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合成论文_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甲醚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二甲醚,催化剂,固体,甲醇,分子筛,沉淀剂,环氧乙烷。

二甲醚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1](2019)在《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Zn、Ni、Mn和Al等第二组分对SO_4~(2-)/Fe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成对合成聚甲基二甲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Zn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甲醇转化率达到54.99%,PODE_(1-6)选择性为98.49%,PODE_(3-6)选择性为18.48%。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X射线能谱(EDS)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引入使得催化剂形成新的晶粒,Zn和Mn的引入使得催化剂的表面积有所增加,Zn和Al的改性使得催化剂形成了有助于PODE_n链增长的强酸中心。SO_4~(2-)/Fe_2O_3-ZnO由于拥有较强酸密度的强酸中心,在所有的催化剂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春港[2](2019)在《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有限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煤炭化合物资源转化合成二甲醚新型清洁能源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需迫切大力开展的一项技术。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这一反应过程中复合催化剂的失活是导致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工业化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应用种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6期)

杨奇,高秀娟,冯茹,李明杰,张俊峰[3](2019)在《水热合成的MoO_3-SnO_2催化剂催化氧化二甲醚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沉淀剂水热法一步合成了MoO_3-SnO_2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调变Mo/Sn物质的量比,考察了催化剂上活性组分MoO_x分散程度对二甲醚(DME)低温氧化生成甲酸甲酯(MF)反应性能的影响。当Mo/Sn=1∶2,反应条件为150℃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DME转化率为22.0%,MF选择性达到77.6%。实验中采用TEM、XRD、Raman、FTIR、NH_3-TPD及H_2-TPR等表征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o/Sn物质的量比变化会对催化剂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钼氧化物在SnO_2表面形成不同分散程度的MoO_x结构,这种钼氧化物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及氧化还原性,是造成催化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连心[4](2019)在《巴斯夫与泸天化计划共建新型二甲醚合成工艺试验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斯夫与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6月18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建立试验生产装置,致力于通过全新工艺,大量减少二甲醚合成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二甲醚是生产乙烯和丙烯等低烯烃的中间体。截至目前,从合成气生产二甲醚尚需经过合成甲醇这一中间步骤。根据备忘录,泸天化将投资建造一个运用巴斯夫与(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任春梅[5](2019)在《乙二醇二甲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及绿色生产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乙二醇二甲醚合成的主要原料、方法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环氧乙烷开环反应生成乙二醇二甲醚的反应机理和绿色生产工艺流程的开发设计。(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徐晓胜,黄昕,时米东,李雨师,李剑新[6](2019)在《氯化铁改性树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醛和甲醇为原料,以FeCl3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合成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研究了FeCl_3·6H_2O用量、反应溶剂种类、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_3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最佳改性工艺为:FeCl_3·6H_2O与阳离子交换树脂质量配比m_(Fe):m_(resin)=0.5:1,乙醇为反应溶剂,改性温度为70℃,改性时间为8 h。使用FeCl_3改性后的催化剂,相比于未改性催化剂反应得到的PODE_(1-8)和PODE_(2-8)的收率更高,这表明经FeCl_3改性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活性得到提高。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催化剂的孔径增大,L酸位点增加,催化剂酸强度增强,稳定性提高。(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周林,李国斌,李晓娟,朱江林,刘超[7](2019)在《阴离子改性MCM-22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环己亚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离子交换法合成了HMCM-22分子筛,通过在合成凝胶时引入不同的阴离子制备了改性分子筛HMCM-22(X),利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27)Al NMR和NH_3-TPD等方法分析了阴离子对Al在MCM-22结构中落位的影响,同时考察了HMCM-22(X)骨架中酸中心位置和酸性质对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MCM-22(X)的拓扑结构未发生改变。阴离子并未掺杂到MCM-22的晶体结构中,但对试样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大。阴离子的存在使催化剂的酸性位点更多地分布在催化剂的外表面和超笼处。阴离子不同,外表面形成的酸量和酸强度不同。PODE_n的形成受酸性位点和酸性质的共同影响,外表面的中强酸更有利于增链反应进行,HMCM-22(NO_3~-)和HMCM-22(ClO_4~-)的催化效果好于HMCM-22(SO_4~(2-))。(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韩雪娟[8](2019)在《甲醇或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剂与邻苯二酚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醚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苯二甲醚是医药、农药、化工中的重要中间体,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制备邻苯二甲醚的方法已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以邻苯二酚和甲醇或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邻苯二甲醚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小、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工艺路线之一。本文对邻苯二酚和甲醇或碳酸二甲酯合成邻苯二甲醚进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比较两种甲基化剂与邻苯二酚反应的优势,为过程研究、过程模拟和生产装置设计提供依据。采用基团贡献法如Benson法、Joback法、Rozicka-Domalski法等估算反应中各组分的标准摩尔焓值、标准摩尔熵值、热容值和标准摩尔蒸发焓。并对反应在气相、液相、气液共存体系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合成邻苯二甲醚的最佳甲基化试剂和最佳实验条件。主要结论如下:(1)甲醇或碳酸二甲酯与邻苯二酚合成邻苯二甲醚,在298~800 K均可自发进行。(2)甲醇或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在480~518 K时,第一步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平衡常数最大,有利于发生生成愈创木酚的反应而邻苯二甲醚的串联反应相对较难发生。即在此温度范围内,不利于邻苯二甲醚的生成。(3)甲醇作甲基化剂在373~480 K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易于自发进行。而在298~337 K所放出的热量最少,温度容易控制,平衡常数最大,有利于邻苯二甲醚的生成,且当甲醇和邻苯二酚摩尔比为3时,邻苯二酚转化率达到100%,邻苯二甲醚收率为99.86%。因此所选择的温度范围是298~337 K。(4)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在298~800 K,邻苯二甲醚收率均能达到99.99%,在518~800 K反应最易自发进行,所吸收的热量最少,当温度高于673 K时,反应将不易控制,因此合成邻苯二甲醚最好的温度范围是518~673 K。(5)甲醇和碳酸二甲酯相比,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平衡常数更大,转化率更高,反应效果更好,因此选择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对反应更有利。(6)采用反应精馏,解决水对反应的抑制问题,提高邻苯二甲醚的收率。(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10)

周林[9](2019)在《改性MCM-22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是一类物质的统称,结构通式为CH_3O(CH_2O)_nCH_3(n≥1)。由于具有较高的含氧量(45%~49%)和十六烷值(>63),被认为是优良的绿色柴油添加剂。当其与柴油混溶,可以有效地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_X和烟尘。目前,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工艺大多以甲缩醛和叁聚甲醛为原料,催化剂为离子液体,造价昂贵且不易于产物分离。本文旨在采用廉价的甲醇和多聚甲醛为反应原料,制备具有良好活性的MCM-22催化剂,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PODE_n的选择性。本文进行了阴离子改性的HMCM-22(X)系列催化剂制备,探讨了催化剂结构及酸性质改变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以HMCM-22为载体制备了系列超强酸和硫酸盐负载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工艺,探讨了催化剂酸性质改变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对以甲醇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阴离子改性催化剂制备,采用动态水热合成法,向凝胶中引入阴离子(SO_4~(2-)、NO_3~-和ClO_4~-)改变Al的落位,制备得到HMCM-22(X)催化剂,在高压釜中进行活性评价。通过XRD、FT-IR、SEM、BET和~(27)Al-NM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阴离子的引入对催化剂的空间骨架构型影响不大,但会改变微观形貌,对催化剂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造成影响,同时使得更多的Al暴露在外表面和超笼处。采用NH_3-TPD对催化剂的酸性质进行了考察,阴离子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不同阴离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推测了催化剂酸性位置和酸性质与合成反应的关系,发现原料的转化率和小分子甲缩醛以及副产物甲酸甲酯的生成几乎不受酸性位置的影响,而催化剂外表面的中强酸则有利于增链反应的进行。以HMCM-22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3种超强酸型分子筛和8种硫酸盐负载型催化剂,通过相关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强酸型分子筛催化剂过高的酸强度和过多的强酸量导致反应中有大量的甲酸甲酯生成,目的产物的选择性降低。而负载硫酸盐型催化剂降低了酸强度和增加了弱酸的酸量,有效地提高了甲醇的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的选择性。通过对产物的分析筛选出NiSO_4为最优负载物。对NiSO_4/HMCM-22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考察,得到最佳制备条件:浸渍液浓度为1 mol/L,焙烧温度为400℃,此时的催化活性最好,甲醇的转化率与PODE_(2~8)和PODE_(3~8)的选择性分别为69.1%、62.2%和30.1%。以最优条件制备的NiSO_4/HMCM-22为催化剂,对合成反应的工艺条件做了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5%(wt.)、n_(MeOH):n_(PF)=1.5:1、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4 h。此时甲醇的转化率与PODE_(2~8)和PODE_(3~8)的选择性分别为79.1%、72.0%和46.5%。(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边仲凯[10](2019)在《前驱体沉淀环境对合成气制二甲醚CuZnAl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能源储量减少及传统燃料造成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研发新的可替代能源势在必行。作为“绿色”能源的二甲醚具有与液化石油气高度相似的理化性质,因其十六烷值高、污染小、无毒,在替代传统燃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主要由甲醇合成与甲醇脱水两个过程构成,因此制备二甲醚的催化剂应是复合双功能型才可满足需求。本课题组早期对于二甲醚的制备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并提出完全液相技术的理论,使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易失活的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催化剂的活性仍具有一定提升空间。本文采用共沉淀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催化剂性能的提升,研究了甲醇合成过程的沉淀环境。首先通过对常用沉淀剂Na_2CO_3洗涤不同次数,考察了残留Na~+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其次,选用Na_2CO_3、(NH_4)_2CO_3、NH_4HCO_3叁种沉淀剂,研究其对催化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最后,选用(NH_4)_2CO_3作为沉淀剂继续研究不同的老化方式及沉淀pH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XRD,XRF,SEM,N_2-吸附测试,H_2-TPR,ICP-AES,NH_3-TPD-MS,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深入分析其结构,同时结合活性评价数据,对上述催化剂制备的沉淀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降低残留Na~+的浓度可有效提升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增加洗涤次数可以明显减少催化剂中表面与体相中残余Na~+的相对含量,形成较小的Cu晶粒尺寸及较多的可还原物种量和表面酸量。其中,离心洗涤4次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性能,在120 h的活性评价周期内,其CO转化率为71.41%,DME选择性达85.36%。2.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对其催化反应的活性影响较大。选用铵盐作沉淀剂尽管可以形成较为有利的微观结构,但其受络合作用的影响更大,最终在催化剂的性能表现上较差。3.不同蒸氨老化过程可通过削弱活性组分与NH_3·H_2O分子的络合作用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提升。从数据方面分析,常压蒸氨处理后的催化剂活性略优于负压蒸氨后的催化剂,但从工艺条件来说负压蒸氨可大量的节省老化时间,对络合作用的削弱效果最强。4.改变沉淀pH会显着改变催化剂的结构,接近中性的pH条件尽管会增强活性组分的络合作用,但由于其本身沉淀较为完全,在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现沉淀完全对催化剂性能提升更明显,因此改变pH条件来减弱活性组分络合作用效果甚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二甲醚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有限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煤炭化合物资源转化合成二甲醚新型清洁能源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需迫切大力开展的一项技术。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这一反应过程中复合催化剂的失活是导致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工业化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应用种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甲醚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2].张春港.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的失活原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3].杨奇,高秀娟,冯茹,李明杰,张俊峰.水热合成的MoO_3-SnO_2催化剂催化氧化二甲醚的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4].王连心.巴斯夫与泸天化计划共建新型二甲醚合成工艺试验装置[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9

[5].任春梅.乙二醇二甲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及绿色生产工艺设计[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

[6].徐晓胜,黄昕,时米东,李雨师,李剑新.氯化铁改性树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7].周林,李国斌,李晓娟,朱江林,刘超.阴离子改性MCM-22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2019

[8].韩雪娟.甲醇或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剂与邻苯二酚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醚的热力学分析[D].烟台大学.2019

[9].周林.改性MCM-22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9

[10].边仲凯.前驱体沉淀环境对合成气制二甲醚CuZnAl催化剂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臂数PLGA-mPEG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大连化物所的SDTO工艺流程示意图平朔矿区旅游产品体系图CO2摩尔分数对二甲醚合成的影响一1二甲醚合成实验装置图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的活性

标签:;  ;  ;  ;  ;  ;  ;  

二甲醚合成论文_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