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比较优势论文_姚永强,何丽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生比较优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比较优势,内生,技术进步,区域,区域经济,不完全,外包。

外生比较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姚永强,何丽芬[1](2019)在《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我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重点大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身份和利益固化、重复交叉建设、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重点不突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借鉴比较优势理论,重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既要合理利用政府倾斜政策和既有资源禀赋,以形成外生比较优势,更要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学校内部治理,推进组织变革,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以形成内生比较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新争[2](2016)在《区域产业联动与产业转移——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上区域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并没有完全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建立在劳动力成本等外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区域产业转移面临着成本上涨、资源配置低效、转移的无根性等诸多问题。要保证产业转移的长效性,就要把产业转移建立在内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垂直联动、水平联动和分工联动的产业转移具有显着的波及效应,它能够在增强区际以及区域内部产业关联的同时推动区域技术进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化。然而,区域产业同构、地区政府激烈竞争、对外部技术的依附等因素制约了产业联动效应的发挥,但是,应通过构建区际、区域产业联动机制,提高既有产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区域间技术创新合作等举措来推动产业联动,提高产业转移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化。(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6年12期)

龚彦方[3](2016)在《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专业化重构:当代新闻生产机制研究——来自某自媒体“虚拟编辑部”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产业经济学"内生比较优势"学说解析处于信息社会"媒介域"中,即信息传送是以"施为性"与"交互性"为融合状态之下的新闻生产机制。本研究选取某自媒体作为田野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处于竞争比较充分的信息环境中,当技术、社会资源和传播平台等"外生比较优势"天生不明显的前提下,自媒体的"虚拟编辑部"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当代新闻传播信息的"施为性"传播过程和"交互性"传递过程,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内生比较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王睿[4](2015)在《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降低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城乡商贸市场分割的单向商贸流通向城乡融合互动发展商贸流通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立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城乡市场分割对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机制研究,得出融合城乡优势的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18期)

郑小碧[5](2015)在《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理论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的基础、结构及结果,而忽视了对国际贸易主体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以及国际贸易服务由谁提供、为什么由其提供的国际贸易空间嵌入方式研究。文章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内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对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进而对国际贸易方式变迁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率优势的动态变化是国际贸易买卖双方选择劳动分工模式的根本动力,分工模式的演进伴随着国际贸易方式由独立式向嵌入式演进的初期萌芽、形成发展到全面拓展跃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效应,而且具有缩小贸易各方收入差距的分配效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率优势是推动特大型市场集聚区向全球网货中心、贸易中心及信息发布中心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王昌林[6](2012)在《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下的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岸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种新兴的重要形式。文章分析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适应性,并在分析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应该是一种"积极改变"的策略,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以产业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更高级的产业领域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2年12期)

任晓红[7](2010)在《内生比较优势与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的外生比较优势及其演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内生比较优势的视角探讨欠发达地区长期比较优势的源泉。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基于外生比较优势而选择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矿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具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西部地区应着力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培育。(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0年03期)

杨秀蓉[8](2009)在《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内涵分析——以湖南农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融合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并结合湖南农业现状,具体分析了湖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指明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路径转化。(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09年11期)

黄晖[9](2009)在《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我国外贸结构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外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中国外贸进出口格局和增长方式,在全球经济衰退以及伴随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下,已受到严重的影响。面对目前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中国外贸结构及增长方式应着眼于动态的内生比较优势,依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结构,促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转换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以技术进步促进贸易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于我国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具有不同技术水平和要素结构的区域适宜采用不同的技术革新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促进外贸结构调整。(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09年05期)

杨明[10](2009)在《跨国公司与我国内生比较优势结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产业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使得决定产业比较优势的因素越来越丰富,而这些因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变量,从而比较优势处于内生化的变迁之中。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带来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效应,成为我国内生比较优势由底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的重要源泉。(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外生比较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论上区域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并没有完全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建立在劳动力成本等外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区域产业转移面临着成本上涨、资源配置低效、转移的无根性等诸多问题。要保证产业转移的长效性,就要把产业转移建立在内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垂直联动、水平联动和分工联动的产业转移具有显着的波及效应,它能够在增强区际以及区域内部产业关联的同时推动区域技术进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化。然而,区域产业同构、地区政府激烈竞争、对外部技术的依附等因素制约了产业联动效应的发挥,但是,应通过构建区际、区域产业联动机制,提高既有产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区域间技术创新合作等举措来推动产业联动,提高产业转移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生比较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1].姚永强,何丽芬.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我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9

[2].刘新争.区域产业联动与产业转移——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6

[3].龚彦方.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专业化重构:当代新闻生产机制研究——来自某自媒体“虚拟编辑部”的田野调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4].王睿.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

[5].郑小碧.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

[6].王昌林.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下的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2

[7].任晓红.内生比较优势与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0

[8].杨秀蓉.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内涵分析——以湖南农业为例[J].农业经济.2009

[9].黄晖.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我国外贸结构的转换[J].经济体制改革.2009

[10].杨明.跨国公司与我国内生比较优势结构变迁[J].生产力研究.2009

论文知识图

外生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传...电子商务对专业市场比较优势的影响比较优势与分工经济1 现行中国产业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r1>r2的情形RIS对内生比较优势与

标签:;  ;  ;  ;  ;  ;  ;  

外生比较优势论文_姚永强,何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