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弯管机论文_王佳鹏,刘少丽,刘检华,刘佳顺,常增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控弯管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控,弯管机,弯管,运动学,截面,样机,加热器。

数控弯管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鹏,刘少丽,刘检华,刘佳顺,常增岩[1](2018)在《数控弯管机多模复合几何加工过程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数控弯管加工过程仿真系统中模胎、送料方式及弯曲工艺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数控弯管机多模复合几何加工过程仿真方法。首先建立了数控弯管机几何加工过程的Petri网模型,将NC文件划分为3个信息单元,确定了Petri网的初始标识,并建立了9种模胎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模与多模、绕弯与推弯、左弯与右弯加工过程中导管动态成形过程,最后基于Petri网对数控弯管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该方法实现了单模与多模、直送与夹送、绕弯与推弯、左弯与右弯等复合加工过程的仿真,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软件系统作为某公司生产的多模胎数控弯管机的配套软件,已在企业中得到了工程推广应用,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8年01期)

张秋实[2](2016)在《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数控弯管机寿命周期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弯管机的工作稳定性和故障率是影响弯管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设备健康管理与适度维修是提高数控弯管机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数控弯管机为研究对象,对某系列14台数控弯管机现场故障数据进行故障分析,从整体上掌握该系列数控弯管机的故障发生情况并确定可靠性薄弱环节,据此对该系列数控弯管机的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过程建模并制定弯管机寿命周期管理策略。首先根据数控弯管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子系统划分,从故障数据采集、数据编码入手,对数控弯管机进行故障数据库建立;其次应用FMECA分析法确定整机各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的比率及危害性排序;然后,引入平均秩次法修正多重截尾试验数据(包括定时截尾试验、整机其余子系统故障时间相关等引起的截尾试验数据)带来的故障数据次序偏差,用近似中位秩法计算经验分布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实现数控弯管机及各子系统故障过程建模与分析;最后,基于可靠性分析结果,确定关键子系统更换寿命、备件库存量并进行整机维修时间计算,为形成此系列数控弯管机故障预防、维护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叶小奔[3](2016)在《数控弯管机工序动作及弯管截面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弯管机是管件弯曲成型的主要机械设备,随着综合国力与企业间竞争力的提高,市场对弯管机在效率、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船用管件先焊后弯整体成型工艺尚未实现自动化,弯管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在工艺参数制定、弯管截面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制出适合我国的自动化成型设备。本文针对“先焊后弯”数控弯管机工序动作与弯管截面质量方面做了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船体建造关键技术及工艺装备研制”(NO.2014BAF12B00)子课题的支持下,在数控弯管机工序动作方面,采用虚拟样机技术研究了芯棒调整、管件安装、执行弯管及卸管四部分工序过程演示,为新产品展示、进一步修改与优化等提供便捷;在弯管截面质量方面,对管件弯曲成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并总结规律,在弯管截面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获取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其他同类型的管件加工提供指导。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依据课题来源,介绍了本文研究中相关的虚拟样机技术、弯曲成型理论、成型缺陷等,同时给出管件弯曲成型截面质量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2)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对“先焊后弯”数控弯管机进行工序动作研究。首先,根据机床本体的结构建立了床身、滑板组、弯曲臂等主要零部件;其次,对各主要零部件进行虚拟装配,在装配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局干涉及工序动作模拟分析。(3)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型号为(?)114mm×8.5mm×342mm的普通船用管件进行弯管截面质量研究。首先,结合弯曲成型理论与仿真模型,建立管件弯曲成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弯曲过程中及弯曲成型后变形区的应力应变与截面质量的分布规律;最后研究了芯棒伸出量及芯棒与管件单侧间隙两个工艺参数对管件弯曲成型后截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随弯曲进程,变形应力主要集中在弯曲内外侧,塑性变形区主要在弯曲结束区域且大小和相对位置基本不变,壁厚为外侧减薄内侧增厚;2)弯曲成型后,从初始区域到结束区域内外侧切向应力呈现相似变化规律且应力值均在弯曲切点附近较大,外侧拉应变值大于内侧压应变值,外侧减薄呈现增大-稳定-减小的变化趋势,弯曲段截面畸变程度最大值出现在绕过弯曲切点35。附近的区域且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增大;3)随芯棒伸出量e的增大,减薄率明显增大,截面畸变程度明显减小,合适的e为25~30mm;4)随芯棒与管件单侧间隙C的增大,减薄率明显减小,截面畸变程度明显增大,合适的C为0.5-1mm。(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亚忠[4](2015)在《工控机与触摸屏PLC在数控弯管机上的应用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结构性、性价比、外设配置、人机界面、编程工具、数据处理与图形显示、系统配置等方面详细比较了工控机与触摸屏PLC两者之间的优劣,为数控弯管机系统选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周杰文,刘检华,赵柏萱,王佳鹏[5](2015)在《数控弯管机机构运动学建模与加工过程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数控弯管加工过程仿真方法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构运动学模型的数控弯管加工过程仿真方法。在运用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对数控弯管机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数控弯管机运动特征和结构参数的信息模型及机构运动学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数控弯管机机构运动学方程进行求解,给出了数控弯管机运动和导管动态成形的运动规划算法,实现了任意结构单头数控弯管机的加工过程仿真。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以SWING和VB200HP两种数控弯管机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5年02期)

冯泉[6](2015)在《用数控弯管机冷弯钛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数控弯管机冷加工钛弯管的流程和关键点,通过实际加工证明用数控弯管机加工钛管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5年01期)

徐楚峰[7](2014)在《数控弯管机辅推速度控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机车事业部"八防"工序关键设备和和数控弯管机辅推液压系统的速度控制,解决弯管过程中辅推速度与轮模外切线速度不一致导致管件表面被划伤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24期)

王建伟[8](2013)在《PLC在数控弯管机上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弯管机是现代工业中的必要设备,应用极其广泛,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因此,对其的使用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常要求其要有更大的突破,与以往相比。社会经济的的发展迅速,需要更多形状的金属管,老式的弯管机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因此,在工业发展中呼唤更多的高新技术出现。目前,PLC的应用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这是一次突飞猛进的革命。与老式的弯管机相比,在弯管的速度以及精度上都存在着极大的优势。目前,新的弯管机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经济效益也有了显着的提高。在现今的科技基础之上,应该更上一层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3年18期)

张景贵[9](2013)在《数控弯管机夹料机构改进、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机车事业部176-025数控弯管机为机车事业部"八防"工序关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当弯制多弯送料长度较长的管件时,出现夹模与管件相对滑动现象,造成弯制管件空间转角精度和表面质量达不到工艺图纸技术要求。在对数控弯管机料夹机构夹料原理及料夹进行受力分析后,提出料夹的改进方案,解决了管件与夹模相对滑动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05期)

袁光滨[10](2013)在《数控弯管机控制系统优化及回零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数控弯管机回零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对数控弯管机控制程序进行优化,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提高了数控弯管机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实现数控弯管机的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05期)

数控弯管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控弯管机的工作稳定性和故障率是影响弯管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设备健康管理与适度维修是提高数控弯管机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数控弯管机为研究对象,对某系列14台数控弯管机现场故障数据进行故障分析,从整体上掌握该系列数控弯管机的故障发生情况并确定可靠性薄弱环节,据此对该系列数控弯管机的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过程建模并制定弯管机寿命周期管理策略。首先根据数控弯管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子系统划分,从故障数据采集、数据编码入手,对数控弯管机进行故障数据库建立;其次应用FMECA分析法确定整机各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的比率及危害性排序;然后,引入平均秩次法修正多重截尾试验数据(包括定时截尾试验、整机其余子系统故障时间相关等引起的截尾试验数据)带来的故障数据次序偏差,用近似中位秩法计算经验分布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实现数控弯管机及各子系统故障过程建模与分析;最后,基于可靠性分析结果,确定关键子系统更换寿命、备件库存量并进行整机维修时间计算,为形成此系列数控弯管机故障预防、维护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控弯管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佳鹏,刘少丽,刘检华,刘佳顺,常增岩.数控弯管机多模复合几何加工过程仿真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

[2].张秋实.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数控弯管机寿命周期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叶小奔.数控弯管机工序动作及弯管截面质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李亚忠.工控机与触摸屏PLC在数控弯管机上的应用与比较[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5

[5].周杰文,刘检华,赵柏萱,王佳鹏.数控弯管机机构运动学建模与加工过程仿真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

[6].冯泉.用数控弯管机冷弯钛管[J].化工机械.2015

[7].徐楚峰.数控弯管机辅推速度控制应用[J].科技视界.2014

[8].王建伟.PLC在数控弯管机上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9].张景贵.数控弯管机夹料机构改进、应用[J].科技视界.2013

[10].袁光滨.数控弯管机控制系统优化及回零故障分析[J].科技视界.2013

论文知识图

数控弯管机工作原理图一3SATR一O3W数控弯管机主操作界...数控弯管机第二部份的有...数控弯管机的主视图数控弯管机的立体图数控弯管机料夹给构简图

标签:;  ;  ;  ;  ;  ;  ;  

数控弯管机论文_王佳鹏,刘少丽,刘检华,刘佳顺,常增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