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辨证论治的蒙古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与治疗

基于辨证论治的蒙古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与治疗

一、蒙医学对再障的认识及辨证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1](2019)在《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临床分析及线粒体自噬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众医家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病例从证型、症状、黄芪-当归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用药聚类、辨证用药、对症用药进行分析,以系统总结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用药经验。并从线粒体自噬的角度探讨当归补血汤对非重型再障模型小鼠的骨髓造血保护作用机制,为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临床研究:将搜集到的109例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的老年非重型再障病例输入中医验案分析系统,利用中医验案分析系统、SPSS及SA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1)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的剂量统计以及加药的药物、药味、药类、归经的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2)证型、证素统计及主要证型、证素与当归补血汤加药的关联性分析;(3)主症统计及主症与当归补血汤加药的关联性分析。2.实验研究:选取健康雄性ICR小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2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以环磷酰胺和苯作用30天制备非重型再障小鼠模型。验证成模后每组当即(d30)处死6只小鼠用于检测。剩余小鼠给予药物,其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予以2.7g·kg-1·d-1、5.4 g·kg-1·d-1、10.8g·kg-1·d-1当归补血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体积(0.11ml·10g-1·d-1)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用药14天,次日(d45)定为取材时间。观察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对非重型再障小鼠一般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单侧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对非重型再障小鼠骨髓病理的影响,估算造血组织增生度;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对非重型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线粒体自噬泡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p62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的表达。结果1.对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的109例老年病例的临床研究结果示:(1)黄芪的用量平均值(30.48±13.40)g,众数30g;当归的用量平均值(12.33±4.68)g,众数15g;黄芪:当归的平均值为(2.77±1.60):1,众数3:1。(2)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的109例老年病例中共用中药207种,其中温性药、甘味药、脾经药、补虚(补气、补血、补阳、补阴)药最多。(3)除黄芪、当归外用药频次>10次的加药有40种,运用varclus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12大类,其分类符合临床实际。(4)证型证素统计得出中医证型30种、证素12种。结合临床实际,对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此四种证型及精亏、火毒、血瘀此三种证素与40种高频加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自的logistic回归方程符合临床实际。(5)主症统计得出除舌苔脉象外共有54种症状,分别对肌衄、纳差、腰膝酸痛、形寒怕冷、水肿、便溏、眠差、发热这8种主症与40种高频加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自的logistic回归方程符合临床实际。(6)舌象以淡舌最常见,脉象以弱脉、弦细脉、沉细脉最常见。2.实验研究结果(1)低、中、高剂量当归补血汤均能改善非重型再障小鼠的一般症状。(2)低、中、高剂量当归补血汤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非重型再障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p均<0.01),低剂量起效,高剂量效果最佳。(3)非重型再障模型组小鼠骨髓造血组织结构改变,造血组织增生度较正常组显着减少(p<0.01),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骨髓造血组织结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造血组织增生度依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均<0.01,低、中、高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4)模型组细胞中线粒体自噬泡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用药后低、中、高剂量组线粒体自噬泡较模型组依次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高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C3-II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62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中、高组当归补血汤均可上调LC3-II蛋白表达,下调p62蛋白表达(p<0.05);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差异不明显(p>0.05);中、高剂量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6)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arkin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低、中、高组当归补血汤均可显着上调parkin蛋白表达(p<0.05);且作用随剂量增加依次增强(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1)本研究运用频数统计、varclus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当归补血汤为主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病例进行了客观系统的分析,从证型、症状、黄芪-当归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用药聚类、辨证用药、对症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可用以指导临床。(2)非重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的理论机制之一在于存在线粒体自噬缺陷,这种线粒体自噬稳态失衡可能是parkin介导的。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调节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非重型再障模型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进行调节恢复,且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

杨真[2](2018)在《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TEL)及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B表达水平,并研究再障中医证型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求自噬与AA发病的关系。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表达的相关性,从而探究自噬与AA免疫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AA患者79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急痨髓枯证21例,肾阳虚证19例,肾阴虚证19例,肾阴阳两虚证20例。并收集2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做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患者与正常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探讨AA患者中医证型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研究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之间的相关性。研究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1.CAA患者与SAA患者端粒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AA患者与SAA患者P6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AA患者与SAA患者Beclin 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AA患者与SAA患者LC3B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SAA患者较CAA患者LC3B mRNA的表达降低,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端粒长度在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痨髓枯证患者端粒长度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降低,各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劳髓枯证患者P62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升高,肾阴阳两虚证患者P62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阴虚证组升高,各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痨髓枯证患者Beclin1、LC3B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降低,各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3.端粒长度与P6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84,P<0.05),端粒长度与LC3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315,P<0.05)。P62与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365 R=-0.913,P<0.05)。4.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CD8+%低,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长度(TEL)表达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CD4+百分比呈负相关性;P62 mRNA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CD4+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性;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1.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B及端粒均可参与AA的发病,且P62高表达、LC3B低表达可能与端粒长度具有相关性。2.端粒长度缩短在AA发病和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急劳髓枯组表达最低,急劳髓枯患者端粒损耗更多。3.P62在AA患者骨髓中表达增高,且在急痨髓枯组中表达最高,提示细胞内废物积累,自噬水平减低。Beclin1、LC3B在AA患者骨髓中低表达,急劳髓枯组中最低,提示自噬减低。4.端粒长度与P6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端粒长度与LC3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62与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5.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有相关性。

周怡驰[3](2018)在《基于《内经》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对再障的治疗研究 ——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剖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梳理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内经》渊源及后世的发展,系统整理其核心内容及临证应用,并对张新渝教授的再障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张教授的用药规律,从中反推张教授对再障病机与治疗的认识,并结合该理论剖析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以期促进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加强中医学多脏系统的研究,为再障的中医药治疗拓宽思路。方法:1.查阅文献,梳理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内经》渊源及后世的发展。2.对张新渝教授治疗的再障患者总计128人次的医案建立数据库,用SPSS Modeler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文献研究:《内经》及后世医家主要从肾脾肝三脏各自的性能、作用特点、相互联系,以及气血精化生上的同源性和功能协调、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阐述该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文以血证及再障进行重点讨论,再障以肝火为标,肾脾亏虚为本,治疗上通过调控肾脾肝,推动气血阴阳恢复平衡。2.再障医案数据挖掘研究:再障患者平均21.4岁,症状、舌脉最常见疲乏、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用药总计122味,生地、枸杞、当归的使用频率位居前3。主要涉及24种归经,涵盖五脏六腑的经脉,以归肝、肾经为主。按功效分为25小类,补阳药、清热凉血药、化瘀止血药的使用频率位居前3。强关联度药主要是补虚药、活血药、凉血药之间的组合。3.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张教授认为再障病位在骨髓,以肾脾亏虚为本,肝火及肝失疏泄为标。治疗上张教授分扶正祛邪两方面,扶正主要包括补肾、健脾、养肝,补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加减,健脾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养肝常用四物汤等。祛邪以清肝降逆为主,实火宜清泻肝火,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加减;虚火宜滋阴清热,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等,视邪正消长等治之,配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除湿法等。结论:1.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中的“同源”更强调肾脾肝同源于气血精的特异性,气血精的产生与运行虽与五脏相关,但肾脾肝与气血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脾主气血精之化源,肝主气血精之运行,此即同源的特异性所在。2.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是以肾脾肝为核心,三脏各自的性能、作用特点和相互联系、气血精的化生与功能协调为连线、辐射脏腑的网状系统。该系统中某一部分受损,都会引发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阴阳失调,疾病发生。治疗上通过肾脾肝同治来调控气血精为主线,达到恢复脏腑秩序、重使阴阳协调的目的。3.张教授认为再障是本虚标实之病,肾脾亏虚为本,肝火及肝失疏泄为标。治疗以肾脾肝同治,调控气血精为主线,使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重构阴阳平衡。4.张新渝教授在再障的辨证中重视以肾脾肝为核心,认为肾精亏虚是再障发病的“病理基础”,肝火及肝失疏泄是“直接因素”,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是“主线”,立再障的5个基础证型。5.张教授治疗再障以补肾脾清肝为主,扶正固本的思想贯穿全程。扶正以温肾阳、益精血为核心,兼顾健脾,祛邪以清肝火为主,配合疏肝、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除湿药等。6.张教授善用风药治再障,风药能祛风透热,疏肝理气,行散气血,胜湿,引药直达病所。7.辨证与辨病相参是张教授认识、治疗再障的重要方面。张教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考现代医学对再障的研究,对中医肾脾肝与再障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及中药药理等作关联,以助中医用药。

石琳[4](2015)在《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经验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陈安民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学术渊源进行全面的整理与总结,尤其通过典型医案的搜集整理,结合中医经典医籍理论,总结其辨治血液病的四维六合的整体观、以人为本的辨病辨证观及其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挖掘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尤其是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思想、施治理念、用药特点及规律,探寻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法,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挥。方法:1.依托于陈安民教授的临证病案医论着述等资料,探究其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和学术背景,按照相关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其内涵,总结和挖掘蕴藏的核心思想。2.通过经典学习、临床跟师、经验总结、独立临床及临床对比观察,筛选陈安民教授临证辨治血液病的效验案例,对诊疗过程进行评述分析,提取反映其辨证论治特色的要素,以医案与按语的形式进行阐述总结,更加生动灵活地展现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并力求有所突破。3.以陈安民教授临证治疗慢性再障为切入点,对其在诊断、辨证、治法、组方用药等方面的零碎、分散的经验进行分类与整合,纳入陈安民教授诊治的6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及十一酸睾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髓生血胶囊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血常规、骨髓象、CD34+细胞数以及治疗期间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陈安民教授提出辨治血液病的原则:“以人为本,病证结合,扶正祛邪”;主要的治疗大法:“和调阴阳,四维生血”;有效途径:“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结合,能中不西,以人为本”。2.陈安民教授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病机为“虚”,而虚的原因一为本有肾虚、脾虚、气血虚,二为瘀血、痰湿、邪毒等日久致虚。总体治则:虚则补之。四维生血方以“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地黄(滋阴)、仙灵脾(壮阳)”为核心药物,滋髓生血胶囊以之为基础方。3.陈安民教授提出辨治白血病十法,紫癜根据轻重缓急分期治疗并注意“变证”的防治。4.6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取具有反映陈安民教授学术思想的代表性药物滋髓生血胶囊联合常规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治疗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56.2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后HB水平分别为(89.70±6.83)g/L和(80.10±10.32)g/L,WBC分别为(3.27±0.52)×109/L和(2.92±0.49)×109/L,PLT分别为(67.03±11.25)×109/L和(56.32±15.68)×109/L。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经Ridit分析,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骨髓CD34+细胞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但是两组治疗后骨髓象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先天为根,后天为本,肾脾并重;以人为本,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结合;和调阴阳,四维生血,六合共治,和中求效;医学本旨,人文标本,医患沟通。临证时把握“愈病治疗”、“控病治疗”与“保命治疗”三个层次。以此治疗各种血液病取得了较好疗效。2.陈安民教授指出“治病求本”的重要性,血液病的本为“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整体观念是其精髓。3.临床中慢性再障多为阴阳两虚证,无论肾阴虚型还是肾阳虚型,单纯补肾阴或补肾阳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其滋髓生血胶囊在补先后天脾肾基础上从“气、血、阴、阳”四维立论,可应用于各型慢性再障以及血液病见有贫血诸症者。4.无论按照现代医学疗效判断标准还是中医证候标准,中西医结合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滋髓生血胶囊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5.四维生血中药可升高骨髓CD34+细胞水平而促进造血,而骨髓增生程度的升高、造血组织面积的增大,并非单纯与CD34+细胞有关。6.四维生血中药四维作用于患者,其对再障患者的疗效与既往治疗用药有关。既往应用ATG+CSA治疗后无效的疗效较差,对骨髓象的恢复短期疗效不明显。7.对再障中医诊治的体会:(1)重脾肾而不忘治肝;(2)辨出血而不忘化瘀;(3)求稳效不忘轻重缓急;(4)再障辨治“因人、因时、因病”三制宜。8.创新点:(1)总结了陈安民教授的“四维生血”理论;(2)阐述了陈安民教授的“六合共治”思想;(3)揭示了陈安民教授“补中有泻、走中有守”全面灵活的用药特点。9.对中医药治疗再障的展望:(1)要不断借鉴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再障中医辨证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运用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对再障患者的骨髓象与临床证候、细胞调节因子、CD34+细胞等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合理、科学的临床设计与观察,用微观指标揭示再障的证候的本质,以提高疗效,服务临床。(2)临床疗效的判定应结合中医的判断标准,不能单纯依靠西医实验室的指标,不能忽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证候及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3)坚持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特色,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促进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

王海霞[5](2015)在《愈障Ⅱ号及其拆方配伍对再障小鼠骨髓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配伍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细胞PTEN/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愈障Ⅱ号方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及拆方配伍意义。方法:SPF级BALB/c雌性小鼠75只,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组,其余采用乙酰苯肼、X射线及环磷酰胺复制再障小鼠模型,再障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肾组及调和肝脾组,并采用束缚制动加控制饮食法建立肝郁脾虚模型,同时全方组、补肾组及调和肝脾组小鼠给予中药灌胃,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灌胃16d后取材,观察血细胞、骨髓细胞形态,行骨髓病理;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45+CD117+造血干细胞比例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AKT、m TOR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p-PTEN、AKT、p-AKT、m TOR、p-m TOR、p-P70S6K、p-4E-BP1表达。结果:1.愈障Ⅱ号方能显着改善再障小鼠的一般状态,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补肾组对再障小鼠行为状态、大便状态的改善作用优于调和肝脾组(P<0.05),调和肝脾组对再障小鼠情绪反应、饮食状态的改善作用优于补肾组(P<0.05)。2.愈障Ⅱ号方能显着提高再障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补肾组对再障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提升作用优于调和肝脾组(P<0.05),调和肝脾组对再障小鼠血小板的提升作用优于补肾组(P<0.05)。3.愈障Ⅱ号方能改善再障小鼠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病理,全方组优于拆方组,两拆方组作用多有相似又各有侧重。4.愈障Ⅱ号方能显着提高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比例,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补肾组优于调和肝脾组(P<0.05)。5.愈障Ⅱ号方能显着降低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早期凋亡率,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补肾组优于调和肝脾组(P<0.05)。6.RT-PCR法检测发现,愈障Ⅱ号方能上调AKT m RNA、m TOR m RNA表达,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补肾组优于调和肝脾组(P<0.05)。7.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愈障Ⅱ号方能下调PTEN及p-PTEN表达,上调p-Akt、p-P70S6K、p-4E-BP1表达,全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P<0.01),调和肝脾组优于补肾组(P<0.05)。结论:1.愈障Ⅱ号方能够改善再障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提升再障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改善其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病理。2.愈障Ⅱ号方能够显着提高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比例,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凋亡。3.愈障Ⅱ号方能激活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被抑制的PTEN/AKT/m TOR信号通路,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抑制造血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4.补肾组与调和肝脾组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比例、造血细胞凋亡率与m TOR信号通路活性影响方面多有相似又各有侧重,提示愈障Ⅱ号方对再障的治疗作用是多环节、多靶点的,PTEN/AKT/m TOR信号通路是影响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5.拆方研究表明,补肾组疗效优于调和肝脾组,两拆方组是一种协同作用,证实了愈障Ⅱ号方补肾药与调和肝脾药配伍的合理性,验证了中医“肾主骨生髓”及“肝肾同源,精血互化”的理论。

越长成,布仁巴图[6](2014)在《简述蒙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蒙医学的现代化发展,蒙医学界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加强。而对于血液系统疑难病之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蒙医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并且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蒙医医院蒙医血液病科为中心的蒙医血液病治疗和研究中心。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蒙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主要治疗方药等方面,此3家医院存在一些差异,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做一简要的叙述。同时也将此3家医院近几年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新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的概述,旨在启发、发现和挖掘新的研究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望得到蒙医学界广大血液病关注者和研究者的共鸣。

鲁维德[7](2013)在《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思想初探》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系统总结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挖掘裴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新的辩证思维模式,即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辩证,才能药中病的,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独特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1)全面汇总、整理、归纳裴正学教授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总结裴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凝练,挖掘出教授治疗再障的理论精髓。(2)在临床实践中体会裴正学教授提出的发展中医的十六字决:“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领会其理论精髓,将其精神贯穿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中。2.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慢性再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15例,依据其具体的中医辨证分型(依照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座谈会提出的慢性再障分型以肾为主的原则,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和阴阳两虚型)遣方用药,分别采用当川合剂加减联合司坦唑醇加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采用司坦唑醇加环孢素A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外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1)裴正学教授认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关键是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肾为主,键脾为辅;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贯穿始终;缓则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急则清热解毒、泻火止血,并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毒入骨髓的病因病机,清热解毒可以生血的治疗方法。根据肾主骨、藏精生髓、髓血同源的中医理论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基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现代医学观点,裴老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根源在于肾,肾虚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根本,临床上应把传统的中医辩证和现代医学紧密结合起来,即辨病辨证相结合,病证结合、辨证施治,实现个体化用药,把补肾贯穿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始终。脾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可致气血不足而出现头晕乏力、面色不华等贫血症候;脾虚统血无权,血溢脉外而出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裴老把补气生血、摄血之法溶于再障治疗当中,补气重用太子参、人参须。裴老发现清热解毒法可以提高再障患者血小板,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急性期血热妄行的病机,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治疗原则,以方测证,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毒入骨髓的病机,把清热解毒之法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发现清热解毒之法,不仅在急性期有泻火止血的作用,在稳定期尚有生血的作用,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毒入骨髓的病机,清热解毒可以生血的治疗方法,并把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贯穿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始终,常用土大黄、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之属。裴老认为淤血不去,新血断无再生之理,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加入活血化瘀药(如川芎、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三七、水蛭),尤其重视水蛭,水蛭破血逐瘀,裴老认为此药能增加患者之恢复速度,促进患者向愈。瘀血既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的的病理产物,出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同时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而加重出血,诱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变证百出,缠绵难愈。裴老认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宜与现代医学提供的各种微观资料相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低下突出者多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属气虚,重用人参须、太子参、黄芪等益气之品,并总结出升白五药:破故纸、鸡血藤、丹参、苦参、黄精;红细胞低下突出者多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属血虚,重用生地、首乌、女贞子、黄精、旱莲草、玉竹、大枣、阿胶等养血之品;血小板低下者表现为齿衄、鼻衄、皮下瘀斑等等,裴老总结出升板五药:玉竹、黄精、地黄、连翘、土大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升白细胞见效快,而升红细胞、血小板当以坚持服药方能收效。“肾,主骨,生髓”,裴老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者多与中医所说的肾虚有关;“脾主统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免疫功能介导者多与中医所说的脾虚有关;清热解毒之品亦与免疫有关,类似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骨髓微循环障碍者多与中医所说的瘀血内阻相关。所以,裴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分型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遣方用药,集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于一炉,以期达到再生障碍性贫血多靶点治疗日的。(2)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为发展中医指出了有效途径。教授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诊断优势,将疾病定位、定性,把握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临床治疗中将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临床诊断方法,使得中医辨证能够准确把握某种疾病特定阶段的证,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是望闻问切检查方法的延伸,是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中药为主”,就是在治疗疾病时,主要采用中药为主的方法,突出中医药的地位,不要把中医定位为辅助治疗的地位,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战略,要把中医传统理法方药完全贯彻进去,使几千年的中医方药的理论实践得以继承;“西药为辅”,是指有一些疾病西医药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要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做到优势互补。2.临床研究结果经临床研究,观察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缓解+明显好转)为79.2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为83.0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象比较(WBC、HB、PLT计数)治疗前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明显,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值升高,CD+8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CD+3、CD+4值减低,CD+8值升高,差异有显着性;通过两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观察,两组均无明显改变,且无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当川合剂为主联合司坦唑醇、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障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中医症候)及外周血象,调节机体免疫力,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提示中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理是:1.补肾健脾中药有促进骨髓干细胞发育的作用。2.通过调整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从而解除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而达到治疗效果。3.通过活血化瘀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4.清热解毒促进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笔者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的创新点及思考:1.通过对裴教授治疗再障用药特色的挖掘,得出结论:清热解毒可以生血,清热解毒不仅仅是再障患者出血或者有出血倾向时的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本身可以促进再障患者骨髓造血。2.疗效的判定应该结合中医的判断标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所以不能单纯按西医的疗效标准来判断疗效。3.再障具有区别于其他“虚劳”证候的特点,其病机基础和辨证体系当有其特殊性。4.再障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要深入研究,揭示再障的症候的本质,用微观指标确定下来,指导临床用药,切实提高疗效。5.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应该实验和临床相结合,一方面探索更客观实际的模型制作手段,另一方面加强临床方面的观察研究,使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6.在实验水平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药疗效机理的研究须不断借鉴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如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和中药血清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结合研究。7.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促进了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但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特色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8.目前普遍的把中医药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而对于积极寻找与西医在临床治疗上的互补点重视不够。

李晓波,白凤鸣[8](2013)在《蒙医对再障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蒙医学文献中对再障尚无系统、完整的论述,在蒙医内科学中明确、系统的论述了血症为六基症之一,分为偏盛、偏衰、功能紊乱等,我科将其归类于蒙医血衰症范畴。蒙医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如饮食失调,情志过激导致胃火失调,影响脾、胃、

罗正凯[9](2012)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造血粘附信号Src/PLC/IP3转导通路及Ca2+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粘附信号转导Src/PLC/IP3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及Ca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1例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使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再造生血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进行相关临床疗效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相关酶类Src.PLC.IP3及其磷酸化phospho-Src、phospho-PLC、phospho-IP3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1.补髓生血颗粒疗效优于再造生血片(P<0.05),且CAA肾阳虚型疗效优于肾阴虚型(P<0.05)2.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rc.PLC.IP3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phospho-Src、phospho-PLC、phospho-IP3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3.补髓生血颗粒可以下调以上几种蛋白的异常高表达(P均<0.05);并且治疗后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水平呈高表达(P<0.05);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均<0.05)。结论:1.CAA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肾虚髓枯,气血俱虚,提示治疗CAA应从肾论治,补肾生血中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效果确切。2.骨髓单个核细胞内Src.PLC.IP3及其磷酸化phospho-Src.phospho-PLC.phospho-IP3异常高表达与CAA发病造血粘附异常机制可能有一定关系。3.Src/PLC/IP3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可能是CAA造血粘附异常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4.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浓度呈异常高表达,这些变化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迁徙机制,进而导致CAA的发病。5.补髓生血颗粒可以改善Src/PLC/IP3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酶类及细胞内Ca2+表达,使得Src/PLC/IP3信号通路活化及下调异常升高Ca2+。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粘着斑的形成、调节细胞骨架、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改善造血微环等,影响了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归巢、移行,增强造血粘附信号转导作用,使CAA患者造血功能得以恢复。

李柳[10](2012)在《麻柔主任医师经验总结及中西医分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麻柔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形成渊源及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分析提炼他独到的用中医理论阐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及在诊病过程中体现的独特诊病经验;通过典型医案的搜集总结,结合中医古典医籍,使他的学术思想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升华。本研究还重点对麻柔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进行了总结与临床研究,通过临床客观数据证实他诊治再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诊病用药特点。本研究人群为笔者师承临证学习期间,麻柔主任医师所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合既往基础研究结果,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他对不同分型(急性或慢性)及中医不同证型(肾阴虚或肾阳虚)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证候疗效,探讨对AA不同分型及证型患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探寻中医或中医与适当西药联合的规范化治疗方法,以克服过度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及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再障的优势。另外通过对麻柔主任医师补肾为核心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再障病例的总结,掌握其辨证及用药规律,以利于进一步传承与推广。方法:前瞻性纳入并系统随访总结麻柔主任医师诊治的60例AA患者。据其临床经验结合西医分型及中医证型分为三组行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1.单纯补肾中药治疗组,病例为慢性再障轻型、小儿患者以及西药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2.补肾中药+免疫抑制治疗组,病例以免疫抑制导致骨髓衰竭为主要病理机制的急重型再障患者;3.补肾中药+雄激素治疗组,病例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病理机制,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免疫抑制剂无效或疗效不完全以及慢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患者。其中对病史长于20年以上的重型再障Ⅱ型患者尝试补肾兼化瘀联合雄性激素治疗。从中医辨证(肾阳虚/肾阴虚)、西医诊断(急重性再障/慢性再障)、疗效(缓解/进步/无效)和治疗方法(雄激素有效/无效和免疫抑制剂有效/无效)四个角度,对AA患者进行不同组别、不同中医证型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积分进行总结分析,阐释麻柔主任医师诊治本病的分型疗效、证候疗效及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1.总结60例AA患者,至少接受6-12个月的治疗进入疗效总结。总有效率93.00%。2.分型治疗及疗效:单纯补肾中药治疗组10例,基本治愈4例,缓解6例,其中6例为小儿患者;雄性激素联合补肾中药组24例,基本治愈4例,缓解10例,明显进步8例,无效2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和/或ATG联合雄性激素及补肾中药组26例,基本治愈4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8例,无效2例。3.中医分型特点分析:肾阳虚组主要为慢性再障患者(58.8%,20/34),肾阴虚组主要为急重型再障患者(57.6%,15/26)。这说明中西医分型标准虽不具备精确对应关系,但存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4例为病程长于20年的重型再障Ⅱ型患者,辨证属肾阳虚兼血瘀,探索性采用具温阳化瘀功效的雄黄联合雄性激素及补肾中药治疗,1例基本治愈,2例有效。4.中医分型与西医分型治疗相关性及结果:①肾阳虚组和慢性再障组使用单纯中药(80.0%,8/10)或雄激素(66.7%,16/24)患者比例较高;肾阴虚组和急重型再障组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较高(61.6%,16/26;76.9%,20/26)。单纯中药治疗组小儿比例高(6/10)且疗效显着。表明中医分型与选择用药(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相关性,中医分型有助于临床用药的选择;②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3.3%,急重型和慢性再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100.0%。单纯中药治疗组小儿比例高(6/10)且疗效显着。说明通过中西医分型原则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③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治疗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后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显着上升(P<0.01),但治疗后肾阳虚型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达正常水平均显着高于治疗后肾阴虚型患者(P<0.01),说明治疗后肾阳虚组外周血象恢复快且完全。5.中医证候特点分析:肾阴虚和肾阳虚组腰膝酸痛出现频率均较多,说明腰膝酸痛是再障肾虚辨证的主要症状。治疗前肾阳虚组以畏寒、耳鸣及水肿为主要见症,经补肾中药治疗后,症状较易改善恢复。肾阴虚组以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咽干、便结而尿短赤和盗汗等症状为主,治疗后症状减轻;肾阴虚组出血症状较肾阳虚组多见,但经中药治疗后大多得以改善。舌苔舌质基本能作为区分肾阴虚、肾阳虚的关键性客观指标。6.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特点:治疗后临床痊愈的症状是便结而尿短赤;显效的症状是腰膝酸痛、畏寒肢凉、耳鸣或耳聋、盗汗;有效的症状是发脱或齿摇、水肿、尿后余沥或失禁、五心烦热及舌质舌苔;无效的症状是性功能减退和咽干口燥。说明中医辨证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预后好;肾阴虚型患者临床表现重,预后相对较差,舌质苔的改善也相对较慢。结论:1.麻柔主任医师治疗急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的有效率分别为84.6%和100.0%,总有效率93.0%。与国内报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从有效率70.0%~80.0%比较,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再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2.进一步证实慢性再障以肾阳虚型为主,重型再障以肾阴虚型为主;3.单纯补肾中药在轻型患者、小儿患者及西药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患者确能发挥中医药优势;4.对各种类型再障,合理使用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补肾中药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既提高了疗效又避免过度治疗所导致的毒副作用;5.探索性应用具温阳化瘀功效的雄黄联合雄性激素及补肾中药治疗病史长于20年的重型再障Ⅱ型患者,取得1例基本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因观察时间较短),初步显现出较好的苗头;6.麻柔主任医师临床应用补肾中药与不同西药联合治疗,认为只要找准切入点就能取得良好疗效,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提出并证明再障的发病大致可分为以异常免疫为主和以骨髓衰竭为主2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免疫抑制剂+补肾中药为主治疗;后一阶段应以雄性激素+补肾中药为主治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过渡阶段;适时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或雄性激素,较好贯彻了能中不西的原则。7.中医证型特点: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腰膝酸痛出现的频次均较多,说明腰膝酸痛是再障肾虚辨证的主要症状,中医症状判定标准对肾阴虚阳虚的判定区分有意义,舌质舌苔基本能作为区分肾阴虚、肾阳虚的关键性客观指标;中医辨证肾阳虚型再障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肾阴虚型;慢性再障或病程长的重型再障患者多表现为肾阳虚型,适宜于温肾填精中药为主或联用雄激素治疗,而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为肾阴虚型,多适于滋肾填精中药为主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说明中医辨证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预后好;肾阴虚型患者临床表现重,预后相对较差。还发现舌质苔的改善也相对较慢。8.麻柔主任医师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用药特点:补肾调阴阳为主,兼顾脾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坚持守方治疗,他认为慢性疾病如证型未变,则应坚持主方不变,仅据阴阳寒热偏衰及脾胃盛衰做加减化裁。麻柔主任医师认为,首先要正确把握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从中医理论渊源水平找到纲领。因此,他以其独到的“发病观”、“治病观”和“防病观”统领中医疾病的发生及防治。首先从阴阳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阴阳平衡即健康,阴阳失衡即患病;从正邪关系概括疾病的发生无非正虚与邪盛。他认为中医药治疗疾病就是通过阴阳自和的能力燮理机体阴阳、正邪等矛盾关系,把“失和”调为“和”,把“偏”调为“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医生的作用仅仅是顺势利导,纠偏,调整阴阳偏胜而已。还认为顺应天地自然才能更好的防病治病,辨证论治才卓有成效。其健脾调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不忘兼顾脾胃的组方用药处处体现出老师以“脾胃为本”的“未病先防”的防病观。他认为中医治病是从整体、系统角度看问题,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中医的治疗体系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病人表现出的“证”为靶点,针对动态过程,认知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病人整体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体现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针对肾阴阳亏虚的根本病机,辨治以补肾调阴阳为主;针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出血性疾病,认为以气虚兼血瘀为根本病机,采用益气通阳,调和气血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还探索性采用具解毒散瘀功效的古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各型取得了良好疗效,他认为本病病机为正气虚损,复感邪毒,因毒致瘀,毒瘀互阻。并扩大应用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部分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认为因毒致瘀,毒瘀互结为其根本病因病机,运用解毒散瘀功效的青黄散泄其实,紧紧围绕毒瘀这个根本病机。近年还探索性用含砷中药治疗病程较长的慢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认为其病机为“久病入络”、“因虚致瘀”,而非“因毒致瘀”,故治疗上单用性温散瘀之雄黄,其温热之药性可助阳生血,化瘀功效针对“瘀血”病机,取得初步疗效。麻柔主任医师认为探索中医药治疗疑难性血液病的关键在于对疾病病机的准确认识,与中医“治病求本”、“谨守病机”的理论异曲同工。麻柔主任医师在临床立法、组方、用药上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认为血液系统疾病一般病程较长,素体脾胃亏虚,长期服药易伤脾胃,故临证为补而不壅滞、泻而不伤中,常合用四君子汤等补气健脾,防治脾虚影响到药物疗效。其健脾调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不伤脾胃的组方用药,处处体现出其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他独到采用经方桂枝汤为主治疗慢性和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和rITP),认为经方具有组方精简、配伍严谨、方证相应、疗效确切等特点。对cITP和rITP辨证以脾虚气弱,阴阳失和为主者,拟桂枝汤治疗,取其“内调阴阳”之特性,取得良好疗效。他认为多种慢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正气亏虚”,在诊病中处处体现扶正即祛邪的学术思想。具体体现在治疗白血病缓解期表现为正虚邪恋阶段,注重健脾补肾调阴阳扶正治疗,少用清热解毒抗癌祛邪之品。还体现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为“正虚”与“血瘀”,通过以扶正为主及扶正固本“防患于未然”的治疗策略取得良好疗效。他认为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病证中医药调理应以扶正为主,所谓扶正即可祛邪。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麻柔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一方面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探索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方法,其临床实践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还是专验方的应用均是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另一方面重视辨“病”,血液病尽量基于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等疾病诊断,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一个阶段到整个病程全面认识疾病后,客观制定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一以贯之,收效明显。还致力于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苗头,总结规律,回到实验研究达到理论升华,再回到临床普遍实践,这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研究方向,也是辨证与辨病结合优化研究模式的具体体现。总之,麻柔主任医师在临证实践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时时贯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治病求本的治病观、阴阳平调的平衡观、血液病的扶正治疗观、注重顾护脾胃、独到使用经方、探索性运用古验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学术思想,经过多年的历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血液病临床经验。

二、蒙医学对再障的认识及辨证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医学对再障的认识及辨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临床分析及线粒体自噬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非重型再障与线粒体自噬及 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方药探讨
    1.西医学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1.1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1.2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2.线粒体自噬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1 自噬在NSAA发病中的重要意义
        2.2 线粒体自噬与能量代谢障碍在NSA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3.中医学对老年患者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3.1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溯源
        3.2 气血不足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
    4.当归补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药探讨
        4.1 当归补血汤方药溯源
        4.2 当归补血汤方药组成与现代药理分析
        4.3 当归补血汤为代表的益气养血法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当归补血汤为主的方药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数据挖掘分析
    一 病例来源
        1 病例检索搜集方式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二 数据预处理
        1 主症描述规范
        2 证型规范
        3 中药名称规范
        4 中药剂量规范
        5 疗效判定规范
    三 数据建库
    四 统计分析
    五 结果
        1一般资料
        2 证型、证素统计
        3 症状统计
        4 中药统计
        5 黄芪-当归用药剂量统计结果
        6 当归补血汤加药的聚类分析
        7 常见证型、证素与当归补血汤高频加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8 常见症状与当归补血汤高频加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六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证型及证素分析
        3 症状分析
        4 中药统计
        5 小结
    结语(一)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当归补血汤干预非重型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及线粒体自噬效应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饲料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复制NSAA小鼠模型
        2.3 给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症状
        3.2 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对非重型再障小鼠外周血WBC、HCG、PLT及骨髓BMMNC数量的影响
        3.3 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对非重型再障小鼠骨髓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对非重型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度的影响
        3.5 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对电镜下线粒体自噬泡的影响
        3.6 Western Blot测定结果
    4 讨论
    结语(二)
    参考文献
综述 再障发病中的自噬作用机制
    1 自噬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生存与功能
    2 自噬影响造血微环境
    3 自噬参与了NSAA的免疫功能紊乱机制
    4 自噬可维持骨髓造血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2)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四、纳入和排除出标准
实验研究
    一、实验试剂与仪器
        (一)主要试验耗材
        (二)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二)DNA及 RNA提取
        (三)总 DNA/RNA浓度测定
        (四)逆转录操作--cDNA 第一链合成
        (五)荧光定量RT-PCR反应
    三、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一、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一)AA患者P62 mRNA表达情况
        (二)AA患者Beclin1 mRNA表达情况
        (三)AA患者LC3B mRNA表达情况
        (四)AA患者端粒长度表达情况
    二、中医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一)P62 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二)Beclin1 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三)LC3B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四)端粒长度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情况
    三、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研究
        (一)CAA、SAA患者外周血CD8+、CD4+、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情况
        (二)AA患者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端粒长度(TEL)、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讨论
    一、再障的中医历史沿革
        (一)再障中医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对再障病因的认识
        (三)中医对再障病机的认识
        (四)再障的辩证论治
    二、现代医学对再障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二)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
        (三)机体免疫异常机制
        (四)遗传基因的异常表达
    三、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对细胞自噬的认识
        (一)细胞自噬
        (二)中医理论对细胞自噬的认识
    四、细胞自噬与再障发病机制
        (一)自噬与AA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关系
        (二)自噬与AA造血微环境异常的关系
        (三)自噬与AA免疫异常的关系
        (四)自噬与AA基因突变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TEL),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二)AA中医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三)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发表文章

(3)基于《内经》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对再障的治疗研究 ——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内经》渊源
    2.1 《内经》肾脾肝藏象的中心内容
        2.1.1 《内经》肾藏象的中心内容
        2.1.2 《内经》脾藏象的中心内容
        2.1.3 《内经》肝藏象的中心内容
        2.1.4 《内经》肾、脾、肝藏之间的关系
    2.2 肾脾肝同源于气血精具有特异性
        2.2.1 肾脾为精、气之化源,肝主精、气之运行
        2.2.2 肾脾为血之化源,肝调控血之运行
    2.3 气血精病理上相互影响
        2.3.1 七情过激,气血逆乱,精气内耗
        2.3.2 六淫侵袭,气滞血凝,血脉痹阻
        2.3.3 饮食偏嗜,劳逸过度,伤及血脉
        2.3.4 外伤失血,复感邪气,气血精受损
    2.4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指导疾病的治疗
        2.4.1 肾脾肝同治
        2.4.2 气血精同调
3.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后世发展
    3.2.1 东汉张仲景论方证
    3.2.2 唐宋孙思邈、钱乙论妇、儿
    3.2.3 金元李东垣、朱丹溪论阴火、相火
    3.2.4 明清百家争鸣,丰富理论与临床
    3.2.5 现代医家不断完善
4.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系统构建及指导血证的治疗
    4.1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系统构建
        4.1.1 以肾脾肝为核心,气血精为连线
        4.1.2 肾脾肝与心肺以气血精为桥梁,相互促进
        4.1.3 肾脾肝同治,以调控气血精为重点
    4.2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指导血证的治疗
        4.2.1 以健脾补肾为核心
        4.2.2 治肝分虚实
5.从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探讨再障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5.1 再障病因分内外因
    5.2 再障的病机特点
        5.2.1 肾脾亏虚,气血精生成障碍
        5.2.2 肝火及肝失疏泄,气血精运行失常
    5.3 再障的临床症状
    5.4 再障的治疗大法
        5.4.1 调肾脾,主导气血精的生成
        5.4.2 调肝,复肝调节气血精的运行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用药规律
    6.1 资料和研究方法
        6.1.1 医案收集
        6.1.2 数据预处理
        6.1.3 数据库建立
        6.1.4 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基本资料
        6.2.2 症状与舌脉
        6.2.3 用药
        6.2.4 小结
    6.3 结合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剖析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
        6.3.1 病因病机
        6.3.2 辨证分型
        6.3.3 治疗思路
    6.4 张新渝教授重视肾脾肝在再障认识与治疗中的意义
        6.4.1 再障以肾脾亏虚为本,无绝对的实证
        6.4.2 再障治疗重视调肾脾肝,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医案举隅
结论
    1.理论探讨
        1.1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以《内经》藏象为基,气血精为延展
        1.2 肾脾肝同源于气血精具有特异性
        1.3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是以肾脾肝为核心,辐射脏腑气血精的网状系统
        1.4 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治疗血证具有优势
        1.5 再障的治疗以肾脾肝同治,调控气血精为主线
    2.数据挖掘分析
        2.1 再障的发病人群以青年居多,症状以脾气虚症为主,舌脉多反映热邪及肝肾虚热之象
        2.2 张教授用药以温润清凉为主,注重补精血与活血凉血药相配合
        2.3 张教授治疗再障善用风药、注重“保胃气”,以三焦分治痰湿
        2.4 张教授治疗再障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其运用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的思想
    3.张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
        3.1 肾精亏虚是再障发病的“病理基础”,肝火及肝失疏泄是“直接因素”,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是“主线”
        3.2 治疗再障以补肾脾清肝为主,扶正固本的思想贯穿全程
        3.3 辨证与辨病相参是张教授认识、治疗再障的重要方面
创新与不足
    1.理论创新
    2.不足之处
致谢
文献综述 再障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经验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一、综述
    1 中医对血液病的认识
    2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4 陈安民教授学术渊源
二、陈安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1 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
    2 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的主要临证经验
        2.1 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2.2 辨治白血病经验
        2.3 辨治紫癜经验
        2.4 辨治骨髓增殖性疾病经验
        2.5 治疗血液病的其他用药经验
    3 个人心得体会
三、陈安民教授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治疗方法
        2.8 观察指标
        2.9 疗效判断标准
        2.10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血常规变化情况
        3.3 骨髓象的变化
        3.4 骨髓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变化
        3.5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情况
        3.6 中医证候疗效
        3.7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治进展
        4.2 陈安民教授对中医造血的创新认识及辨治再障的主要观点
        4.3 滋髓生血胶囊治疗再障的立法组方依据
        4.4 滋髓生血胶囊治疗CAA疗效分析
    5 结论
四、结语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七、致谢
八、个人简介

(5)愈障Ⅱ号及其拆方配伍对再障小鼠骨髓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溯源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2 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研究
        2.1 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各分子研究
        2.1.1 PTEN
        2.1.2 Akt
        2.2 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造血干细胞中的作用
    3 愈障Ⅱ号方相关研究
        3.1 方源
        3.2 应用依据
        3.3 组方分析
        3.4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实验二 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材料
        方法
        结果
    实验三 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影响
        材料
        方法
        结果
    实验四 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再障小鼠模型的建立
        1.1 乙酰苯肼、X射线与环磷酰胺联合建立骨髓损伤再障小鼠模型
        1.2 慢性束缚加饥饿刺激联合建立肝郁脾虚型小鼠模型
        1.3 “病证结合”的造模方式
    2 “补肾调和肝脾法”的确立
    3 愈障Ⅱ号方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
        3.1 对再障模型小鼠的药效学作用
        3.2 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3.3 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4 愈障Ⅱ号方拆方论析
        4.1 拆方研究目的与意义
        4.2 愈障Ⅱ号方拆方配伍作用机制
        4.3 愈障Ⅱ号方拆方配伍意义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6)简述蒙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与病因病机
2 辨证治疗
    2.1 辽宁省蒙医医院将再障分为以下三型。
    2.2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将再障分为以下三型。
    2.3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也将再障分为毒热型、粘热型、未消型。
3 研究现状
4 讨论

(7)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二文献综述
三 裴正学教授学术渊源及主要学术思想
    1. 裴正学教授简介
    2. 裴正学教授学术渊源
    3. 裴正学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
四 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思想
    1. 病因病机
        1.1 脾肾亏损
        1.2 毒入骨髓
        1.3 髓海瘀阻
        1.4 火伤血络
        1.5 气不统血
    2. 其它
        2.1 痼疾与新病相合,先治新疾
        2.2 强调顾护胃气
    3. 用药特点
    4.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基本方
    5. 体会
五 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情分级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疗效评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西医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观察组各中医分型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变化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散点图对比
        3.7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六 讨论
    1. 再障治疗的历史沿革
    2. 裴正学教授治疗再障的基本观点
    3. 结果分析
        3.1 两组西医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观察组各中医分型疗效比较
        3.4 观察组与对照组机体免疫功能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方药组成分析
        4.1 组成方药
        4.2 方解
        4.3 立方原则、配伍特点
        4.4 中药功效溯源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8)蒙医对再障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毒性物质或药物挫伤胃火, 阻碍精华与糟粕之分
    1.2 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烤火, 及在高温中作
    1.3 过食热、锐之品或劳力过极、烤火日晒等致消化三能失调, 消化希拉偏盛, 影响肝脏生化功能, 灼伤精血;
    1.4 蒙医认为人体进行生命活动, 皆依赖体内固有的
2 辨证治疗
    2.1 毒热型:
    2.2 粘热型:
    2.3 未消型:
3 疗效评估
    3.1 改善头晕、乏力症状, 一般服药1~3个月时, 头晕、
    3.2 减轻出血症状, 服药10~30天时, 血小板计数虽无
    3.3 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蒙药明显的毒副作用, 而且具有使用方便, 疗效可靠、稳定等特点。

(9)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造血粘附信号Src/PLC/IP3转导通路及Ca2+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1 传统中医对慢性再障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慢性再障的临床研究
        1.3 现代中医对慢性再障发病机理的试验研究
    2.现代医学对慢性再障发病机理的研究
    3.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3.1 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动态与意义
        3.2 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对疾病影响的研究
    4.Src-PLC-IP3蛋白通路研究进展
        4.1 Src蛋白
        4.2 PLC蛋白
        4.3 IP3蛋白
    5.钙离子及其通路研究进展
        5.1 钙离子及其通路的试验研究
        5.2 骨髓相关细胞内Ca~(2+)水平的研究
        5.3 钙离子荧光探针研究现状
    6.本课题组对慢性再障造血粘附信号的前期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
        1.6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疗效比较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5 试验组中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6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
        2.7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的比较
        2.8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度的变化
        2.9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度的变化
    3.讨论
        3.1 补髓生血颗粒临床疗效观察意义及结果分析
        3.2 补髓生血颗粒立法理论渊源探析
        3.3 补髓生血颗粒组方探析
第三部分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水平的影响
    1.研究对象
    2.主要仪器与试剂
    3.试验方法
        3.1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
        3.2 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染色
        3.3 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浓度测定
        3.4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
        5.1 Ca~(2+)通路的生物学特性
        5.2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a~(2+)的影响
第四部分 Src/PLC/IP3信号转导通路的试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试验结果
        2.1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 NCSrc蛋白表达水平
        2.2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NC Phospho-Src蛋白表达水平
        2.3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NC PLC的蛋白表达水平
        2.4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NC Phospho-PLC的蛋白表达水平
        2.5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NC IP3的蛋白表达水平
        2.6 慢性再障各组治疗前后BMNC Phospho-IP3的蛋白表达水平
    3.讨论
        3.1 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对信号通路的意义
        3.2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BMNC Src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3.3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BMNC PLC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3.4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BMNC IP3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3.5 Src/PLC/IP3信号转导通路与Ca~(2+)关系探讨
        3.6 Src/PLC/IP3信号及Ca(~2+)转导通路与CAA关系的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麻柔主任医师经验总结及中西医分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临床及实验研究
    1. 历代医家对虚劳病的认识
    2. 补肾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研究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麻柔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形成渊源及临证经验的整理与总结
    1. 麻柔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形成渊源
    2. 中医疾病发生及防治规律的认识
    3. 麻柔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整理与总结
    4. 个人心得体会
    5. 结语
第三部分 麻柔主任医师中西医分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分型分组治疗情况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
        3.1 再障的西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3.2 再障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3 中医症状学记分
        3.4 疗效判定标准
    4. 结果
        4.1 AA患者基本信息
        4.2 疗效分析
        4.3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对比分析
        4.4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及症状积分对比分析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
附录

四、蒙医学对再障的认识及辨证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非重型再障的临床分析及线粒体自噬效应研究[D]. 张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2]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杨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基于《内经》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对再障的治疗研究 ——张新渝教授治疗再障的临床思维剖析[D]. 周怡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经验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石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 [5]愈障Ⅱ号及其拆方配伍对再障小鼠骨髓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D]. 王海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6)
  • [6]简述蒙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及研究现状[J]. 越长成,布仁巴图.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11)
  • [7]裴正学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思想初探[D]. 鲁维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2)
  • [8]蒙医对再障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的探讨[J]. 李晓波,白凤鸣.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02)
  • [9]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造血粘附信号Src/PLC/IP3转导通路及Ca2+水平的影响[D]. 罗正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12)
  • [10]麻柔主任医师经验总结及中西医分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D]. 李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3)

标签:;  ;  ;  ;  ;  

基于辨证论治的蒙古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与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