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科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举,制度,南投,光绪,殿试,士绅,乡试。

科举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郭培贵[1](2019)在《说说中国科举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举制度是帝制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在制度上彻底否定和在实践中基本杜绝了血缘及裙带关系的影响,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客观公正的选才制度,成为唐朝以后各朝各代凝聚社会和巩固统治的利器。近代英美等国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23)

张鑫鑫,刘金鑫,刘菁琳[2](2019)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人生百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共五十六回,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诙谐的语言,通过对正反面例子的描写,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文人精神和生活的折磨与摧残,把封建制度的黑暗、贪官污吏的卑劣平庸刻画的淋漓尽致。(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3期)

李敏[3](2019)在《北宋中后期科举制度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中后期科举改革是在宋代统治者寻求取士方式转变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希望通过建立州县之学,实现取士与养士相结合的政治理想。改革最终以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成为取士的主要方式,并在取士时突出强调士人的道德品行,通过州学升贡逐级选拔人才。北宋中后期科举改革大兴州县之学,一大批寒士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宋代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流动的进一步加强,改革在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3期)

刘超[4](2019)在《清朝科举制度的废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之后逐渐成为了历朝历代主要的官员选拔机制。唐太宗李世民曾在私访御史府时,看着进出的士子,得意地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制度对于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可见一端。清朝晚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经过清政府的几番改革,终于在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将其正式废除。兴办洋务,新式学堂兴盛(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期刊2019年11期)

肖鹏[5](2019)在《“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神宗熙宁二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科举制度革废的大讨论,其结果是维护现行科举制度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的客观实情之下,科举制度恰恰是相对比较优越的选官制度,当时各种革废科举制度的方案非但无法解决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反而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许俊章[6](2019)在《“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台湾南投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北京市台联联合(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文经交流协会、台湾中兴大学艺术中心、台湾螺阳文教基金会在台湾南投县艺术家资料馆共同主办"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来自两岸的有关单位领导、嘉宾及台湾中兴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北京市台联在岛内举办"台湾进士专题展"巡展的第11站。(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9年18期)

兰洁,邢望,张子祥[7](2019)在《北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中国社会的官员录用形式的经过了叁个发展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开创于两汉的察举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叁个发展阶段。其中,科举制度最早建立于隋唐时期,北宋的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时间却并不久远,还留存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北宋科举制度的总体情况及其影响的利弊,进而提出了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录取制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0期)

许为[8](2019)在《“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察举再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制度历经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自我完善,选拔依据也由"名"到"文"确立了公平、透明、客观的评定衡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科举制本身,特别是明八股文模式,更是把对人才的标准僵硬化、模式化,最终也只有走向消亡。(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梁艳,李万波[9](2019)在《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考取公务员行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虽然现代公务员的考录制度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改进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人才的选取和考试规定的设置,依然可以为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古代科举制的含义和意义,分析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公务员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7期)

常丹丹[10](2019)在《从场域理论看科举制度的废除对士人阶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的中国处于"叁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清廷废科举之行为,在百万士人阶层中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科举废除对士人阶层的影响,指出了废科之后士人阶层的出路。本文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指出科场场域以及士绅惯习的存在,并进而探讨科举制废除对于士人阶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科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书共五十六回,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诙谐的语言,通过对正反面例子的描写,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文人精神和生活的折磨与摧残,把封建制度的黑暗、贪官污吏的卑劣平庸刻画的淋漓尽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举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培贵.说说中国科举制度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张鑫鑫,刘金鑫,刘菁琳.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人生百态[J].作家天地.2019

[3].李敏.北宋中后期科举制度变革研究[J].才智.2019

[4].刘超.清朝科举制度的废除[J].中国档案.2019

[5].肖鹏.“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J].学习与实践.2019

[6].许俊章.“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台湾南投举办[J].台声.2019

[7].兰洁,邢望,张子祥.北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8].许为.“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J].领导科学.2019

[9].梁艳,李万波.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J].农家参谋.2019

[10].常丹丹.从场域理论看科举制度的废除对士人阶层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标签:;  ;  ;  ;  ;  ;  ;  

科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