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论文_李铁铮,韩晓峰,刘光锐,郭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系膜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肠系膜,动脉,主动脉,夹层,栓塞,血栓,磷酸酶。

肠系膜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李铁铮,韩晓峰,刘光锐,郭曦[1](2019)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改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灌注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0月257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资料,其中SMA受累143例。收集术前和术后主动脉CTA影像资料,基于分支血管缺血细化分型,分析术前和术后SMA血流灌注改变情况。结果 143例SMA受累夹层均顺利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且未同期处理SMA。SMA灌注受损缺血占10. 5%(15/143),其中动力型灌注受损7例,静力型灌注受损8例。术前CTA提示侧支循环通路形成10例,包括腹腔干-SMA通路3例,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SMA通路7例。腔内修复术后,13例1周内腹部不适症状消失,2例间断饱腹后腹胀,无需进一步手术。术后复查CTA显示,除2例SMA灌注类型维持不变且侧支循环通路仍开放外,余13例SMA灌注类型均改善,且8例侧支循环通路未再显示。术前CTA显示SMA灌注好的128例中,除4例由Ⅰ-a型转为正常型即假腔完全血栓化吸收外,余124例维持术前灌注类型不变。结论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SMA缺血多数属动力型,缺血灌注受损型比例较低,腔内修复术不仅能隔绝原发破口防止夹层破裂,同时能有效改善缺血的SMA灌注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孔祥凯,张震[2](2019)在《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约平第一腰椎水平处腹主动脉前壁,位于腹腔动脉稍下方1cm左右,平均外径约6.5mm,供应空肠、回肠、右半结肠以及大部分横结肠血流。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是一种少见急症,其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最为多见,约占肠系膜缺血性病变的50%。SMAE的病因多样,从解剖学上看,肠系膜上动脉时腹主动脉前壁发出的第二支不对称脏支,且起始部口径较大,其与腹主动脉下行主干角度较小,栓子容易进入。栓子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疾病是SMAE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SAME有80%见于心房纤颤,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瓣膜赘生物脱落及动脉硬化粥样斑块脱落。(2)血管造影、血管介入治疗等医疗事件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3)创伤造成内脏血管损伤。(4)感染后细菌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栓塞;(5)其他原因如化学物质引起肠系膜动脉栓塞。由于腹腔内血管存在广泛的侧支循环,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疾病的转归也多种多样,其病变程度因人而异,与病变的部位、形式、诊治有关,但SMAE病情进展迅猛,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加之临床上误诊漏诊率较高,等明确诊断后病情往往以不可控制,所以SMAE的病死率高达50%-90%。赵学军等学者曾报道,在收治的30名SAME患者中,术前确诊率仅56.7%,13例术前被误诊。既往文献报道,SMAE就诊率低于0.1%,存活率小于30%,有学者认为腹膜炎和肠坏死是预后的独立指标。肠坏死放生与否与确诊时间有关,赵晓旭等医师诊治56例SAME患者中,发病12h内手术患者20例中存活18例,死亡2例,而在发病12h后手术36例患者中存活仅有9例,死亡27例。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师对该类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疾病准确率有所提高,但仍受到医师能力和经验的影响。本文对超声检查在SMAE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刘颖斌[3](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技术在胰头癌联合门静脉切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头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否对其实施根治性的R0切除是决定胰头癌患者远期生存效果的关键。讲者系统性回顾分析了胰头癌手术中影响R0切除效果的诸多因素,包括肿瘤的后腹膜神经侵犯、胰包膜侵犯、血管侵犯、切缘阳性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尤其对因肿瘤血管侵犯导致R0切除的难度和风险作了详尽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阻断技术在胰头癌联合门静脉切除中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充分保障血管吻合时间,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为实施R0切除创造有利条件。视频演示了其手术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詹亚琨,徐昌民,马俊,梁利民,邢姗姗[4](2019)在《原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CTA检查中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5例原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在CTA检查下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distal aorta angle,SAA)变化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25例SISMA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明确诊断,并由CTA检查测量SAA,对照纳入44例正常人,均行CTA检查测量SAA。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SISMAD患者与非SISMAD患者的SAA度数差别。结果 SMA度数与SISMAD有关,SMA度数越大者更容易发生SISMAD。结论 SISMAD的SMA度数对SISMAD的发病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康晓锦,贾峰[5](2019)在《急腹症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CTA诊断及最佳诊断方法,从而指导临床。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急腹症患者11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行MPR、MI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肠系膜上动脉改变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均在增强扫描动脉期清晰显示明显强化的肠系膜上动脉,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血栓患者2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并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3例,CT增强轴位及MPR曲面重建均可清晰显示真假腔及附壁血栓,病变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供血区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并钙化斑块患者1例,单纯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5例,CT增强及重建图像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内可见钙化斑及或未强化低密度血栓,病变区血管管腔狭窄,肠壁增厚、水肿,邻近见渗出影,供血区肠壁水肿。结论:CT增强技术对急腹症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可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及评价,应及时对怀疑有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常规增强扫描;对此类病变及其导致的相关病变,CT增强技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够及时的对疾病进行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薛芸[6](2019)在《1例脑出血合并慢性夹层侵及肠系膜上动脉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是一种起病急骤、预后十分凶险的主动脉疾病,目前仍是心血管系统处理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1],尤其是夹层动脉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及其他内脏动脉,引起脏器缺血,不及时处理死亡率更高。对于假腔供血或真假腔共同供血(腔内有撕裂内膜片),夹层延伸到分支动脉,单纯开窗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刘敏,丁小军,杨洁,黄志平,林霖[7](2019)在《超声对孕早期肠系膜上动脉上翘征的观察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超声检查对早期妊娠胎儿肠系膜上动脉上翘征的观察及研究。方法选取最近5年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周期在12周左右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Philips i U22、GE Voluson E8、Philips 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中的腹部探头,探头频率控制在4 MHz左右,选择胎儿NT检查方式以及HD-Flow显像学检查,取胎儿超声矢状位扫查,以胎儿的胸腹腔为中心进行检查,彩色血流采用低流速量程或者能量多普勒影像,来表达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MA)。检查结束后观察孕早期孕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两者间的角度超过90°时,肠系膜上动脉延伸方向改为上方,判定为先天性膈疝;当之间的角度在60°~90°之间时,肠系膜上动脉的延伸方向为脐带根部,判定为脐膨出。通过上述检查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结果通过使用Philips iU22型、GE Voluson E8、Philips 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共筛查出28例畸形胎儿,其中出现脐膨出的有19例,出现膈疝的有1例,出现腹壁裂的有8例。同时发现还有部分胎儿结合其他畸形,主要包括:NT增厚的有10例(NT值为2.7~10.6 mm);静脉导管a波反向和脊柱异常的各有7例;四肢异常的有4例;出现水肿的有3例;面部异常的有2例;颈项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和颅内异常的各有2例。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超声检查能够在妊娠早期有效检查出胎儿脐膨出、腹壁裂及先天性膈疝,不仅能帮助孕妇及其家属早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妊娠,同时可减轻孕妇及其家庭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0期)

杨胜昌,赵洋,郑钰莹,吉恩生[8](2019)在《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对内皮素-1(ET-1)收缩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中药干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Formula+CIH)、中药干预对照组(Formula)。Normoxia和Formula组暴露于常氧环境,CIH与Formula+CIH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其中,Formula+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造模前中药水煎液灌胃(24 g/kg),而CIH组与Normoxia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制备微血管环观测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测肠系膜动脉内皮素受体A(ET_AR)的表达,应用q-PCR技术测定肠系膜动脉ET-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肠系膜动脉ETAR表达以及ET-1、Hif-1α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能够抑制大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性,降低肠系膜动脉ETAR以及ET-1、Hif-1α的表达。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以抑制CIH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降低肠系膜动脉ET_AR及ET-1、Hif-1α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萌,曾志芬,周天恩[9](2019)在《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3例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A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近十年住院的心房颤动并发A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索到150006例心房颤动患者,有13例发生了AMAE,占比0.08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6~87岁,平均(65.5±5.3)岁。共检索到AMAE患者41例,其中伴有房颤者占比31.7%(13/41)。13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期体征不明显,检验指标无特异性提示,由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7.9小时。13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6.15%(6/13),其中8人接受手术治疗,死亡3人;5人保守治疗,死亡3人。13例患者中仅2人服用抗凝药物,1人为华法令,1人为拜瑞妥,但凝血指标均未达标。结论 AMAE是房颤的少见并发症,但房颤是AMAE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大、体征和检验指标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周期长、死亡率高。及时完善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尽早确诊、准确判断病情作出恰当的治疗决策、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是降低伴有房颤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于敏,姜君财,骆妍蓓,张倩,丁菁[10](2019)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激活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中蛋白磷酸酶2A (PP2A)被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采用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持续灌注AngⅡ(500 ng·kg~(-1)·min~(-1), 14 d)的方法复制高血压模型。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control)组(n=10)、AngⅡ组(n=10)、坎地沙坦(CAN;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AngⅡ组(n=10)和CAN组(n=10)。CAN+AngⅡ组和CAN组均于埋置微量渗透泵后第1天开始予以坎地沙坦酯(10 mg·kg~(-1)·d~(-1))灌胃。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肠系膜动脉。用无创大鼠血压测量仪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PP2A催化亚基(PP2Ac)蛋白表达、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及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表达水平,采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肠系膜动脉PP2A活性变化。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大鼠收缩压显着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和CAN组收缩压显着降低(P<0.05)。(2)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和CAN+AngⅡ组大鼠血清AngⅡ含量显着升高(P<0.05)。(3)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肠系膜动脉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PP2A活性显着增高(P<0.05),且二者变化呈负相关(r=-0.842,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显着上调(P<0.05),PP2A活性显着降低(P<0.05)。(4)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5)。(5) CAN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eNOS及PP2Ac蛋白表达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中,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介导,降低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蛋白表达,激活PP2A,进而引起eNOS S1177磷酸化水平下调,最终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肠系膜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约平第一腰椎水平处腹主动脉前壁,位于腹腔动脉稍下方1cm左右,平均外径约6.5mm,供应空肠、回肠、右半结肠以及大部分横结肠血流。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是一种少见急症,其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最为多见,约占肠系膜缺血性病变的50%。SMAE的病因多样,从解剖学上看,肠系膜上动脉时腹主动脉前壁发出的第二支不对称脏支,且起始部口径较大,其与腹主动脉下行主干角度较小,栓子容易进入。栓子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疾病是SMAE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SAME有80%见于心房纤颤,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瓣膜赘生物脱落及动脉硬化粥样斑块脱落。(2)血管造影、血管介入治疗等医疗事件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3)创伤造成内脏血管损伤。(4)感染后细菌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栓塞;(5)其他原因如化学物质引起肠系膜动脉栓塞。由于腹腔内血管存在广泛的侧支循环,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疾病的转归也多种多样,其病变程度因人而异,与病变的部位、形式、诊治有关,但SMAE病情进展迅猛,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加之临床上误诊漏诊率较高,等明确诊断后病情往往以不可控制,所以SMAE的病死率高达50%-90%。赵学军等学者曾报道,在收治的30名SAME患者中,术前确诊率仅56.7%,13例术前被误诊。既往文献报道,SMAE就诊率低于0.1%,存活率小于30%,有学者认为腹膜炎和肠坏死是预后的独立指标。肠坏死放生与否与确诊时间有关,赵晓旭等医师诊治56例SAME患者中,发病12h内手术患者20例中存活18例,死亡2例,而在发病12h后手术36例患者中存活仅有9例,死亡27例。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师对该类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疾病准确率有所提高,但仍受到医师能力和经验的影响。本文对超声检查在SMAE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系膜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李铁铮,韩晓峰,刘光锐,郭曦.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改变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2].孔祥凯,张震.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疾病的研究进展[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刘颖斌.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技术在胰头癌联合门静脉切除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4].詹亚琨,徐昌民,马俊,梁利民,邢姗姗.原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CTA检查中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化的分析[J].江西医药.2019

[5].康晓锦,贾峰.急腹症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薛芸.1例脑出血合并慢性夹层侵及肠系膜上动脉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7].刘敏,丁小军,杨洁,黄志平,林霖.超声对孕早期肠系膜上动脉上翘征的观察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9

[8].杨胜昌,赵洋,郑钰莹,吉恩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性的抑制作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

[9].张萌,曾志芬,周天恩.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临床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

[10].于敏,姜君财,骆妍蓓,张倩,丁菁.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激活的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长期膳食辣椒素对db/db小鼠肠系膜长期膳食辣椒素对db/db小鼠肠系膜可抑制大鼠肠系膜动脉B...通过激活AT1受体抑制大鼠肠:亲代SHR给氯沙坦后子代16周龄肠系膜...:男性35岁患者

标签:;  ;  ;  ;  ;  ;  ;  

肠系膜动脉论文_李铁铮,韩晓峰,刘光锐,郭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