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讲”

英语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讲”

吉林省前郭县白依拉嘎乡中学131100

笔者从教20多年,经历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从中感受到,教学改革的主体之一——老师必须把握好自己课堂上的“讲”。讲多了,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讲少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知识,一片茫然。教师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何时讲,何时让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是笔者自己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有关教师如何把握“讲”的方式、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哪些内容必“讲”:

1.起始阶段的基础知识必“讲”。比如音标的教学、字母的拼读、单词学习的技巧、语法内容的输入、基本句式的表达,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听懂弄透,对于有些认知慢的学生还要反复讲、反复练。

2.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必“讲”。如学习生词“tradit

ional”这个词的发音及构成时,很多学生读不准或抓不住规律,就要细细地解释;动词过去式“ed”的发音规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结合习题讲出它的发音规律,并达到能够熟练应用为止。

3.难以分辨、易混的必“讲”。如:pay、take、spend、cost这几个作为“花费”(金钱)的近义词,学生时常搞不清,不仅要细致地讲,而且还要靠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

4.提供的参考内容,学生无从查证的要“讲”。比如初三英语第七单元有这样一道讨论题:Whichofthesedoyouthinkisthemostusefulinvention?学生对书中彩图难以用英语表达清楚,为此提供给学生一些信息资料,通过这样做,同学们交流时侃侃而谈,兴趣大增。同学们从中还学到了一些生词,如transmitting、condition等。由于搭建了这个梯子,课堂活跃了起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必须把握住以下三“不讲”:

1.能自己理解、掌握的“不讲”。一些单词和词组的意义和使用,如“rightnow”这个短语的意思,若学生能根据上下文或释义,自己可以推断出与“atonce”同义、都可为副词使用,则不必去细讲。

2.能自己归纳出的结论“不讲”。如在学习初三英语中关于动词不定式与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连用这一语法点时,笔者首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新年的,必须用上以下短语:Howtodo;Whattodo;Wheretodo;Whentodo……并试着总结一下你对动词不定式的使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交流演练,最终得出结论:动词不定式可以与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连用,在句中做主、宾、表……学生自己得来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

3.实际应用中的小毛病或没有形成的技能技巧暂可“不讲”。阅读能力容易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没有掌握新的方法时,总爱用过去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时,不要急于告知他们不在意的方法,应憋一憋,给他们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当时机成熟时,再把阅读四步法告诉他们,通过这样的提点和训练,大受益处。

三、那么该讲的又该如何去“讲”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重启。如学习several一词时老师手中拿着几本书:Ihaveseveralbooks.Icanalsosay,Ihaveafewbooks.Whocantellmewhat’smeaningof“several”?学生根据已学内容,自己归纳推测,既复习了afew,又使他们认识到了在修饰可数名词复数表示几个时afew等于several。

2.重引。在学习宾语从句人称转换这一难点时,教师可先出示例句。如:

Jimsaid:“Ihavesomeinterestingbooks.”

Jimsaidthathehadsomeinterestingbooks.

引导他们根据提示,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出规律:“一主、二宾、三不变。”

3.重导。任务型教学关键的一步在于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斗志的任务,所以“导”很重要。笔者在解决初一英语月份的记忆时,首先向学生宣布进行月份默写竞赛,并告知我以前学生的默写记录是56秒,希望他们会突破这一成绩。学生们跃跃欲试,干劲倍增,磨拳擦掌,在第二天的听写竞赛中取得了53秒的优异成绩。

4.重练。主要依据是在“用中学”、在“用中悟”。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如何区分使用since与for,就出示这样一组问题:

用since或for填空:

(1)Wehavelearnedfivelessons____thebeginningofthisterm.

(2)Mrs.Liaohasbeeninhospital____lastweek.

(3)Ihavestayedatmyaunt’s____twoweeks.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总结出了since和for的区别。

5.重点。当问题积聚在一起,老师的一语道破,或精要的指点迷津,定会起到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把握课堂时,何时“讲”、何时不“讲”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讲”,达到“助人自学”的目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是最终目的,但这一掌握过程更加重要。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亲身体验,充分尊重学生,注重他们的切身感受: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找,难点让学生议,结论让学生讲。教师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利,把握好自己“讲”的分寸,多为学生搭建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使他们在求知中不断进步,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不断增长,让英语成为学生谋生、实现个人理想的工具。

标签:;  ;  ;  

英语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