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_王海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雌激素,绝经期,综合征,疗法,更年期,疗效,戊酸。

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艳[1](2019)在《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71例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依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比分析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97.1%,对照组80.5%,P <0.05。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胡贻群,何亮,李梦倪[2](2019)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田彦梅,高英,郭利娟,王刚凤,王娟[3](2019)在《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PMS患者中选取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使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针刺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更年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KMI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患者KMI的评分均低于接受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KMI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对PMS患者进行治疗可显着改善其更年期的症状。(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王安梅,盛少琴[4](2019)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律失常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60例气阴两虚型围绝经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组予以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24 h动态心电图的改善情况。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和早搏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早搏次数、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和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研究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心律失常患者的激素分泌水平,缓解围绝经期相关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06期)

刘付然,刘燕,蔡云梅[5](2019)在《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与分析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汤剂甘麦大枣加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58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给予患者口服谷维素片治疗,研究组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甘麦大枣加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汤剂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郭彩霞[6](2019)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8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提供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雌激素用药,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盗汗、潮红潮热、记忆力下降、肌肉疼痛、体力下降、失眠等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激素水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4期)

刘娜,李文君,李秀慧,刘聪乔,于敬敏[7](2019)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加服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对比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Kupperman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Kupperman症状评分为(8.23±2.62)分,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00%,结果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代替疗法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症状,使患者体内激素分泌正常化,减少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04期)

吴海霞[8](2019)在《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3月-2018年1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复方雌激素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抑郁心境、激素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03期)

王玲[9](2018)在《分析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精神安慰治疗,观察组采用周期规律服用雌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极低且不存在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具有较为显着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4期)

招明高[10](2018)在《延长雌激素替代治疗时间窗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存在窗口期,长期绝经约10年后ERT治疗对认知无有益作用,甚至损伤认知功能,但机制不明。本研究利用卵巢切除(OVX)小鼠模型,发现长期OVX小鼠雌激素治疗引起小鼠记忆消退障碍。小鼠前额叶mRNA和miRNA的高通量测序显示miR-221-5p和miR-54 1-3p的减量,miR-221-5p靶向E3泛素蛋白连接酶1A/B(NYU1A/B)mRNA上调导致大麻素受体(CB1)泛素化加强。CB1激动剂和E2共同治疗可逆转长期雌激素缺乏动物认知损伤。本研究为延长ERT治疗时间窗提供了一种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叁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3)

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艳.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胡贻群,何亮,李梦倪.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3].田彦梅,高英,郭利娟,王刚凤,王娟.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王安梅,盛少琴.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5].刘付然,刘燕,蔡云梅.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6].郭彩霞.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7].刘娜,李文君,李秀慧,刘聪乔,于敬敏.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J].现代养生.2019

[8].吴海霞.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9].王玲.分析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招明高.延长雌激素替代治疗时间窗新策略[C].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叁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绝经后POP术前局部短期雌激素治疗松...一4绝经后POP术前局部雌激素短期治疗蠕...一2注:横坐标为时间绝经后POP与非PFD松...一5绝经后POP与非PFD蠕变比较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大鼠海马CAI区...雌激素替代治疗组海马CAI区锥体...

标签:;  ;  ;  ;  ;  ;  ;  

雌激素替代治疗论文_王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