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方面问题的探析

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方面问题的探析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地运行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不但可以减少停电损失,避免因停电,引起的经济纠纷,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减少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势在必行。

关键词: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原因;措施

1发生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

1.1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使能源和原材料出现了短缺,特别是钢铁、铝、铜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而使不法分子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配电线路、地下电缆、变压器等电力设施。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分子几乎无孔不入,露天的变压器、配电线路的导线、运行或备用输电线路的导线、杆塔的角铁、拉线和拉线的连接金具等均成为他们的发财的目标,甚至于发展到公开抢劫电力设施的疯狂盗窃和破坏,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犯罪分子对电力设施的盗窃破坏活动已发展到有组织、有预谋、有专用破坏工具和运输车辆的集团性作案,并且具有专业化,团伙化和游击性的特征。

1.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输配电线路及其走廊周围的施工呈现增长趋势。由于施工单位及其组成人员比较复杂,特别是外来施工人员占绝大多数,而且外来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输电线路很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容易造成重型车辆误碰杆塔和拉线,使配电线路跳闸,严重的会长时间中断供电,而且还有可能给现场及周围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直接威胁着电力安全。

2外力事故的种类及特点

外力破坏可分为3大类,一类是对电力设施的破坏和盗窃,另一类在10kV线路下种树,使用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施工在杆塔周边挖沙取土等三类,小概率外力破坏,如交叉跨越、放风筝、重型车辆将砼杆撞断或拉线撞断等。

2.1吊车、挖土机、挖泥船碰线事故

事故原因:一些汽吊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无视配电线路的存在,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理会配电线路的安全距离,为赶工期违章作业。

特点:近年此类事故增加是由于城市规划而引起的,多发生在市政道路建设、开发区、新建厂区等,具有施工期较长的特点。近年外力事故增加,占今年统计外力破坏事故的45%。在今后几年后,随着城市规划完成,此类事故会减少或杜绝。

2.2汽车撞杆事故

事故原因:城市道路的扩建,使得一部分电杆暴露在道路中间。一方面市政规划与供电线路的通道安排不能合理协调,规划只允许配电线路建设在道路边,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路边防护林与线路的树线问题,二是直接增加了发生汽车撞杆事故的可能。另一方面道路施工单位与供电线路运行部门的衔接滞后,使得线路走向调整与道路扩建不能有机结合,再加上一些驾驶员忽视安全的麻痹、侥幸心理而引发事故。

特点: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路况差的地段,随机性强,发生事故后电力设备损坏严重,停电时间长恢复供电非常不易。随着城市道路的进一步完善、规范,此类事故会逐渐减少。

2.3建筑施工、抛物引发的事故。

在线路保护区内居民建房与厂房的兴建,有的建筑物距导线不达1m,违章建厂、建房与线路安全运行已成为一大矛盾。而且,有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顾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野蛮施工,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造成事故。

事故原因:监理不力,工程各管理部门协调好,安全责任和措施未落到实际作业人员,施工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特点:大多数房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时间,般线路运行人员可以及时发现。

2.4车辆碰撞杆上通信线造成事故。

由于近年来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管线通道的拥挤,使得许多通信光缆在未经供电部门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挂靠在电杆上。它们普遍存在着挂接不规范、私接乱拉、横跨道路且对地距离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直接固定在电杆上,给线路的正常检修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已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威胁。

事故原因:通信线对道路交跨距离不足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再加上一些汽车本身超高、驾驶员估计不足,盲目开车,使得这几年此类事故逐渐上升。

特点:通信线沿线架设,施工期短,但长期架设在电杆上,线路运行人员通过巡视均可发现。但如在通信部门施工期间没有及时制止,今后要其整改会有一定的困难。

3减少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

3.1精心组织,防患未然

组织专人协调线路的规划设计与政府规划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前做好线路规划,使线路杆塔提前移位,尽量减少杆塔出现在危险点的时间和频度。使杆塔不会出现在路上,道路的弯道处外侧尽量不设置杆塔,直路上杆塔离路边有足够距离。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准备好施工图纸,按时到达施工现场,明确临近架空线路施工注意事项以及地下线路的具体位置和走向。沿线路方向招募线路协调员,协调沿线工程的安全施工。通过精心组织,可使线路的遭受外力破坏的程度减少到最低。

3.2加强管理,重在制度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上面需要领导的重视,下面需要员工的关心;横向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这种多层次的协调配合,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予以规定、明确,不至于关键时刻发生歧义,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精准定位,实行层层分配和细化指标。小到外力破坏事故学习制度,大到外力破坏应对机制,均有理有据,有章可循。

3.3加强巡视,责任到人

加强巡时,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外力破坏的问题。运行人员必须定期巡视所管辖的配电线路设施,熟悉容易发生外力破坏事故的地段,绘制防外力破坏电网系统图,清晰标识出易出问题杆塔的位置,对敏感部位应进行重点或不定期巡视。如发现有新建或动迁工地应立即下达线路防护通知书,并确定工程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对不符合线路防护规定的施工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到期不改的,责令停工。对出现在道路中间的杆塔应及时上报、登记,以便根据春、秋季检修安排线路改造施工。对于不能及时改造的线路要做好杆塔的防护,设置水泥防护桩或围栏。对于道路转弯处的杆塔要涂刷或粘贴夜晚能够反光的红白条相间的警示标识。

3.4加大宣传,依靠群众

加大宣传,让人民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配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十分重要。让人们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利用这些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可以利用党员或团员活动的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走进社区,大力宣传安全用电及保护电力设施的知识。通过散发宣传册、视频录像、小品喜剧等形式让保护电力设施深入人心。同时,在线路杆塔上悬挂警告标识牌、张贴宣传画、粉刷标语等,提醒大家禁止在导线下面堆放杂物,禁止放风筝和玩电动飞机,鼓励大家勇于和故意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奖励那些为线路设施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群众,积极倡导大家保护线路设施。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使保护线路安全的事业进行到底。

结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用户相连,其安全可靠地运行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不但可以减少停电损失,避免因停电,引起的经济纠纷,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黎洪光,黄时文,李沛章.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环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2)

[2]王永基.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防范对策[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2,(1)

标签:;  ;  ;  

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方面问题的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