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灌胃对结肠异常隐窝灶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植物乳杆菌灌胃对结肠异常隐窝灶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灌胃对结肠异常隐窝灶(ACF)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24只。干预组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2-二甲基肼30 mg/kg及LP菌悬液1×1010 CFU/mL灌胃,1次/d,连续灌胃7 d;灌胃结束后第7天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2-二甲基肼30 mg/kg,第2次注射后第7天再次给予LP菌悬液1×1010 CFU/mL灌胃;对照组于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EDTA溶液及PBS灌胃,模型组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1,2-二甲基肼30 mg/kg及PBS灌胃,方法同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于造模第1、9、18周3组各取8只大鼠,收集其新鲜粪便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采集大鼠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取大鼠结肠,用0.2%亚甲蓝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ACF形态结构并记录其数目。结果造模第10周,模型组大鼠皮毛暗淡无光泽,运动减少,反应缓慢,体质量降低;造模第20周,部分大鼠肛门变形。干预组大鼠仅于造模第13周出现精神不振。对照组大鼠结肠未见ACF形成。造模第9、18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ACF多(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结肠ACF少(P均<0.05)。干预组拟杆菌门、螺旋菌门比例较模型组高(P均<0.05),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比例较模型组低(P均<0.05)。模型组、干预组造模第1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第9、18周干预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LP灌胃可调整ACF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降低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试剂及仪器
  •   1.2 ACF模型制备及干预
  •   1.3 标本收集
  •   1.4 ACF形成检测
  •   1.5 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检测
  •   1.6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   2.2 各组大鼠结肠ACF形成情况比较
  •   2.3 各组肠道菌群构成比较
  •   2.4 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晨,韩艳,张旖晴

    关键词: 结肠异常隐窝灶,植物乳杆菌,大鼠,肠道菌群,细胞因子

    来源: 山东医药 2019年3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消化系统疾病

    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育苗基金培育专项(ZZ11-083)

    分类号: R574.62

    页码: 42-45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35K

    下载量: 7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植物乳杆菌灌胃对结肠异常隐窝灶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