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东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朝,东晋,江南地区,时期,乡土,德清县,浙西。

东晋南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许峰[1](2019)在《巧用身边史料,深化历史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史料为依据、用史料说话,是具有说服力地还原历史的主要手段。选择契合初中生理解的史料,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为例,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古代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总的要求是:(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林也[2](2019)在《绍兴断代文化史的全息图像——评《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是一部较为扎实的地方史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从不同方面反复切入,阐述了会稽郡地理人文环境与政区沿革情况,会稽郡对东晋南朝政治的影响,会稽郡经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点带面,交互映射整个会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面貌,从侧面展现了东晋南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王震霄[3](2019)在《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东晋南朝常州地区经济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学科确立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人文追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学生深究历史并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文品质;是最具人文色彩,贴近学生生活,在核心素养中偏重情感态度,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情怀的培育,家国情怀需要关注、处理并整合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更强调个体对整体的认同,并促使个体的发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就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地方史与国史的关系。而现实中,国史教学作为国家课程(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朱桂红[4](2019)在《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落地生根——以部编中国历史七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灌输,不是记忆,而是由自发到自觉的生长过程,是要求学生在以课堂为载体、以交接、交锋、交融为方式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终身发展必备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品德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沈琪,李德辉,谢行发[5](2019)在《东晋南朝浙西航线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西航线是指上接新安江流经建德、淳安、富阳、桐庐,向东经杭州湾注入东海的水上交通线路。它作为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东晋南朝浙西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浙西与皖南的交通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是东晋南朝文人行旅的一条重要交通之路,能够显示出东晋南朝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地域、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东晋南朝不同地域文学的发展规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8期)

陶渊旻[6](2019)在《德清县博物馆藏东晋南朝德清窑瓷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西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天目山余脉,中部为丘陵向平原过渡的低丘缓坡地带。这里松竹茂密,山坡低缓,东苕溪自南而北从这里穿县而过注入太湖,为建窑烧瓷及陶瓷产品的运输和贩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陶瓷生产一直都是德清这一地区主要的手工业。德清窑的野外工作始于上世纪(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9年08期)

白振奎[7](2019)在《不堪重负的离职路——东晋南朝时期“还资”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还资"是东晋南朝时期地方官离职返京时一同带回的钱财或物资,它可以是地方官俸禄的正常结余,在很多情况下则是地方官搜刮百姓或经商致富所得。根据职级高低、任职地的贫富差距,以及官员本人义利观的差异,"还资"数额从微薄的日用品,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金钱不等。东晋南朝时期,中央官员俸禄固定且常被削减,故地方官被视为脱贫致富的美差,皇帝则以地方官职务为政治回报,帮助功臣、世族子弟获取"还资"。通过"还资",还形成了包括地方官本人——家族、故旧——朝廷官员——皇帝在内的利益共同体。(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进[8](2019)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增了东晋的北伐和南朝前、后期的政治表现,扩展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背景史实,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东晋南朝时期和平、安定的局面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教材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追寻历史足迹,体验历史变化,感悟历史真谛,发展核心素养,享受新型历史课程特有的学习乐趣。(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期刊2019年06期)

黄衍鑫[9](2019)在《东晋南朝北方政治流亡人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永嘉之乱起,直至陈朝灭亡,人口迁徙是当时最为显着的时代特征之一。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体是下层民众,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群体,而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就是其中之一。整个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在前往南方的过程中共出现了六次高峰期,分别是347-352年、383-386年、410-417年、442-444年、505-509年、524-529年。这些高峰期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北方政治混乱,政局不稳,大量北方人士为寻求稳定的政治环境而选择前往南方;第二个是南方政权的北伐获得重大战果,像刘裕义熙北伐灭亡南燕、后秦,又像陈庆之北伐一度攻占北魏都城洛阳。北方人士流亡南方的原因众多,经过全面考证,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叁种:其一为北方政治混乱,部分北方人士为避难而前往南方;其二为部分北方人士在南北战争中战败被俘;其叁为部分北方人士出身汉族,心怀对南方政权的思慕之情,主动前往南方。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入南后,其在南方各个领域都多有活动,通过考证,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军事活动,多数北方人士被启用为将领参与北伐,在南北战争中表现活跃。其次是内政方面,北方人士对于南方的一些重大决策多有建言,并获采纳。第叁是外交方面,北方人士的南下直接影响着南北关系,南北双方经常因北方人士的叛逃而发起战争。除此之外,部分北方人士也为南北交好而不遗余力地奔走。第四是学术交流,北方人士将北方学术思想带入南方,促进南北学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打破南北学术间的壁垒。虽然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在政治上多获任用,但其在社会层面却难以融入南方,常常被南方士族用“虏”一词来蔑称,在正式场合也多次受到南方士族的排挤。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入南后主要在两个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文化方面,北方政治流亡人士促成北学南传,起到增进南北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政治方面,从短期看,北方政治流亡人士入南之举多次直接引发南北冲突,增加了南北战争频率。从长期看,北方政治流亡人士主要还是起到缓和南北关系的作用,有助于消弭南北间对立情绪,推动南北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为南北再次一统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史锦义[10](2019)在《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士族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康士族内部有较大分歧和差异,但从墓葬文化来看足以将其视为同一阶层。永嘉之乱后,北人南渡,居于建康,葬于建康。初葬建康之北人由于固守北方家乡的葬俗,一度打乱了孙吴、西晋以来建康地区墓葬文化自然发展的进程。最终,南渡北人为了扩大自己在江东的实力,开始了“地方化”过程,表现在墓葬文化上,即融合本地葬制和葬俗,形成了一整套新的墓葬文化,现代考古学者称为“建康墓葬文化”。东晋以后,高门侨姓士族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式微,但其文化一直占据社会上的主导地位。寒门和皇族等社会阶层的墓葬文化的呈现出“士族化”的趋向,而这样的“士族化”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范围,本质上就是“建康化”。因此,贯穿整个东晋、南朝,建康地区的士族墓葬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地方化”色彩较为明显,进而陷入僵化。反观此时的北朝,墓葬文化却已进入多种形态共同发展的格局。从墓葬文化观察、窥探到的士族社会,是一个高度封闭而稳固的社会,不过其最终却走向崩溃。笔者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章讨论了建康士族的葬具问题。葬具在丧葬仪式中居于核心地位,葬具的置办亦能体现士族社会的某些方面。第一节从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流棺”现象切入,探讨建康士族葬具的来源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态;第二节结合考古资料讨论了建康士族葬具的基本形制,及其与北朝葬具的比较。建康士族对于木质葬具的坚持,实质上也是坚持其文化传统的表现之一。第二章讨论了建康地区士族墓葬的形制问题。第一节从陈郡谢氏家族墓的个案出发,分析凸字形单室砖墓在建康地区的全面流行,从这一现象入手揭示从东晋到南朝士族在地方上的力量被削弱的过程。第二节分析士族墓葬中墓室的构造,聚焦于单室墓流行之后,士族是如何通过对墓室内部的构造,进而将自身与其他阶层的墓葬区分开来。笔者通过统计墓室内5个代表性设施(墓门、祭台、壁龛、假窗、棺床)在士族墓葬整体中所占比重,分析它们各自在士族墓葬中所充当的重要地位。第叁章借助了士族墓葬内的两类代表性随葬物品(六面印及文房用品),试图论述士族对于东晋、南朝社会其他阶层的深远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背后的隐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6)

东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是一部较为扎实的地方史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从不同方面反复切入,阐述了会稽郡地理人文环境与政区沿革情况,会稽郡对东晋南朝政治的影响,会稽郡经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点带面,交互映射整个会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面貌,从侧面展现了东晋南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晋南朝论文参考文献

[1].许峰.巧用身边史料,深化历史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9

[2].林也.绍兴断代文化史的全息图像——评《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J].名作欣赏.2019

[3].王震霄.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东晋南朝常州地区经济开发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4].朱桂红.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落地生根——以部编中国历史七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

[5].沈琪,李德辉,谢行发.东晋南朝浙西航线文学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6].陶渊旻.德清县博物馆藏东晋南朝德清窑瓷器[J].文物天地.2019

[7].白振奎.不堪重负的离职路——东晋南朝时期“还资”现象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周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

[9].黄衍鑫.东晋南朝北方政治流亡人士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史锦义.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士族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东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