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形成论文_王宏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制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制,美育,两国,麦克,本体论,体育,美学。

学制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超[1](2018)在《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学制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的礼乐教化思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吸收了康德哲学中知情意分立的范畴。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中,从早期对"叁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强调,过渡到对"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提倡,是对美育价值逐渐认同的过程。民国时期,美学及美育被大加提倡,且被推举到至高的地位,与王国维、蔡元培的研究与倡导密不可分。王国维早年译介西方教育学着作,受席勒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很大,这对其美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所受到的教育,对其美育思想影响深远。在民初学制改革中,美育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但在此后的历史中,美育的地位也随着社会主导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有所削弱。(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曦元,刘虎,李汀[2](2015)在《浅谈独立学院延长学制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延长学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其加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系统管理,积极鼓励;全面了解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沟通;促使自我觉醒,努力奋进。(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5年13期)

杨昌美[3](2012)在《麦克乐体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我国来看,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军国民教育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军国民体育也受到严厉的批判,与此同时产生了新文化运动,并且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种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也不断传入我国。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和与之相结合的新体育思想。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教育和体育发生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一些来华宣传西方教育思想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西方人士是分不开的。就体育而言,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外国体育家,而麦克乐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体育家之一。麦克乐,美国俄亥俄州人,美国着名的体育家,西方体育理论的传播者,民主主义体育的倡导者。1913年至1926年麦克乐作为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来华从事体育工作,在华工作期间,他不但以学术和讲演等形式广泛传播西方的体育理论,而且在人才培养、人体测量与身体检查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改善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师资,丰富了中国近代学校的体育教材,促进中国体育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麦克乐的体育思想在20世20年代前后,足以左右当时中国的体育趋向。可以说他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推进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这其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使西方的体育理论在中国得以传播,使民主主义体育思想得以普及和推广。本论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麦克乐体育思想产生的背景、麦克乐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体育目标、麦克乐体育思想的传播与我国体育的发展这几个方面来研究麦克乐的体育思想。旨在探析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教育思潮以及体育环境下,麦克乐体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表现的特征,进而总结麦克乐体育思想的内容及其目标,并通过对麦克乐体育思想、体育目标以及麦克乐在华所做工作的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麦克乐对我国1923年的体育课程纲要的产生和实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另外通过对麦克乐、陶行知、吴蕴瑞叁者体育思想的对比分析得出麦克乐体育思想对陶行知和吴蕴瑞体育思想是有间接或直接影响的。最后,得出麦克乐体育思想及方法促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改革,转变了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使学校体育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他的思想及方法对于中国体育的影响不只是在思想层面上,而且在实践层面上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近代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并对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在理念与目标的改革与发展上有非常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2-06-15)

李昕揆[4](2006)在《癸卯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品格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由国家颁布实施而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用于调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连接、比例关系及教育权力配置关系的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习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6年01期)

黄玉萍[5](2004)在《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引进近代学制之前,两国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进的新教育及近代学制,由于当时两国所处的政治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进行两国教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分析了两国旧教育制度的废除与近代新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范围确定为新教育的产生与新学制的成立到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文献研究方法,较广泛地收集运用了中国和日本的文献资料和论文。 开化之前的两国教育制度与引进近代教育制度的动机是类似的。但因为当时两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的不同,在引进的教育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着差异。 本论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和审思,总结其演变规律,揭示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论文引论部分通过对近代日本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比较考察,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了日本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主要介绍了自立与创新的日本近代学制改革。第二部分先介绍了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主要介绍了“日本型”近代学制萌芽期和确立期,以及从日本到美国的中国近代学制的转型。第叁部分从学制发展与政治变革、社会思想、经济基础的关系等叁个方面比较了中日两国日本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异同。第四部分从中日近代学制发展的叁个阶段比较了中日近代学制发展特点。第五部分通过对日中两国近代学制发展的回顾、思考和分析,总结出影响近代日中两国教育改革走向的社会政治、经济动因,从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历史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9-01)

郑宗勋[6](2003)在《中韩两国近现代学制形成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引进近代学制之前,两国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进的新教育及近代学制,由于当时两国所处的政治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进行两国教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扼要地论述了学制理论,分析了两国旧教育制度的废除与近代新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范围确定为新教育的产生与新学制的成立到现代学制的形成过程。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文献研究方法,较广泛地收集运用了中国和韩国的文献资料和论文。 本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级学校的类型、教育目的、教育课程、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关系等,把重点放在上述问题的外形结构与形态的分析上。 开化之前的两国教育制度与引进近代教育制度的动机是类似的。但因为当时两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的不同,在引进的教育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着差异。 开化初期,中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为了富国强兵,在政府的主导下,实施了外国语教育、实业教育、军备教育。从最初的新式学校京师同文堂开始成立了独立的专门学校。 韩国从最早的新式学校一通辩学校开始,承担英语、医学等特殊教育的学校与传教士系统的学校各自独立存在,未能形成系统的学制。以甲午改革为契机,韩国废除了科举制等旧教育制度,制定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开始了近代学制的树立期。但是,日本对朝鲜内政的干涉与朝鲜国力的衰微而未能自主地发展学制,外国势力控制了韩国的学制。 开化初期,中国在西方势力的影响下产生了新教育,建立了近代学制。其后,未受外国势力的特别干涉自主地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学制。与此相反,韩国从建立新学制的那时候开始受了日本的影响和控制,不用说民族教育,连学制也未能得到自主发展,韩国比中国其近代学制的发展很不完整。而且两国在这样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现代学制。(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3-01-10)

学制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延长学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其加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系统管理,积极鼓励;全面了解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沟通;促使自我觉醒,努力奋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制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超.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学制基础[J].文艺理论研究.2018

[2].张曦元,刘虎,李汀.浅谈独立学院延长学制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

[3].杨昌美.麦克乐体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李昕揆.癸卯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品格的形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

[5].黄玉萍.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6].郑宗勋.中韩两国近现代学制形成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学制-我国现行学制图1 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一览图科技教育常州市电子技工学校(1)江苏省教育一、基础教育基于团队学习的“叁制式”创新人才培养...一9生物医学PhD培养理想年限的师生分布

标签:;  ;  ;  ;  ;  ;  ;  

学制形成论文_王宏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