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型硝化论文_郑黎明,方舟,任中科,王罗春,蒋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硝酸型硝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硝酸,反应器,生物,溶解氧,亚硝酸盐,因子,细菌。

亚硝酸型硝化论文文献综述

郑黎明,方舟,任中科,王罗春,蒋海涛[1](2012)在《溶解氧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内接种以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为主的活性污泥,期望实现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在进水TN为30~40 mg/l、氨氮为30~35 mg/l、COD为250 mg/l左右、pH值为7.50~7.80、温度为25±1℃等条件下,研究不同溶解氧对总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解氧浓度为1.5~2.5 mg/l时,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总氮去除率为75%左右,亚硝酸盐氮积累率为65%~8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2年06期)

曾薇,王向东,张立东,李博晓,彭永臻[2](2012)在《MUCT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实现亚硝酸型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UCT工艺处理低C/N比实际城市生活污水,研究在连续流工艺中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调控措施。试验在常温下共进行了121d,结果表明:经过87d的启动期,最终在水力停留时间(HRT)8h,溶解氧浓度(DO)0.3~0.5mg.L-1,污泥回流比80%,缺氧回流比120%,硝化液回流比300%的条件下,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并稳定维持了35d。短程硝化期间,好氧区亚硝酸盐积累率平均62%,最高达到80%;氨氮去除率65%,最高达87%。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pH值,游离氨(FA),游离亚硝酸(FNA)对本试验短程硝化无影响;温度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影响较小;HRT和DO是短程硝化实现的控制因素。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由全程硝化状态转为短程硝化状态后,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比例明显提高,最高达到9.3%;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以Nitrospira为主,其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刘媛,王少坡,于静洁,刘艳辉,孙力平[3](2011)在《亚硝酸型硝化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型硝化脱氮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简要介绍了亚硝酸型硝化技术的原理,分析了亚硝酸型硝化的实现途径和维持方法,包括控制DO浓度、温度、pH、污泥龄、游离氨、曝气时间等,并客观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对亚硝化与其他新型脱氮技术联用的研究现状、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亚硝酸型硝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最后展望了亚硝酸硝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1年09期)

刘艳辉,孙力平,王少坡,刘媛,于静洁[4](2011)在《常温条件下CAST工艺亚硝酸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控制曝气量,使反应器中DO在0.13~0.74 mg/L之间,在常温下快速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然后增大曝气量使反应器内DO在0.7~3.36 mg/L之间,控制曝气时间1.5 h,考察系统内亚硝酸型硝化的维持情况。结果表明,14℃条件下,通过先控制低溶解氧浓度再控制曝气时间的方式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运行一个污泥龄后,系统硝化反应结束时出水的NO2-N的累积率稳定在90%以上,系统TN去除率为68%,实验期间系统的SVI在105左右,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未发生污泥膨胀;对亚硝酸型硝化和常规模式下的全程硝化的硝化速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现短程硝化后NH4-N的氧化速率从8 mg NH4-N/g MLSS.h降低到6 mg NH4-N/g MLSS.h,若曝气时间或曝气强度控制不当,在已经形成的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的系统内,硝化模式易由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转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孟了,陈石[5](2010)在《亚硝酸型硝化工艺处理高氨氮渗滤液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氨氮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通过边进水边曝气的运行方式,同时控制pH≈7、溶解氧在1~2 mg/L,在SBR内成功实现了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 134~2 886mg/L、氨氮负荷高达2 kgNH3-N/(m3.d)时,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分别为400和1 200 mg/L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抑制是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关键。另外,系统内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异养菌的代谢产生了抑制,对TOC的去除率仅为60%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0年17期)

陶小龙,张进[6](2008)在《亚硝酸型硝化启动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STR来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工艺的启动,并研究了在高浓度的氨氮进水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水平、PH、无机碳源等诸因素对亚硝化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工艺的启动较快,启动完成后抗负荷冲击能力强,DO保持在0.5~1.0mgL-1,PH为7.0~7.9,能较好的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本文来源于《江西能源》期刊2008年03期)

姚晓园,陆天友,魏琛[7](2008)在《低C/N城市污水亚硝酸型硝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C/N城市污水进行亚硝酸型硝化的可行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了系统的启动培养、稳定亚硝化、污泥毒害、短暂亚硝化、污泥适应等5个阶段及污泥的适应性问题。低C/N城市污水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其亚硝化率最高可达90%。试验中合理确定反应周期的首要因素是系统出水NH4+-N的浓度至少达到50%降解率,其次是出水中NOx-NN应主要以NO2-N为主。根据泥龄维持所能维持的MLSS浓度确定系统泥龄在合理范围。系统不排泥和较长泥龄将不能通过排泥,将系统中硝化菌"洗出",硝化菌也会最终适应亚硝酸型硝化的环境因素,从而导致亚硝酸型硝化现象的不可逆消失。杆状污泥絮体为亚硝酸型硝化现象的特征污泥相。(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08年02期)

祁佩时,王文斌,高大文,李正,董有[8](2008)在《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的亚硝酸型硝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孔聚合物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对亚硝酸型硝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连续流情况下pH、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氨氮降解和亚硝化反应的影响。在进水氨氮浓度为420mg/L、温度为25℃的情况下,当HRT为24h、DO为2mg/L、pH值为8时,对氨氮的去除率>75%,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对氨氮的高效去除和稳定的亚硝酸盐氮积累。间歇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的生成速率为5.8684mg/(L.h),而硝酸盐氮的生成速率仅为0.9931mg/(L.h),即生物膜上氨氧化菌的数量和活性明显高于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09期)

王弘宇,马放,杨开,左薇,周丹丹[9](2008)在《亚硝酸型硝化在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低氨氮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亚硝酸型硝化的特性,采用生物陶粒反应器对其亚硝化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水力负荷0.6 m3/(m2.h),气水比(3~5)∶1,进水COD负荷106~316 mg/L,氨氮负荷42.78~73.62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1.32%,且亚硝酸氮积累率基本稳定地保持在91%~99%.结合反应器中氮元素沿程变化分析及反应器内生物膜中微生物的计数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低溶解氧,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蒲贵兵,甄卫东,孙可伟[10](2008)在《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其实质是氨的氧化与亚硝氮的还原相偶联。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生物因子及非实物因子)研究进展。并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亚硝酸型硝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MUCT工艺处理低C/N比实际城市生活污水,研究在连续流工艺中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调控措施。试验在常温下共进行了121d,结果表明:经过87d的启动期,最终在水力停留时间(HRT)8h,溶解氧浓度(DO)0.3~0.5mg.L-1,污泥回流比80%,缺氧回流比120%,硝化液回流比300%的条件下,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并稳定维持了35d。短程硝化期间,好氧区亚硝酸盐积累率平均62%,最高达到80%;氨氮去除率65%,最高达87%。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pH值,游离氨(FA),游离亚硝酸(FNA)对本试验短程硝化无影响;温度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影响较小;HRT和DO是短程硝化实现的控制因素。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由全程硝化状态转为短程硝化状态后,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比例明显提高,最高达到9.3%;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以Nitrospira为主,其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硝酸型硝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郑黎明,方舟,任中科,王罗春,蒋海涛.溶解氧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

[2].曾薇,王向东,张立东,李博晓,彭永臻.MUCT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实现亚硝酸型硝化[J].化工学报.2012

[3].刘媛,王少坡,于静洁,刘艳辉,孙力平.亚硝酸型硝化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1

[4].刘艳辉,孙力平,王少坡,刘媛,于静洁.常温条件下CAST工艺亚硝酸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1

[5].孟了,陈石.亚硝酸型硝化工艺处理高氨氮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

[6].陶小龙,张进.亚硝酸型硝化启动与优化[J].江西能源.2008

[7].姚晓园,陆天友,魏琛.低C/N城市污水亚硝酸型硝化试验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8

[8].祁佩时,王文斌,高大文,李正,董有.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的亚硝酸型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

[9].王弘宇,马放,杨开,左薇,周丹丹.亚硝酸型硝化在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的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10].蒲贵兵,甄卫东,孙可伟.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

论文知识图

亚硝化系统运行图污泥适应期NO2--N积累变化情况第111天系统周期变化曲线亚硝酸氮进出水浓度Fig.5-6TheNO2-Nc...第130天污泥镜检照片

标签:;  ;  ;  ;  ;  ;  ;  

亚硝酸型硝化论文_郑黎明,方舟,任中科,王罗春,蒋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