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地带施工工艺及其建造条件

水土流失地带施工工艺及其建造条件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山东省烟台市264004

【摘要】现如今,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一些开发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加,由开发建设的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愈加严重。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许多监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成熟、布设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筑路、铺设各种管线及矿产资源等开发建设之类的活动迅速增多,开发建设项目成为一种主要的水土流失形式,因其强大的流失量并且类型复杂,影响范围广,导致危害十分严重,而我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就此根据一定的调查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地带施工、建造条件

现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大且流失的强度剧烈、流失的类型多,都属于世界罕见。由于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别具有的地域不完整性、水土流失强度不均衡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而且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防治标准以及其建设和管理的形式、法律地位等与其他一般的水土保持有较大的区别,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与原生地貌有较大不同,因此,要在水土流失地带施工还要从根本入手。

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定义及成因

水土流失类型有许多,如果从侵蚀营力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而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两方面,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它提供了土壤侵蚀潜在的可能性;而人为因素就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破坏了原本的地面植被、地貌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一直以来,我国开荒放牧、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更是加重了水土的流失。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开发建设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急剧加快,公路以及铁路的修建,管线的辅设和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等活动的不断开展,对矿产石料、土壤土地等一类自然资源的过度需求。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坡面稳定性,导致形成很多破碎面,使坡面侵蚀基准面遭到了破坏,而坡面系统各要素不断的发生变化,潜在的土壤的侵蚀不断增加;更何况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搬运和填筑,让土壤结构破坏加剧,土壤本身抗侵蚀的性能降低明显;同时又有随意乱倒废土、弃石、矿渣等,加剧提升了水土流失破坏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而它才是根本原因,是触发和加剧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

二、水土流失地带的水土保持及施工工艺

1.拦渣工程:对于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中形成的大量弃土、弃石、弃渣、尾矿以及其他废弃固体物质,需要根据其堆放的位置并参考其地形特点,分别设置拦渣工程,主要的形式包括: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的,修建拦渣坝;但是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十分容易发生滑塌,因此在堆置坡顶和斜坡面的时候,需要修建挡渣墙。

2.护坡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的不稳定边坡,要采取护坡的工程。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等条件,采取相应的护坡工程;对堆置物以及山体不稳定处导致的高陡边坡,需采用砌石、抛石、混凝土或喷浆等相关护坡工程;对不稳定边坡且条件比较复杂的,应采取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综合护坡工程也可以。

3.土地整治工程:基建施工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由采挖、排弃等活动引起的废弃土地以及排土场、堆渣场和尾矿场等,需要根据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整治工程,改成可以利用的土地。合理布设排土场、排渣场、储灰场、尾矿场的同时要采取挡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工程来拦护。对终止使用的渣场,采取表面整治以及覆土措施,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

4.防洪工程:在生产运行中开发建设项目基建施工,损坏地面以及未妥善处理弃土、弃石、弃渣,十分容易遭受洪水的危害,洪水来源不同和危害不同,要采取相应的防洪工程。如果项目区的上游含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可修建拦洪坝,如若洪水汇流区不是本项目区管辖,可以配合有关单位综合治理;项目区如果有一侧或者是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的,需要在坡面和坡脚处修建排洪渠。

5.防风固沙工程:某些项目会因开挖而扰动地面、破坏植被、引发土地沙化,或项目被建设在风沙区,受到风沙危害,需根据危害的不同,在防治布设上侧重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泥石流防治工程:泥石流的防治一般以小流域计算,按类型区采取相应的工程,或采取蓄水保土耕作法,造林种草,实施封育治理,或者涵养水源,减少减缓流速,地表径流,将产流区的洪流引走,避免洪水与沙石混合在一起,从而削减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和动力

7.绿化工程:绿化工程需要根据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绿化技术:项目区内的永久性道路,项目四周可以进行周边绿化,厂矿企业区可以布设防火林带或者卫生林带等。

三、水土流失地带的建造条件

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这部分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建设规模和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等概况,具体分析建设项目的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数量和特点等。同时要调查项目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质、地貌、地面、土壤、、物质、和气候等一系列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了解项目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2.生产建设过程中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在分析施工期各施工区、营运期水土流失的特点的同时也要对一些项目损坏水土保持的设施的面积及其数量或者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和流失总量进行预测,然后据预测结果综合分析对周围区域的影响。这也是标准的确定及措施优化配置、流失防治区划分和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

3.指定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案。应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来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根据建设项目区的不同特点、主体工程布局和防治责任区等的不同进行分区,明确轻重缓急,确定好防治的重点,提出水土保持具体的治理措施。这是水保方案的核心内容,同时它为业主以及施工单位能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监督提供了科学依据。

4.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提出建设水土保持组织项目的管理措施、资金来源、领导、技术保证措施以及使用办法。并在建设过程中监督项目的建设业主好及时落实专款专用、水保资金,保证工程按质按量的完成,同时也要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设计施工、任意倾倒弃土弃渣。或者偷工减料等现象存在。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地带施工工艺及其建造条件,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特点,针对水土流失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科学正确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将方案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经费放入主体工程的预算。水土保持措施应当与主体工程更好的结合,并依法处理施工监理,提高工程质量。只要各企业能够把以上环节的工作做好,就可以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能更好的保护工程建设区的生态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中国水土保持,2002(6):2~4.

[2]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外对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解释,1999.

[3]王汉存,水土保持原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98~99.

[4]郭廷辅,世界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进展状况,成都水利,1998(3),62~65.

标签:;  ;  ;  

水土流失地带施工工艺及其建造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