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论文和设计-于忠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底板、车前框架、车后框架和车顶板,底板底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安装有万向轮,底板底面四个拐角均安装有支撑结构,底板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前框架,底板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车后框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减震弹簧、密封盖和底脚,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套筒底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减震弹簧内安装有底脚,可以通过调节底脚高度对底板进行支撑固定,避免台架倾斜,在进行台架测试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可以利用底脚压缩减震弹簧在套筒内上下移动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抗震性能大大提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底板(1)、车前框架(4)、车后框架(5)和车顶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底面四个拐角均安装有支撑结构(3),所述底板(1)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前框架(4),所述底板(1)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车后框架(5),所述车前框架(4)与车后框架(5)顶端通过车顶板(6)固定连接,所述车顶板(6)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手推杆(7),所述底板(1)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源座(8),所述电源座(8)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9),所述电源座(8)四周镶嵌连接有防护板(10),右侧所述防护板(10)上设置有接线孔(11),所述车顶板(6)底面安装有线束固定结构(12),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部安装有调节结构(13),所述调节结构(1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母(15),所述车顶板(6)上表面中部安装有PLC控制器(16)。

设计方案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底板(1)、车前框架(4)、车后框架(5)和车顶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底面四个拐角均安装有支撑结构(3),所述底板(1)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前框架(4),所述底板(1)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车后框架(5),所述车前框架(4)与车后框架(5)顶端通过车顶板(6)固定连接,所述车顶板(6)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手推杆(7),所述底板(1)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源座(8),所述电源座(8)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9),所述电源座(8)四周镶嵌连接有防护板(10),右侧所述防护板(10)上设置有接线孔(11),所述车顶板(6)底面安装有线束固定结构(12),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部安装有调节结构(13),所述调节结构(1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母(15),所述车顶板(6)上表面中部安装有PLC控制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套筒(31)、减震弹簧(32)、密封盖(33)和底脚(34),所述套筒(31)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2),所述套筒(31)底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3),所述减震弹簧(32)内安装有底脚(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34)高度的调节范围为4~12㎝,且底脚(34)的最大调节高度大于万向轮(2)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结构(12)包括安装座(121)、线束放置槽(122)、可折叠辊轴(123)、固定架(124)、卡块(125)和卡扣(126),所述安装座(121)左侧内部设置有线束放置槽(122),所述安装座(121)左侧上端通过可折叠辊轴(123)转动连接有固定架(124),所述安装座(121)左侧下端设置有卡块(125),所述固定架(124)底端固定连接有与卡块(125)相对应的卡扣(1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13)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1)、联轴器(132)、第一直线模组(133)、第一滑块(134)、第一伺服驱动器(135)、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二直线模组(137)、第二滑块(138)和第二伺服驱动器(13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31)一端通过联轴器(132)与第一直线模组(133)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33)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34),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33)右侧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驱动器(135),所述第一滑块(134)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3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36)左端通过联轴器(132)与第二直线模组(137)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7)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8),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7)正面中部安装有第二伺服驱动器(13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33)与第二直线模组(137)均为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且第一直线模组(133)与第二直线模组(137)最大行程均为1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34)在第一直线模组(133)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第二滑块(138)在第二直线模组(137)上进行左右滑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测试台架主要用于电子电器系统功能测试、负载回路压降测试、单负载特性测试、全负载特性测试、短路测试和与电机、电池相连的联调测试等。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测试台架基本上是通过一张铁质桌子来完成,通过在桌子上焊接有一些搭铁点,并将整车电气系各部件根据在车上的安装位置放置在桌子对应位置上,接地线就近搭铁测试,测试误差比较大,现有的测试台架体积一般比较庞大,不便于移动,均搭建在底板上,当底板处在凹凸不平地面上时,台架稳定性差,这样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可以通过在底板下镶嵌铁块保持台架的稳定,但这样很难保证台架底板为水平状态,致使台架整体可能处于倾斜状态,这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测试时,往往需要给一些用电设备进行接线,连接线束需要用绑带绑在绑杆上,不便于连接线束的拆装;而且在对电子电器设备进行测试时,由于没有符合车辆外形的支架,导致整体电子电器设备的综合测试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底板、车前框架、车后框架和车顶板,所述底板底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板底面四个拐角均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前框架,所述底板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车后框架,所述车前框架与车后框架顶端通过车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车顶板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手推杆,所述底板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源座,所述电源座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电源座四周镶嵌连接有防护板,右侧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接线孔,所述车顶板底面安装有线束固定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安装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车顶板上表面中部安装有PLC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减震弹簧、密封盖和底脚,所述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套筒底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减震弹簧内安装有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脚高度的调节范围为4~12㎝,且底脚的最大调节高度大于万向轮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线束放置槽、可折叠辊轴、固定架、卡块和卡扣,所述安装座左侧内部设置有线束放置槽,所述安装座左侧上端通过可折叠辊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安装座左侧下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固定架底端固定连接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联轴器、第一直线模组、第一滑块、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直线模组、第二滑块和第二伺服驱动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直线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右侧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驱动器,所述第一滑块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左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直线模组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正面中部安装有第二伺服驱动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二直线模组均为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且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二直线模组最大行程均为1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直线模组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直线模组上进行左右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的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减震弹簧、密封盖和底脚,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套筒底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减震弹簧内安装有底脚,可以通过调节底脚高度对底板进行支撑固定,避免台架倾斜,在进行台架测试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可以利用底脚压缩减震弹簧在套筒内上下移动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抗震性能大大提高;

(2)、该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的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线束放置槽、可折叠辊轴、固定架、卡块和卡扣,安装座左侧内部设置有线束放置槽,安装座左侧上端通过可折叠辊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安装座左侧下端设置有卡块,固定架底端固定连接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扣,可以把线束安放在线束放置槽内,通过转动可折叠辊轴用固定架进行限位,同时使得卡扣与卡块连接进行固定,方便使用;

(3)、该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的调节机构由第一伺服电机、联轴器、第一直线模组、第一滑块、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直线模组、第二滑块和第二伺服驱动器组成,可以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驱动器和第二伺服驱动器分别打开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打开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直线模组运行,使得第一滑块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精确的进行前后滑动,第二伺服电机打开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直线模组运行,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直线模组上精确的进行左右滑动,以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车辆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在测试台架精确调节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提高其测试效率,同时模拟车辆上各个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关系,使得测试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万向轮、3支撑结构、31套筒、32减震弹簧、33密封盖、34底脚、4车前框架、5车后框架、6车顶板、7手推杆、8电源座、9蓄电池、10防护板、11接线孔、12线束固定结构、121安装座、122线束放置槽、123可折叠辊轴、124固定架、125卡块、126卡扣、13调节结构、第一伺服电机131、联轴器132、第一直线模组133、第一滑块134、第一伺服驱动器135、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二直线模组137、第二滑块138、第二伺服驱动器139、14固定架、15紧固螺栓、16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底板1、车前框架4、车后框架5和车顶板6,底板1底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安装有万向轮2,底板1底面四个拐角均安装有支撑结构3,底板1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前框架4,底板1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车后框架5,车前框架4与车后框架5顶端通过车顶板6固定连接,车顶板6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手推杆7,底板1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源座8,电源座8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9,电源座8四周镶嵌连接有防护板10,右侧防护板10上设置有接线孔11,车顶板6底面安装有线束固定结构12,底板1上表面中部安装有调节结构13,可以通过PLC控制器16控制第一伺服驱动器135和第二伺服驱动器139分别打开第一伺服电机131和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一伺服电机131打开通过联轴器132带动第一直线模组133运行,使得第一滑块134在第一直线模组133上精确的进行前后滑动,第二伺服电机136打开通过联轴器132带动第二直线模组137运行,使得第二滑块138在第二直线模组137上精确的进行左右滑动,以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车辆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在测试台架精确调节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提高其测试效率,同时模拟车辆上各个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关系,使得测试更加精确,调节结构1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母15,车顶板6上表面中部安装有PLC控制器16,PLC控制器16为S7-200型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

其中,支撑结构3包括套筒31、减震弹簧32、密封盖33和底脚34,套筒31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2,套筒31底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3,减震弹簧33内安装有底脚34,可以通过调节底脚34高度对底板1进行支撑固定,避免台架倾斜,在进行台架测试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可以利用底脚34压缩减震弹簧32在套筒31内上下移动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抗震性能大大提高。

其中,底脚34高度的调节范围为4~12㎝,且底脚34的最大调节高度大于万向轮2直径。

其中,线束固定结构12包括安装座121、线束放置槽122、可折叠辊轴123、固定架124、卡块125和卡扣126,安装座121左侧内部设置有线束放置槽122,安装座121左侧上端通过可折叠辊轴123转动连接有固定架124,安装座121左侧下端设置有卡块125,固定架124底端固定连接有与卡块125相对应的卡扣126,可以把线束安放在线束放置槽122内,通过转动可折叠辊轴123用固定架124进行限位,同时使得卡扣126与卡块125连接进行固定,方便使用。

其中,调节机构13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1、联轴器132、第一直线模组133、第一滑块134、第一伺服驱动器135、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二直线模组137、第二滑块138和第二伺服驱动器139,第一伺服电机131一端通过联轴器132与第一直线模组133连接,第一直线模组133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34,第一直线模组133右侧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驱动器135,第一滑块134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一伺服电机131与第二伺服电机136均1FT7型伺服电机,且第一伺服电机131与第二伺服电机136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伺服驱动器135和第二伺服驱动器139电性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36左端通过联轴器132与第二直线模组137连接,第二直线模组137上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8,第二直线模组137正面中部安装有第二伺服驱动器139,第一伺服驱动器135与第二伺服驱动器139均为SINAMICS S120AC\/AC型伺服驱动器,且第一伺服驱动器135与第二伺服驱动器139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直线模组133与第二直线模组137均为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且第一直线模组133与第二直线模组137最大行程均为180㎝。

其中,第一滑块134在第一直线模组133上进行前后滑动,第二滑块138在第二直线模组137上进行左右滑动。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首先通过手推杆7与万向轮2把该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推到工作地点,然后通过调节底脚34高度对底板1进行支撑固定,避免台架倾斜,在进行台架测试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可以利用底脚34压缩减震弹簧32在套筒31内上下移动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抗震性能大大提高;然后把蓄电池9安放在电源座8上并通过防护板10进行固定,之后把测试的电子电器设备安放在固定架14上并用锁紧螺母15进行固定;通过线束对电子电器设备进行接线时,利用线束固定结构12,可以把线束安放在线束放置槽122内,通过转动可折叠辊轴123用固定架124进行限位,同时使得卡扣126与卡块125连接进行固定,方便使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PLC控制器16控制第一伺服驱动器135和第二伺服驱动器139分别打开第一伺服电机131和第二伺服电机136,第一伺服电机131打开通过联轴器132带动第一直线模组133运行,使得第一滑块134在第一直线模组133上精确的进行前后滑动,第二伺服电机136打开通过联轴器132带动第二直线模组137运行,使得第二滑块138在第二直线模组137上精确的进行左右滑动,以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车辆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在测试台架精确调节电子电器设备的位置,提高其测试效率,同时模拟车辆上各个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关系,使得测试更加精确,这就是该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的使用方法,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2498.3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485694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G01M 17/007

专利分类号:G01M17/007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福建骏龙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骏龙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5000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南街道程家垅

发明人:于忠军;于忠波

第一发明人:于忠军

当前权利人:福建骏龙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志军

代理机构:116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论文和设计-于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