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患者的MRI诊断

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患者的MRI诊断

姬建伟(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463100)

【摘要】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6名健康志愿者的动脉全血,进行FLAIR、T2*WI扫描,观察血肿组织信号变化,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检查,以明确周围血肿病变。结果:6例体外血样本的MR信号变化类似,1小时内观察到血肿周围的T2WI、FLAIR呈高信号,3小时的高信号表现更加明显,在1小时和3小时,T2*WI显示的血肿信号完整。6例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4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例的出血部位为小脑,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在血肿周围可观察到水样高信号。在血肿周围,T1加权成像呈弧形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出血早期进行MRI检查,所显示的血肿周围病变信号其实是血肿内血块收缩、血液凝固、血清外渗的表现,而不是脑水肿病变。

【关键词】磁共振脑出血脑水肿血-脑屏障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17-01

脑出血(ICH)后,继发的神经元损伤及血肿周围病变是加重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所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病变也是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为探明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性质,本研究对在体离体血肿周围信号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例,女2例,年龄在36-59岁之间,平均(48.3±2.3)岁,临床表现:左侧偏瘫,呕吐、头痛3例,右侧偏瘫2例,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1例,高血压病史5例,冠心病史1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名健康志愿者,男3例,女3例,年龄在37-61岁之间,平均(45.9±2.5)岁。

1.2方法

1.2.1体外实验

在玻璃器皿中放置融化后的琼脂糖(10%),在琼脂糖凝固前,在液体中放置一个气球(直径7-8cm),在液体凝固后,放气,将气球取出,形成空腔,同时将空腔开口封闭,共制作6个空腔。采集6名健康者的动脉全血(15ml),并将采集到的标本分别注入到6个空腔中,采集标本后60min、180min,分别做一次T2*WI、FLAIR扫描,再使用刀片划开标本分层,观察血肿实际结构与T2*WI、T2WI、FLAIR显示病灶的对应关系。

1.2.2MRI检查

选用1.5TSIGNANVi型成像系统(GE公司生产),T1加权成像参数:SE序列,回波时间(TE)9ms,重复时间(TR)300ms;T2加权成像参数:TE为90ms,TR为3000ms,FSE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TE为90.5ms,TR为10000ms,SE-EPI序列,b(扩散梯度因子)1000s/mm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E为133ms,TR为8002ms,反转恢复时间(IR)2000ms;T2*WI:TE为26ms,TR为500ms,翻转角(FA)30°,GRE序列。

在对患者做MRI检查时,使用头部正交线圈,矩阵:256×256,层厚:8mm,做轴位扫描。利用多田氏公式计算病灶体积。病灶体积=层厚×最大层面短轴×长轴×π/6。

2结果

2.1体外实验结果

6例样本的MR信号变化类似。1小时内观察到血肿周围的T2WI、FLAIR呈高信号,3小时时,高信号表现更加明显,在1小时和3小时,T2*WI显示的血肿信号完整。在冠状位划开标本后,可见琼脂糖空腔内壁光滑,有血肿形成,中心有血块凝固,周围可见血清析出,3小时的血块与血清比为1:4。

2.2临床检查结果

6例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4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例的出血部位为小脑,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在血肿周围可观察到水样高信号。在血肿周围,T1加权成像呈弧形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明显的高信号。

3讨论

在发生脑出血后,血液中的神经毒性成分会引发血肿周围水肿。目前,对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即脑水肿或血清析出、血块收缩所形成的水样物质)性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2]。尽管多序列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鉴别水肿、结合水、自由水的性质,但是受抢救设备无法进入磁场、脑出血病情危重、检查时间长等因素所限,所以MRI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周围有明显的T2及T1长水样信号,FLAIR序列未抑制该水样信号,说明该病变主要为结合水。神经毒性水肿主要为细胞内水肿,其降低了水分子布朗运动而使ADC降低。据相关研究显示[4],在对猪脑叶出血模型进行MRI检查时发现,血肿周围的ADC值并未降低反而升高。这表明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并非神经毒性引发的水肿,而主要为细胞外水分子增加。在本次研究中,体外血试验结果显示,血肿周围有血清析出。

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出血位于基底节区的患者有66%以上都会在脑出血后3小时内在血肿周围观察到低密度病灶,部分病例还可在脑出血后1小时内观察到。在以前,一直将此现象判定为脑水肿,然而脑出血后短时间内即出现明显水肿则很难以理解。有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患者,脑出血早期并未形成脑水肿,这主要与患者血液不凝固有关。为此,可推测脑出血后监测到的血肿周围低密度灶,除了与血清析出有关外,还与血液凝固有关。

总之,脑出血早期进行MRI检查,所显示的血肿周围病变信号其实是血肿内血块收缩、血液凝固、血清外渗的表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水肿病变。

参考文献

[1]李晓宾,李传玲,董瑞国等.实验性出血性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MRI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09(10):996-1000.

[2]陈丹,张亚林,瞿中威等.张力性脑出血的CT及MRI特征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4):17-19,38.

[3]郭景涛,陆毅.早期脑出血的低场MRI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14-16,35.

[4]曹立荣,陈胜利,崔存成等.MRI在诊断脑出血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31):42-44.

标签:;  ;  ;  

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患者的MRI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