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恐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国家恐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恐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恐惧,国家,国家主义,现实性,人身自由,误读,内需。

国家恐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跃仙[1](2014)在《《利维坦》的绝对国家之路和自由主义——欲望与恐惧的交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维坦》书中描写的"每个人与各个人为敌的战争"状态成为霍布斯对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前的自然状态的经典描述。那只《旧约》中庞大的水怪"利维坦"所代表的强力的国家机器也成为成书以后许多国家竭力实现的目标。霍布斯用人类因欲望与恐惧的交织所导致的脆弱作为切入点,充分肯定人们追求财富、权势的各种欲望,同时主张人们在恐惧的驱迫下进入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以此论证政府和国家的必要性。正是这种欲望与恐惧相互交织的演进进路,决定了利维坦必然是一个强有力的绝对国家。不得不提的是,"利维坦"这一名称的选用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绝对国家机器的警惕,具有自由主义色彩。(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何健宇[2](2013)在《西方国家“伊斯兰恐惧症”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伊斯兰恐惧症”(恐伊症),是一种对伊斯兰的反感、恐惧甚至仇视的意识形态。它包含着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各种与穆斯林有关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均源于伊斯兰信仰。“恐伊症”一旦形成,便有自我强化的趋势,体现了信仰、意识形态与当代世界政治之间的复杂互动。学界涉及“恐伊症”成因和走向的研究大致可归为文化、社会、政治、安全和经济五个角度的解释。本文在分别梳理这五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个综合的理论框架下,才能全面理解“恐伊症”的来龙去脉。该体系在二次大战后确立的以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秩序在六七十年代陷入动荡,并触发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势力的兴起,这股“反体系”力量所造成的“外部科激”使西方对伊斯兰带有歧视的文化传统被“激活”,并在西方右翼势力的“内部煽动”下持续强化,最终导致“恐伊症”的形成和深化。(本文来源于《宗教与美国社会》期刊2013年02期)

周瑶[3](2012)在《欣闻“让国人免除大病恐惧”成国家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部日前表示,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通过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之前,《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居民大病负担情况,引(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2-09-06)

郭树涵[4](2012)在《中国“货入人出”让发达国家恐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白领憧憬着自己代购或直购的商品何时运抵中国的同时,另一群中国人正在想着如何才能把自己弄出去。2011年,与轰轰烈烈的"全球扫货"相反,中国悄无声息地已经站到了第叁次移民潮头……一入一出,走向世界的是庞大的中国内需和资产的全球性流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时代》期刊2012年03期)

姚岳绒[5](2011)在《国家有义务消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精神病"的症结在于公民人身自由权被漠视。法律属性上,精神病患者被强制收治行为属于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行为。而人身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属于法律保留事项。但遗憾的是,迄今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涉及精神病患者人身自由限制与保护的独立性法律。独立法律的缺位与地方性法规的越位,构成了我国精神病患者被强制收治的法律基本现状,而部门规章则为强制收治推波助澜。国家有义务消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精神卫生法的制定是我国当前消除"被精神病"的当务之急;严格设置非自愿入院与治疗启动程序是消除"被精神病"的有效阀门;一套积极作为的国家机关保护机制是消除"被精神病"的关键。此外,可借鉴台湾经验,设置保护人制度。(本文来源于《法治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王书春[6](2010)在《“蟑螂恐惧症”少女发明捕蟑器获国家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别提示 外孙女对蟑螂怕得要命,到了想要躲到冰箱里睡觉的地步。为帮她克服恐惧,外公可谓费尽心思。他不仅用“偷梁换柱以假乱真”之计缓解外孙女的恐惧,还亲自到奇臭无比的下水道旁抓蟑螂,还得牺牲微波炉烘干蟑螂弄得满屋恶臭难闻……浓浓祖孙情,成(本文来源于《沈阳日报》期刊2010-09-07)

崔顺姬[7](2006)在《人民、国家与恐惧:布赞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集中探讨了巴瑞·布赞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部重要着作———《人民、国家与恐惧》,这是布赞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核心着作。布赞运用层次分析和领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地区复合安全”的概念。除了安全研究外,该书还勾勒出了布赞的整体研究的框架———地区复合安全理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理论以及对英国学派的研究。作者认为,布赞在概念和方法论上采取的多元主义指明了国际关系领域发展的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06年05期)

孙顺华[8](2005)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读”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的今天,营销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商品营销宣传手段——广告的跨国传播也日益频繁。广告的跨国传播实际就是跨文化传播,它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传播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05年06期)

何玮鹏[9](2002)在《国家安全中的恐惧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的特点,仅仅从客观方面进行研究已无法充分解释变化了的国家安全问题。作为主客观统一的国家个体,其安全研究只有在主观方面的研究获得突破后才能为新形势下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指导。而很早就应用于外交决策研究的心理学,在研究国家安全的主观方面也同样显示出巨大的分析优势。 通过恐惧这个核心概念,本文在心理学研究和国家安全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应用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国家恐惧心理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国家恐惧心理的积累和消除,国家恐惧心理的悖论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非现实性恐惧对国家安全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 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印度具有非常典型的对华非现实性恐惧,其中最集中的一个表现就是1998年为其核试验辩护提出的“中国威胁论”。而西方、日本也曾大肆炮制宣传过“中国威胁论”,这种理论在一些国家至今仍阴魂不散。因此本文以印度的对华非现实性恐惧积累和消除为例,试图为同样持“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提供一种和中国建立良好安全关系的新思路并为中国解决对外关系中的类似问题提供一此建议。(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02-06-01)

何玮鹏[10](2001)在《恐惧:国家安全的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关系可以从人、国家、国际体系叁个层次进行研究。无论哪个层次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都偏重于客观现实分析 ,而很少涉及该层次的主观心理。本文以“恐惧”为核心 ,分别从国家恐惧心理的概念、国家恐惧心理的形成、国家消除恐惧心理的方式选择及强化、国家间恐惧心理的消除与国际安全形态等方面进行论述 ,意在揭示国家安全观及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并为各国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01年02期)

国家恐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伊斯兰恐惧症”(恐伊症),是一种对伊斯兰的反感、恐惧甚至仇视的意识形态。它包含着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各种与穆斯林有关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均源于伊斯兰信仰。“恐伊症”一旦形成,便有自我强化的趋势,体现了信仰、意识形态与当代世界政治之间的复杂互动。学界涉及“恐伊症”成因和走向的研究大致可归为文化、社会、政治、安全和经济五个角度的解释。本文在分别梳理这五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个综合的理论框架下,才能全面理解“恐伊症”的来龙去脉。该体系在二次大战后确立的以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秩序在六七十年代陷入动荡,并触发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势力的兴起,这股“反体系”力量所造成的“外部科激”使西方对伊斯兰带有歧视的文化传统被“激活”,并在西方右翼势力的“内部煽动”下持续强化,最终导致“恐伊症”的形成和深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恐惧论文参考文献

[1].陈跃仙.《利维坦》的绝对国家之路和自由主义——欲望与恐惧的交织[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4

[2].何健宇.西方国家“伊斯兰恐惧症”研究述评[J].宗教与美国社会.2013

[3].周瑶.欣闻“让国人免除大病恐惧”成国家意识[N].青岛日报.2012

[4].郭树涵.中国“货入人出”让发达国家恐惧[J].中国新时代.2012

[5].姚岳绒.国家有义务消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J].法治研究.2011

[6].王书春.“蟑螂恐惧症”少女发明捕蟑器获国家专利[N].沈阳日报.2010

[7].崔顺姬.人民、国家与恐惧:布赞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

[8].孙顺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读”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引发的思考[J].新闻界.2005

[9].何玮鹏.国家安全中的恐惧心理研究[D].外交学院.2002

[10].何玮鹏.恐惧:国家安全的心理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

标签:;  ;  ;  ;  ;  ;  ;  

国家恐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