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件吊具论文和设计-闫晨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件吊具。环形件吊具包括起吊机构、连杆机构和夹料机构;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起吊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料机构连接;夹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解决了现有环形吊具与环形件接触面积小,容易脱落的问题。驱动装置连接起吊机构,连杆机构带动夹料机构的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同时将环形件的外径和内径同时夹持,增加夹持面积,夹持更加稳固,提高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机构、连杆机构和夹料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起吊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料机构连接;所述夹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

设计方案

1.一种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机构、连杆机构和夹料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起吊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料机构连接;

所述夹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包括起吊轴套部、起吊导向部和横梁部;

所述起吊导向部一端与所述起吊轴套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部连接,所述夹料机构连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起吊轴套部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横梁部用于支撑所述夹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轴套部包括第一吊环、轴套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吊环连接在所述轴套一侧,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轴套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导向部包括导向管、第二吊环和弹性件;

所述导向管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起吊轴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环连接,所述第二吊环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弹性件用于为连杆机构伸缩提供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部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横梁座;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起吊导向部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横梁座沿所述连接板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横梁座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夹料机构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卡接在所述导轨槽内,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槽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起吊连杆、伸缩连杆和牵引连杆;

所述起吊连杆倾斜铰接在所述起吊机构和伸缩连杆之间,所述牵引连杆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所述伸缩连杆与所述横梁座铰接,所述起吊连杆用于带动起吊机构和夹料机构同步运动,所述牵引连杆用于推拉夹料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杆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导向块;

每个所述连接杆和每个所述导向块依次铰接形成所述伸缩连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弹簧筒、弹簧和压盖;

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一端铰接,所述拉杆另一端与弹簧筒连接,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弹簧筒内,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弹簧筒端部;

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筒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所述第一夹料部的夹料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料部朝向第二夹料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齿,所述第二夹料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料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件吊具。

背景技术

我公司生产的风电法兰为直径3.5米到直径8米的大型环形件,是风电塔筒连接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风电法兰的生产工序:锯切下料-加热炉加热-辗环机轧制-热处理-车床车削-钻床钻孔-包装;将风电法兰由一个生产工序到另一个生产工序需要吊具夹持法兰输送,实现将大型环形件的流水线式生产。

现有的吊具一种是人工将起重钢丝缠绕在风电法兰环形截面位置定位后将启动钢丝绳与装车设备上设置的吊钩或吊带连接,随后斜置风电法兰进行移动装车或者卸车;另一种是使用吊钩将风电法兰直接吊起输送至移动装车或者卸车。

原有吊具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吊爪接触面积小,为点接触,容易掉落;

其次,吊装范围小或需人工调整,高温条件不方便;

最后,各吊爪不能同时工作,工件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件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具与工件接触面积小,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形件吊具,包括起吊机构、连杆机构和夹料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起吊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料机构连接;

所述夹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机构包括起吊轴套部、起吊导向部和横梁部;

所述起吊导向部一端与所述起吊轴套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部连接,所述夹料机构连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起吊轴套部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横梁部用于支撑所述夹料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轴套部包括第一吊环、轴套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吊环连接在所述轴套一侧,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轴套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导向部包括导向管、第二吊环和弹性件;

所述导向管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起吊轴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环连接,所述第二吊环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弹性件用于为连杆机构伸缩提供弹性力。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部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横梁座;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起吊导向部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横梁座沿所述连接板周向设置。

进一步的,沿所述横梁座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夹料机构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卡接在所述导轨槽内,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槽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起吊连杆、伸缩连杆和牵引连杆;

所述起吊连杆倾斜铰接在所述起吊机构和伸缩连杆之间,所述牵引连杆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所述伸缩连杆与所述横梁座铰接,所述起吊连杆用于带动起吊机构和夹料机构同步运动,所述牵引连杆用于推拉夹料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连杆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导向块;

每个所述连接杆和每个所述导向块依次铰接形成所述伸缩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夹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弹簧筒、弹簧和压盖;

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一端铰接,所述拉杆另一端与弹簧筒连接,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弹簧筒内,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弹簧筒端部;

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筒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所述第一夹料部的夹料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料部朝向第二夹料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齿,所述第二夹料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料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件吊具,连杆机构上端与起吊机构连接,下与夹料机构连接;夹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第一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第二夹料部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通过将驱动装置与起吊机构连接,带动其下端的连杆机构带动夹料机构的第一夹料部和第二夹料部同时将环形件的外径和内径同时夹持,增加夹持面积,夹持更加稳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件吊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件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轴套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料机构的第一状态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料机构的第二状态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料机构的第三状态图。

图标:1-起吊机构;2-连杆机构;3-夹料机构;11-起吊轴套部;12-起吊导向部;13-横梁部;21-起吊连杆;22-伸缩连杆;23-牵引连杆;31-第一夹料部;32-第二夹料部;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拉杆;36-弹簧筒;37-弹簧;38-压盖;39-滚轮;111-第一吊环;112-轴套;113-连接部;121-导向管;122-第二吊环;123-弹性件;131-连接板;132-横梁座;133-导轨槽;221-连接杆;222-导向块;311-第一凸起齿;321-第二凸起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件吊具,包括起吊机构1、连杆机构2和夹料机构3;所述连杆机构2一端与所述起吊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料机构3连接;所述夹料机构3包括第一夹料部31和第二夹料部32,所述第一夹料部31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夹料部32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

连杆机构2上端与起吊机构1连接,下与夹料机构3连接;夹料机构3包括第一夹料部31和第二夹料部32,第一夹料部31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第二夹料部32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通过将驱动装置与起吊机构1连接,带动其下端的连杆机构2带动夹料机构3的第一夹料部31和第二夹料部32同时将环形件的外径和内径同时夹持,增加夹持面积,夹持更加稳固,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夹料机构3可以为多个,多个夹料机构3沿所述起吊机构1周向设置,通过多个连杆机构2连接,实现对环形件的内外径进行多位置进行夹持,增加夹持效果,如图1-2所示,以三个夹料机构3为例,通过三个连杆机构2将三个夹料机构3均布与起吊机构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机构1包括起吊轴套部11、起吊导向部12和横梁部13;所述起吊导向部12一端与所述起吊轴套部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部13连接,所述夹料机构3连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起吊轴套部11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横梁部13用于支撑所述夹料机构3。

起吊导向部12上端与起吊轴套部11连接,下端与横梁部13连接,夹料机构3连接在横梁上,起吊轴套部11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横梁部13用于支撑夹料机构3;通过将驱动装置与起吊轴套部11连接,带动其下端的起吊导向部12带动横梁运动,即连接在横梁部13上的夹料机构3进行夹料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轴套部11包括第一吊环111、轴套112和连接部113;所述第一吊环111连接在所述轴套112一侧,所述连接部113沿所述轴套112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113用于与所述连杆机构2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吊环111连接在轴套112上侧,连接部113沿轴套112周向方向设置,连接部113用于与连杆机构2连接;将第一吊环111连接在轴套112上侧,实现驱动装置与最上端的第一吊环111连接,连接稳定;将连接部113沿轴套112周向方向设置,实现连杆机构2将连接部113与夹料机构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起吊导向部12包括导向管121、第二吊环122和弹性件123;所述导向管121一端通过弹性件123与所述起吊轴套1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环122连接,所述第二吊环122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弹性件123用于为连杆机构2伸缩提供弹性力。

如图4所示,导向管121上端通过弹性件123与起吊轴套112连接,下端与第二吊环122连接,第二吊环122固定在横梁上,弹性件123用于为连杆机构伸缩提供弹性力;导向管121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横梁运动;通过利用导向管121上端的弹性件123为与导向管121连接的连杆机构2提供弹性动力,以使起吊机构1带动连杆机构2进行换向。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部13包括连接板131和至少两个横梁座132;所述连接板131与所述起吊导向部12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横梁座132沿所述连接板131周向设置。

如图5所示,连接板131与起吊导向部12连接,至少两个横梁座132沿连接板131周向设置;通过连接板131将横梁部13与起吊导向部12连接,至少两个横梁座132沿连接板131周向设置,即至少两个夹料机构3分别设置在横梁座132上,实现稳定夹持环形件。

进一步的,沿所述横梁座132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槽133,所述夹料机构3上设置有滚轮39,所述滚轮39卡接在所述导轨槽133内,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槽133移动。

沿横梁座132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槽133,夹料机构3上设置有滚轮39,滚轮39卡接在所述导轨槽133内,且能够沿导轨槽133移动;通过在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槽133,并且夹料机构3上的滚轮39能够沿导轨槽133移动,实现夹持不同尺寸的环形件时,夹料机构3能够移动,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调,增加使用性能。

,所述连杆机构2包括依次铰接的起吊连杆21、伸缩连杆22和牵引连进一步的杆;所述起吊连杆21倾斜铰接在所述起吊机构1和伸缩连杆22之间,所述牵引连杆23与所述第二夹料部32铰接,所述伸缩连杆22与所述横梁座132铰接,所述起吊连杆21用于带动起吊机构1和夹料机构3同步运动,所述牵引连杆23用于推拉夹料机构3。

如图6所示,起吊连杆21倾斜铰接在起吊机构1和伸缩连杆22之间,牵引连杆23与第二夹料部32铰接,伸缩连杆22与横梁座132铰接,起吊连杆21用于带动起吊机构1和夹料机构3同步运动,牵引连杆23用于推拉夹料机构3;通过铰接在横梁座132上的伸缩连杆22将起吊连杆21和牵引连杆23连接,实现连杆装置与横梁座132、起吊机构1、夹持机构铰接,在驱动装置驱动起吊机构1运动时,夹料机构3与其同步运动;牵引连杆23与第二夹料部32铰接,实现在第一夹料部31与环形件外径接触后,启动驱动装置,带动伸缩连杆22压缩,第二夹料部32将环形件内径夹持,实现将环形件稳固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连杆22包括多个连接杆221和多个导向块222;每个所述连接杆221和每个所述导向块222依次铰接形成所述伸缩连杆22。

伸缩连杆22包括多个连接杆221和多个导向块222;每个连接杆221和每个导向块222依次铰接形成所述伸缩连杆22;通过每个连接杆221和每个导向块222依次铰接形成的伸缩连杆22铰接在横梁座132内,实现形成的伸缩连杆22在起吊连杆21向上拉动夹料时,伸缩连杆22处于缩短状态,即第二夹料部32将环形件内径夹持;伸缩连杆22在起吊连杆21向下卸料时,伸缩连杆22处于伸长状态,即第二夹料部32将环形件内径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夹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拉杆35、弹簧37筒36、弹簧37和压盖38;所述第一连杆33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3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35一端铰接,所述拉杆35另一端与弹簧37筒36连接,所述弹簧37连接在所述弹簧37筒36内,所述压盖38连接在所述弹簧37筒36端部;所述第二连杆34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3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37筒36连接,所述连杆机构2与所述第二连杆3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4均与所述第一夹料部31的夹料座连接。

如图7a-7c所示,第一连杆33下端与所述第二夹料部32铰接,上端与所述拉杆35左端铰接,拉杆35右端与弹簧37筒36连接,弹簧37连接在弹簧37筒36内,压盖38连接在弹簧37筒36端部;第二连杆34下端与第二夹料部32铰接,上端与弹簧37筒36连接,连杆机构2与第二连杆34连接;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4均与第一夹料部31的夹料座连接;如7a所示,起吊连杆21下移,伸缩连杆22处于伸长状态,牵引杆失去拉力;由于牵引杆失去拉力,由于弹簧37筒36内弹簧37的弹力作用,使拉杆35上扬,带动与拉杆35连接第二夹料部32向远离第一夹料部31的方向运动;与伸缩连杆22连接的牵引连杆23给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力,与即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分离,无法夹持工件;如图7b所示,起吊连杆21上移,第一夹持部与环形件的外径接触,伸缩连杆22处于逐渐缩短状态,牵引杆逐渐具有压力;由于牵引杆具有一定的拉力,由于弹簧37筒36内弹簧37被压缩,使拉杆35下压,带动与拉杆35连接第二夹料部32向靠近第一夹料部31的方向运动;与伸缩连杆22连接的牵引连杆23给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力,即第二夹持部逐渐靠近环形件的内径;如图7c所示,随着起吊连杆21上移,第一夹持部与环形件的外径接触,伸缩连杆22处于完全缩短状态,牵引杆具有足够的压力;由于牵引杆具有足够的拉力,弹簧37筒36内弹簧37被压缩,使拉杆35下压,带动与拉杆35连接第二夹料部32夹紧环形件的内径;与伸缩连杆22连接的牵引连杆23给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力,即第二夹持部夹持靠近环形件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料部31朝向第二夹料部3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齿311,所述第二夹料部32朝向所述第一夹料部3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齿321。

第一夹料部31朝向第二夹料部3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齿311,

第二夹料部32朝向第一夹料部3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齿321;通过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凸起齿311和第二凸起齿321,增加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环形件的内外径的夹持力,增加夹持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件吊具,连杆机构2上端与起吊机构1连接,下与夹料机构3连接;夹料机构3包括第一夹料部31和第二夹料部32,第一夹料部31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外径,第二夹料部32用于夹持环形件的内径;通过将驱动装置与起吊机构1连接,带动其下端的连杆机构2带动夹料机构3的第一夹料部31和第二夹料部32同时将环形件的外径和内径同时夹持,增加夹持面积,夹持更加稳固,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环形件吊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8902.X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337976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B66C 1/42

专利分类号:B66C1/42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35400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砂村工业园区1号

发明人:闫晨阳;李春田;闫志伟

第一发明人:闫晨阳

当前权利人: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琳琳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环形件吊具论文和设计-闫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