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论文和设计-李长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端与楼体上层顶板固定、下端与楼体下层地板固定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分别与两个导轨连接并沿两个导轨上下滑动的轿厢,以及驱动轿厢沿导轨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卷筒以及用于驱动卷筒转动的驱动部,在卷筒上缠绕绕制方向相反的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卷筒固接,两根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拉力传感器与导轨的顶端连接;每个拉力传感器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报警器。解决了现有别墅电梯超重无报警的问题,提高了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端与楼体上层顶板固定、下端与楼体下层地板固定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1),分别与两个导轨(1)连接并沿两个导轨(1)上下滑动的轿厢(2),以及驱动轿厢(2)沿导轨(1)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轿厢(2)顶部的卷筒(3)以及用于驱动卷筒(3)转动的驱动部,在卷筒(3)上缠绕绕制方向相反的两根钢丝绳(4),两根钢丝绳(4)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卷筒(3)固接,两根钢丝绳(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拉力传感器(5)与导轨(1)的顶端连接;每个拉力传感器(5)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报警器。

设计方案

1.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端与楼体上层顶板固定、下端与楼体下层地板固定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1),分别与两个导轨(1)连接并沿两个导轨(1)上下滑动的轿厢(2),以及驱动轿厢(2)沿导轨(1)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轿厢(2)顶部的卷筒(3)以及用于驱动卷筒(3)转动的驱动部,在卷筒(3)上缠绕绕制方向相反的两根钢丝绳(4),两根钢丝绳(4)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卷筒(3)固接,两根钢丝绳(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拉力传感器(5)与导轨(1)的顶端连接;每个拉力传感器(5)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报警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感器(5)为板环拉力传感器,板环拉力传感器一端与导轨(1)的顶端固接,板环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钢丝绳(4)穿过板环拉力传感器上的拉环并栓在拉环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卷筒(3)的转轴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1)均为一侧开口的槽状结构,两个导轨(1)的开口相对且两个导轨(1)分别位于轿厢(2)的两侧。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钢丝绳(4)分别绕过一个导向轮(6)并分别穿过一个导轨(1)的开口与导轨(1)的顶端固定。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轿厢(2)与每个导轨(1)的连接处均转动连接滑轮(7),所述滑轮(7)嵌在导轨(1)内并能沿导轨(1)上下滚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在当今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收入人群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别墅电梯的市场也逐步壮大。

现有的别墅电梯一般没有超重报警装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超出电梯重量承载范围的情况,严重缩短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梯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端与楼体上层顶板固定、下端与楼体下层地板固定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分别与两个导轨连接并沿两个导轨上下滑动的轿厢,以及驱动轿厢沿导轨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卷筒以及用于驱动卷筒转动的驱动部,在卷筒上缠绕绕制方向相反的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卷筒固接,两根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拉力传感器与导轨的顶端连接;每个拉力传感器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报警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力传感器为板环拉力传感器,板环拉力传感器一端与导轨的顶端固接,板环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钢丝绳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钢丝绳穿过板环拉力传感器上的拉环并栓在拉环内。拉力传感器通过钢丝绳对其的拉力,实时监测轿厢内承载的重量大小,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内事先设定好轿厢承载重量的最大阈值,当轿厢内的承载重量大于承载重量的最大阈值时,拉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使用人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卷筒的转轴连接。卷筒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转动,卷筒同时将两根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随着钢丝绳的逐圈缠绕轿厢被强制拉动上升,或同时将两根钢丝绳放卷,轿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下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导轨均为一侧开口的槽状结构,两个导轨的开口相对且两个导轨分别位于轿厢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根钢丝绳分别绕过一个导向轮并分别穿过一个导轨的开口与导轨的顶端固定。导向轮的存在使钢丝绳竖直的设置在导轨内,避免钢丝绳外露影响美观,同时导向轮保证轿厢提升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轿厢与每个导轨的连接处均转动连接滑轮,所述滑轮嵌在导轨内并能沿导轨上下滚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拉力传感器通过钢丝绳对其的拉力,实时监测轿厢内承载的重量大小,重量检测精确度高;解决了现有别墅电梯超重无报警的问题,提高了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力传感器和钢丝绳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2-轿厢;3-卷筒;4-钢丝绳;5-拉力传感器;6-导向轮;7-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端与楼体上层顶板固定、下端与楼体下层地板固定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1,分别与两个导轨1连接并沿两个导轨1上下滑动的轿厢2,以及驱动轿厢2沿导轨1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轿厢2顶部的卷筒3以及用于驱动卷筒3转动的驱动部,在卷筒3上缠绕绕制方向相反的两根钢丝绳4,两根钢丝绳4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卷筒3固接,两根钢丝绳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拉力传感器5与导轨1的顶端连接。每个拉力传感器5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报警器。

如图3所示,所述拉力传感器5为板环拉力传感器,板环拉力传感器一端与导轨1的顶端固接,板环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连接,具体是钢丝绳4穿过板环拉力传感器上的拉环并栓在拉环内。拉力传感器5通过钢丝绳4对其的拉力,实时监测轿厢2内承载的重量大小,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内事先设定好轿厢2承载重量的最大阈值,当轿厢2内的承载重量大于承载重量的最大阈值时,拉力传感器5将信号传输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使用人员。拉力传感器5、报警器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卷筒3的转轴连接。卷筒3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转动,卷筒3同时将两根钢丝绳4缠绕在卷筒3上,随着钢丝绳4的逐圈缠绕轿厢2被强制拉动上升,或同时将两根钢丝绳4放卷,轿厢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下降。

每个导轨1均为一侧开口的槽状结构,两个导轨1的开口相对且两个导轨1分别位于轿厢2的两侧。两根钢丝绳4分别绕过一个导向轮6并分别穿过一个导轨1的开口与导轨1的顶端固定,导向轮6的存在使钢丝绳4竖直的设置在导轨1内,避免钢丝绳4外露影响美观,同时导向轮6保证轿厢2提升的稳定性。在轿厢2与每个导轨1的连接处均转动连接滑轮7,所述滑轮7嵌在导轨1内并能沿导轨1上下滚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拉力传感器5通过钢丝绳4对其的拉力,实时监测轿厢2内承载的重量大小,重量检测精确度高;解决了现有别墅电梯超重无报警的问题,提高了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3133.0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55872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66B 5/02

专利分类号:B66B5/02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工业区汇河大道以北、莱城大道以西

发明人:李长明;朱小云;车超超;马帅;周敏;李涛;胥曰彪

第一发明人:李长明

当前权利人: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欣

代理机构:116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强制驱动型电梯超重报警装置论文和设计-李长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