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多波束天线论文和设计-蒋红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束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5G多波束天线,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支撑柱,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安装架铰接有主体,支撑柱的一侧柱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主体一端的下端通过调位机构与支撑座相连接;调位机构包括传动杆、齿条、转动槽、齿圈、定位齿轮、转动管和传动齿轮,传动杆铰接在主体一端的下端,传动杆的另一端与齿条的一端相铰接,齿条远离传动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在底座的上端,转动槽开设在支撑座的侧壁上,齿圈固定连接在转动槽的槽壁上,定位齿轮与齿圈相啮合。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对主体的方向进行便捷的调整,使得主体可以对需要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5G多波束天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安装架(3)铰接有主体(4),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柱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所述主体(4)一端的下端通过调位机构(6)与支撑座(5)相连接;所述调位机构(6)包括传动杆(61)、齿条(62)、转动槽(63)、齿圈(64)、定位齿轮(65)、转动管(66)和传动齿轮(67),所述传动杆(61)铰接在主体(4)一端的下端,所述传动杆(61)的另一端与齿条(6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齿条(62)远离传动杆(61)的一端通过限位机构(7)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转动槽(63)开设在支撑座(5)的侧壁上,所述齿圈(64)固定连接在转动槽(63)的槽壁上,所述定位齿轮(65)与齿圈(64)相啮合,所述转动管(6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齿轮(65)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所述转动管(66)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槽(63)的槽口并向外延伸设置,且所述传动齿轮(67)固定套接在转动管(66)的管壁上。

设计方案

1.一种5G多波束天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安装架(3)铰接有主体(4),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柱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所述主体(4)一端的下端通过调位机构(6)与支撑座(5)相连接;

所述调位机构(6)包括传动杆(61)、齿条(62)、转动槽(63)、齿圈(64)、定位齿轮(65)、转动管(66)和传动齿轮(67),所述传动杆(61)铰接在主体(4)一端的下端,所述传动杆(61)的另一端与齿条(6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齿条(62)远离传动杆(61)的一端通过限位机构(7)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转动槽(63)开设在支撑座(5)的侧壁上,所述齿圈(64)固定连接在转动槽(63)的槽壁上,所述定位齿轮(65)与齿圈(64)相啮合,所述转动管(6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齿轮(65)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所述转动管(66)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槽(63)的槽口并向外延伸设置,且所述传动齿轮(67)固定套接在转动管(66)的管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6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8),所述复位机构(8)包括复位杆(81)、复位板(82)和弹簧(83),所述复位杆(81)固定连接在转动槽(63)的槽底,所述定位齿轮(65)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复位杆(81)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和转动管(66)并向外延伸,所述复位板(82)固定连接在复位杆(81)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所述弹簧(83)的一端与复位板(82)相连接,所述弹簧(83)的另一端与转动管(66)的管口相抵,所述弹簧(83)套设在复位杆(8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和限位管(72),所述限位管(7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限位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条(62)远离传动杆(61)的一端,所述限位杆(71)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管(72)的管口并向限位管(72)内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63)的槽底关于转动管(66)对称固定连接有顶杆(9),所述顶杆(9)的另一端与定位齿轮(65)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83)与转动管(66)的轴线相重叠。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束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多波束天线。

背景技术

5G多波束天线是能产生三波束覆盖的天线,这些波束也被称为元波束,覆盖特定的空域。目前,5G多波束天线,其体型较大,非常占用空间,天线基本都是通过电动控制其进行不断转动,从而调整方向,这样一来不容易使其对一个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基本都是通过电动控制其进行不断转动,从而调整方向,这样一来不容易使其对一个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5G多波束天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安装架铰接有主体,所述支撑柱的一侧柱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主体一端的下端通过调位机构与支撑座相连接;

所述调位机构包括传动杆、齿条、转动槽、齿圈、定位齿轮、转动管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杆铰接在主体一端的下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齿条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齿条远离传动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转动槽开设在支撑座的侧壁上,所述齿圈固定连接在转动槽的槽壁上,所述定位齿轮与齿圈相啮合,所述转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齿轮远离转动槽槽底的一端,所述转动管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设置,且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接在转动管的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复位板和弹簧,所述复位杆固定连接在转动槽的槽底,所述定位齿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复位杆远离转动槽槽底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和转动管并向外延伸,所述复位板固定连接在复位杆远离转动槽槽底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复位板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转动管的管口相抵,所述弹簧套设在复位杆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和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条远离传动杆的一端,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管的管口并向限位管内延伸。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槽底关于转动管对称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定位齿轮相抵。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弹簧与转动管的轴线相重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G多波束天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5G多波束天线,通过设置传动杆、齿条、转动槽、齿圈、定位齿轮、转动管和传动齿轮组成一个调位机构,将连接定位齿轮的转动管从转动槽内拔出,使得转动管上的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再对转动管施加转动力,转动管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与传动齿轮啮合的齿条跟随相啮合传动齿轮的转动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通过铰接的传动杆带动主体转动,对主体的方向进行便捷的调整,使得主体可以对需要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

2、该5G多波束天线,通过设置复位杆、复位板和弹簧组成一个复位机构,对转动管施加一个向外的拉力时,转动管在复位杆上运动的同时对弹簧进行压缩,当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后,即可根据需要对转动管施加相应的转动力,转动管转动时对压缩的弹簧无影响,当转动管转动完毕后,松开转动管,被压缩的弹簧推动转动管自动回到原位。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对主体的方向进行便捷的调整,使得主体可以对需要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5G多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柱、3安装架、4主体、5支撑座、6调位机构、61传动杆、62齿条、63转动槽、64齿圈、65定位齿轮、66转动管、67传动齿轮、7限位机构、71限位杆、72限位管、8复位机构、81复位杆、82复位板、83弹簧、9顶杆、1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5G多波束天线,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支撑柱2,支撑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安装架3铰接有主体4,主体4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支撑柱2的一侧柱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主体4一端的下端通过调位机构6与支撑座5相连接;

调位机构6包括传动杆61、齿条62、转动槽63、齿圈64、定位齿轮65、转动管66和传动齿轮67,传动杆61铰接在主体4一端的下端,传动杆61的另一端与齿条62的一端相铰接,齿条62远离传动杆61的一端通过限位机构7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转动槽63开设在支撑座5的侧壁上,齿圈64固定连接在转动槽63的槽壁上,定位齿轮65与齿圈64相啮合,转动管6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齿轮65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转动管66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槽63的槽口并向外延伸设置,且传动齿轮67固定套接在转动管66的管壁上,将连接定位齿轮65的转动管66从转动槽63内拔出,使得转动管66上的传动齿轮67与齿条62相啮合,再对转动管66施加转动力,转动管66带动传动齿轮67转动,与传动齿轮67啮合的齿条62跟随相啮合传动齿轮67的转动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通过铰接的传动杆61带动主体4转动,对主体4的方向进行便捷的调整,使得主体4可以对需要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

转动槽6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8,复位机构8包括复位杆81、复位板82和弹簧83,复位杆81固定连接在转动槽63的槽底,定位齿轮65上开设有通孔,复位杆81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和转动管66并向外延伸,复位板82固定连接在复位杆81远离转动槽63槽底的一端,弹簧83的一端与复位板82相连接,弹簧83的另一端与转动管66的管口相抵,弹簧83套设在复位杆81上,对转动管66施加一个向外的拉力时,转动管66在复位杆81上运动的同时对弹簧83进行压缩,当传动齿轮67与齿条62相啮合后,即可根据需要对转动管66施加相应的转动力,转动管66转动时对压缩的弹簧83无影响,当转动管66转动完毕后,松开转动管66,被压缩的弹簧83推动转动管66自动回到原位。

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和限位管72,限位管7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限位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条62远离传动杆61的一端,限位杆71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管72的管口并向限位管72内延伸,由于限位杆71只能在限位管72内做竖直方向的运动,对与齿条62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

转动槽63的槽底关于转动管66对称固定连接有顶杆9,顶杆9的另一端与定位齿轮65相抵,防止定位齿轮65与齿圈64相脱离。

底座1的下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10,通过滚轮10使得底座1便于移动。

弹簧83与转动管66的轴线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中,将连接定位齿轮65的转动管66从转动槽63内拔出,使得转动管66上的传动齿轮67与齿条62相啮合,再对转动管66施加转动力,转动管66带动传动齿轮67转动,与传动齿轮67啮合的齿条62跟随相啮合传动齿轮67的转动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通过铰接的传动杆61带动主体4转动,对主体4的方向进行便捷的调整,使得主体4可以对需要方向进行接收和发射信号;对转动管66施加一个向外的拉力时,转动管66在复位杆81上运动的同时对弹簧83进行压缩,当传动齿轮67与齿条62相啮合后,即可根据需要对转动管66施加相应的转动力,转动管66转动时对压缩的弹簧83无影响,当转动管66转动完毕后,松开转动管66,被压缩的弹簧83推动转动管66自动回到原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5G多波束天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45827.6

申请日:2019-07-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43932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1Q1/12

专利分类号:H01Q1/12;H01Q3/0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浙江佳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佳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4031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业路501号

发明人:蒋红义;韩森;欧阳海

第一发明人:蒋红义

当前权利人:浙江佳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陶荣州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5G多波束天线论文和设计-蒋红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