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幼师生必备的素质

兼爱--幼师生必备的素质

邓晔唐文莲(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广西桂林541300)

【摘要】本文针对幼师职业和我国幼儿园现状提出了培养幼师生具有兼爱素质的必要性,并从培养幼师生的感恩之心、关心他人品质、体谅他人品质、帮助他人品质、尊重他人品质、与他人分享品质六大方面,谈了培养幼师生具备兼爱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兼爱幼师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5-011-02

"兼爱"最早是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提出来的,其含义是"爱一切人"。它是美丽的心灵之花,是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加强"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即兼爱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兼爱是我们今天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保证之一,更是幼师生必备的素质。

一、幼师生具有兼爱素质的必要性。

1.幼师的职业要求幼师生必须具备兼爱的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担负着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早期教育,幼师教育成败不但影响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比其他阶段的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而兼爱的素质是一切责任感的基础,所以幼师学校必须加强对幼师生的兼爱素质培养。

2.我国幼儿园现状需要幼师生具备兼爱的素质

我国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过分的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再加上幼儿的个性特征,幼儿之间经常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甚至打骂。而且我国现在幼儿园比较缺乏,一个班的人数太多,师资配备不全,一个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必须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才能完成幼儿教师的职责。兼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品德的自然流露,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兼爱的素质,就很难在目前的幼儿园环境中教好幼儿。所以,培养幼师生具备兼爱的素质迫在眉睫。

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他人难,而我国现今的幼师生普遍生源较差,要把他们培养成有兼爱素质的幼儿教师,难度较大。但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说明幼师生是能被培养成有兼爱素质的人,这也是幼师学校的职责。那么,幼师学校如何才能完成这一职责呢?

二、培养幼师生具备兼爱素质的方法

1.培养幼师生具有感恩之心

对于幼师生来说,她们在生活中得到爱心的机会远比付出爱心的机会多,她们会认为别人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爱别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恩是兼爱的第一步。幼师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开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懂得自己享受的美好生活都是社会给予的,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的心血换来的,自己生活中的细微照顾都凝结着父母的爱,自己的知识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自己的快乐离不开同学的友谊。在点点滴滴中,懂得理解、接受、体会,开始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如进行寸草春晖感恩活动,要每个幼师生写一封情真义切的感恩信给父母,并做一件父母最开心的事。再比如开展"老师,您辛苦了!"的感恩活动,让幼师生学会关心和理解老师,体谅老师的辛劳,主动为老师倒一杯热茶、擦一擦黑板、揉一揉酸痛的腰背,尊重老师的付出,做错了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做到不顶撞、不埋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教育。这样,一个爱的消极接受者成了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

兼爱是一种德育品质,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才能收到预期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德育效果。在此基础上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兼爱就会形成美德。

2.培养幼师生关心他人的品质

幼师生目前大部分来自初中的成绩较差学生,长期不受老师甚至父母重视,导致他们许多人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的制约。所以,幼师学校教师首先要从正面对幼师生讲清道理: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其次要告诉幼师生关心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告诉幼师生当别人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当父母生病身体不适时,要学会安慰他们,并尽量不给他们制造麻烦。再如,当下课铃响了,同级的班还没有下课,就不要大声吵闹,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等等。教师应从小处开始,渐渐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3.培养幼师生体谅他人的品质

现在的幼师生大多比较任性,甚至有些为所欲为,他们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不懂得体谅家里的困难和父母的心情,只想到自己要怎样。比如,有家长反映,当幼师生问家长买手机遭拒时,此位幼师生长时期不与父母讲话,直到父母满足了她的要求为止。这弄得父母十分难受。类似于这种不体谅别人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这种行为给幼师生讲道理,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只顾自己,而要事先考虑他人;不要强加于他人做某件事,而要和他人协商做事,只有征得他人同意方可满足自己的要求。

4.培养幼师生帮助他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兼爱素质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师学校教师平时要教育幼师生,当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携扶老人;当乘车见有抱婴者或老人不便时,应主动让座位;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多关心幼师生,尤其对有困难的幼师生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培养幼师生爱他人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比如,体育课上,看见有同学摔倒了,趴在地上,教师要赶快过去把她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泥土。一个幼师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对人生满怀希望的愉快个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所感受到的爱护更容易懂得并信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实关系,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因此师爱在学生爱的能力发展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通过主题班会和榜样示范等手段让幼师生认识熟悉的榜样人物的人格魅力、优秀品质、模范行为,使她们与榜样产生共鸣与情绪体验,激情明理,在她们的心灵深处树起一座"爱"的丰碑,使得他们的意识内化为信心与决心。还要注重走向生活实际,比如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以上做法使班级、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充满浓郁的人情味,为幼师生养成兼爱的素质提供良好的环境。

5.培养幼师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人类是一个群体,群体间的交往是以尊重为基础,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因此幼师学校教师要教育幼师生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比如:不要取笑残疾人;对长辈要有礼貌;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私人习惯和隐私等等。尊重他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品德,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尊重他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和细节上,教师在言行中要给幼师生树立一个活生生的样板,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比如,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师生,尤其是对待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各个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还特别容易犯错,教师对他们更要多一份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重视他的,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以后在幼儿教育中也会平等对待所有幼儿,这对兼爱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6.培养幼师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幼师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师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别人的情感,是否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幼师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幼师生情感智商的素质。教师要向幼师生讲解与别人分享的意义,让她们感受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例如:在集体校外活动时可以把自己带的食品与同学一起分享;有好看的读物可以与同学交换看等等。通过种种形式让幼师生明白与别人分享行为的乐趣。

总之,对幼师生进行情感教育,塑造他们有兼爱的素质,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由近及远,由浅至深,从爱父母、爱朋友、爱亲戚、爱老师、爱动物及花草树木等,进而扩展到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还要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在生活中、教学中、活动中培养幼师生具有感恩、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幼师生,幼师学校教师不但要为她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她们学会爱他人。因此,教师在给予幼师生爱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她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幼师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标签:;  ;  ;  

兼爱--幼师生必备的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