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砂影响论文-胡芳,刘聚涛,冯倩,温春云,万怡国

采砂影响论文-胡芳,刘聚涛,冯倩,温春云,万怡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砂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浮游植物,水生态环境,采砂,赣江中下游

采砂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胡芳,刘聚涛,冯倩,温春云,万怡国[1](2019)在《河道采砂对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河道采砂对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7年9~11月对赣江中下游典型采区采砂作业时的水生态环境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砂扰动下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①主要污染物为SS,TN和TP,其中TN背景浓度较高,采砂对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因采砂方式、采砂船数量、采砂船功率不同而不同,泵吸式采砂船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抓斗式。②共检出浮游植物55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82×10~3~8.42×10~5 cells/L,平均细胞密度为1.29×10~5 cells/L,硅藻、隐藻为优势类群,南赣中13、栖龙Ⅱ等采区局部水域蓝藻比例较高。③采砂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浮游植物种类和细胞密度的降低以及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和优势种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应强,何杰,辛文杰[2](2019)在《巨型人工采砂坑对伶仃洋自然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伶仃洋内建有华南最大的两个主枢纽港及相连的深水航道,长期保持"叁滩两槽"稳定格局是广州港选择西槽开发深水航道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础。2008年以后,由于在中滩上人工采砂,现已形成了容积达7×10~8m~3的巨型采砂坑,直接影响了伶仃洋的滩槽演变。采用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采砂活动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及地形的影响,指出采砂区域水体含沙量为1.5~2.8 kg/m~3,最大可达5 kg/m~3以上,远大于采砂前0.2 kg/m~3,可引起附近海床淤积,对港珠澳大桥桥区的海床稳定也会产生影响。同时,采砂坑形成后潮位、潮流、潮量出现较大改变的区域主要在采砂坑及其附近水域,表现为潮位下降(小于1 cm),潮流减小,采砂坑内以泥沙回淤为主(33 cm/a),坑周围海床呈侵蚀冲刷状态,南侧冲刷较大。此外,现状条件下采砂坑以回淤为主,回淤时间预计20年,但在2#、3#采砂坑或2#、4#采砂坑连通等不利状况下,有可能形成新的潮流通道,改变现有"叁滩二槽"的格局,对目前已有航道维护和港口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孙鸿,郑立军,沈清林[3](2019)在《黑龙江流域乌云河采砂对东风水文站断面河势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河道采沙对水文监测断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纵断面、横断面变化分析采沙的影响,借以指导相关部门逐步实现河道采沙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根据相关规定确定禁采区、保留区、可采区等区划,科学规范指导采沙工作,保持河床河势的相对稳定性,进而保护水利工程、水文监测断面设施的安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郭岩,赵宇荣,谢莹[4](2019)在《河道采砂对女儿河影响程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遵循河流系统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河道采砂影响适度性控制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河道采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和量值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女儿河为例验证分析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层次分析法在确定河道采砂影响程度评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女儿河受河道采砂的影响程度处于一般水平,评价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采砂制度和管理方法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李应武,吴万利,丁敏[5](2017)在《论非法采砂刑罚现状及对海事执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非法采砂行为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严重危害通航秩序和航道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长久以来,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均对此类行为予以打击,但收效甚微。2016年,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增加了对此类行为构罪的要件,同时明确规定了对收购非法采得江砂主体犯罪行为的认定。由于刑事案例和司法解释的变化,海事部门对于整治和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的执法,特别是在强化定罪意图的调查取证以及逐步建立专门非法采砂主体信息库等方面逐步落实,以期为刑事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增加力量。(本文来源于《2017年海事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7-11-28)

佘璇[6](2017)在《河道采砂对沅水尾闾分汊河段防洪安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非法采砂从2016年12月1日起被正式纳入我国刑事处罚范围,河道采砂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采砂对河道的防洪安全影响问题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鹅头型分汊河道作为典型分汊河道,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因为其形态多样化、水流条件复杂及演变周期长等原因,对于在其上进行河道采砂所带来的防洪安全问题则鲜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围绕河道采砂对典型鹅头型分汊河段防洪安全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本文以沅水尾闾鹅头型分汊河段为例,建立了新兴咀以上,安彭洲以下总长约27 km的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中洪水情况下的水位、流速、分流比的验证及高洪水情况下洲滩糙率的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及可靠性。之后,选取了 5级特征流量对河道水流特性条件进行了计算;计算了在两组采砂平面布置方案下采砂后,河道沿程水位、汊道分流比及河道流场分布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方案比选;然后,针对叁组不同的设计控采高程方案,计算了在各采砂方案下采砂后,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最后,对疏浚后的该河段在多年平均流量下采砂前后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计算,并初步分析了河道采砂对疏浚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鹅头型分汊河段,在中汊及相邻洲滩上布置的全封闭(预留采砂通道)方案为优选采砂平面布置方案;优选采砂平面布置方案下,采砂设计控采高程在满足通航、环境及采砂量要求等条件下,在-7 m~+3 m之间选取对采砂后河道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之间的差异很小;且优选采砂方案的实施对中汊金石河实现其已有疏浚规划的目标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1-01)

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7](2017)在《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自然条件分析以及经验证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计算等手段对两种采砂范围及不同采砂深度条件下,瓯江北口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7年05期)

刘朋[8](2017)在《河道采砂对通航水流影响后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大沙坝砂石采区后评估为例,着重研究项目实施后对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通过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复演工程河段项目实施前后流场,数模计算结果显示采砂活动对该河段水位及流速影响较小,总体对通航影响较小,同时综合目前河道采砂现状,为采砂活动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彭艳,黄健东,李铁,刘树峰,魏俊彪[9](2017)在《非法采砂活动对公共利益影响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非法采砂活动对公共利益影响损失分类、影响对象识别,构建了非法采砂活动对公共利益影响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10期)

赵晓伟[10](2017)在《河道采砂对河床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采砂直接影响研究河床冲淤变化形态,同时对河道行洪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河势及河床演变分析,科学的采砂设计,分析采砂对河道行洪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建立合理的采砂工艺和建设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7年08期)

采砂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伶仃洋内建有华南最大的两个主枢纽港及相连的深水航道,长期保持"叁滩两槽"稳定格局是广州港选择西槽开发深水航道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础。2008年以后,由于在中滩上人工采砂,现已形成了容积达7×10~8m~3的巨型采砂坑,直接影响了伶仃洋的滩槽演变。采用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采砂活动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及地形的影响,指出采砂区域水体含沙量为1.5~2.8 kg/m~3,最大可达5 kg/m~3以上,远大于采砂前0.2 kg/m~3,可引起附近海床淤积,对港珠澳大桥桥区的海床稳定也会产生影响。同时,采砂坑形成后潮位、潮流、潮量出现较大改变的区域主要在采砂坑及其附近水域,表现为潮位下降(小于1 cm),潮流减小,采砂坑内以泥沙回淤为主(33 cm/a),坑周围海床呈侵蚀冲刷状态,南侧冲刷较大。此外,现状条件下采砂坑以回淤为主,回淤时间预计20年,但在2#、3#采砂坑或2#、4#采砂坑连通等不利状况下,有可能形成新的潮流通道,改变现有"叁滩二槽"的格局,对目前已有航道维护和港口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砂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1].胡芳,刘聚涛,冯倩,温春云,万怡国.河道采砂对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9

[2].应强,何杰,辛文杰.巨型人工采砂坑对伶仃洋自然演变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9

[3].孙鸿,郑立军,沈清林.黑龙江流域乌云河采砂对东风水文站断面河势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4].郭岩,赵宇荣,谢莹.河道采砂对女儿河影响程度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5].李应武,吴万利,丁敏.论非法采砂刑罚现状及对海事执法的影响[C].2017年海事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7

[6].佘璇.河道采砂对沅水尾闾分汊河段防洪安全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7

[7].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J].水道港口.2017

[8].刘朋.河道采砂对通航水流影响后评估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7

[9].彭艳,黄健东,李铁,刘树峰,魏俊彪.非法采砂活动对公共利益影响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7

[10].赵晓伟.河道采砂对河床的影响分析[J].玻璃.2017

标签:;  ;  ;  ;  

采砂影响论文-胡芳,刘聚涛,冯倩,温春云,万怡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