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护唇器论文和设计-刘杨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护唇器,包括第一上唇套,所述第一上唇套外侧左端与第一上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杆左端设有轮槽,所述轮槽两侧设有贯穿于第一上支杆的销孔,所述销孔与卡销滑动连接,所述轮槽内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卡销卡接,所述第一上支杆下侧左端位于轮槽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端与轴套外侧焊接,所述轴套内侧与轮轴转动连接,所述轮轴与棘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下部与第一下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右端内侧与第一下唇套外侧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下侧与第一横支杆左端固定连接,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适用范围较广,具有舒适度高、适用范围较广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口腔护唇器,包括第一上唇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唇套(1)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与第一上支杆(2)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轮槽(3)两侧设有贯穿于第一上支杆(2)的销孔(15),所述销孔(15)与卡销(4)滑动连接,所述轮槽(3)内设有棘轮(5),所述棘轮(5)与卡销(4)卡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下侧左端位于轮槽(3)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底端与轴套(17)外侧焊接,所述轴套(17)内侧与轮轴(19)转动连接,所述轮轴(19)与棘轮(5)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5)下部与第一下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右端内侧与第一下唇套(18)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下侧与第一横支杆(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与棘轮(5)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固定的棘轮(5)中心固定有轮轴(19),所述轮轴(19)与轴孔(8)转动连接,所述轴孔(8)贯穿于第二横支杆(9)侧面,所述第二横支杆(9)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第二横支杆(9)右端与第二下支杆(10)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内侧与第二下唇套(11)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右端与第二上支杆(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杆(12)左端内侧与第二上唇套(13)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口腔护唇器,包括第一上唇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唇套(1)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与第一上支杆(2)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轮槽(3)两侧设有贯穿于第一上支杆(2)的销孔(15),所述销孔(15)与卡销(4)滑动连接,所述轮槽(3)内设有棘轮(5),所述棘轮(5)与卡销(4)卡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下侧左端位于轮槽(3)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底端与轴套(17)外侧焊接,所述轴套(17)内侧与轮轴(19)转动连接,所述轮轴(19)与棘轮(5)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5)下部与第一下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右端内侧与第一下唇套(18)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下侧与第一横支杆(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与棘轮(5)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固定的棘轮(5)中心固定有轮轴(19),所述轮轴(19)与轴孔(8)转动连接,所述轴孔(8)贯穿于第二横支杆(9)侧面,所述第二横支杆(9)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第二横支杆(9)右端与第二下支杆(10)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内侧与第二下唇套(11)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右端与第二上支杆(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杆(12)左端内侧与第二上唇套(13)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唇套(1)、第二上唇套(13)、第一下唇套(18)、第二下唇套(11)均设为空心的半圆柱体套,材质为医用橡胶,所述唇角护套(14)为弧形,材质为医用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支杆(2)与第二上支杆(12)为边缘设有圆弧过渡面的方形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支杆(2)上的轮槽(3)宽度与棘轮(5)宽度相同,所述棘轮(5)的圆心到其齿根的距离等于轴套(17)中心与销孔(15)之间的距离,所述棘轮(5)的圆心到其齿顶的距离小于轮槽(3)内侧面与轴套(17)中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销(4)包括销柱(21)和销帽(20),所述销柱(21)为一圆柱体对称截去相同弧度的弧形体后剩余的柱形体,销柱(21)弧面与销孔(15)贴合,销柱(21)的截面与棘轮(5)的内侧齿面贴合,所述销柱(21)长度等于第一上支杆(2)的厚度,所述销帽(20)的形状为圆柱体,且销帽(20)的直径大于销柱(2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杆(6)与第二下支杆(10)长度相同且均为弧形杆,所述第一横支杆(7)与第二横支杆(9)之间留有间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口腔护唇器。

背景技术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唇构成口腔的前壁,分为上、下唇。两唇之间的裂隙称口裂,其两侧结合处称口角。检查口腔内部或护理牙齿时,常常需要患者配合医生张大口部并较长时间的保持张开的状态便于医生观察和进行相关的操作。较长时间的保持口部张开,患者易于疲劳,易于出现下颚酸痛甚至脱臼的情况。甚至,可能因为疲劳,误合口部,引起突发的医疗事故等。临床中,也有通过唇夹固定的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口部张开,暴露患齿。

目前口腔治疗用的护唇器多采用内固定式的,即依靠护唇器本身材质特有的弹性特性使其撑开患者唇部,但是此类护唇器弹性固定,其弹力长时间作用于唇部,容易导致唇部不适或导致受伤,且针对于不同唇形的患者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用范围小,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护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护唇器,包括第一上唇套,所述第一上唇套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与第一上支杆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杆左端设有轮槽,所述轮槽两侧设有贯穿于第一上支杆的销孔,所述销孔与卡销滑动连接,所述轮槽内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卡销卡接,所述第一上支杆下侧左端位于轮槽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端与轴套外侧焊接,所述轴套内侧与轮轴转动连接,所述轮轴与棘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下部与第一下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右端内侧与第一下唇套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下侧与第一横支杆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右端与棘轮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右端固定的棘轮中心固定有轮轴,所述轮轴与轴孔转动连接,所述轴孔贯穿于第二横支杆侧面,所述第二横支杆左端设有轮槽,所述第二横支杆右端与第二下支杆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内侧与第二下唇套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右端与第二上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杆左端内侧与第二上唇套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唇套、第二上唇套、第一下唇套、第二下唇套均设为空心的半圆柱体套,材质为医用橡胶,所述唇角护套为弧形,材质为医用橡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支杆与第二上支杆为边缘设有圆弧过渡面的方形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支杆上的轮槽宽度与棘轮宽度相同,所述棘轮的圆心到其齿根的距离等于轴套中心与销孔之间的距离,所述棘轮的圆心到其齿顶的距离小于轮槽内侧面与轴套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卡销包括销柱和销帽,所述销柱为一圆柱体对称截去相同弧度的弧形体后剩余的柱形体,销柱弧面与销孔贴合,销柱的截面与棘轮的内侧齿面贴合,所述销柱长度等于第一上支杆的厚度,所述销帽的形状为圆柱体,且销帽的直径大于销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支杆与第二下支杆长度相同且均为弧形杆,所述第一横支杆与第二横支杆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轮轴与轴套配合的方式使第一上唇套与第一下唇套可相互转动,由此可调节上下唇套之间的开合角度,从而能够控制患者上下唇之间的开合角度,使护唇器左半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支杆与护唇器右半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支杆之间转动连接,第一横支杆与第二横支杆之间的开合角度越大,则患者唇部横向的开合角越大,由此可使患者在治疗时唇部固定,在调节角度的同时可根据治疗所需空间、治疗部位、患者唇部的开合程度和患者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控制护唇器的开合大小,达到调节任意角度的目的,唇部撑开的程度可控制,从而整体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口腔内无需治疗的部位可免于撑开,从而能够提高患者局部舒适度,在护唇器未撑开时中间的空隙较小,完全撑开后体积较大,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适用范围较广,具有舒适度高、适用范围较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上唇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唇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横支杆、第二横支杆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唇套;2、第一上支杆;3、轮槽;4、卡销;5、棘轮;6、第一下支杆;7、第一横支杆;8、轴孔;9、第二横支杆;10、第二下支杆;11、第二下唇套;12、第二上支杆;13、第二上唇套;14、唇角护套;15、销孔;16、连接板;17、轴套;18、第一下唇套;19、轮轴;20、销帽;21、销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口腔护唇器,包括第一上唇套1,所述第一上唇套1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与第一上支杆2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轮槽3两侧设有贯穿于第一上支杆2的销孔15,所述销孔15与卡销4滑动连接,所述轮槽3内设有棘轮5,所述棘轮5与卡销4卡接,所述第一上支杆2下侧左端位于轮槽3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底端与轴套17外侧焊接,所述轴套17内侧与轮轴19转动连接,所述轮轴19与棘轮5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5下部与第一下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右端内侧与第一下唇套18左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杆6下侧与第一横支杆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与棘轮5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支杆7右端固定的棘轮5中心固定有轮轴19,所述轮轴19与轴孔8转动连接,所述轴孔8贯穿于第二横支杆9侧面,所述第二横支杆9左端设有轮槽3,所述第二横支杆9右端与第二下支杆10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内侧与第二下唇套11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杆10右端与第二上支杆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杆12左端内侧与第二上唇套13右端连接的唇角护套14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唇套1、第二上唇套13、第一下唇套18、第二下唇套11均设为空心的半圆柱体套,材质为医用橡胶,所述唇角护套14为弧形,材质为医用橡胶。第一上唇套1与第二上唇套13之间对称、第一下唇套18与第二下唇套11之间对称,可分别对应上下唇的两侧,在横向角度的调整过程中,两侧受力均匀,使唇部两侧的撑开角度相同,弧形的唇角护套14与唇角部位贴合,避免唇角受到损伤。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支杆2与第二上支杆12为边缘设有圆弧过渡面的方形杆。通过第一上支杆2与第一下支杆6连接使第一上唇套1与第二上唇套13连接,第一上支杆2与第一下支杆6边缘的圆角边增大了与唇部周围的皮肤接触面,减小了皮肤局部压力,从而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支杆2上的轮槽3宽度与棘轮5宽度相同,所述棘轮5的圆心到其齿根的距离等于轴套17中心与销孔15之间的距离,所述棘轮5的圆心到其齿顶的距离小于轮槽3内侧面与轴套17中心的距离。使卡销4插入销孔15中时,卡销4的底侧与棘轮5的齿根接触,从而能够卡住棘轮5,避免棘轮5转动,达到固定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卡销4包括销柱21和销帽20,所述销柱21为一圆柱体对称截去相同弧度的弧形体后剩余的柱形体,销柱21弧面与销孔15贴合,销柱21的截面与棘轮5的内侧齿面贴合,所述销柱21长度等于第一上支杆2的厚度,所述销帽20的形状为圆柱体,且销帽20的直径大于销柱21的直径。卡销4用于固定棘齿从而使角度固定,卡销4截面与棘轮5的齿面贴合使卡销4与棘轮5的棘齿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力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带有截面的销柱21插入销孔15中无法转动,避免与患者皮肤产生摩擦,销帽20一方面可固定销柱21插入的深度,另一方面便于卡销4的插拔。

具体的,所述第一下支杆6与第二下支杆10长度相同且均为弧形杆,所述第一横支杆7与第二横支杆9之间留有间隙。弧形的第一横支杆7、第二横支杆9使第一横支杆7两端的连接线与第二横支杆9两端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小于直角,以此使第一横支杆7与第二横支杆9在反向转动时两端的相对距离增大,从而使唇部横向张开。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第一上唇套1、第二上唇套13、第一下唇套18、第二下唇套11内侧对应的贴合于上下唇部,在调整角度时,先调节两侧角度,即转动第一上支杆2使第一上唇套1与第一下唇套18之间的角度增大,此时患者唇部张开,待调节至合适角度后将卡销4插入销孔15内,此时卡销4卡住棘轮5的棘齿,轴套17与轮轴19相对固定,因此第一上唇套1与第一下唇套18之间的角度固定,同样方法调整第二上唇套13与第二下唇套11之间的角度,最后转动第一横支杆7与第二横支杆9使其角度固定后,插入卡销4即可,在此过程中,医生可通过询问病人感受、唇部开合程度、患处操作空间决定开合的角度,从而能够保证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可将唇部撑开至合适角度,进而提高病人医疗体验,适用范围更广,舒适度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口腔护唇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5226.9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499685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A61B 1/24

专利分类号:A61B1/24

范畴分类:16C;

申请人:刘杨;尚璇;梁伟

第一申请人:刘杨

申请人地址: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金阳新区金阳南路6号龙盛苑12幢1单元2-3号

发明人:刘杨;尚璇;梁伟

第一发明人:刘杨

当前权利人:刘杨;尚璇;梁伟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一种口腔护唇器论文和设计-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