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尹孝政

全文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天线模块及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所述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可提供高识别率并且可显著减小磁性部的尺寸,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包括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设计方案

1.一种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包括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

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彼此串联连接并沿相反的螺旋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第二天线布线,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围绕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包括分开布线,所述分开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最内侧并设置为横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中心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布线包括修改图案,所述修改图案从所述分开布线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分开布线的一侧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布线,所述辅助布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布线包括线性布线,并且

每个线性布线的两端通过穿过所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并联连接到所述辅助布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的整体线宽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整体线宽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中的一者或二者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具有部分并联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包括引出布线,所述引出布线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外侧或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外侧,并且

所述引出布线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并暴露于所述磁性部的外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的厚度与所述磁性部的厚度相同或近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包括石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包括聚氨酯泡沫或PET膜。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的一个表面结合到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布线,所述辅助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其中,所述辅助布线比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薄,并且

所述辅助构件设置为与所述辅助布线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且

所述辅助构件堆叠在所述第一天线布线上。

2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块;

壳体,容纳所述天线模块;以及

电路模块,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设置在所述天线模块的一侧,

其中,所述天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或与所述电路模块部分重叠。

设计说明书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3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33901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8年6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6638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安装在电子装置中并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变得常见并且其功能得到改进,已经出现了使用便携式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功能的支付方法。然而,由于常规使用并且通常安装在商店等中的POS终端和智能电话之间不存在数据传输信道,因此使用智能电话进行的支付具有许多障碍。为了解决这种障碍的问题,已经提出了使用2D条形码或近场通信(NFC)的方法。

此外,最近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不向POS终端添加单独的读取设备的情况下执行支付的磁安全传输(MST)方法。

由此,NFC天线和MST天线二者可安装在单个便携式终端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显著减少与便携式终端内的其他组件发生干扰的同时保持通信性能的天线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高识别率并且可显著减小磁性部的尺寸的天线模块。

提供本实用新型内容以按照简化的形式对选择的构思进行介绍,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构思。本实用新型内容既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作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可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可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可彼此串联连接并可沿相反的螺旋方向设置。

第二天线布线可围绕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中。

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可包括分开布线,所述分开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最内侧并设置为横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中心区域。

所述分开布线可包括修改图案,所述修改图案从所述分开布线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分开布线的一侧突出。

辅助布线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所述辅助布线可包括线性布线,并且每个线性布线的两端可通过穿过所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并联连接到所述辅助布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可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窄。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的整体线宽可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整体线宽窄。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中的一者或二者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可具有部分并联结构。

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可包括引出布线,所述引出布线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外侧或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外侧,并且所述引出布线可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并可暴露于所述磁性部的外部。

辅助构件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所述辅助构件的厚度可与所述磁性部的厚度相同或近似。

所述辅助构件可包括石墨。

所述辅助构件可包括聚氨酯泡沫或PET膜。

所述辅助构件的一个表面可结合到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

辅助布线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所述辅助布线可比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薄,并且所述辅助构件可设置为与所述辅助布线重叠。

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辅助构件可堆叠在所述第一天线布线上。

一种电子装置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模块。壳体可容纳所述天线模块。电路模块可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可设置在所述天线模块的一侧。所述天线模块可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或与所述电路模块部分重叠。

在另一总体方面中,一种设备包括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以及天线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的第二表面上,并包括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一部分可设置在所述磁性部和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之间。

电路模块可被包括,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一部分可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天线模块可被包括在诸如便携式终端的电子装置中并且用于短距离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后表面的示图。

图3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11至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描述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效率的示图。

图17至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截面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及方便起见,可夸大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这里,应注意,关于示例或实施例的术语“可”的使用(例如,关于示例或实施例可包括或实现什么)意味着存在包括或实现这种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或实施例,而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能发生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的变化。

这里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构造,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其他构造是可行的。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后表面的示图,图3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天线模块100可包括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天线模块100是安装在电子装置中并用于一个或多个短距离通信的天线模块。

布线部40可包括绝缘基板41和形成在绝缘基板41上的至少一个天线布线47。

绝缘基板41可以是其一个表面或背对的表面上可形成有电路布线的基板,例如,可使用绝缘膜(例如,聚酰亚胺膜)。布线部40可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PCB)的形式。然而,绝缘基板41不限于这种构造,而可选择性地使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各种类型的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环氧树脂基板、柔性基板等),只要可在其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电路布线即可。

天线布线47可形成在绝缘基板41的一个表面或背对的表面上,并且可具有利用铜箔等形成的电路布线的形式。

例如,天线布线47可通过图案化双面的覆铜层压板(CCL)来制造。天线布线47可通过对诸如膜的柔性绝缘基板的背对的表面执行光刻法来形成,并且布线部40可例如以具有双面结构的柔性PCB(FPCB)的形式来制造。

布线部40可以非常薄。然而,布线部40可制造为多层基板,或者也可制造为具有刚性的印刷电路板(PCB)的形式。

天线布线47没有嵌入绝缘基板41中,而是可设置为从绝缘基板41向外突出,如图3所示。与磁性部80的厚度相比,天线布线47从绝缘基板41突出的距离可显著减小,或者可形成为与磁性部80的厚度近似或相同。然而,天线布线47的突出距离不限于这种构造。

在附图中,天线布线47利用单线线圈形成,但不限于单线线圈,也可利用经由多股线形成的利兹线的线圈形成。

天线布线47可包括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

第一天线布线45的大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仅布线的重叠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布线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布线可通过诸如导电过孔的连接导体(未示出)彼此连接。

布线的重叠部分是用于将设置在具有螺旋形状的天线布线47的螺旋布线的内侧(例如,中心侧)的布线引出到螺旋布线的外部的引出布线48所设置的区域。

第一天线布线45可包括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中的每个可具有螺旋形状并且可通过一股线的布线连续地形成(串联连接)。

第一螺旋布线42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螺旋方向可彼此相反。然而,第一螺旋布线42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螺旋方向不限于这种构造。

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中的每个可包括其中心处未形成有布线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为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指的是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正中心处的一匝(下文中,称为最内匝)的内部区域。因此,中心区域的形状可根据最内匝的形状而限定。

第一天线布线45可用作磁安全传输(MST)天线。

第二天线布线46可设置为围绕第一螺旋布线42。因此,第一螺旋布线42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并且第二螺旋布线43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外部。

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大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仅布线的重叠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布线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布线可通过设置在绝缘基板41中的连接导体(未示出)彼此连接。

第二天线布线46不限于上述构造,而是可以以各种形式构造。例如,尽管示例描述了仅第一螺旋布线42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的情况,但是各种构造是可行的。例如,第二螺旋布线4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或者仅第二螺旋布线43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

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天线布线46可用作近场通信(NFC)天线。

布线部40可包括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49。连接端子49可设置为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

连接端子49中的每个可连接到第一天线布线45的端部和第二天线布线46的端部。因此,布线部40可包括四个连接端子49。

然而,连接端子49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在将天线布线添加到用于无线充电或其他短距离通信的布线部40时增加。

磁性部80可用作由布线部40的天线布线47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并且可设置为有效地形成磁场的磁路。磁性部80可使用能够容易地形成磁路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具有磁导率的诸如铁氧体、纳米晶体、非晶体、硅钢板等材料。

磁性部80可形成为如片状的薄板状,并且可仅设置在布线部40的背对的表面中的任意一个上。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设置在布线部40的第二表面(例如,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磁性部80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其上未形成有天线布线47的部分上。磁性部80可与绝缘基板41直接接触并且结合到布线部40,从而显著减小天线模块100的厚度。然而,本公开的构造不限于这种构造,并且磁性部80和天线布线47也可彼此重叠。

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天线布线47,同时绝缘基板41介于磁性部80与天线布线47之间。

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相对或设置为彼此面对意味着在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当天线布线47投影到磁性部80时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重叠。

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相对或设置为彼此面对的构造不限于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当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彼此结合时彼此接触的情况,并且可包括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在彼此面对的区域中的情况。

例如,即使天线布线47仅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磁性部80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当天线布线47投影到磁性部80所设置的平面时也存在与磁性部80重叠的区域意味着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面对或者设置为在重叠区域中彼此相对。

天线布线47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意味着当天线布线47如上所述地投影到磁性部80时,天线布线47不与磁性部80重叠并且设置在磁性部80的外部。因此,天线布线47的设置在磁性部80的外部的部分意味着天线布线47的不面对磁性部80的部分。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结合到布线部40,以部分面对第一天线布线45,而不面对整个第一天线布线45。

第一螺旋布线42相对于距第二螺旋布线43的距离分为三个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示例,在第一螺旋布线42中,相对于距第二螺旋布线43的距离,设置在比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更远距离处的布线可被定义为第三区域S3,设置为比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更近的布线可被定义为第一区域S1。第一区域S1和第三区域S3之间的布线(即,包括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可被定义为第二区域S2。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被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的一部分。在第二区域S2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设置在第二区域S2上的布线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心区域。然而,磁性部80可设置为不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三区域S3。

第一螺旋布线42可被构造为使得设置为相对于中心区域与布线部40的上端部相邻的部分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并且设置为相对于中心区域与第二螺旋布线43相邻的部分面对磁性部80。

参照图2,根据示例的磁性部80可被构造为不与引出布线48重叠。结果,磁性部80可被设置为不完全覆盖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中心区域。然而,根据示例,这种构造也可被认为是磁性部80设置为面对整个中心区域。因此,如果磁性部80被设置为面对中心区域的80%或更多的区域,则可理解为磁性部80面对整个中心区域。这可应用于所有示例。

第二螺旋布线43可完全面对磁性部80。然而,由于引出布线48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因此当磁性部80与引出布线48重叠时,天线模块100的厚度可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天线模块100的厚度增加,可从形成有引出布线48的区域部分地去除磁性部80。

如果磁性部80设置为面对螺旋布线的整个区域的80%或更多的区域,则可以理解为磁性部80面对整个螺旋布线。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100可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而第一螺旋布线42的设置在布线部40的外侧的部分(例如,第三区域S3)不面对磁性部80。

传统上,磁性部设置为面对整个布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通量中的大部分流过磁性部,因此难以扩展磁场的范围。

然而,如这里公开的示例中,在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暴露的情况下,从暴露部分产生的磁场中的大部分可辐射到大气中。因此,由于从天线模块100的外部辐射的磁场的范围可扩展,因此与磁性部覆盖整个天线布线的传统天线模块相比,可提高识别率。

由于磁性部80仅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一侧,而不是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两侧,因此与磁性部80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两侧的传统天线模块相比,天线模块的厚度可显著减小。

图16A和16B是用于描述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效率的示图,并且是示出使用第一天线布线45的MST通信在天线模块周围的识别率的模拟结果的示图。

图16A是示出天线模块被构造为使得磁性部80面对布线部40的整个区域的情况的识别率的示图,图16B示出了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识别率。

在图16A和图16B中,示出轮廓线的区域是识别率低并且基本上不执行短距离通信的区域。另外,未示出轮廓线的空白区域是识别率高并且短距离通信基本上可行的区域。

比较图16A和图16B,图16B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可识别区域比图16A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可识别区域宽。因此,当天线模块的第三区域(图1的S3)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时,可看出天线模块的MST识别率在相应区域中增加。

在磁性部80设置为部分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情况下,可提供高识别率,并且还可显著减小磁性部80的尺寸,也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4,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10(为包括上述天线模块100(图1)的便携式终端)可通过天线模块100执行短距离通信。

电子装置10可包括终端主体15、盖子11、电池12和天线模块100。

终端主体15可包括其中安装有显示器17、相机等的电路模块16。

结合到终端主体15以完成便携式终端的盖子11(后盖)可以是当更换电池时与终端主体15分开的电池盖。然而,盖子11不限于此,而还可包括难以与终端主体15分开的一体盖。

电池12可设置在终端主体15和盖子11之间。电池12可以是可充电和可放电的二次电池,并且可附着到便携式终端和从便携式终端拆卸,但是不限于这种构造。

天线模块100可设置在电池12和盖子11之间,并且可与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

天线模块100可具有设置在布线部40和电池12之间的磁性部80。布线部40中的不面对磁性部80的第三区域S3(图1)(即,第一螺旋布线42的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的部分)可设置为与电路模块16部分重叠,或者可设置为与电路模块16相邻。因此,从不面对磁性部80的区域产生的磁场可扩展到电路模块16侧。

电池12的表面可利用金属材料形成。因此,为了显著减少与从天线模块100产生的磁场的干扰,磁性部80可介于布线部40和电池12之间。然而,由于与电池12相比,电路模块16包含相对少量的金属,因此与在电池12中相比,磁场可容易在电磁模块16中扩展。

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10可通过最大程度地将磁场朝向电路模块16扩展来提高天线模块100的识别率。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如果电子设备中存在与电池相比能够容易扩散磁场的组件,则除了电路模块16之外,天线模块100可设置为使得不面对磁性部80的第三区域S3与该部件重叠或与该部件相邻。

在示例中,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被描述为电子装置的示例。然而,电子装置不限于这种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而是可包括可携带并执行无线通信的任意电子装置,诸如笔记本电脑、平板PC、可穿戴装置等。

根据本公开的天线模块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5,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面对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的磁性部80。

根据参考(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与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中心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螺旋布线43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磁性部80也可设置为面对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整个第一区域S1'以及第二区域S2'的布线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心区域。

磁性部80面对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并且整个第二天线布线46设置为围绕第一螺旋布线42。

在示例中,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或整个第二天线布线46面对磁性部80,但是在引出布线48形成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磁性部80与对应的引出布线48重叠时,天线模块的厚度可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天线模块的厚度增加,可从形成引出布线48的区域去除磁性部80。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6,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面对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和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的磁性部80。

第一螺旋布线42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第二螺旋布线43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并且磁性部80也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

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可被构造为使得设置为与布线部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相邻的部分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中心处的部分(即,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彼此相邻设置的部分)面对磁性部80。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天线模块的情况下,由于磁场的范围在两个方向(布线部的上端部侧和下端部侧)上扩展,因此可进一步扩展识别范围。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7,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二螺旋布线43可用作用于接收电力的无线充电线圈。

磁安全传输(MST)和无线充电在诸如便携式终端的电子装置中不同时执行,并且可选择性地执行任意一种功能。

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当执行无线充电时,第二螺旋布线43可独立地操作为无线充电线圈,并且当执行磁安全传输时,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和整个第二螺旋布线43可操作为磁安全传输(MST)天线。

开关电路(未示出)可添加到天线模块的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彼此连接所在的部分。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被设置为使得用作近场通信(NFC)天线的第二天线布线46的部分46a(在下文中,称为分开布线)横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具体地,分开布线46a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上,以近似平分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

由于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变为第二螺旋布线43,因此分开布线46a也可设置为横跨第二螺旋布线43。

可提供这种分开布线46a,以防止标签识别率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上降低。即,当分开布线46a设置为横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时,由于从分开布线46a也产生磁场,因此可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中提高标签识别率。

分开布线46a包括形成在其中心部分的修改图案46b。

在分开布线46a的中心部分形成为螺旋形状的情况下,可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中增大磁场的大小。然而,在磁场与从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外部区域的第二天线布线46产生的磁场发生干扰的情况下,磁通量被抵消并且识别率可能降低。

因此,修改图案46b可不形成为螺旋形状,而是可从分开布线46a的中心部分朝向其一侧突出。修改图案46b从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部分靠近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外侧区域上的第二天线布线46。根据示例,由于修改图案46b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内部区域上,因此修改图案46b的形状可与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最内部中的布线的形状类似。例如,根据示例,修改图案46b可根据第二螺旋布线43的内部区域的形状形成为设计图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0792.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KR

国家/省市:KR(韩国)

授权编号:CN209544597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H01Q 1/36

专利分类号:H01Q1/36;H01Q1/38;H01Q7/06;H01Q1/22;H01Q1/24;H01Q23/0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株式会社WITS

第一申请人:株式会社WITS

申请人地址:韩国京畿道

发明人:尹孝政;张基源;韩昌穆;金时亨;李泰宪;赵亨旭;金泽佑;李仙喜;李大揆

第一发明人:尹孝政

当前权利人:株式会社WITS

代理人:吕琳;宋东颖

代理机构:1133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KR10-2018-0033901;KR10-2018-0066380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尹孝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