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小说论文_李叁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唐人,小说,文化,讽喻,物象,行旅,艺术。

唐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李叁卫[1](2019)在《唐人小说中的“小人”书写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中的一些篇章,塑造了微缩"小人"的奇异形象,它们或为物精幻化,或寄生于人体,或出现于法术中,或诞生于主人公的梦境奇遇,成为作品想象之美的重要体现。作者借助"小人"形象,讽喻现实政治,寄托人生感慨,或者达到炫人耳目的艺术效果。考察其文化意蕴,体现出唐前之书写积淀和好怪嗜奇的创作风尚,以及佛道思想的濡染渗透。(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前程[2](2019)在《《红梅记》与唐人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来认为明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红梅记》本于元人小说《绿衣人传》的看法并不确切,周朝俊所接受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唐人小说尤其是唐人婚恋小说。唐人给予《红梅记》的艺术启迪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剧作主题思想的设计,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抑或是才子佳人悲欢离合故事模式的构建,都不难看到唐人婚恋小说的身影。(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曾小花[3](2019)在《唐人小说宝物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中有众多宝物,对小说的铺陈与演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唐人小说中的宝物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整理,探究宝物书写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蕴涵。论文主体共叁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唐人小说中宝物书写的情况。通过对唐人小说中的宝物进行检视和整理,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出宝物的分布情况,归纳出宝物的形态与类型特点,并分析宝物的神奇功能,明确宝物在小说中的独特性。第二章主要从形象塑造、情节模式和叙事艺术叁个角度来分析宝物书写的文学价值。神奇的宝物塑造了独特的人格化物象和多元的胡人形象;宝物还对小说的情节结构起到推动和连接作用,由此形成了四种主要的情节模式,其中“胡人识宝”模式成为一个典型的文学母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宝物书写也使唐人小说在预言叙述、二维叙事时空和圆形叙事结构方面表现出独特魅力。第叁章重点探究了宝物书写的文化蕴涵。首先从宗教层面分析佛教故事、佛道思想等对宝物书写故事的情节、主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次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宝物书写中生动的民俗文化和民间心理,窥探唐代的生活世相;再次唐代中外交流频繁,诸多异宝的流入、胡人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繁荣的民间贸易和朝贡活动,而宝物神异功能的发挥也与异域文化在中土的流布密不可分;最后,从小说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大量奇异宝物的描写与唐代士人群体好奇的心态不谋而合。(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9)

马骁骏[4](2019)在《履:唐人小说中女性书写的一种功能性物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履"作为一种文化符码,不仅仅具有实用的功能,同时也表征、传达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它已然成为了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号(如服饰、陪嫁、内闱、定情等),因此它经常出现在以描写女性为中心的情节中。在唐人小说中,"履"作为文学物象,它有助于叙事话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再现";而作为"功能性物象",它与主题、人物、情节、节奏等叙事结构相结合,成为女性书写的有机构成部分,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任鹏程[5](2019)在《唐人小说本朝人物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上承魏晋杂传、志怪传统,下启后世笔记诗话先河,有“一代之奇”的美誉。在唐人小说的创作中,作家对于本朝人物的书写尤其值得关注,他们或为帝王将相,或为商贾贱民,人物身份的定位广泛地反映出唐五代时期骚客文人的创作风尚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再现了唐五代作家对当时社会的认知和关切。绪论部分首先对选题所涉及的“唐人小说”“本朝人物”的范围进行界定,其次总结并评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对选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选题的价值予以说明。第一章主要对本朝人物出现在唐人小说中的原因进行探讨。本章具体从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唐初正史对历史人物撰写的发展、偏记小说在唐五代的兴盛叁个方面来考察唐代历史人物小说化的时代语境,进而归纳唐五代小说家在小说写人方面的贡献。第二章主要对本朝人物在唐人小说中起到的书写功能进行论述。唐人小说作者之所以选取特定的历史人物进入题材,除传统的创作因素之外,本朝的一些特点更值得重视:唐初对国史的大量编纂,激发了文人对修史的热情,开放包容的文化使得作者可以借助特定的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境遇,自由抒发自己的意志。第叁章对叙写唐五代人物的小说文献进行了整理,并以此为基础概括出唐人小说中各类人物阶层的特征。笔者借助近人精校过的各类小说,利用图表的形式阐述了唐五代小说家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表现程度,同时结合各个阶层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获得当时背景下小说家对本朝社会阶层的看法。第四章分析了本朝人物被唐人小说作者纳入小说文本的创作方法。其中,除了较为普遍的细节化和生活化技巧以外,作家还在小说中采用个性化和玄幻化的手段塑造人物品性。作者在讲述一则故事时,为了强化人物的艺术效果,故意采用虚构夸张的手法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结语部分回顾了唐五代人物大量出现在小说文本的状况,指明唐人小说作家对唐五代时期社会各阶层的书写态度以及刻画该类人物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文化涵义。通过唐人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领略到有别于正史的唐代众生风貌。(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健[6](2019)在《从冥簿看唐人小说的定命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命类小说是唐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盛行既有对传统题材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冥簿作为这类小说中的常见意象,充分体现出定命思想的神秘性、权威性特征及其在唐代的淡化与动摇。由此意象,可以透视唐代社会与唐人心态,即命运的力量限制不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也永远不会因此而放弃对幸福和理想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谭力铭[7](2018)在《论唐人小说之开山——《古镜记》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镜记》被汪辟疆称赞为"唐人小说之开山",这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篇幅简短的六朝志怪向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唐传奇过渡,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古镜记》也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这篇小说在叙事、意象等方面都极具创新,其中被使用的艺术手法已经接近现代叙事艺术的创作方法,堪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画上了绚烂一笔。因此哪怕在唐传奇消失后,由《古镜记》率先开创出的艺术特色,仍被后世小说创作者所借鉴。对于这样一部具有特殊小说史地位的名篇,其艺术特色至今仍极具分析研究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柴政垚[8](2018)在《唐人小说中的女侠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侠客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且在各朝各代都有流行。到唐代则更加繁荣,豪侠小说数量很多,而其中的侠女题材的作品更是光辉的一角。(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7期)

马明明[9](2018)在《唐人小说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的成熟形式,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桃源居士在《唐人小说·序》中认为唐人小说与唐诗一样,堪称“绝代之奇”。在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独具特色,它将鬼神精怪和剧谈结合在一起,想象奇特,内容广博,语言诙谐,才思横溢,描摹了瑰奇的幻想世界,广泛地反映着现实生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蕴,是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重要体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唐人小说中的鬼神精怪剧谈故事虽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其关注重点在于人与鬼神精怪剧谈所形成的诗歌,及借此抒发的兴趣主题或历史主题。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的对其进行阐释,深入分析此类故事的生成背景、故事类型、审美风格。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具体阐释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梳理当前学术界对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研究现状,其次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生成背景。首先是对“剧谈”这一社会活动的含义和特征作解释说明,进而追溯剧谈风尚的流衍,然后论述鬼神精怪与剧谈活动结合而形成的鬼神精怪剧谈故事在魏晋至唐代不同时期的表现,最后分析唐代社会状况对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影响。第叁部分:论述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表现类型。根据剧谈内容对鬼神精怪剧谈小说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谈佛论道、追忆历史、共话幽冥、谈乐评政、评论文学、自叙身份、宴聚交往七种类型。第四部分:分析唐人小说中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审美风格。通过鬼神精怪剧谈故事中所展现的“景”(场景)、“人”(人物)、“义”(主旨)叁个方面,具体论述此类故事中所体现的写实与诡设相统一的审美风格。(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昊天[10](2018)在《唐人小说行旅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中有大量关于行旅活动的叙写,涉及人物的旅途见闻、旅途中的突发事件、人物的出行方式、与行旅相关的文化观念和民俗信仰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一方面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小说性,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小说功能,是检视唐人小说的一个理想窗口。唐人小说中不乏罪案故事,旅途罪案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以罪案实施的主体来划分,唐人小说中的旅途罪案大致可以分为藩镇劫掠、盗贼为害以及奴仆杀主叁种类型。旅途罪案的特殊性使其侦破活动存在很大的困难,唐人小说中旅途罪案的破案、洗冤往往要借助一定的超自然力量。具体方式大致有托梦追凶,因果报应,鬼魂复仇,人力破案等。船难是唐人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旅途事故。唐人小说中对于船难原因的解释主要有因果报应、天命观和精怪作祟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唐人的灾厄观念。唐代现实社会中旅途救护力量的缺失给小说作品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中国传统信仰中旅途救护职能的缺乏使得唐人小说中的旅途救护力量呈现多元化面貌。总体来看,唐人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旅途救护力量无外乎宗教力量和脱胎于“命定观”的“贵人有护”观念。渡海故事的大量出现是唐人小说区别于前代小说的一个独特现象。唐人小说中的渡海故事既深深根植于现实,又包含大量对于海外世界的想象性描述。其中最为突出的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内容,即海外异国想象、海外仙境想象和海怪想象。唐人小说中有一类超现实的行旅情节,其行旅活动叙写超出了唐代的生活实际。这种超现实的行旅情节大致可以分为“神行”与“异乘”两类。其中“神行”主要就速度而言,指唐人小说中超越现实的、具有神异速度的行旅活动。这种神行情节导源于汉魏六朝的仙传小说,又在唐人小说中产生了一定的新变。唐人小说中除了车马舟船这类常见的交通工具外,还写到了一些特异的交通工具。这些异乘情节不仅体现出了唐人小说丰富的想象力,还反映出了唐人小说所具有的一种趣旨趣尚。唐人小说是虚构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方面表现得尤为显着。透过行旅视点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唐人小说中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唐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来认为明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红梅记》本于元人小说《绿衣人传》的看法并不确切,周朝俊所接受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唐人小说尤其是唐人婚恋小说。唐人给予《红梅记》的艺术启迪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剧作主题思想的设计,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抑或是才子佳人悲欢离合故事模式的构建,都不难看到唐人婚恋小说的身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叁卫.唐人小说中的“小人”书写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王前程.《红梅记》与唐人小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曾小花.唐人小说宝物书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马骁骏.履:唐人小说中女性书写的一种功能性物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任鹏程.唐人小说本朝人物书写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张健.从冥簿看唐人小说的定命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谭力铭.论唐人小说之开山——《古镜记》的艺术特色[J].长治学院学报.2018

[8].柴政垚.唐人小说中的女侠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8

[9].马明明.唐人小说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8

[10].吴昊天.唐人小说行旅故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示如下:移家别湖上亭-戎昱明人传奇郑州大学着作(4)郑州大学着作(1)郑州大学着作(5)

标签:;  ;  ;  ;  ;  ;  ;  

唐人小说论文_李叁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