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裂化论文_王翀,赵德智,宋官龙,李莹,杨占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渣油,煤焦油,沥青,油砂,高温,馏分,超临界。

热裂化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热裂化和催化裂化联合生产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艺包括热裂化烃进料生产含烯烃和链烷烃混合物的裂解烃,以及催化裂解裂解烃生产烯烃和二烯烃的催化裂解物料。本系统包括一个热裂化烃进料生产含烯烃和链烷烃混合物的裂解烃的反应区,和一个催化裂解裂解烃生产烯(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王翀,赵德智,宋官龙,李莹,杨占旭[2](2018)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高压超声波反应器对惠州炼化的减压渣油进行超声波作用下的临氢热裂化反应,考察气相产物组成、液相产物组成、反应生焦SEM形貌及元素分析,探讨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的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的气相产物收率无明显差别,轻油收率略有增加,生焦率降低;焦炭的颗粒棱角比较圆滑,出现孔道结构,说明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主要按自由基热反应机理进行,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促使渣油发生裂化反应,因此轻油收率略有增加,超声波的机械效应使悬浮在渣油中的生焦前驱物剧烈震荡,阻止其聚合,从而减少了结焦;焦炭中Ni元素的大量增加说明了催化剂为结焦提供结焦中心。(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孔振伟[3](2017)在《高温煤焦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种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分散型催化剂下高温煤焦油临氢热裂化反应行为和原料中的固体颗粒对其临氢催化热裂化生焦的影响。通过~1H-NMR、XPS、XRD和SEM等手段表征分析高温煤焦油中的沥青质、固体颗粒和反应后的悬浮焦,研究了固体颗粒影响高温煤焦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生焦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密度大,残炭值高,含有5.72%的固体颗粒;其中轻馏分油(IBP~350℃馏分)约占40%,主要由小分子量的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组成,饱和烃仅占20%;减压馏分油(350~500℃)占全馏分的26%,含有38%的长链烷烃、18%的以1~4环为主的环烷烃以及42%的1~4环为主的芳香烃,而>500℃尾油约为34%。综合比较高温煤焦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反应后的生焦率和轻馏分油收率,较合适的临氢热反应条件是:H_2初压为9MPa,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90min。在分散型催化剂下,高温煤焦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的尾油转化率较高,反应后生焦较少,而且几乎没有沉积焦,表明悬浮床加氢工艺处理高温煤焦油基本上是可行的。与不添加固体颗粒的体系相比,添加固体颗粒的高温煤焦油体系临氢热反应后沥青质含量高,沉积焦和悬浮焦均显着降低。高温煤焦油中的固体颗粒表面是一层有机物,含有约7%的极性含氧基团和1.4%的硫、氮极性基团,使沥青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增强。沥青质在被吸附后,在反应体系中呈高分散的状态,不易聚并结合生焦。生成的悬浮焦的粒径也比较小,附着在比表面积较大的碳质和矿物上,主要以高分散状态存在于反应体系中,沉积焦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刘庆坤[4](2017)在《重质油在超临界水中的热裂化行为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质油因其高粘性、高残炭和高杂原子含量对传统处理工艺的实施带来挑战。重质油所含沥青质是焦的直接前驱体,并富含金属和杂原子,同时也是重质油残炭的主要载体。水在其临界区域内良好的扩散与传质性能为超临界水(SCW)中的重质油改质提供了可能。据此,本文对重质油在SCW中的改质展开研究。论文采用反应动力学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多种物理表征手段重点就沥青质在SCW中的反应行为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用SCW热裂化工艺进行重质油脱残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水油比、高水密度和强烈搅拌的介入下,SCW中的重质油热裂化能够转入拟均相相态中进行。在该相结构中,包括软沥青在内的轻组分溶解于SCW相,而沥青质则高度分散于水相中。无论是SCW相还是传统油相中的重质油热裂化,反应均遵循自由基烃反应机理。尽管如此,当裂化由传统油相转移至SCW相后,裂化所涉及的缩合和脱烷基类型反应都得到了本质的加速。根据反应动力学分析,油相和SCW相中的重质油热裂化都可以用拟平衡-自催化模型进行描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软沥青缩合至沥青质和沥青质缩合至焦相继摆脱对于焦生成的自催化依赖。在高温下重质油的热裂化可以用仅考虑拟平衡约束的裂化集总模型进行描述。无论是以重质油还是以沥青质作为反应原料,在SCW环境和氮气环境下进行热裂化时最终得到的焦和液体收率基本相同。这意味着在具有工业可行性的水油比、反应温度和水密度条件下,SCW并不能作为重质油热裂化的有效氢供体。SCW介入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为反应提供了特殊的相结构以及溶剂环境。在SCW中沥青质的缩合较软沥青的缩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速。基于COMPASS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沥青质和SCW之间存在排斥作用。由此,SCW在沥青质周围形成空穴而非传统认为的簇近程溶剂结构。在稠环片段之间的π-π相互吸引、稠环芳烃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以及SCW提供的良好扩散环境的促进下,沥青质在SCW中自发进行组装形成纳米团簇或者聚集体。聚集体形成的速率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SCW密度,并且聚集体在结构上与沥青质缩合产物焦高度类似。对于分散在SCW中的沥青质团簇而言,其裂化机理和动力学受到溶剂环境供氢能力的影响。氢供体的存在能够有效封闭对于沥青质裂化具有关键作用的烃自由基。相应地,沥青质缩合至焦以及沥青质分解至软沥青的表观活化能都有所上升,并且其上升幅度与氢供体的浓度直接相关。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少量氢供体的存在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质的缩合与分解。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沥青质裂化的引发效率得到本质提高。此时少量氢供体的存在对沥青质裂化的抑制作用被削弱。当沥青质的热裂化伴随着大量软沥青进行时,沥青质分解至软沥青这一集总反应可以被忽略。包括沥青质在内的重芳烃在SCW中的自组装效应,可以被用于重质油热裂化脱残炭。在高水油比和高水密度形成的拟均相框架下,主要包含沥青质和胶质的残炭虚拟组分的类焦自组装及后续缩合得到了促进。与此同时,轻质的非残炭组分的缩合得到抑制。在裂化反应初期,拟均相结构下得到的裂化液相产物具有残炭含量低、平均分子量低、H/C高和平均芳环数少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7)

李振芳,赵翔鵾,王宗贤,沐宝泉[5](2016)在《加拿大油砂沥青常压渣油供氢热裂化改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加拿大油砂沥青常压渣油(常压渣油)馏分油FA,FB,FC为初选供氢剂,对其氢转移能力进行了评价,优选出合适的供氢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优选供氢剂FB对常压渣油热裂化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馏分油的相对供氢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B>FC>FA;相比于常规热裂化反应,供氢热裂化反应过程中的生焦诱导期延长3.0~4.5min,改质油的斑点试验等级降低了1~2级(420℃,20~40min),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改质油的密度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此外供氢热裂化改质油总降黏率是掺稀降黏率的1.14~1.40倍。(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朱振兴,唐晓津,侯拴弟,王子军[6](2016)在《浆态床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数值模拟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50kt/a渣油临氢热裂化中型反应器,应用欧拉-欧拉模型,运用CFD模拟方法,对比了浆态床的普通鼓泡反应器、强制外循环反应器、内环流反应器和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得到了这4种反应器内气浆两相流体的流体力学规律。通过对比4种反应器内气浆两相流体的表观速度、流动方向和体积分数分布等流场信息,初步确定强制外循环反应器和外环流反应器更适合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的反应器形式。(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朱道奇[7](2016)在《超临界水介质中重质油热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重质油在常规条件下的热裂化改质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在环境友好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 SCW; Tc=647 K,Pc=22.1 MPa)中的热裂化,因为缺乏必要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基础,至今没有实现工业化。因此,研究重质油在SCW中的热裂化规律,为重质油的非常规改质奠定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分别进行了重质油在高压氮气和SCW环境中的热裂化,并将重质油热裂化产物分为若干集总组分。实验结果表明SCW的引入使得重质油的裂化可以迁移至水相中进行。重质油在SCW环境中的裂化速率远远大于高压氮气条件下的相应值。反应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重质油裂化过程中的缩合,同时也加速了稠环芳烃的脱烷基。在SCW中生成的沥青质分子具有类焦结构,导致裂化进程中结焦的加速。根据裂化动力学分析,重质油中的胶质和芳香分可以相互转化,且都可以裂化到饱和分,而饱和分只能裂化产生气体。根据上述结果构建了重质油热裂化反应网络,并运用集总理论建立了重质油在高压氮气和SCW环境中的六集总裂化动力学模型,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六集总模型预测了裂化产物分布趋势并确定了最佳改质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2)

马秋月[8](2016)在《解析热裂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催化裂化过程中出现的热裂化反应与催化裂化反应进行详细分析,从其反应特点与影响因素两方面入手,以探讨可掌控两种反应的因素所在,帮助稳定催化裂化的反应过程与提升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09期)

赵文学,韩克江,王平,倪泽南,施岩[9](2016)在《稠油浅度热裂化降粘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稠油开采集输新工艺的影响因素。考察以水作供氢剂,不同含水率、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对稠油水热裂化降粘技术的影响。所用油样经过380℃,30 min水热裂化反应后,粘度大幅降低,油品质量得到显着改善。该工艺对稠油集输工艺的改进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既可以大幅降低稠油粘度,解决稠油运输的困难,又可以使得重质原油开采、运输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赵加民,袁迎,梁朝林,吴世逵,莫桂娣[10](2016)在《高温煤焦油深度热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高温煤焦油及中温煤焦油热裂化热裂解产品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特制的重油热加工评价装置,通过实验得到煤焦油产品分布。根据实验条件产品分布与装置产品分布的差异,对高温煤焦油的产品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0℃时,高温煤焦油热裂化的液体收率为45.15%。因此,可以考虑减压渣油掺炼高温煤焦油后,高温热裂解制取燃料油。(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热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温高压超声波反应器对惠州炼化的减压渣油进行超声波作用下的临氢热裂化反应,考察气相产物组成、液相产物组成、反应生焦SEM形貌及元素分析,探讨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的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的气相产物收率无明显差别,轻油收率略有增加,生焦率降低;焦炭的颗粒棱角比较圆滑,出现孔道结构,说明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主要按自由基热反应机理进行,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促使渣油发生裂化反应,因此轻油收率略有增加,超声波的机械效应使悬浮在渣油中的生焦前驱物剧烈震荡,阻止其聚合,从而减少了结焦;焦炭中Ni元素的大量增加说明了催化剂为结焦提供结焦中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裂化论文参考文献

[1]..热裂化和催化裂化联合生产烯烃[J].齐鲁石油化工.2019

[2].王翀,赵德智,宋官龙,李莹,杨占旭.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机理[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8

[3].孔振伟.高温煤焦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反应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4].刘庆坤.重质油在超临界水中的热裂化行为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5].李振芳,赵翔鵾,王宗贤,沐宝泉.加拿大油砂沥青常压渣油供氢热裂化改质基础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

[6].朱振兴,唐晓津,侯拴弟,王子军.浆态床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数值模拟比较[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

[7].朱道奇.超临界水介质中重质油热裂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8].马秋月.解析热裂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J].化工管理.2016

[9].赵文学,韩克江,王平,倪泽南,施岩.稠油浅度热裂化降粘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化工.2016

[10].赵加民,袁迎,梁朝林,吴世逵,莫桂娣.高温煤焦油深度热裂化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和热裂化LHHO热裂化和加氢裂化反应生焦...热裂化反应液体产物中烯烃和芳...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温度对催化裂化综合反应速率和~#...双炉热裂化流程

标签:;  ;  ;  ;  ;  ;  ;  

热裂化论文_王翀,赵德智,宋官龙,李莹,杨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