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_李元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激光,毫米波,基线,加速度,测试仪。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达[1](2019)在《地铁隧道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点云数据能够呈现地铁隧道丰富的特性,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势,将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铁安全监测成为新的趋势。隧道点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分析与处理,需要在数据采集与点云预处理等过程中做好把控。本文研究了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给出了地面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流程,以南京地铁为例,论述了隧道点云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点云,本文的研究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09期)

王斌,陈迪,曹馨宇,周洪伟,史华新[2](2018)在《临床路径电子化中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临床路径电子化过程中,提出基于临床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为临床路径的优化与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数据利用角度,开展临床数据采集以及为保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结果: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结构规范、术语规范、数据采集、核查与预处理过程的要素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结论:海量的临床数据为基于临床需求的数据挖掘和数据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永,陈勇,汪汉国,钱坤,汤亮[3](2017)在《星载磁通门感应信号同步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磁测系统电子学单元对感应线圈感应信号的同步采集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基础。针对某载荷磁测系统电子学单元需要对六轴感应信号同步采集任务,设计了基于Xilinx FPGA的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设计原理图和具体的设计参数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任务。(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付忠敏[4](2017)在《基于激光扫描的井下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信息获取是实现煤炭智能化开采与井下场景监控的基础,对提高开采效率有重要意义。基于激光扫描的叁维点云数据采集系统以其非接触、高速高精度、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复杂环境叁维场景建模及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激光扫描原理设计了一套可以应用于矿井环境的叁维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实现了叁维空间信息的获取并能够完成井下的一些测量任务。本文点云采集装置以高速激光测距传感器为核心,基于激光扫描原理设计,电机驱动单元、机械传动机构、多面棱镜和高精度角度编码器组成的光学扫描结构将一维激光测距扩展为叁维激光扫描。点云采集装置通过以太网接口向上位机软件发送数据并接收控制命令。为了使点云采集装置能够应用于矿井环境,本文对其作了防爆设计。上位机软件基于Qt框架和PCL库开发,通过标准网络协议与采集装置通信,实现控制命令的发送和点云的接收、存储、可视化、预处理等功能。针对采集装置获取的原始点云中离群点和噪声点较多并且点云数据量庞大不利于后期处理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离群点识别与剔除和表面平滑等预处理算法,提出了一种特征保持点云压缩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效果。此外,针对井下掘进窗口测量和工作面上空间测距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二维激光扫描采集轮廓点云和RANSAC算法拟合直线的掘进窗口快速测量方法,研究了通过点云采集装置的定点扫描模式实现快速空间测距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叁维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准确获取井下场景叁维空间信息,还可以完成掘进窗口测量和空间测距等任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魏冠楠[5](2016)在《移动LIDAR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京津冀地区在“十叁五”规划中将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作为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划部门迫切需要一个全面、详细现代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作为数据库的基础,对数据库最终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的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数据库乃至交通网络区域一体化的成败。近年来叁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绘手段,凭借其速度快、精度高、外业方便等特点逐渐被众多的工程单位、科研院所关注。其中移动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作为对传统叁维激光雷达技术的又一创新,针对大区域、大任务量的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移动雷达测量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同行业对移动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现有设备在工程应用领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综合比较市场上现有系统的优劣,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2)根据各单体传感器技术指标,设计多功能设备搭载平台。根据工程数据采集需求,设计最优化的传感器集成方案,并实施安装。(3)基于多传感器集成设计方案,研究多源数据的配准算法,包括空间配准过程中点云数据在多个设备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以及时间配准过程中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内插处理。(4)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软件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自主研发移动激光雷达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大量野外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升数据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融合效率。(5)分析成果点云精度质量,制定科学的移动激光雷达系统数据检校方案。建立专用移动测量系统检校场,制作移动点云测量标靶。结合高精度全站仪和静态GPS的测量结果,分析检校点的测量精度。通过最小二乘间接平差原理解算误差参数,最终达到提升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成果点云整体精度的目的。综上所述,本设计填补了北京建筑大学在移动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多传感器集成和点云处理算法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为今后我校在车载点云特征地物提取和城市空间模型构建研究方面提供扎实的软、硬件基础。移动激光雷达扫描系统与传统测量手段相比,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简便的优点,相信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中,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一定会传统测量、GIS和VR虚拟现实领域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曹潇[6](2015)在《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驱动控制与数据采集预处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力热参数测量仪器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利用分立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对压力、温度、应变、声振动四种力热参数的测量,通过嵌入式系统采集预处理数据,形成兼具可靠性与实用性的仪器设备。驱动控制与数据采集预处理模块对于整机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参数测量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的开发,设计了复合测量系统的驱动控制和数据采集预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中光纤F-P压力传感解调系统、光纤布拉格光栅标准具温度/应变传感解调系统、光纤F-P声振动传感解调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据此制定了本仪器驱动控制与数据采集预处理方案包括采集频率、数据类型以及处理方法。2.根据四个参量对系统的不同要求搭建驱动控制与嵌入式数据采集预处理硬件平台。在搭建好的硬件平台上编写了数据采集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压力、温度、应变、声振动四个参量的数据采集程序,压力数据的FFT算法程序、相位提取程序,温度/应变数据的功率加权寻峰算法程序,声振动数据的双波长解调算法程序以及数据网络传输程序。3.对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的驱动控制信号进行了测试,对采集程序、预处理程序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TCP/IP协议传输数据与上位机联调,实现了对四个力热参量的有效测量。(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周继贤[7](2015)在《无损检测装置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数据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管道运输作为我国五大运输产业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国家的“能源血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输送管道的铺设距离也在不断增长。然而,随着管道服役年限的增加,因管道材质问题或施工、腐蚀和外力作用造成的损伤,导致管道泄漏、爆管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生命安全的威胁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油气运输的安全运营,开展油气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研发用于管道内损伤探测的无损检测装置系统与研究对采集数据的处理技术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内容,是准确进行管道损伤评估和寿命预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无损检测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数据预处理算法。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叁个方面:第一,对管道无损检测装置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硬件方案,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处理和存储。本文设计的系统的主控制系统选用FPGA为核心,利用FPGA丰富的逻辑资源和可编程I/O端口与成熟的IP核体系设计实现;采集电路以DSP为核心,利用DSP的高性能和丰富的集成外设设计实现。第二,针对无损检测数据存在的基线飘移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无损检测数据的变尺度结构元素,并使用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器对数据的基线进行提取和分离,完成了数据的基准归一化处理。第叁,针对检测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干扰,采用第二代提升小波进行滤波处理,并针对现有的小波阈值函数滤波对缺陷信号存在损伤的问题,结合检测数据的特征,,引入了形态学对小波阈值函数进行了改进,实现对缺陷信号处的系数的完整保留,减小了缺陷信号的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王俊娟,许磊,黎智辉,谢兰迟,张宁[8](2015)在《叁维人脸图像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人脸图像的研究中,叁维图像可以弥补二维图像不能解决的多姿态多角度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高效地大规模采集高清叁维人脸图像仍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包括设备选用、质量控制以及获取图像后的处理方法等。本文介绍了1100多份高清叁维人像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设备的选择。在对扫描设备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性能比较后,选用了Artec Spider手持式3D扫描仪,它不仅使用方便且可以较好地获取被扫描物体的深度信息和彩色纹理,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别,适合用于获取高分辨的叁维人脸图像。其次是在获取大量的叁维脸像样本中如何做好图像质量的控制。由于手持式扫描仪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到人为操作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本研究摸索出适用的操作流程以提高采集质量和效率。叁是采集后的数据处理。获取的原始数据是经过计算机实时配准的几百至上千个曲面的集合,采用了人工干预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曲面配准的精度。在大规模样本采集效率的分析方面,通过对预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平均处理时间和单个样本的曲面采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采集的曲面数在500~700帧之间的样本质量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邓小毛[9](2015)在《毫米波成像系统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单元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毫米波近场成像系统是利用其高灵敏度接受机接收环境中的亮温信息,并根据目标场景与周围环境的亮温差异来实现成像的。因其具有无辐射伤害、可穿透普通纺织物品、金属易识别、不侵犯隐私等优点,而广泛地应用于安检成像、战场侦测等领域。因无源毫米波近场成像系统对成像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故而需要设计和研制多通道采集的成像系统;又因无源毫米波图像会出现各种噪声,所以需要对无源毫米波原始图像做预处理;为了满足系统的成像的实时性,故而对预处理算法做了FPGA实现的研究。本文对多通道无源毫米波近感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并对主要的无源毫米波图像预处理算法进行了实现,具体的主要工作为:1.分析和介绍了无源毫米波成像基本理论与体系结构,并对成像系统中数据采集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论证;分析介绍了无源毫米波图像预处理算法及其实现的基本理论。2.分析和设计了数据采集单元功能结构与实现方案,并根据系统具体参数和指标完成了主要器件选型、硬件电路设计、接口方案设计、PCB电路设计和实现。3.基于Quartus软件平台,运用Verilog HDL完成相关逻辑时序电路的设计。实现了本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传输控制的功能,并用仿真软件Modelsim对其做了功能仿真,达到了项目预设要求。4.完成了对整个数据采集单元的测试实验工作,验证了所研制的数据采集单元完全满足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指标要求。5.针对成像系统所成无源毫米波图像中的冲激噪声和条带噪声,在FPGA中分别运用快速中值滤波和神经网络(通道均衡)的预处理算法来实时去除噪声,并得到了较好的去噪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31)

韩盈党,李哲[10](2015)在《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单元,用微处理器通过内部集成电路(I2C)总线采集加速度传感器ADXL345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低通滤波、零偏误差修正以及去除重力加速度等,从而得到载体的运动加速度,并对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得到位移,在100 m范围内实测多次,仿真计算位移误差在2%以内。(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5年02期)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临床路径电子化过程中,提出基于临床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为临床路径的优化与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数据利用角度,开展临床数据采集以及为保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结果: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结构规范、术语规范、数据采集、核查与预处理过程的要素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结论:海量的临床数据为基于临床需求的数据挖掘和数据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成为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元达.地铁隧道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J].北京测绘.2019

[2].王斌,陈迪,曹馨宇,周洪伟,史华新.临床路径电子化中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8

[3].李永,陈勇,汪汉国,钱坤,汤亮.星载磁通门感应信号同步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设计与实现[C].2017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4].付忠敏.基于激光扫描的井下点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魏冠楠.移动LIDAR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6].曹潇.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驱动控制与数据采集预处理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

[7].周继贤.无损检测装置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数据预处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5

[8].王俊娟,许磊,黎智辉,谢兰迟,张宁.叁维人脸图像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J].刑事技术.2015

[9].邓小毛.毫米波成像系统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单元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韩盈党,李哲.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

论文知识图

区域供冷站现场控制软件功能模块图导原始EEG动力锅炉双碱法系统上位机组态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步骤原始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结构3实验装置2.2样本数据采集和预处

标签:;  ;  ;  ;  ;  ;  ;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论文_李元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