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包括:锥形的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大直径端处的构造成圆柱体形的入口部;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小直径端处的构造为圆柱体形的喷口;若干周向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入口部的侧壁上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在轴向上间隔开地设置;其中,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来复线凹槽,在所述喷口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来复线凹槽,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光顺承接,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构造成能够使来自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压缩气体对来自所述入口部的混凝土进行加速,并产生轴向旋转,从而使混凝土从所述喷口均匀连续喷出。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锥形的腔体(110);

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大直径端处的圆柱体形的入口部(120);

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小直径端处的圆柱体形的喷口(130);

若干周向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入口部的侧壁上的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在轴向上间隔开地设置;

其中,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在所述喷口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来复线凹槽(131),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光顺承接,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构造成能够使来自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压缩气体对来自所述入口部的混凝土进行加速,并产生轴向旋转,从而使混凝土从所述喷口均匀连续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均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的螺距均设置为处于750-1500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的截面形状构造成弧形或矩形等几何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构造成锥度为处于2°-4°的范围内的锥形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径向凸起(121)和与所述第一径向凸起轴向间隔开的第二径向凸起(122),所述第二径向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轴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上分别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卡槽(124)和第二密封卡槽(12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相对的轴向端面设置成过渡斜面,且所述入口部与所述湿喷台车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用于向所述腔体内注入压缩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之间,且所述第二进气孔处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轴向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中心轴线均与所述腔体的中心轴线呈30°-60°度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均偏向所述入口部的入口端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建筑或隧道建设的湿喷台车,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和隧道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上对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混凝土输送到远处和高处的作业地点,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要借助管道气力输运和湿喷台车。湿喷台车上的喷嘴就是运用气力输运,混凝土经过喷嘴的时与高速气体混合,高速气体推动着混凝土高速均匀的喷出,可以提高混凝土喷射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常见的混凝土喷嘴为了提高喷射速度,喷嘴口一般设计的较小。然而,混凝土是一种带颗粒物的稠密流体,使用气力输运的时候,会在喷嘴处发生堵塞的情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湿喷台车的喷嘴经常会出现堵塞和憋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也严重影响了喷射施工效率。此外,喷嘴内壁会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大大降低了喷嘴的使用寿命。喷嘴内壁的磨损主要是砂子和碎石在高速喷出时与内壁发生摩擦,由于砂子和碎石具有棱角且速度较高,所以会造成内壁的严重磨损,且会增加喷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该喷嘴能够显著提高湿喷台车的喷射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喷嘴的喷射质量,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喷嘴内壁的磨损,有效提高了喷嘴的使用寿命。

为此,针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包括:锥形的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大直径端处的构造成圆柱体形的入口部;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小直径端处的构造为圆柱体形的喷口;若干周向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入口部的侧壁上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在轴向上间隔开地设置;其中,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来复线凹槽,在所述喷口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来复线凹槽,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光顺承接,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构造成能够使来自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压缩气体对来自所述入口部的混凝土进行加速,并产生轴向旋转,从而使混凝土从所述喷口均匀连续喷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均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的螺距设置为处于750-1500m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来复线凹槽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的截面形状构造成弧形或矩形等几何形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内壁构造成锥度为处于2°-4°的范围内的锥形管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入口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径向凸起和与所述第一径向凸起轴向间隔开的第二径向凸起,所述第二径向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轴向内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上分别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卡槽和第二密封卡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相对的轴向端面均设置成过渡斜面,且所述入口部与所述湿喷台车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用于向所述腔体内注入压缩气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径向凸起之间,且所述第二进气孔处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轴向内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中心轴线均与所述腔体的中心轴线30°-60°度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均偏向所述入口部的入口端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能够适用于湿喷台车和其他混凝土喷射装备上。喷嘴通过在内壁上设置第一来复线凹槽和第二来复线凹槽,从而能够压缩空气旋转并将混凝土托起在喷嘴轴线附近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喷嘴的喷射质量,且能够避免堵塞情况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湿喷台车的喷射施工效率。同时,压缩空气在第一来复线凹槽和第二来复线凹槽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与喷嘴内壁的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喷嘴内壁面的磨损,大大延长了喷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的立体结构。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的内部结构。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用语“轴向”和“径向”分别是指图1中的水平和垂直方向。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100的立体结构。该喷嘴100尤其适用于湿喷台车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

如图1所示,喷嘴100包括腔体110。腔体110构造成锥形体,且腔体110的大直径端的轴向外侧设有入口部120,入口部120构造成中空圆柱体形。入口部120用于与湿喷台车的提供混凝土的管路连接。同时,腔体110的小直径端构造成出口端。腔体110的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喷嘴100的出口端的混凝土的喷射速度和喷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喷嘴100的喷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腔体110的出口端的轴向外侧设有喷口130。如图1所示,喷口130构造成中空的圆柱体形。喷口130的内径设置成与腔体110的出口端的内径相等,以使腔体110的内壁与喷口130的内壁过渡连接形成用于喷射混凝土的流道,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喷射施工的流畅,提高喷嘴100的喷射施工效率。

如图1所示,在入口部120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径向凸起121和第二径向凸起122,第一径向凸起121与第二径向凸起122轴向间隔开设置,且第二径向凸起122设置在第一径向凸起121的轴向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凸起121和与第一径向凸起121的截面形状均构造成矩形。在第一径向凸起121上设有构造成环形且径向向内凹的第一密封卡槽124,在第一径向凸起121上设有构造成环形且径向向内凹的第二密封卡槽12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密封卡槽124和第二密封卡槽126构造成相同结构。在一个实施中,第一密封卡槽124和第二密封卡槽126的截面形状均构造成矩形。

安装连接时,喷嘴100通过入口部120连接到湿喷台车上,且在第一径向凸起121和第二径向凸起12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用于向腔体110内注入压缩气体,优选压缩气体为高压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凸起121和第二径向凸起122相对的轴向端面与入口部12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成过渡斜面。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100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锥形腔体110的内壁构造成锥度为2°-4°的锥形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腔体110的内壁构造成锥度为2°的锥形管道,锥形管道用于混凝土和高速压缩气体的混合,从而实现混凝土加速。在腔体110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来复线凹槽111,若干第一来复线凹槽111沿周向均匀分布。同时,在喷口130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来复线凹槽131,若干第二来复线凹槽131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的螺距均设置为处于750-150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保证喷嘴100内部的高压气体保持流畅,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高压高速喷射,有效保证了喷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来复线凹槽131与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光顺承接,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构造成能够使来自第一进气孔127(见下文中说明)和第二进气孔128(见下文中说明)的压缩气体对来自入口部120的混凝土进行加速,并使腔体100内的混凝土产生轴向旋转,从而使混凝土从喷口130均匀连续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所述第二来复线凹槽131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均构造成弧形或矩形等几何形状。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的数量、螺距和截面形状均根据混凝土的流量、压缩空气的压力以及喷嘴100的形状来确定,并且需要根据这些参数选取一个合理有效的组合。由此,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能够使高速气体沿螺旋形的来复线凹槽运动,从而使高速气体沿周向旋转,进而将腔体110内的混凝土托起到喷嘴轴线附近运动,使得混凝土均匀连续喷出。喷嘴100的这种结构大大提高了喷射质量,且有效地避免了堵塞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有效减少了混凝土与喷嘴内壁的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喷嘴内壁面的磨损,大大延长了喷嘴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入口部12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127和若干第二进气孔128。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均设置在第一径向凸起121和第二径向凸起122之间,且第二进气孔128轴向间隔开设置在第一进气孔127的轴向内侧。若干第一进气孔127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若干第二进气孔128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入口部120的侧壁上设有4个第一进气孔127,而在入口部120的侧壁上设有16个第二进气孔128。密闭空间内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高速注入腔体110内。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能够显著提高喷嘴100的喷射施工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均构造成中心轴线与腔体110的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且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的均偏向入口部120的入口端设置。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的中心轴线与腔体110的中心轴线的角度设置在处于30°-60°的范围内。如图1和2所示,第一进气孔127的入口处于第一径向凸起121和第二径向凸起122中间,第二进气口128的入口设置在第二径向凸起122的过渡斜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27构造为的内径为6mm的圆形孔,第二进气孔128构造为的内径为5mm的圆形孔,切且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与腔体110的中心轴线的角度相同。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的这种结构能够使压缩气体的出口与第一来复线凹槽111的螺旋角大致衔接上,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来第一来复线凹槽111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喷射施工的质量。

此外,在入口部120的端部设有混凝土接头129。如图2所示,混凝土接头129构造成负圆柱形连接扣。混凝土接头129的内径设置成大于入口部120的内径。混凝土接头129用于将喷嘴100和湿喷台车的混凝土管路连接,从而使混凝土能够沿着管路进入到喷嘴100中以进行喷射施工。

下面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100的工作原理。湿喷台车通过混凝土管路将混凝土输送进入喷嘴100的腔体110内,同时,高压空气从第一进气孔127和第二进气孔128进入到喷嘴100的腔体110内。在腔体110内,高速空气推动着混凝土加速,且高速空气经过喷嘴100时,沿着喷嘴内壁上的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运动,从而产生轴向旋转,并将混凝土托起在喷嘴轴线附近运动,使混凝土均匀连续从喷口130喷出。喷嘴100在内壁上设置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从而大大提高了喷嘴100的喷射质量,且能够避免堵塞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减少了混凝土与喷嘴内壁的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喷嘴内壁面的磨损,大大延长了喷嘴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100,其能够适用于湿喷台车和其他混凝土喷射装备上。喷嘴100通过在内壁上设置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从而能够压缩空气旋转并将混凝土托起在喷嘴轴线附近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喷嘴100的喷射质量,且能够避免堵塞情况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湿喷台车的喷射施工效率。同时,压缩空气在第一来复线凹槽111和第二来复线凹槽131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与喷嘴内壁的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喷嘴内壁面的磨损,大大延长了喷嘴10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333.5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891735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E04G21/04

专利分类号:E04G21/04;E21D11/1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七线88号

发明人:刘飞香;郑大桥;廖金军;刘龙;易达云;蒋海华;伍容

第一发明人:刘飞香

当前权利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华联

代理机构:1161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喷嘴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