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利消汤论文-林艮秋

痛风利消汤论文-林艮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痛风利消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痛风利消汤,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疗效

痛风利消汤论文文献综述

林艮秋[1](2018)在《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痛风利消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吲哚美辛治疗。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509.7±68.2)μmol/L,与对照组的(511.5±63.4)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328.9±45.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0±48.8)μmol/L(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赖淑婷[2](2006)在《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过多的尿酸盐在体内蓄积沉淀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痛风的最基本类型,本病症状痛苦,复发率高。痛风是遍布全球的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南方上升趋势比北方更明显,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理尚不确切。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缺乏病因治疗方法和根治措施。本课题从岭南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通过对60例病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及证治规律,揭示中医理论与本病的相关性,使中医药在本病的防治上有新的突破,并对岭南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研究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相当于“痛风”、“白虎历节”、“脚气”等病,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看法颇多,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尿酸钠微结晶在关节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符合痛风关节炎临床诊断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30例)与痛风利消汤治疗组(30例),6天为一个疗程,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出痛风利消汤治疗组在疗效上显着高于西药对照组。表明痛风利消汤治疗本病不仅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又能较好的降低尿酸,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特色。临床资料还显示:岭南地区的人群体质中具有脾湿质与阳热质特点的个体,本病的发病率较高。脾虚湿阻与湿热内阻型两个证型的临床有效率较高。表明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证型的演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1、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人群体质,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标本兼治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3、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4、重视饮食及生活调理,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痛风利消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过多的尿酸盐在体内蓄积沉淀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痛风的最基本类型,本病症状痛苦,复发率高。痛风是遍布全球的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南方上升趋势比北方更明显,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理尚不确切。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缺乏病因治疗方法和根治措施。本课题从岭南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通过对60例病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及证治规律,揭示中医理论与本病的相关性,使中医药在本病的防治上有新的突破,并对岭南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研究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相当于“痛风”、“白虎历节”、“脚气”等病,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看法颇多,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尿酸钠微结晶在关节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符合痛风关节炎临床诊断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30例)与痛风利消汤治疗组(30例),6天为一个疗程,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出痛风利消汤治疗组在疗效上显着高于西药对照组。表明痛风利消汤治疗本病不仅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又能较好的降低尿酸,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特色。临床资料还显示:岭南地区的人群体质中具有脾湿质与阳热质特点的个体,本病的发病率较高。脾虚湿阻与湿热内阻型两个证型的临床有效率较高。表明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证型的演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1、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人群体质,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标本兼治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3、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4、重视饮食及生活调理,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痛风利消汤论文参考文献

[1].林艮秋.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

[2].赖淑婷.痛风利消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痛风利消汤论文-林艮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