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

柴馨宇郭江涛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830013)

摘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本文就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措施思路

1引言

自动化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将站内通过一体化地控制、监控、调度、协调,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地操作和管理。这种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降低操作失误风险,提高整体调度运行管理的水平,并且对不同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运用,实现了更多的功能上的扩展。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优势

首先,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于变电站中,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内各个系统的高效控制,并且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和监控行为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人工远程控制,整个控制工作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信号资源的采集上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来实现高效的收集,为电网的运行调度活动中所需的数据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可靠性。计算机自动化调度和处理的过程中,变电站中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以及操作监控工作通过自动化系统自动完成,可以大大降低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并且减少了一些无谓的人为失误,整个变电站运转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分布式地单独控制,提高了不同功能之间的独立性。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不同的控制层级和对象可以采用分布式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般来说,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层级主要分为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站级)和就地单元控制级(段级)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这种以分布为主要特点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时,对于其他的设备和功能不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这种分布式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扩散性,在一些系统布局上具有独到的优势,整体的经济效益较高,维护成本较低。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后台监控机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故障。造成后台监控机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了后台工作人员私自操作、计算机病毒感染、供电不稳等多种因素。

在整个系统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串口通信为主要的通信状态,这种通信状态一般情况下相对稳定。在双机系统切换时,有一定几率出现信息的丢失和运行的卡死,从而有关的遥控设备会出现失效的现象。

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些通信的通道如果中断,则会导致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很多信息难以实现即时的反馈,后台的监控和现场实际情况不能保持同步和一致,从而实时监控管理受到影响。

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其通信控制器主要通过串口与调制解调器相连,然后通过调制解调器与通信通道相连,将信息送至主站。但由于保护规约较为繁复,致使保护规约需要扩展。只要规约处理出现问题,都会对遥控信号发生误动保护规约过多且较为复杂使得其查找也变得困难。

4如何更好地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

第一,从全局的角度入手,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的掌控。要想提高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控制,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就必须要从整体角度采取全面的控制方式。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于系统的智能化实现的需求进行明确,并且从整体上对各类功能进行分类和设计,明确各方面的需求。在系统建设和组建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控制,并严格地对软硬件系统进行筛选控制,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系统的改造中,可以采用合一的组网结构形式,其下层装置可不依赖系统通信,不受系统影响,完全能够独立被控对象的测控、保护,并且分散安装于被控设备上,减少了连接电缆等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第二,提高改造工作的落实效果。对于常规的变电站改造过程中,要重视自动化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将自动化改造作为变电站改造的重要内容来进行对待。在改造过程中,要将一次设备和相对稳定的二次设备作为基础设备进行改造,并确保改造过程严格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具体的改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做好细节方面的控制。例如,将电磁式继电器改为“四遥”式集成模块保护;设置RTU柜来传递变电站信号;将变电站电压、温升以及电流等参数改造为简单直观的设置。此外在改造设计中,增加远程操控转换功能、小电流系统进行接地选线装置等。

第三,提高对自动化系统建设和改造活动的质量监控。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其运行过程中很多故障的产生都和设备的质量和安装过程中施工不到位有关。在系统建设和改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针对系统中所选择的设备与产品,要进行详细的质量验收检查,并且对于采购产品的厂家进行筛选,确保产品本身具有足够的售后服务保障。只有提高系统建设和改造活动的质量管控水平,后期变电运行自动化管理活动中的故障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规避,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得到更加进一步的保障。

第四,科学地对于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作为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核心,变电站的可靠、稳定运行是整个供电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在变电站运营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方面的保障工作。针对于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地区,针对于不同岗位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和调整,确保有故障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解决,提高变电站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一些变电站建设相对密集,并且交通与通信条件较为便利的区域,相关运营管理工作则可以适当的增加监控管理的比例,提高整体变电运营管理的效率。在后期运维的过程中,要对于异常和设备缺陷进行全面的分析。由于许多原因,变电站电力设备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异常,工作人员在发现这些故障后,要认真的进行记录分析,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常性的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设备运行维护和维修提供数据支持。

5结束语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可靠性与安全性是衡量其运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采取综合性自动化系统,对站内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实时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减少系统运行中的风险和故障,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证电网能够提供优质的电能、高效的服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东莉.电力运行安全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

[2]赵亮.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J].自动化应用.2014(09).

[3]杨阳,吴华.新时期变电站运行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探究[J].机电信息.2014(15).

[4]李小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改造[J].中国科技投资.2013(Z2).

[5]刘晓玲,李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探讨[J].科技资讯.2012(03).

标签:;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