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杨学分徐枞巍聂会星(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占安徽省经济的比重也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安徽省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本文概述了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省中小企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

1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一大批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集团,成为促进安徽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09年上半年,安徽省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7.6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1727家,高科技性中小企业6000多家;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也由年初的8074增加到10441户,净增2367户,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综数的95%以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81.14亿元,同比增长41.5%;实现工业增加值1985.2亿元,同比增长28.3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90%;实现销售总产值6839.64亿元,同比增长40.15%;实现新产品产值434.65亿元,同比增长22.88%。在37个统计行业内,实现全行业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3个行业增速超过50%。

2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1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安徽省中小企业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海洋中奋力搏击,充满着前进的动力,积蓄着后发的优势,已经成为发展安徽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生力军。2007年与2003年相比,新增中小企业1.85万户,增长了14.5%;工业增加值增长937.5亿元,增长了58.4%。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稳定,但增加值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2.2安徽省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在相同行业中,中小企业也较大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更多地使用劳动力资源。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性,更使得中小企业不仅仅在数量及比重上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且大部分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

2.3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促进安徽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中作用突出从2003年到2008年期间,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各项指标有起有落,但整体上,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都稳步、持续的健康发展。与2003年相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新增6301户,增长了153.72%;工业增加值增长1400.3亿元,增长了239.41%;工业总产值增长7066.15亿元,增长了363.24%,增加了3倍。

3安徽、江苏两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比较

2008年江苏省GDP是24738亿元,安徽省是6906亿元,江苏是安徽的3.58倍。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的需要,国家大型骨干企业都集中在中部,其中安徽是最多的省份之一。安徽省大中型企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其经济运行的状态决定了安徽经济、财政和就业状况。安徽落后于江苏省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大型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发展不够。

3.1安徽省中小企业数量偏少截止2008年底,安徽省中小企业是17.6万户,仅为江苏省的17%。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骨干力量,其群体数量反映了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安徽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0441户,比江苏省少35018户,仅为江苏省的23%。

3.2安徽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增长滞后

数据来源:安徽省、江苏省2003年-2008年统计年鉴

2002年安徽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产值比江苏省少8009.71亿元,是江苏的10.4%,200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产值比江苏少41522.29亿元,仅为江苏的10.7%。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和江苏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

4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中小企业在良性发展的同时,又被一些困难束缚着,如果不能从根源上对这些问题分析解决,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消亡。

4.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资金得不到保障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商业银行为降低风险增加审查成本,而与商业银行潜在收益不对称,因而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回避,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困难。中小企业实力有限,目前我国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资本市场体系还未建立,无论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资本运作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发放企业债券要求“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而中小企业普遍没有信用记录或信用等级低而难以获得发债资格。因而通过债券融资的道路曲折,不利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民间集资、借贷、私募等非正式融资等方式有很大的政策风险,又因其利息远高于国家规定,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壮大。随着国家政策和商业银行出台新举措支持中小小企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仍不容乐观。

4.1.1融资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底,全省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合计8458.8亿元,同比增加1308.5亿元;贷款余额6127.9亿元,同比增加922.7亿元;小企业贷款户数365153户,小企业贷款余额1370.87亿元。2007年,我省境内本外币存贷差2330.9亿元。2008年3月底,小企业授信户数39.64万户,比年初新增1.72万户,贷款余额679.71亿,比年初新增20.22亿。全省本外币存款合计9373.6亿,比年初新增888.3亿,其中人民币存款9288.5亿元,比年初新增882.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504亿,比年初增长376.4亿,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6395.8元,比年初新增353.5亿。本外币存贷差2869.6亿。这就意为着,一方面我省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发展,嗷嗷待哺;另一方面银行有钱贷不出,大量资金向外转移。

4.1.2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2007年安徽省中小企业局调查表明,中小企业96.77%的企业曾经到银行借款,53.23%的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家庭、亲戚和朋友,都超过调查企业数的一半以上。从2006年底的中小企业局的调查数据看,企业银行贷款的比重有所上升,同时企业自有资金的比重也大有提高。与企业初创时相比,其它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占企业资本总额的比重有所拓宽。特别是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以及银行贷款。

4.2中小企业普遍管理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存着着产权层次不合理和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无法分离,企业因此不能摆脱个人和家族而独立存在。而在创办初期通常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归家族所有,企业往往被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主宰着,”以人治企”的观念陈旧,家族权力的过度集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资源无法共享,使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无战略、无文化”的危机,在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制定等方面决策盲目,管理模式的落后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4.3人才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离职现象严重、职工素质低、人才缺乏、整体的中小企业人才战略规划缺乏、激励措施单一等问题。调查显示,安徽省企业员工跳槽现象较严重,个别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率达25%,许多企业一直处于“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中,企业很难留住员工。安徽省的中小型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临时招聘急缺人才的现象,很少有制定系统的人员招聘计划、替补计划、退养计划、发展规划等。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还主要是以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为主,课题组调查显示,对留住关键员工采取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为主,占67.74%,工作认可及表扬的占51.61%,重构激励约束机制的占45.16%,提供培训机会的占30.65%,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方面很少涉及。安徽省统计局对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统计情况表明,目前企业急需人才排名第一位的是技术人员,接着依次是熟练工人、销售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这也反映了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渴望,同时反映了目前市场上熟练工人的紧缺现象。

4.4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困难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竟争力的必要手段,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企业信息化是通过打造信息平台,建立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高额成本,使得一定时期内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缺乏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的企业竞争力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中小企业中85.48%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70.97%企业实现文档处理办公自动化,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50%,即使50%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也多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不足10%。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4.5技术应用与创新水平低,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由于我省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特别需要各种社会化服务,如政府、有关组织及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财务审计、法律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研究开发投入低,科技人才力量弱,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引进技术片面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中小企业主要产品质量普遍不高、附加值较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2007年安徽省统计局调查显示,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产品属于自主开发达58%,模仿生产的为11%,委托加工的为15%,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为16%。使用自己注册商标的企业占54%,无注册商标29%,贴牌17%。

4.6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省总体产业结构的转移说明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和服务业,进而加大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世界平均产业结构水平是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1%,第三产业占64%,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省的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5政策建议

5.1开辟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缺乏资金,融资困难是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资金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的生存就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也备受歧视,为此政府应从金融、信用担保等方面予以扶持,实行多渠道融资,以便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消除金融制度中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与偏见,使金融机构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其次,继续完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建立各种组织参与、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再次,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有助于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5.2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我省的中小企业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停留在家长式管理作风上,通常采用”以人治企”的管理模式,缺乏战略意识,企业在开发市场、资金运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环节,都存在着盲目决策的顽症。企业若要获得持续成长,唯有走管理创新的道路。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组织结构的不合理、资源过度集中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都会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因而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以职能创新和以文化建设的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只有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才能帮助中小企业学会分类处理企业各项事务,建立专业的职能部门,履行专业管理的职能,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只有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才能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发展。

5.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我省具有深厚的人文优势和科技优势,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时,要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切入点,采取企业互助、自我培训、政府参与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我省的科研力量,开展面向针对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逐步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优秀管理人才的交流的体制、逐步落实优秀人才的业绩评价体系等措施,保障人才的储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技术人员到民营中小企业工作,鼓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管理人才、有用人才自我创业。只有通过人才的引进和更新,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才能增强企业市场预测、经营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减小风险带来损失。

5.4塑造优良环境,切实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一个健全的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同时建立有效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实现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5加大科技投入规模,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转化安徽省中小企业目前技术实力普遍较差,科技投入强度偏低,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高,科技力量较弱,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不断在低水平恶性竞争。然而,安徽有发展中小企业的良好基础,大家熟知的世界第一台VCD(万燕),我国第一台计算机都产生于安徽,但都没有成长起来,更谈不上形成产业,原因固然很多,但对这类企业扶持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实力是实现中小企业“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要改变这一状况,政府需要加大对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促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最后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培养中小企业长远的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实力的提升改变生存方式。

5.6发展具有安徽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的贡献,是由我省中小企业群体竞争力的最终成果体现的。我省约有产业集群140多个,其中最大的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超过10亿元的集群约30个;年营业收入1400亿元左右,利润总额达百亿元,上缴税金近60亿元;集群平均年销售收入达9亿元,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发展具有安徽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和催生相关配套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步伐。对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实现“四个一批”的发展目标:即培植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质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特色产业。

The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oftheSMEsinAnhuiProvinceandCountermeasures

YangXuefen,XuZongwei,NieHuixing

(SchoolofManagement,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

Abstract:Withthecontinuedprogressofthesociet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SMEs)hasdevelopedrapidly,hasoccupiedalargerportionofAnhuieconomy,andhasbecomethemainchannelofincreasingregionalemploymentopportunities.This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ofSMEsinAnhuiProvince,analyses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nputsforwardthepolicyadvisements.

KeyWords:SMEs;;The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参考文献:

[1]杨善林,姚禄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07(1).

[2]安晖,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刘力钢.企业持续发展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孙孝科,盛昭瀚,朱晓东.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策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3(4):244-246.

[5]Stulz,Rene.Managerialdiscretionandoptimalfinancingpolici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8(26):3-27.

[6]朱兵,姚国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9).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规划课题——促进安徽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AHSKF07-08D52)。

标签:;  ;  ;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