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推进系统论文_贾世锦,明章鹏,刘建盈,付扬,王国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推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空间站,轨道,空间,设计方案,载人航天,工质。

空间推进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贾世锦,明章鹏,刘建盈,付扬,王国军[1](2019)在《空间推进系统在轨有关热控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空间推进系统热控的特点,针对长期在轨航天器推进系统热控面临的贮箱膜片热胀冷缩疲劳和机组阀门超温问题进行机理分析,归纳贮箱热控和发动机、推力器高温工况相应的解决措施及难点,结合某型号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分析预示,给出长期在轨航天器热控方案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林倩,汪旭东,薛英民[2](2019)在《助力“嫦娥”奔月——空间推进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8年12月8日凌晨被送上太空后,并不是直接飞到了月球上,而是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绕月飞行、环月降轨等几个过程,到2019年1月3日上午才着陆月背。这中间隔了二十多天,"嫦娥四号"是如何灵活地完成各项指令的呢?这就要感谢它身上安装的发动机们——空间推进系统了。重要作用空间推进系统是指在大气层外空间环境中使用的推进系统,是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的重要的分系统之一。它可以为航天器的轨道转移和定点提供推力,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远距离航行提供动力,为航天器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提供控制力,同时也有着其他许多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太空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李强,李家文,王戈,屈兀波[3](2018)在《新型空间双模式核热推进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再膨胀布雷顿回热循环,提出了一种新型空间双模式核热推进系统方案。针对使用氦作为工质的情况,对该推进系统发电模式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循环增温比和增压比以及再膨胀分配系数对发电模式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样设计参数下,此循环效率高于基本布雷顿回热循环,散热器面积小于基本布雷顿回热循环。循环增温比的增加会提高此循环效率,增压比的增加则会降低循环效率。对再膨胀分配系数的分析计算表明,在循环增压比分别为3和6的条件下,循环效率在膨胀分级比为0. 83和1. 05左右达到最大值。随着循环增压比的增大,循环输出功率最大值对应的分配系数也逐渐从左极值向右移动。此循环作为空间核热推进系统发电模式的循环方案,可以有效减小航天器的体积和重量。(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8年06期)

颜能文,郭宁,谷增杰[4](2018)在《碘工质空间电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流空间电推进系统目前均以氙气作为工质,但价格昂贵和储量不足是氙气工质应用的受限因素。作为可替代氙气的新型推进剂,碘工质在空间电推进技术中的应用已发展至工程阶段。通过分析碘工质在霍尔推力器和射频离子推力器中的应用,分析碘工质空间电推进的推力器设计、贮供系统设计、羽流与航天器兼容和试验设备防护等关键技术,为碘工质空间电推进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8年05期)

[5](2018)在《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完成首次试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简称801所)于2018年7月31日,对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开展了首次试车"大考",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中,推进系统主要部件均按照上天模式进行配置。经过2 h的试验,8道试车程序中所有发动机和系统部件均正常工作,没有出现任何故障,验证了推进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801所主要负责航天器动力研制,如神舟载人飞船、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货运飞船等,所用发动机均(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8年10期)

张梦龙,张悦,王宝和[6](2018)在《空间核推进系统综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推进系统具有功率高、寿命长、比冲大、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必将成为未来空间探索和星际航行任务的首选动力系统;简要阐述了核电、核热两种核推进系统的原理,随后介绍了国外核推进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核推进研究现状;通过资料汇总和分析,对国内核推进系统的发展得到几点启示,希望对以后核推进的研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沈谦[7](2018)在《航天六院研制的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首次试车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沈谦)8月17日,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由该院801所研制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于7月31日进行了首次全系统热试车并取得成功。此次试车共经过8道程序,覆盖实验舱在轨的所有工作状况,全面验证了我国空间站推进系统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8-08-18)

所轩[8](2018)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 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首次试车圆满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六院801所对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开展了首次试车“大考”,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悉,试验中,推进系统主要部件均按照上天模式进行配置。经过2个小时的试验,8道试车程序中所有发动机和系统部件均正常工作,没有出现任(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8-08-17)

周成,吴延龙,魏延明,李永,王戈[9](2018)在《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比质量优化建模及其木星探测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核电推进(Nuclear Electric Propulsion,NEP)系统是一种将核热能转换成电能,并驱动大功率电推力器而产生推力的革命性空间推进技术。和传统推进技术相比,NEP具有高比冲、大功率、长寿命等技术优势,非常适合未来大规模深空探测任务。基于NEP系统组成和小推力轨道理论,建立了以有效载荷为目标的NEP系统比质量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解析NEP航天器的轨道运行时间、比质量、功率与有效载荷比的复杂耦合关系,为任务优化提供了计算依据。最后,利用该模型对NEP系统完成NASA "Juno号"航天任务进行了技术指标评估分析。计算表明,当NEP系统比质量达到4.8 kg/kWe时,其能将"Juno号"航天任务的地木转移时间由2 266 d缩短至665 d,有效载荷由160 kg提高到1 179 kg,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器的探测能力,为任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后续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付毅飞[10](2018)在《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完成首次试车》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付毅飞)记者1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该集团六院801所(简称801所)于7月31日,对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开展了首次试车“大考”,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此次试验在上海西郊进行。试验中,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8-14)

空间推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8年12月8日凌晨被送上太空后,并不是直接飞到了月球上,而是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绕月飞行、环月降轨等几个过程,到2019年1月3日上午才着陆月背。这中间隔了二十多天,"嫦娥四号"是如何灵活地完成各项指令的呢?这就要感谢它身上安装的发动机们——空间推进系统了。重要作用空间推进系统是指在大气层外空间环境中使用的推进系统,是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的重要的分系统之一。它可以为航天器的轨道转移和定点提供推力,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远距离航行提供动力,为航天器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提供控制力,同时也有着其他许多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推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世锦,明章鹏,刘建盈,付扬,王国军.空间推进系统在轨有关热控问题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2].林倩,汪旭东,薛英民.助力“嫦娥”奔月——空间推进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太空探索.2019

[3].李强,李家文,王戈,屈兀波.新型空间双模式核热推进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J].火箭推进.2018

[4].颜能文,郭宁,谷增杰.碘工质空间电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真空与低温.2018

[5]..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完成首次试车[J].技术与市场.2018

[6].张梦龙,张悦,王宝和.空间核推进系统综述与展望[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7].沈谦.航天六院研制的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首次试车成功[N].陕西日报.2018

[8].所轩.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首次试车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8

[9].周成,吴延龙,魏延明,李永,王戈.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比质量优化建模及其木星探测应用分析[J].深空探测学报.2018

[10].付毅飞.我国空间站实验舱推进系统完成首次试车[N].科技日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空间推进系统结构示意图空间推进系统结构图空间推进系统的物理抽象模型空间推进系统的简图空间推进系统结构液体推进剂空间推进系统软件川...

标签:;  ;  ;  ;  ;  ;  ;  

空间推进系统论文_贾世锦,明章鹏,刘建盈,付扬,王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