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所述第一支撑横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横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第二支撑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识别技术领域。该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可自由调整装置的高度和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并且移动及固定方便,灵活性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2)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4),所述第一支撑横板(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5),所述第二支撑横板(5)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所述支腿(6)远离第二支撑横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支撑座(1)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8),所述支撑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9),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子旋转台(10),所述电子旋转台(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11)。
设计方案
1.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2)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4),所述第一支撑横板(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5),所述第二支撑横板(5)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所述支腿(6)远离第二支撑横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支撑座(1)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8),所述支撑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9),所述支撑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子旋转台(10),所述电子旋转台(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11)顶部固定连接有车辆识别设备(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均与工字槽(8)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3)的大小与固定槽(2)相适配并完全陷入固定槽(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9)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支撑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
背景技术
车辆识别系统是指能够检测到受监控路面的车辆并自动提取车辆牌照信息(含汉字字符、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号牌颜色)进行处理的技术,车牌识别是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十分广泛,它以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基础,对摄像机所拍摄的车辆图像或者视频序列进行分析,得到每一辆汽车唯一的车牌号码,从而完成识别过程,通过一些后续处理手段可以实现停车场收费管理,交通流量控制指标测量,车辆定位,汽车防盗,高速公路超速自动化监管、闯红灯电子警察、公路收费站等等功能,对于维护交通安全和城市治安,防止交通堵塞,实现交通自动化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汽车牌照号码是车辆的唯一“身份”标识,牌照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在汽车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汽车“身份”的自动登记及验证,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公路收费、停车管理、称重系统、交通诱导、交通执法、公路稽查、车辆调度、车辆检测等各种场合。目前在校园内使用的车辆识别设备基本上都是固定式的,不方便移动,并且无法调整装置高度无法改变检测设备视角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给安装及调试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解决了目前在校园内使用的车辆识别设备基本上都是固定式的,不方便移动,并且无法调整装置高度无法改变检测设备视角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给安装及调试造成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所述第一支撑横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横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第二支撑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子旋转台,所述电子旋转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车辆识别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均与工字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大小与固定槽相适配并完全陷入固定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支撑座底部的四个拐角。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通过支撑座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所述第一支撑横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横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第二支撑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子旋转台,所述电子旋转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顶部规定连接有车辆识别设备,可通过液压缸和电子旋转台分别调整装置高度和角度,达到了安装时方便配合调试装置的目的。
(2)、该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通过第一支撑横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横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第二支撑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支撑座底部的四个拐角,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可通过第一支撑横板和第二支撑横板连接的支腿对装置进行固定,固定板底部的橡胶垫可增大摩擦,放置装置滑动,并且移动时只需将支腿收入工字槽内部即可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达到了方便固定及移动的目的,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字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固定槽、3液压缸、4第一支撑横板、5第二支撑横板、6支腿、7固定板、8工字槽、9万向轮、10电子旋转台、 11支撑顶板、12车辆识别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校园智能车辆识别设备的支撑台,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固定槽2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可与其上连接的装置配合使用实现装置的自由升高与降低,方便改变车辆识别设备12的检测视角与地面的夹角,方便调试,液压缸3的伸缩杆贯穿固定槽2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板4,所第一支撑横板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横板5,第二支撑横板5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支腿6远离第二支撑横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支撑座1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大小相适配的工字槽8,支撑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9,方便移动装置,支撑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子旋转台10,方便转动支撑顶板11以及支撑顶板11上固定的车辆识别设备12,可自由调整角度,方便调试,电子旋转台 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11。
固定板7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方便增大装置与地面接触面的摩擦力,使装置更稳定。
支撑顶板11顶部固定连接有车辆识别设备12。
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均与工字槽8滑动连接。
液压缸3的大小与固定槽2相适配并完全陷入固定槽2内部。
万向轮9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支撑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
使用时,打开液压缸3,液压缸3的伸缩杆伸出并推动第一支撑横板4向下运动,第一支撑横板4带动第二支撑横板5及其上的支腿 6向下运动,支腿6带动固定板7向下运动,固定板7接触地面后支撑住装置并由液压缸3带动支撑座1向上运动,支撑座1运动至合适高度时关闭液压缸即可,打开电子旋转台10,电子旋转台10带动支撑顶板11转动,支撑顶板11带动车辆识别设备12转动,车辆识别设备12转动至合适角度时关闭电子旋转台即可,需移动时,打开液压缸3,液压缸3的伸缩杆收缩并带动支撑座1向下运动,当万向轮 9接触地面时,液压缸3的伸缩杆收缩并带动第一支撑横板4和第二支撑横板5收缩至工字槽内部,待支腿6完全收缩至工字槽8内部即可通过万向轮9推动装置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021.X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87598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16M 11/42
专利分类号:F16M11/42;F16M11/26;F16M11/08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珠海志威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志威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琴石路758号17栋502房
发明人:彭世雄
第一发明人:彭世雄
当前权利人:珠海志威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支撑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