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铠杰: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论文

谢铠杰: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论文

 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span class="superscript">*</span

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

谢铠杰1,2马家涛1 何 铨3江程铭1

(1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 310023)

摘 要 描述性规范指大多数人的做法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利用描述性规范改变公众的义务献血意愿和行为。研究由两个相似实验组成。实验1发现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义务献血的意愿, 但并没有影响实际献血行为;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增加短信提醒来促进义务献血行为, 但是结果同样显示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的献血意愿而非行为。本文对此原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助推; 义务献血; 描述性规范; 短信提醒

1 引言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 献血是一件直接关涉人类生命健康保障与改善的大爱行为, 也是各国医学发展的基本保障(刘长秋, 2016)。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若想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 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必须达到10‰~30‰的水平。《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指出, 我国大陆无偿献血人数为1400多万, 即近10‰的水平, 与高收入国家的45.4‰的水平相距甚远; 而距2020年15‰的目标亦任重而道远(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针对我国无偿献血率低下的问题, 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加大宣传献血意义, 普及献血科学知识以及出台无偿献血的激励政策, 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 现在仍有不少社会公众认为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或感染疾病(唐河山等, 2017)。而国家规定献血量达800 ml的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可以免费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措施, 激励效果也并不明显。现实中很少有人出于未来可以免费享受血液产品的念头而进行无偿献血{唐河山, 2017 #57}(唐河山等, 2017)。目前我国对于无偿献血的激励措施仍以精神鼓励为主, 但是单纯的精神鼓励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激励措施(殷群, 2013); 而引入货币补偿只会降低志愿者的献血热情(Mellström & Johannesson, 2008)。

与利用宣传、借助激励的传统政策措施不同, 最近一些国家采用基于行为科学的政策措施来改变公民的行为,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Benartzi et al., 2017)。因而, 本文希望用行为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献血意愿和行为, 寻找一种低成本又有效的方式来助推公众的献血行为。

2 助推

助推是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应用于政策的一种尝试:在依旧保持公民自由选择权力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选择架构(choice architecture)来促进公民的财富、健康和幸福(Thaler & Sunstein, 2008)。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的大量研究发现个体的偏好并非如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是理性的, 而是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政府可以借助改变选择架构来影响个体的决策, 从而使决策结果更好。

助推相较于其他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的成本有效性(cost-effectiveness)。比如, 2012年英国通过改变退休计划的默认选项设置增加了500万的退休金储蓄者。又如, 相较于让求职者回忆前一周所做之事, 让他们思考下一周所需完成之事更有助于求职者找到工作。政府可因此节省数百万原需支付给失业者的保障金(Halpern, 2015)。Benartzi等人(2017)比较了助推与其它的措施(比如税收激励、奖励等方式)在促进退休金储存、入学率提升、能源保护和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对有效性(relative effectiveness, 项目收益/项目成本), 发现助推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在诸多的助推策略中, 描述性规范(descriptive norms)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策略(Szaszi, Palinkas, Palfi, Szollosi, & Aczel, 2017)。

3 描述性规范

Cialdini, Reno和Kallgren (1990)区分了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描述性规范是个体知觉到的社会大多数人的行为, 从而为个体提供了“什么是正常(normal)行为”的信息; 而命令性规范是个体知觉到的如果遵从或者抑制某种行为而会招致的参照群体压力, 从而为个体提供了“什么是应该(ought to)行为”的信息(韦庆旺, 孙健敏, 2013)。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检验了命令性规范对政策实施的作用(比如Rimal & Real, 2005; Vinnell, Milfont, & McClure, 2018), 但是因为个体对于“什么是应该做的行为”的知觉比较清楚, 而对于“什么是正常行为”的知觉却比较模糊或不准确(Rimal, Lapinski, Cook, & Real, 2005)。因而相比于命令性规范, 描述性规范更易于操作, 所以研究也更多。特别是在环保领域, 研究者发现应用描述性规范可以有效改变个体行为。比如, Goldstein, Cialdini和Griskevicius (2008)发现:与传统的强调环保行为好处的告知信息相比, 描述性规范(比如强调75%入住本酒店的旅客重复使用了毛巾)情况下旅客重复使用毛巾的可能性更高。又如, Kormos, Gifford和Brown (2014)发现, 相比于控制组, 强调社会规范的组别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 并且高社会规范组(被试被告知26%的人从私家车转换到了更环保的交通方式)比低社会规范组(被试被告知4%的人从私家车转换到了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减少得更多{Kormos, 2014 #50}。

然而, 也有研究者发现了描述性规范的“事与愿违” (boomerang)效应。Schultz等人(2007)向每户家庭反馈了其能源使用情况与所在社区平均值的比较, 结果发现:起初能源使用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在接下来的阶段使用量下降了; 但起初能源使用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在接下来的阶段使用量却增加了。前者的现象与操作描述性规范以促进环保的意图一致; 而后者却正好相反, 因而被称之为“事与愿违”效应。

基于国内传统的促进公民义务献血的方式效果不佳, 本研究尝试应用描述性规范来提高献血意愿, 助推献血行为。因为首先如前所述, 描述性规范相比于命令性规范更易于操作。其次基于文化差异的研究表明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个体(比如日本人和印度人)相比于持个体主义价值观的个体(比如美国人)更易于遵守信息规范; 信息规范对行为的预测力也更强(Eom, Kim, Sherman, & Ishii, 2016; Savani, Wadhwa, Uchida, Ding, & Naidu, 2015)。同时, 又有研究发现:描述性规范比命令性规范对于中国人(相比于西方人)有更大的作用(王良燕, 韩冰, 叶子, 2016)。另外, 有调查表明:在义务献血的众多动机中, 虽然利他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对同伴的回应和同伴的鼓励仅排在利他因素之后(Oborne & Bradley, 1975)。特别对于初次献血者, 家人、朋友和同伴的鼓励尤其重要(Glynn et al., 2010)。最后, 据我们所知, 至今并未有应用描述性规范来促进人们义务献血行为的研究报告。因而本研究尝试使用描述性规范来助推献血意愿, 提高公民献血行为。

4 实验1

实验1通过与呼吁方式(控制组)对比, 检验描述性规范能否促进献血的意愿与行为。

4.1 被试

浙江工业大学的388名学生(男:183, 女:198, 7名被试未填写性别, 年龄20.93 ± 1.89岁)参加了本次实验。

4.2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间设计,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组中(描述性规范组vs.呼吁组)。

4.3 实验材料和程序

各有182名和175名被试被分配到呼吁组和描述性规范组。我们以选择“A.愿意”选项以及同时留下姓名电话的被试作为具有献血意愿的被试[3];呼吁组37人表示愿意献血(20.3%); 描述性规范组, 60人表示愿意献血(34.3%, χ2= 8.78, p= 0.003, j = 0.155), 结果表明描述性规范有效地促进了被试的献血意愿。

2.1 两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比较 观察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分类与病程者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献血意愿和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们提出了如下解释:

4.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分别有192名和196名被试被分配到呼吁组和描述性规范组。我们以被试选择“A.愿意”选项并且留下姓名和电话作为献血意愿[2]; 而他们实际是否参加献血活动作为献血的实际行为(我们在献血活动结束后对比了献血人员的名单和调查参与者留下姓名的人员名单)。

献血意愿。呼吁组31人表示愿意献血(16.1%); 描述性规范组57人表示愿意献血(29.1%, χ2= 9.42,p= 0.002, j= 0.154), 结果表明描述性规范有效地促进了被试的献血意愿。

全诗宛若一幅天子春日泛舟的素描图画,作者寓讽谏和忧患意识于春游泛舟图景中,为飘逸的诗风增添了几分凝重的内涵。黄帝升天的神话传说中寄托了深广的寓意:讽谏玄宗要清静无为,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献血行为。呼吁组3人实际参加了献血(1.6%); 而描述性规范组下4人献血(2.0%, χ2= 0.13, p= 0.718), 结果表明描述性规范并没有促进被试的实际献血行为。

(2)非心理词典通路。根据形、音对应规则朗读者接受书面的文字视觉刺激直接获得语音,并直接将语音输送至语音缓冲器。这一通路完全不需要心理词典的信息,借助拼音文字所特有的形——音对应规则就可以获得书面刺激的语音(毕鸿燕、翁旭初,2006)。

5 实验2

实验1验证了描述性规范能促进被试的献血意愿但并没有促进被试的献血行为。那么是否有可能实验1的调查和献血活动之间间隔两天, 被试遗忘了献血活动?行为和意愿产生差距的原因之一是遗忘(Brewer, Chapman, Rothman, Leask, & Kempe, 2017)。因而在本实验中, 我们试图在实验1的基础上, 在献血活动当天早上通过短信提醒来提高被试的实际献血行为。

短信提醒也是助推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医疗领域, 研究发现短信提醒能提高病人的药物依从性, 从而带来健康效益(Akhu-Zaheya & Shiyab, 2017; Khonsari et al., 2015)。

5.1 被试

浙江工业大学的357名学生(男:182, 女:159, 16名被试未填写性别, 年龄20.84 ± 1.94岁)参加了本次调查。

5.2 实验设计

实验2第一阶段如同实验1,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描述性规范组和呼吁组填写献血意愿; 在第一阶段中表示献血意愿并留下姓名电话的被试进入到第二阶段, 他们被随机分配到短信提醒组和无短信提醒组。

5.3 实验材料和程序

罗马吉[28]等提出了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的冷启动策略,同时通过实验得到吹扫除水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含量,内阻的变化及其冷启动性能,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系统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吹扫除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除水,升高单电池内阻,并且不会产生无法修复的损伤,因此,单个燃料电池从-10℃成功启动可以利用干空气进行二次吹扫除水完成。Sung Il Kim[29]等在冷启动过程中采用阴极侧通氢的方法净化PEMFC,实验结果表明,PEMFC清洗性能得到提高,加氢净化法可以有效去除阴极的水,使PEMFC的冷启动性能得到改善。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在献血正式活动(献血车进入校园采血)前两天进行。主试在图书馆自习室接近自习者, 派发献血宣传单给他们。呼吁组的献血宣传单首段内容为“请参加无偿献血, 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您的献出, 将挽救他人生命”。接下来被试被告知两天后校内将有一次献血活动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请他们在“A.愿意”与“B.不愿意”的选项之间打勾表示是否愿意参加, 然后再填写年龄和性别信息。如果他们愿意参加, 接下来继续填写姓名和电话(如果不愿意, 无需填写)。

对于实验第一阶段获得名单, 我们随机抽取48名被试在献血活动当天进行了短信提醒。在有短信提醒条件下, 4名被试参加了献血(8.3%); 在无短信提醒条件下, 2名被试参加了献血(4.1%, χ2= 0.76, p= 0.385), 短信对实际献血行为的促进作用统计上不显著。因此, 我们排除短信因素的影响, 比较了呼吁组和描述性规范组实际的献血行为:呼吁组3人实际献血(1.6%); 描述性规范组3人实际献血(1.7%, χ2= 0.002, p= 0.961), 结果表明描述性规范并没有促进被试的献血行为。

6 讨论

针对我国人口献血率低的状况, 本研究试图通过描述性规范来促进人们义务献血的意愿和行为。实验1和2的结果显示描述性规范促进了个体的献血意愿, 但是没有增加个体的实际献血行为。

描述性规范组的首段为“请加入您的浙工大伙伴, 参与无偿献血, 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大约有75%[1]参加调查的浙工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 请加入他们。您的献出, 将挽救他人生命”。其他部分内容与呼吁组相同。宣传单分发给被试后, 主试离开, 以避免主试在场效应的干扰。约5分钟后, 主试再回来回收宣传单。

①肺:《灵枢·脉度第十七》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难经·三十七难》:“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两段论述虽用语有异,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第一, 遗忘。由于我们的调查和实际献血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因而被试有可能忘记了献血。但是在实验2中, 我们利用短信对部分被试进行提醒, 并没有发现短信提醒促进了被试的献血行为。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第二,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区分(张红涛, 王二平, 2007)。当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发生矛盾时, 内隐态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描述性规范组有可能改变的仅是外显的而非内隐的态度。因而, 相比于控制组, 描述性规范并没有实际促进献血的行为。与此相关, 有研究者从认知机制的角度认为描述性规范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四个调节变量(结果期待、命令性规范、群组认同度和自我卷入程度) {Lapinski, 2010 #56}(Lapinski & Rimal, 2010), 只有当感知到行为后果对自己有益时, 描述性规范才会导致行为(Rimal et al., 2005)。

第三, 行动障碍。亦有可能被试采取了行动, 但是在行动实施时因为各种各样的障碍而放弃(Brewer et al., 2017)。作者观察到, 献血车在校园采血当天, 通常会排有长队, 因而也有可能被试看到需要长时间等待而放弃了献血行为。

第四, 规范凸显(salience) (Cialdini, Kallgren, & Reno, 1991)。描述性规范的提示是在调查那天而非献血当天, 因而调查时在被试知觉中描述性规范是凸显的, 而献血当天则不再凸显, 从而导致在调查时更多的被试表示愿意献血, 而在真正献血时却没有效果。可以为此解释佐证的是Nolan, Schultz, Cialdini, Goldstein和Griskevicius (2008)在加州地区的研究, 他们发现:与其它告知信息相比(比如强调自身的利益、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 描述性规范(告知社区居民的平均用电水平)降低了居民的用电量。但是这个效果仅局限在信息告知的当月; 而对下一个月却没有影响。因此未来可以探讨在义务献血现场, 通过派发描述性规范信息或者让被试观察到其他人实际献血行为来研究描述性规范对献血行为的影响。

还有一种现象,与有些学生不愿意像老师相反,有些学生拼命要像老师,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层面的像也达不到,就逢人便称自己为某某人的弟子!韩愈《师说》中一针见血地说,在唐代学生对老师就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现在中国书画界盛行大师班,只学几天见几次面,学生就纷纷以大师传人自居,大有“黄埔几期”的派头,如果老师是业界大官,更是受人追捧,就像国军将领无论哪派,都喜欢称蒋介石为“校长”,称自己为“学生”一样。

因为本研究设计之初定位于应用研究, 所以并未想去探测其中的心理机制。但是研究结果提示, 即使一个研究得很多、似乎很稳定的效应, 在具体应用到某个领域里其效果并不确定。因而, 在今后的应用研究中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机制的检验。通过对机制的理解,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某个效应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起作用, 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本研究意图基于描述性规范来促进义务献血, 研究者未来也可以考虑来利用行为科学的其它策略。同时,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内研究者对行为科学在政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从而促进人民的福祉。

参考文献

刘长秋. (2016). 权利献血, 还是义务献血?——兼论我国献血法的修改完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92–99.

国内学者王丽丽是研究多丽丝·莱辛的先行者,并著有《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英文版)一书。随后国内对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是当多丽丝·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蒋晴霜及卢婧从心理视角及精神崩溃方面分析了《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玛丽的内心矛盾及生活状态;王雪和霍晓霞则从弗洛伊德理论和拉康理论探讨了玛丽在镜像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并描述了玛丽欲望的选择与主体的分裂。还有学者从女性主义及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了造成玛丽困境的原因,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野草在歌唱》的作品数量也在逐渐增长。

Fas、Fasl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均见表达,主要表达于滋养细胞细胞膜、细胞浆或蜕膜组织中。实验组胎盘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2A、2B。实验组Fasl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3A、3B。

唐河山, 冯子阳, 牟显尧, 吴春燕, 王子, 钱宝华. (2017). 采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 中国输血杂志,30(7), 799–800.

王良燕, 韩冰, 叶子. (2016). 基于自我建构的社会规范中西差异化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25(3), 395–404.

韦庆旺, 孙健敏. (2013). 对环保行为的心理学解读——规范焦点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1(4), 751–760.

实验的第一阶段在献血正式活动(献血车进入校园采血)前两天进行。主试在图书馆自习室接近自习者, 随机派发献血宣传单给他们。实验一阶段实验材料和程序同实验1。在献血车进校的当天早上, 我们将愿意献血并留下姓名电话的被试随机分半, 对其中的一半被试给予短信提醒, 内容为:某某学生, 您好, 教科(注册)志愿者协会和献血中心联合举办的献血活动将于下午1点—4点在支干路举行, 记得按时来参加献血哦~。

殷群. (2013). 我国无偿献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大学.

张红涛, 王二平. (2007).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心理科学进展,15(1), 163–168.

Akhu-Zaheya, L. M., & Shiyab, W. E. Y. (2017). The effect of short message system (SMS) reminder on adherence to a healthy diet, medication, and cessation of smoking among adult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98, 65–75.

Benartzi, S., Beshears, J., Milkman, K. L., Sunstein, C. R., Thaler, R. H., Shankar, M., ... Galing, S. (2017). Should governments invest more in nudg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28(8), 1–15.

利用此前积累的领先技术,盖瑞特已经研发出了供氢燃料电池使用的先进电动压缩机系统。目前,他们与本田汽车联合开发的两级氢燃料电池电动压缩机已经量产搭载于本田Clarity燃料电池汽车上,性能表现非常卓越,提供400 kPa的压力下125 g/s的进气流量,而且体积非常小,满足了本田把电池堆放在前置驾驶舱内的需求。基于此,这款业界首创的燃料电池电动压缩机刚刚在AI《汽车制造业》组织的“汽车技术创新大奖”颁奖典礼中获得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Brewer, N. T., Chapman, G. B., Rothman, A. J., Leask, J., & Kempe, A. (2017). Increasing vaccination: Putt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to a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8(3), 149–207.

Cialdini, R. B., Kallgren, C. A., & Reno, R. R. (1991). A focus theory of normative conduct: A theoretical refinement and re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norms in human behavior.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4(1), 201–234.

Cialdini, R. C., Reno, R. R., & Kallgren, C. A. (1990). A focus theory of normative conduct: Recycling the concept of norms to reduce littering in public pla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 1015–1026.

Eom, K., Kim, H. S., Sherman, D. K., & Ishii, K. (2016). Cultural variability in the link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a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7(10), 1331–1339.

Glynn, S. A., Kleinman, S. H., Schreiber, G. B., Zuck, T., Combs, S. M., Bethel, J., ... Williams, A. E. (2010). Motivations to donate blood: Demographic comparisons. Transfusion, 42(2), 216–225.

Goldstein, N. J., Cialdini, R. B., & Griskevicius, V. (2008). A room with a viewpoint: Using social norms to motivat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hotel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5(3), 472–482.

Halpern, D. (2015). The Rise of Psychology in Policy: The UK's de facto counci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adviser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6), 768–771.

婴儿呱呱落地两人被一点点成长的细节感动的幸福感也四处漂浮在小说中:“朝阳十天就盯着彩色摇铃看。十五天就笑了……。”[12]对于这样的场景,池莉直接发表了自己的言论:“这幸福凌驾于一切困苦之上。”“困难算什么!”[13]当然这也是赵胜天李小兰的心声,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幸福。这是一个伴随着不断地惊喜和成就的过程,每一次进步激发你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你感受到这世上你是最幸福的。养一个孩子是充满着意义的,叫一声爸爸,都能让从来不哭男人激动的扑沙扑沙的流泪,这样的幸福也促使父母不停成长,成长为真正的成年人。

Mellström, C., & Johannesson, M. (2008). Crowding out in blood donation: Was Titmuss right?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6(4), 845–863.

Kormos, C., Gifford, R., & Brown, E. (2014). The influence of descriptive social norm information on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behavior: A field experiment. Environment & Behavior, 47(5), 479–501.

Lapinski, M. K., & Rimal, R. N. (2010). An explication of social norms. Communication Theory, 15(2), 127–147.

Khonsari, S., Subramanian, P., Chinna, K., Latif, L. A., Ling, L. W., & Gholami, O. (2015). Effect of a reminder system using an automated short message service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follow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14(2), 170–179.

在我国南方,椰子鸡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椰子鸡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十分的浓香。椰子鸡火锅凭借着滋补养润、应时应季、重食材轻烹饪的新美食理念,在近几年成为粤港深地区深受食客喜爱的新锅型。

早期的物流末端,依靠人力派件的传统方式就已经就能够实现市场平衡。一方面由于快递包裹量少,派件压力小。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不到57亿件,与2017年的400.7亿件相比,快递末端配送的压力明显很小。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低,根据《2014中国快递员生存现状报告》显示,2014年快递员全国平均工资为3806元/月,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可见,发展前期与制造业类似,快递派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发展壮大起来。

Nolan, J. M., Schultz, P. W., Cialdini, R. B., Goldstein, N. J., & Griskevicius, V. (2008).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is underdetecte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7), 913–923.

Oborne, D. J., & Bradley, S. (1975). Blood donor and nondonor motivation: A transnational replic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60(3), 409–410.

Rimal, R. N., Lapinski, M. K., Cook, R. J., & Real, K. (2005). Moving toward a theory of normative influences: How perceived benefits and similarity moderate the impact of descriptive norms on behaviors.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10(5), 433–450.

Rimal, R. N., & Real, K. (2005). How behaviors are influenced by perceived norms: A test of the theory of normative social behavi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2(3), 389–414.

Savani, K., Wadhwa, M., Uchida, Y., Ding, Y., & Naidu, N. V. R. (2015). When norms loom larger than the self: Susceptibility of preference-choice consistency to normative influence across cultur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29, 70–79.

Schultz, P. W., Nolan, J. M., Cialdini, R. B., Goldstein, N. J., & Griskevicius, V. (2007). The constructive, destructive, and reconstructive power of social norm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5), 429–434.

Szaszi, B., Palinkas, A., Palfi, B., Szollosi, A., & Aczel, B. (2017).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of the choice architecturemovement: Toward understanding when and why nudges work.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31(3), 335–36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bdm.2035

最后,整个混凝土浇筑的过程,最好可以连续完成。一般而言,没有掺合剂的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超过30℃时,间隔时间不超过90min,气温10℃左右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0min。一旦超过规定的间隔时间,混凝土凝固后出现裂缝,此时应做好标记,进行掩埋处理。

Thaler, R. H., & Sunstein, C. R. (2008).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Vinnell, L. J., Milfont, T. L., & McClure, J. (2018). Do social norms affect support for earthquake-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escriptive and injunctive Norm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https: //doi.org/10.1177/001391651775243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blood safety and availability 2016. Retrieved 2017 from http://www.who.int/bloodsafety/global_database/en/

Descriptive norms promote willingness to voluntarily donate blood rather than actual blood donation

XIE Kai-Jie1,2; MA Jia-Tao1; HE Quan3; JIANG Cheng-Mi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3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The term descriptive norms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most peoples’ practices o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others.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use descriptive norms to promote the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nts to donate blood voluntarily and engage in other blood-donation behaviors. The study consisted of two similar experiments. Experiment 1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escriptive norms on blood donation and found that descriptive norms increased participants’ willingness to donate blood, but not their actual donation of blood. Give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Experiment 2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blood-donation activity by sending participants “short message service” reminders. However, Experiment 2 also found no increase in the participants’ blood-donation activity. These two experiment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descriptive norms promoted participants’ willingness to donate blood voluntarily but did not promote their actual donation of blood. The paper discusse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se results.

Key words:nudg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descriptive norms; short message services

DOI:10.3724/SP.J.1042.2019.01019

收稿日期:2018-05-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116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Y19C090003, LY17G010009), 教育部社科项目(16YJC840006)资助。

通信作者:江程铭, E-mail: jiangchengming@zjut.edu.cn或wanderinghare@hotmail.com

分类号B849:C91

[1]75%的数据来源于我们在某节人力资源课程的问卷调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 询问了学生参加义务献血的意愿, 大约7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义务献血。

[2]在本实验里, 有些被试虽然勾选了“A.愿意”选项, 但是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 这部分被试被作为没有献血意愿处理。如果把这部分被试也作为有意愿的被试处理, 献血意愿的统计结果为:呼吁组47人(24.5%), 描述性规范组74人(37.8%, χ2=7.97,p=0.005,j=0.142), 与现在分析结果相似。

[3] 在本实验里, 有些被试虽然勾选了“A.愿意”选项, 但是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 这部分被试被作为没有献血意愿处理。如果把这部分被试也作为有意愿的被试处理, 献血意愿的统计结果为:呼吁组46人(25.3%), 描述性规范组65人(37.1%, χ2=5.87,p=0.015,j=0.127), 与现在分析结果相似。

标签:;  ;  ;  ;  ;  ;  ;  ;  ;  ;  ;  ;  ;  ;  

谢铠杰: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