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解释论文_刘潇潇,车军,赵娜,韩壮,孙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码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码,机器人,数控,数控系统,板卡,正则,运动控制卡。

代码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潇,车军,赵娜,韩壮,孙进[1](2019)在《3D打印控制系统G代码解释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D打印控制系统中G代码转换的问题,结合控制系统中运动控制板卡和G代码结构特征,利用C#语言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GRETA正则表达式的G代码解释器,实现了对G代码的预处理、检查分析和解释,使其转换成板卡可识别的运动指令,完成对工作台的控制.实例验证了解释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G代码解释器的实现对3D打印控制系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帅[2](2018)在《基于QT的嵌入式数控系统G代码解释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产品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多,就数控方面来说,大中小型企业的迅猛扩建,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使得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增多,对数控机床性能的要求越高。近几年,我国也针对数控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数控产品的换代升级,实现典型行业设备的数控化示范,提升数控加工水平,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数控技术作为数控机床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数控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G代码解释器作为数控系统中必不缺少的部分,该课题由此而提出。本文首先介绍了G代码解释器课题的来源,然后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山科数控系统,其中包括山科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接着基于此平台进行研发设计G代码解释器,根据G代码的特性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数控代码其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出G代码的具体解释流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语义分析、错误分析,不同的功能代码调用不同的功能函数,实现不同的功能,下一步就是在Qt研发平台和wince实时操作系统中,研发G代码解释器仿真系统,最后,G代码解释器进行PC机上的仿真以及数控实际加工验证。在Windows 7系统上,借助Qt creator编译工具和实时WinCE操作系统,本文设计的G代码解释器对G代码进行仿真与实现。该解释器对以txt格式输入的文本文件,逐行进行检查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并实现仿真,仿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本文设计的解释器,利用Qt creator这个具有强大可移植性以及图像处理功能的研发平台,其设计的解释器可以在不同的平台运行,实现跨平台,节省了很大的工作量,提高了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3)

杨晓钧,井孟凯,李朋,周绍帆[3](2018)在《工业机器人代码解释器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编程代码的解释。解释器的主要功能是将机器人编程指令转化为中间代码,控制系统处理中间代码以控制机器人运动。解释器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结构定义与生成。解释器通过VC编程实现。最后,对该解释器的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解释器生成中间代码,机器人控制器读入中间代码解释执行,并启动插补器进行插补计算,所生成的轨迹线符合预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M.C.Reiss,G.Rümpker,刘赟,李万金[4](2018)在《SplitRacer:用于远震剪切波分裂半自动分析和解释的MATLAB代码和图形用户界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给出了MATLAB环境下的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用于远震剪切波分裂分析。鉴于越来越大型的地震学实验,设计SplitRacer来快速处理大型数据集,因为它集成了自动和用户主导步骤,这使得可根据用户自己的质量标准来进行直观的分析。SplitRacer提供了一系列用来确保精确测量以及用户友好的特征。可以从数字地震台网网络服务国际联合会成员的所有数据中心直接下载数据。将现有数据分割成1个小时的叁分量地震波形后就很容易被使用。起初是自动数据检查,然后是对有问题的震相的目视评估。我们通过分析台站记录事件的质点运动并和理论反方位角进行比较来估计传感器的可能偏差。剪切波分裂分析是基于最小(切向)能量法(Silver and Chan,1991),这约束了快波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可以对一系列时间窗进行重复测量来做统计误差分析。SplitRacer提供了每个台站单个震相分裂测量的概况,这可用于检测方位依赖性。为了推断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SplitRacer为用一个或两个各向异性层模型,或平滑变化的各向异性模型来拟合观测数据提供了可能。此外,SplitRacer还提供了一个和两个假想层的多震相联合分裂分析,其中同时使用给定台站的所有事件来约束各向异性模型。这显着降低了噪声的影响,并使测量更稳健。作为示例,我们将应用SplitRacer来约束伯克利数字地震台网的固定台站BKS下方的地震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8年02期)

赵俊伟,李汉超,代军,陈国强,黄俊杰[5](2017)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串并联机床运动控制G代码解释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运动控制平台的运动控制指令复杂多样,在实际数控应用中难以进行统一有效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VC++开发环境下基于正则表达式的G代码解析算法,根据现有的串并联机床的控制硬件与软件,针对其使用的运动控制卡进行设计开发,建立与数控G代码之间检查、解释、转换的解析机制。实现对所输入需执行G代码的编译,最终转化为控制卡能够识别的运动指令,并通过传输G代码中的运动参数,完成对机构的控制。通过在3-PRS-XY串并联机床上的电机控制试验,对电机运动所反馈的脉冲量进行记录与图表绘制,验证该G代码解释器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利用逐字符分析提高G代码检查的正确率,通过功能关键字搜索提高了代码转化效率,对串并联机床的数控系统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周绍帆[6](2016)在《Delta机器人机构分析及代码解释器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Delta机器人属于具有叁个移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机器人的驱动部分均布于基座上,传动部分中的主从动臂全部为细长的轻质杆件,这种构造使得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动速度快、定位精确、动态性能好等特点。然而由于其构件具有质量轻、几何形状细长等特点,Delta机器人在高速状态下运行时,主动臂与从动臂杆会出现弹性变形,伴随有振动的产生,从而会造成机器人末端输出位姿的误差,这不利于机器人在高速环境下的运行,尤其在有高精度要求的场合。所以研究Delta机器人在运行时的弹性振动及造成的系统运动误差就变得十分有意义。本课题从分析Delta机器人的机构与机器人的运行轨迹两方面出发,建立了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学模型,并对运行路径进行了平滑规划,以研究振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运动规划基础上还进行了Delta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解释模块与插补模块的开发。对于机构分析,将主动臂与从动臂作为柔性构件,利用有限元法与拉格朗日法建立其弹性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与运动学约束,将各构件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装配得到了系统总体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之后对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机器人运动时的弹性误差变化。对于机器人运行路径,针对相邻路径段间方向不连续导致冲击振动的问题,采用四阶贝塞尔曲线对直角段路径进行拟合实现平滑过渡,并在笛卡尔空间内采用五次多项式对直线路径进行轨迹规划,保证了速度与加速度的连续,通过MATLAB分析验证,有效的降低了运动弹性误差的幅值。同时针对Delta机器人从编程指令的输入到插补点位置的生成这一过程,对机器人软件模块中的代码解释系统与插补模块进行了编程开发,实现了从源指令经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模块到中间代码的翻译,并进一步调用轨迹插补模块得到了运行路径上各插补点的运动参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周林,孙玉龙,甘水滔,秦晓军[7](2016)在《一种基于抽象解释的二进制代码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进制程序分析中难以生成测试用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抽象解释和制导符号执行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首先结合动态和静态程序分析方法,生成目标二进制程序的过程间控制流程图,然后基于过程间控制流程图,计算出潜在脆弱点集。利用节点距离、节点可达性和约束条件集概率静态信息作为符号执行的制导因素,对二进制程序进行动态测试,过滤虚假的脆弱点,并对真实脆弱点生成相应的触发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执行无效路径,提高二进制代码测试效率。(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夏伯融[8](2015)在《一种数控车仿真软件中数控程序代码解释的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二维数控车仿真软件中数控程序代码解释的原理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5年11期)

陈本源[9](2014)在《一种嵌入式数控代码解释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数控代码解释器用于一个嵌入式数控系统中央控制单元,给出了解释器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在实际的加工测试中该解释器能够适应各种工作情况。(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09期)

郭雅婕,杨鹏,宣伯凯[10](2014)在《基于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卡的G代码解释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基于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G代码解释器的设计开发,采用GRETA正则表达式设计了一种G代码编译器,给出G代码检错和翻译的部分程序。获得了对G代码的检错功能和G代码到运动控制卡可识别代码之间的转换结果。采用研华PCI-1240运动控制卡控制叁个伺服电机的供给。该G代码解释器经过试验验证得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代码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产品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多,就数控方面来说,大中小型企业的迅猛扩建,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使得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增多,对数控机床性能的要求越高。近几年,我国也针对数控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数控产品的换代升级,实现典型行业设备的数控化示范,提升数控加工水平,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数控技术作为数控机床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数控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G代码解释器作为数控系统中必不缺少的部分,该课题由此而提出。本文首先介绍了G代码解释器课题的来源,然后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山科数控系统,其中包括山科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接着基于此平台进行研发设计G代码解释器,根据G代码的特性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数控代码其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出G代码的具体解释流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语义分析、错误分析,不同的功能代码调用不同的功能函数,实现不同的功能,下一步就是在Qt研发平台和wince实时操作系统中,研发G代码解释器仿真系统,最后,G代码解释器进行PC机上的仿真以及数控实际加工验证。在Windows 7系统上,借助Qt creator编译工具和实时WinCE操作系统,本文设计的G代码解释器对G代码进行仿真与实现。该解释器对以txt格式输入的文本文件,逐行进行检查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并实现仿真,仿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本文设计的解释器,利用Qt creator这个具有强大可移植性以及图像处理功能的研发平台,其设计的解释器可以在不同的平台运行,实现跨平台,节省了很大的工作量,提高了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码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刘潇潇,车军,赵娜,韩壮,孙进.3D打印控制系统G代码解释器的设计与实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2].赵帅.基于QT的嵌入式数控系统G代码解释器设计与实现[D].齐鲁工业大学.2018

[3].杨晓钧,井孟凯,李朋,周绍帆.工业机器人代码解释器的开发[J].机电工程技术.2018

[4].M.C.Reiss,G.Rümpker,刘赟,李万金.SplitRacer:用于远震剪切波分裂半自动分析和解释的MATLAB代码和图形用户界面[J].世界地震译丛.2018

[5].赵俊伟,李汉超,代军,陈国强,黄俊杰.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串并联机床运动控制G代码解释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周绍帆.Delta机器人机构分析及代码解释器的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周林,孙玉龙,甘水滔,秦晓军.一种基于抽象解释的二进制代码测试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

[8].夏伯融.一种数控车仿真软件中数控程序代码解释的介绍[J].河北农机.2015

[9].陈本源.一种嵌入式数控代码解释器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10].郭雅婕,杨鹏,宣伯凯.基于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卡的G代码解释器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论文知识图

代码解释器及插补仿真界面多数控代码解释器界面b缩放显示比例及更改显示坐标系(4)G~...多数控代码解释器构造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代码解释器...‐2ISO代码解释器及插补仿真Fig....

标签:;  ;  ;  ;  ;  ;  ;  

代码解释论文_刘潇潇,车军,赵娜,韩壮,孙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