫正作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与上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上矫治器本体,与下排牙齿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下矫治器本体组成;所述上矫治器本体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靠近患者舌侧的一侧面均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沿所述上矫治器本体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靠近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所述手持部远离患者软腭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手持部靠近患者软腭一侧均设置有按摩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上设置手持部,患者在吃饭或者刷牙时借助手持部将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从患者的牙齿上取摘下来,减少了患者指甲触碰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本身,进而减少了指甲对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表面的划伤;同时由于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是紧密贴合在患者牙齿表面的,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对患者的牙齿存在抵紧力的作用,患者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时,减少了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的变形,因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对患者牙齿的有效矫正移位;由于患者在取摘手持部时,手持部与指甲之间的接触表面光滑,所以通过凸起的设置,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方便患者借助手持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由于手持部是凸出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的侧面设置的,而整个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是穿戴在患者的牙齿上的,位于患者空腔内部,而患者口腔内部的软腭或者舌头都是软组织,所以按摩部的设置增强了手持部与患者软腭接触的舒适程度,增强了患者在佩戴时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部远离所述上矫治器本体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一侧的侧面均为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在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上的手持部都是位于患者口腔靠近舌侧一端,并且由于手持部是凸出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的侧壁设置的,所以手持部会接触到患者的软腭,同时患者的舌头也会触碰到手持部,所以圆弧面增加了手持部与患者软腭之间的舒适感和手持部与患者舌头之间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凸起沿所述手持部均匀间隔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凸起沿手持部均匀排布,从而使得患者在接触手持部时受力均匀进而减少了手持部因受力不均而磨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凸起凸出所述手持部的部分为圆形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起设置在手持部靠近舌侧的一侧面,所以患者的舌头是会触碰到凸起的,相对于将凸起凸出手持部的部分设置成有棱有角的形状而言,减少了凸起对患者舌头带来的不适感;同时由于患者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时,患者的手也会触碰到凸起,在不影响患者取摘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的同时增强了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摩部的形状结构呈“波浪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按摩部靠近患者的软腭,“波浪形”设置的按摩部具有很多小的圆弧形导向面,进而字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这些小的圆弧形导向面能够将里分散成各个方向的分力,进而使得受力均匀,从而增强了患者佩戴该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矫治器本体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患者知识在刷牙和吃饭的时候需要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取摘下来,在患者和水时是不需要将其摘取下来的,当患者饮食带有颜色的液体时,比如可乐,由于液体分子小,所以液体会进入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与患者牙齿之间的细小缝隙中,由于可乐呈酸性,所以会对患者的牙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穿孔的设置,遗留在缝隙中的可乐可以及时从穿孔中排出,进而对患者的牙齿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矫治器本体和所述下矫治器本体均涂覆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患者除了吃饭和刷牙的时候需要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摘取下来,其余的时间都需要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穿戴在牙齿上的,所以在患者夜间睡觉休息时,由于存在磨牙现象,上矫治器本体与下矫治器本体之间相互摩擦会对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本身造成磨损,而通过在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的表面增设耐磨层,从而对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小了磨损,进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对患者牙齿有效的矫正移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部、所述凸起和所述按摩部均呈透明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均几乎透明,所以患者在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在保证对患者牙齿做到有效矫正的同时能够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所以将手持部、凸起和按摩部设置成呈透明设置,同样在方便患者取摘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的同时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由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整体都呈透明设置,另一方面方便患者的清洗,患者能够清晰的看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污渍并将其清洗干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可实施性,通过在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上设置手持部,患者在吃饭或刷牙之前借助手持部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从患者的牙齿上取摘下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患者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时,只需要接触手持部,不需要触碰到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因此在患者施力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从牙齿上摘取下来时,减少了力的作用对上矫治器本体或下矫治器本体带来的变形,从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对患者牙齿的有效矫正和移位;

2.同时手持部上圆弧面、凸起凸出手持部的部分圆弧面的设置,从而增强了患者在穿戴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时的舒适感;

3.通过穿孔的设置,使得停留在上矫治器本体和下矫治器本体与患者牙齿之间的水能够从穿孔中及时排除,进而对患者的牙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矫治器本体;2、下矫治器本体;3、手持部;4、凸起;5、按摩部;6、穿孔;7、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如图1所示,包括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上矫治器本体1套在患者的上排牙齿外且与患者上排牙齿外壁贴合,下矫治器本体2套在患者的下排牙齿外且与患者的下排牙齿外壁贴合。

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均呈一个类“U形”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类“U形”的上矫治器本体1靠近舌头的一侧面靠近患者上软腭一端沿其“U形”弧面固定有手持部3,手持部3的结构形状与下矫治器本体2的结构形状相似呈类“U形”设置。

类“U形”的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舌头的一侧面靠近患者下软腭一端沿其“U形”弧面也固定有手持部3,手持部3的结构形状与下矫治器本体2的结构形状相似呈类“U形”设置。

上矫治器本体1的手持部3远离上矫治器本体1的侧面均为圆弧面设置。

下矫治器本体2的手持部3远离下矫治器本体2的侧面均为圆弧面设置。

上矫治器本体1远离患者上软腭的一侧的类“U形”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若干大小相同且均匀间隔排布的凸起4。

下矫治器本体2远离患者下软腭的一侧的类“U形”侧面沿其长度方向也均匀排布有若干大小相同且均匀间隔排布的凸起4。

上矫治器本体1上的凸起4数量与下矫治器本体2上的凸起4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干凸起4凸出手持部3的部分均为圆形弧面设置。

位于上矫治器本体1上的手持部3靠近患者上软腭的一侧的类“U形”侧面固定有按摩部5,按摩部5远离手持部3的一侧面呈“波浪形”设置。

位于下矫治器本体2上的手持部3靠近患者下软腭的一侧的类“U形”侧面也固定有按摩部5,按摩部5远离手持部3的一侧面也呈“波浪形”设置。

上矫治器本体1靠近舌头一侧的类“U形”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穿孔6,若干穿孔6均靠近手持部3一端设置。

下矫治器本体2靠近舌头一侧的类“U形”侧面沿其长度方向也开设有若干穿孔6,若干穿孔6也均靠近手持部3一端设置。

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的外表面均涂覆有耐磨层7。

手持部3、凸起4和按摩部5均呈透明设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工作原理:

患者在进食或者刷牙时,借助手持部3将先将套在上排牙齿上的上矫治器本体1从牙齿上摘取下来,然后同样借助手持部3将套在下排牙齿上的下矫治器本体2从牙齿上摘取下来,将摘取下来的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患者即可进行吃饭或刷牙的操作。

同样在患者对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进行清洗时,同样借助手持部3用清洁工具对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进行刷洗。

有益效果:

通过在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上设置手持部3,患者在吃饭或刷牙之前借助手持部3将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从患者的牙齿上取摘下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患者在取摘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时,只需要接触手持部3,不需要触碰到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因此在患者施力将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从牙齿上摘取下来时,减少了力的作用对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带来的变形,从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对患者牙齿的有效矫正和移位。

由于手持部3沿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的“U”形长度方向设置,而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的本身较薄,所以手持部3对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起到一个加强筋的效果,减少了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的变形,从而保证了上矫治器本体1或下矫治器本体2对患者牙齿有效的矫正和移位的作用。

同时手持部3上圆弧面、凸起4凸出手持部3的部分圆弧面的设置,从而增强了患者在穿戴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时的舒适感。

通过穿孔6的设置,使得停留在上矫治器本体1和下矫治器本体2与患者牙齿之间的水能够从穿孔6中及时排除,进而对患者的牙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1943.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95415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1C7/00

专利分类号:A61C7/00

范畴分类:申请人:广州锦冠桥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锦冠桥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1453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太南路481号9号厂房4、5层

发明人:邓珠

第一发明人:邓珠

当前权利人:广州锦冠桥实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洪敏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论文和设计-邓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