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论文_王熙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话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话剧,国家,伽利略,艺术,写意,中国,罗密欧。

中国话剧论文文献综述

王熙瑾[1](2019)在《恢复中国传统精神的一次尝试——评改编自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话剧《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田沁鑫在2008年导演的话剧《明》是一部存在颇多争议的剧目,它将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李尔王》的内核精神、历史底蕴与中国独特历史时期及其鲜明君主体制特点进行对比,在话剧表达的内涵精神上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但喜剧元素利用虽有亮点却没有将其亮点贯穿全剧,因滥用中国戏曲舞台中的"跳进跳出"让整个剧目零散、混乱,被诟病为"一场闹剧",从分析喜剧元素利用的适度性从而探究改编剧目中对恢复中国传统精神的定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4期)

童薇菁[2](2019)在《用最传统的戏剧编制情感与梦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色列卡梅尔剧院话剧《罗密欧与母亲》日前登台美琪大戏院。这部看似“莎剧”题材的话剧,并没有豪华的布景、繁复的人物,聚焦的是家庭生活和亲情话题,从舞台布景到人物服装都几乎是当下普通以色列人生活的“复刻”。没有舞台高科技手段的加持,凭借简单到几乎“日(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12)

张沛华[3](2019)在《论20世纪20年代话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空前的商业繁荣时期。本文认为,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背后,话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其对中国电影观念、电影文化、编导技法叁个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3期)

车向东[4](2019)在《“探索话剧”的弄潮儿——《中国梦》》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意标明"写意话剧"的话剧《中国梦》,在关于中美社会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冲突的思考中,在对现代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强调中,既在哲理内涵方面努力提高戏剧的思考品格,又大胆创造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演剧形式,完成了戏剧内容与形式探索的整体跨越,成为上海"探索话剧"的翘楚,并将其推向高潮。(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1期)

高音[5](2019)在《舞台上的新中国——中国话剧70年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话剧这一高度直观的、"能够直接、面对面地对广大集体发生影响,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特别契合新中国文艺对群众的关切和对人民性的关注。于是,理所当然成为历史巨变中"新的人民的文艺"队伍中的主角。新的社会要求剧作家在戏剧题材和创作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新的时代要催生出新的舞台。广阔的社会为新中国的戏剧提供了最基本的情节,话剧创作在与现实的互动中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艺术现场,建构出一个舞台上的新中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话剧与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的联系。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历来有把目光投向西方的传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剧在剧场实践中呈现出的形态各异的创作背后无疑是东西方戏剧观念与当下现实的对话与对驳。实现话剧民族化,创建戏剧的中国学派成为新中国话剧的最高任务和时代命题。(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11期)

李夏至[6](2019)在《用实力派演技,树起一个标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周日档热播。首期由胡歌、刘涛共同演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播出就迅速引爆话题。上周日更新的第二期《平凡的世界》,也经由郭涛、杜淳和薛佳凝的演绎,重新展示了文学经典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0-23)

梁剑箫[7](2019)在《中国话剧,写实写意两相宜》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话剧想要独树一帜,只要代入中国情感,围绕中国故事坚定反映中国文化内涵,用现代化思路语境去表达对当下的观察与思考即可。话剧属于舶来品,来源于西方戏剧形式。传入中国后,经过上百年融合改造,它已经转变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剧种。随着时间推移(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10-13)

李媛[8](2019)在《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话剧艺术属于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领域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对话剧艺术的研究,实现话剧艺术的更好发展十分必要。就中国当代话剧艺术而言,其所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具备诗性精神,因而在话剧艺术的研究及发展中需要提高对诗性精神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对话剧艺术更好把握。本文就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为认识话剧艺术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9年09期)

黄宜舟[9](2019)在《西方经典与当代中国: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伽利略》的诠释和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篇写道:"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tragedy)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farce)出现。"~([1])黑格尔强调的是历史常常重复自己,马克思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企图复刻伟大历史事件的尝试,往往都是失败和可笑的。马克思的见解对于理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排版《伽利略》(又译《伽利略传》)~([2])也略有启(本文来源于《戏剧与影视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10](2019)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举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话剧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仪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2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举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话剧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仪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监督处迟轶丹,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党委书记诸葛燕喃,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监督专家《剧本》杂志原主编、戏剧评论家温大勇,(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中国话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话剧《罗密欧与母亲》日前登台美琪大戏院。这部看似“莎剧”题材的话剧,并没有豪华的布景、繁复的人物,聚焦的是家庭生活和亲情话题,从舞台布景到人物服装都几乎是当下普通以色列人生活的“复刻”。没有舞台高科技手段的加持,凭借简单到几乎“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话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熙瑾.恢复中国传统精神的一次尝试——评改编自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话剧《明》[J].明日风尚.2019

[2].童薇菁.用最传统的戏剧编制情感与梦境[N].文汇报.2019

[3].张沛华.论20世纪20年代话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9

[4].车向东.“探索话剧”的弄潮儿——《中国梦》[J].长江丛刊.2019

[5].高音.舞台上的新中国——中国话剧70年回顾[J].艺术评论.2019

[6].李夏至.用实力派演技,树起一个标杆[N].北京日报.2019

[7].梁剑箫.中国话剧,写实写意两相宜[N].经济日报.2019

[8].李媛.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J].艺海.2019

[9].黄宜舟.西方经典与当代中国: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伽利略》的诠释和改编[J].戏剧与影视评论.2019

[10]..中国国家话剧院举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话剧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仪式[J].艺术评论.2019

论文知识图

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外观(空旷的广场)濮存昕中国话剧在天津发端-·1926年南开新...中国话剧在天津发端-·演出新戏洪深不仅带给中国话剧一堂立体布图6...郑振环

标签:;  ;  ;  ;  ;  ;  ;  

中国话剧论文_王熙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