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场论文_陈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本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张量,地磁,泰勒,地磁场,角速度,引力场,磁学。

基本场论文文献综述

陈方培[1](1999)在《引力波的基本场方程与假性能动张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出了适用于各种背景时空的引力波基本场方程;定义了引力波的假性能动张量并阐述了它与引力场的赝能动张量的区别;还对射电脉冲双星能否验证“引力辐射”的争论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陈化然,蒋邦本[2](1997)在《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建立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0年代的地磁资料,讨论了测点密度和测点坐标变换对建立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选用分布较均匀的200个左右的测点建立基本场模式是可行的;对测点的球面坐标进行Mercator投影变换是必要的,可以显着减小模式的场值分布在边界附近出现的畸变现象;3阶到5阶模式均主要反映正常的基本磁场分布,而5阶模式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地壳形变与地震》期刊1997年02期)

杨国华,韩月萍[3](1996)在《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华北北部地区(大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和增量场的概念。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表明,这对于深入探索地震形变前兆,弄清孕震机制并进入量化,细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地壳形变与地震》期刊1996年03期)

蒋邦本,陈化然[4](1992)在《1950-1980年代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利用中国及其邻近地区1950、1960、1970、和1980年的H、Z、D观测资料,采用泰勒多项式建立1950-1980时空变量统一的叁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同时还研究了测点密度、测点坐标变换以及建立模式方法对模式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2-11-01)

苏鸾声,林金狮[5](1987)在《山东省地磁基本场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根据山东省地磁台近期观测资料,计算得出近期山东省地磁场基本场的分布;分析了山东省地磁场基本场和长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指出利用局部异常磁场的变化来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1987年06期)

张志天,孙文科[6](1986)在《江苏地区地磁准基本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地区自1978年起,已陆续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台近廿个,各台点距一般五十公里左右,其空间分布也较均匀,台站主要任务为每日定时观测地磁场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用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及水平分量H(由F、Z求出)的准静日年均值,按Harder等提出的曲面样条函数计算地磁各量于各年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及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等梯度线分布,结果表明江苏大部份地区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符合正常场的特征。这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预报探索是有利的。本文尝试用消去正常场的办法来突出局部磁异常,所得到的南京地区局部异常区和以往的地磁及地质研究工作的结论比较吻合。无疑,在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它磁测资料通化等工作中,都应注意到局部磁异常区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地震学刊》期刊1986年03期)

基本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70年代的地磁资料,讨论了测点密度和测点坐标变换对建立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选用分布较均匀的200个左右的测点建立基本场模式是可行的;对测点的球面坐标进行Mercator投影变换是必要的,可以显着减小模式的场值分布在边界附近出现的畸变现象;3阶到5阶模式均主要反映正常的基本磁场分布,而5阶模式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本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方培.引力波的基本场方程与假性能动张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

[2].陈化然,蒋邦本.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建立方法探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

[3].杨国华,韩月萍.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

[4].蒋邦本,陈化然.1950-1980年代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C].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2

[5].苏鸾声,林金狮.山东省地磁基本场的分布特征[J].地震研究.1987

[6].张志天,孙文科.江苏地区地磁准基本场的研究[J].地震学刊.1986

论文知识图

温度场与速度场局部切面精密水准网布设图流动跨断层场地建设图流动跨断层场地分布图的内剖相空间图理论最大剪应变率分布及不同方法计算...

标签:;  ;  ;  ;  ;  ;  ;  

基本场论文_陈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