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护卫舰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续)

新型护卫舰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续)

一、新型护卫舰作战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统(续)(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强,王青山,戚艳嘉,罗壹允,赵川[1](2021)在《国外驱护舰作战指挥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认为作战指挥系统是现代化军舰的核心,是舰上各类传感器的信息汇集地,在当代海战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梳理国外典型驱护舰的作战指挥系统,分析其发展历程、系统功能、系统组成、列装情况、技术特点。结合其发展现状,研判其发展趋势,为作战指挥系统发展与海上作战能力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季澄[2](2018)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互动进程本身的复杂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期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将愈加通过海权维度予以集中呈现。在美国战略界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正在加速由一个陆权国家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变,“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无疑又增加了海权相较于陆权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与繁荣方面的比重与分量,甚至不排除中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或全球型海洋大国的可能性。中国海权的崛起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以及地区重大利益的关键变量,这也意味着中国海权的发展正成为“一种现象”或是“一种问题”,美国需要予以认真对待,一旦战略应对失策,美国将付出类似于丧失地区主导地位的极其沉重的代价。鉴于此,美国战略界认为有必要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与判断,既不宜过分夸大美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也绝不忽视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领导地位可能造成切实影响的核心要素的考察。美方认为,无论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看,中国海权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塑造美国地区战略和海上实践的最大外部牵引因素。从国家大战略缔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赋予其发展海权的一般性逻辑依据,也就是说,中国旨在通过海洋实现国家基本安全与基本富裕的战略谋划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合法性,是国家谋求强国地位的应有之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数次对海洋的探索与实践,并得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海洋战略实践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美方认为,伴随中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中美双方原本在东亚地区形成的“陆海二元分离型”地区安全秩序正在被融入更多的海权要素,中国的海上实力与影响力正迅速进入东亚周边海域,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更广阔的海域延伸。鉴于美国自身鲜明的海权属性,美国势必会对此种具有颠覆地区传统地缘格局潜能的海上实践予以高度防范与警惕,并致使其在战略态度的选择上倾向于对抗而非妥协,在此基础上锻造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将丧失其应有的灵活性。此外,双方海上互动频率的增加难免带来摩擦与对抗的风险,如何有效管控此类风险并防止其升级,进而危及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也是美国面临的一大考验;从海权建设的角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海上力量核心要素—海军的发展,正在侵蚀美国的传统海上优势地位,这将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其在后冷战时代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及其所应肩负的职责与角色,并将战略关注的重点由非国家行为体转向国家行为体,并以此牵引美国海权的建设,实现海权的战略回归,即将最终的战略着力点放在应对潜在的挑战者身上。与此同时,海权本身及其战略内涵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马汉倡导的海权的基本原理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主力舰队决战赢得制海权已不再被各国海军视为“定律”。事实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愈发紧密的经贸联系,科技水平的跃升,使得制海权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都受到极大限制,夺取制海权的目的已超出单纯的军事范畴,海上安全更多地被视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这也促使各国在战略手段的选择上更强调合作,而非纯粹的零和博弈。总之,在美方看来,鉴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中美新一轮海上博弈及其所开启的权势转移进程,将很难实现半个多世纪前英美两国海上权势的和平转移,摩擦与对抗将长期伴随两国海上互动进程。但另一方面,美方始终认为摩擦与对抗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战争,美方应寻求与中国达成最起码的海上战略谅解,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并尽可能在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进而分担其维护海上公共安全的成本。对中国来说,其与美国的海上互动需以三点认知作支撑:一是在中国真正崛起成为一个地区性海洋强国之前,中国仍是两国海上互动中的弱势一方。尽管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享有地区海上主导权;二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道路选择已上升至国家大战略层面,是全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建设海洋强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自身所处地缘环境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限定,中国仍应追求旨在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有限的海权,而不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海上领导权;三是美国仍是中国海权发展的最大外部限制性因素,与美国的海上互动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对此,寻求中美海上互动新模式,构建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架构,尽量降低美国对自身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利益拓展的阻碍和干扰,理应成为中国的主要战略选项,而不是权宜之计。

蒋彬[3](2012)在《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随着海洋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地区不断加大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力度。除拥有较强舰船工业能力的日、韩自行建造大型水面舰船和潜艇外,其他国家/地区走“自研加引进”的道路,以提升海军武器装备水平为目标。在此背景下,为了取得对这些国家/地区的相对军事优势,自然而然需要去研究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首先,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海军武器装备相关概念,并概括了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途径;介绍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灰色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在评判海军武器装备发展上的适用性。其次,论文总结概括了周边国家/地区现役海军武器装备,并通过分析周边国家/地区海军(国防)战略的演变历程,归纳了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得出这些国家/地区发展海军武器装备的动机。再次,论文重点对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进行了灰色模糊评价。一是,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影响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因素,其包括军费开支、基础科研能力、造船能力及工业基础、环境因素以及法律因素,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14个2级指标。二是,构建了灰色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大致了解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相对程度。最后,在认识了我国周边海上安全与环境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以及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进步与不足,并对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吕修顺[4](2011)在《印度洋隐身骑士 印度海军“卡莫尔塔”级隐身轻型护卫舰》文中指出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和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拥有印度洋地区规模最大且实力最强的海上力量。在着力打造一支以航空母舰和核潜艇为核心的远洋舰队的同时,印度海军还拥有一支具备一定作战能力的近海作战舰队,担负着国家7000多千米海岸线的巡逻和

陈光文[5](2011)在《宝剑锋自磨砺出 剖解“江凯”级护卫舰的八大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据国内媒体近日报道,我国在研制新一代护卫舰时需要突破八大关键技术,才能使新一代舰船的研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文中只提到声隐身技术、抗冲击技术、应用新型高强度钢及其焊接技术这三项,后面的五项并没有提及。综合各方面的消息和我国已掌握的技术来分析,下面五项新技术应该已应用到新型舰船的建造之中:强大的综合反潜能力、舰体表面隐身设计及吸收雷达波涂层技术、国产数据链及—体化数字综合作战技术、球艏主动中频声呐和拖曳式线列阵声呐技术、全柴联合(CODAD)动力技术等。正是因为应用了这八项高新技术,"江凯"级护卫舰才获得了全新的作战能力,该舰及其改进型因而成为中国海军水面护卫舰艇的经典战舰。

银河[6](2010)在《台湾防空护卫舰的研发及走向》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1月20日,美国公布了最新一轮对台军售清单,其中包括12枚"鱼叉"导弹训练弹、2艘"鹗"级近海猎雷艇、60架UH-60M"黑鹰"直升机、60套指挥控制系统、114枚"爱国者"PAC-3地空导弹及3套雷达系统,总价值高达63亿美元。这是继1993年美国售台200枚"爱国者"-2型地空导弹(价值高达100亿美元)后迄今最大的一笔军售项目。奥巴马政府同以往美国政府一样,仍然将台湾视为牵制中国的重要砝码,为了其在亚洲以及世界的政治、军事利益,始终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完全统一,极力提高台湾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以形成对中国大陆所谓的"军事平衡"。

林海[7](2010)在《欧洲多任务护卫舰解析 近海作战新锐》文中研究表明 冷战结束后,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欧洲各国海军开始转型,作战重点由原来抵抗前苏联海上大规模进攻,转向"近海作战"、"由海向陆"和"支援陆上作战",作战装备也朝着适应新作战思想的需要发展。为此,各国海军开始寻求建造新一代作战舰艇,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近海作战的需求。美国DD21对陆攻击驱逐舰、

银河[8](2010)在《梦想与现实的无奈 印度现代驱护舰技术发展(下)》文中认为漫长等待的"加尔各答"级"加尔各答"级驱逐舰虽然是在"德里"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但两者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却完全不同。"加尔各答"级要求具备比"德里"级更强大的对空、对海及反潜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解决"德里"级上多类型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电磁兼容、多国武器系统间的协调、融合等问题,在综合性能上要有较大的技术进步。但是,"加尔各答"级的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就一直无法确定下来,由于印度海军对其作战功能及武器系统的选择不断变

吕修顺[9](2010)在《海上多面手 荷兰“科顿艾尔”级导弹护卫舰》文中研究表明二战后,荷兰海军逐渐放弃了驱逐舰的发展,将水面舰艇的发展重点放到了护卫舰上,而且在该领域独树一帜。荷兰护卫舰的发展是从获得美援护卫舰开始的。到20世纪60年代,荷兰造船工业建造了6艘"范·斯佩克"级反潜护卫舰,后又于70年代初建成了2艘"特罗姆普"级防空护卫舰。随之不久,荷兰造船工业开始了战后最大规模的舰船建造项目,短短数年间就建造了12艘"科顿艾尔"级护卫舰,后又在该舰基础上建造了2艘"雅克布·范·赫姆斯科克"级防空护卫舰。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荷兰海军又先后建成了8艘"卡雷尔·多尔曼"级和4艘"七省"级护卫舰,4艘新型的"荷兰"级巡逻护卫舰目前也正在建造中。战后的荷兰护卫舰不但更新换代快,而且技术水准也位居世界前列。"范·斯佩克"级、"科顿艾尔"级、"范·赫姆斯科克"级和"卡雷尔·多尔曼"级护卫舰退役后不但避免了被拆解的命运,而且还成为国际二手舰艇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荷兰海军护卫舰良好的技术水准。"科顿艾尔"级是荷兰海军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一型多用途护卫舰,也是战后荷兰海军最大规模的舰船建造项目。该舰是欧洲较早采用通用化设计思想的护卫舰,在设计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在欧洲乃至世界护卫舰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科顿艾尔"级是荷兰造船工业的一次关键性转折,标志着荷兰海军重归世界先进海军之列。目前,虽然该级舰已经淡出了荷兰海军舰队,但在遥远的爱琴海和波斯湾,它仍然以矫健的身影效力于希腊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军,继续抒写着一代名舰的不朽传奇。

曹晓光,蔡海超[10](2009)在《阿联酋[贝努纳]级导弹护卫舰》文中提出2009年6月2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军最新型"贝努纳"级多用途导弹护卫舰首舰"贝努纳"号(P-171)举行了下水仪式。该级护卫舰是以法国诺曼底造船厂(CMN)"战士"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为基础,经过改进放大设计而来的。由于该级护卫舰采用了多个国家海军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二、新型护卫舰作战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统(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护卫舰作战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统(续)(论文提纲范文)

(2)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概念界定与探析
    论文的主要议题和写作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美国战略界眼中的海权与中美关系
    1.1 海权是美国战略界经久关注的重大战略议题
        1.1.1 美国海权的一般逻辑及其发展演变
        1.1.2 美国对于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护持
    1.2 海权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嬗变
        1.2.1 19世纪中后期至冷战前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2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3 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3 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海权维度
        1.3.1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美关系的再思考与战略调整
        1.3.2 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中的海权议题的再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的评估
    2.1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历史维度的透视
        2.1.1 辉煌与挫折交织的中国海权演进历程:助推中国海权发展的智识基础
        2.1.2 借鉴过往守成国与崛起国海上博弈的经验教训:中美实现海上权力和平转移仍存在“不确定性”
    2.2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理论维度的透视
        2.2.1 新兴国家海权崛起的一般规律及其逻辑辩证关系
        2.2.2 从“陆海二元对立”到“陆海统筹”:中国海洋政策转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3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现实维度的透视
        2.3.1 对“建设海洋强国”背景因素的评估
        2.3.2 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认知及其与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对接
        2.3.3 对“建设海洋强国”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估
        2.3.4 “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中国周边海域及美国自身的影响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力量建设进程的评估
    3.1 对中国海上军事学说构成要素的评估
        3.1.1 对以马汉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海权理论的借鉴与吸收
        3.1.2 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运用
        3.1.3 “海军民族主义”的存在及其影响
    3.2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进程的评估
        3.2.1 基础能力提升阶段(2004 年至2006 年)
        3.2.2 初步涉足西太平洋地区(2007 年至2009 年)
        3.2.3 实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常态化部署(2010 年至2012 年)
        3.2.4 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演进(2013 年至2014 年)
    3.3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认知依据的评估
        3.3.1 对中国重要海洋利益的评估
        3.3.2 对中国面临的周边海上安全风险的评估
        3.3.3 中国的主要海上战略目标:近海与远海的统筹
    3.4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及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3.4.1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的评估
        3.4.2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国海上实践的核心战略关切
    4.1 对中国提升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关切
        4.1.1 美方对中国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评估
        4.1.2 美方应对中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相关举措
    4.2 对中国与邻国海洋争端的关切:以南海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2.1 南海争端的具体表现类型及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4.2.2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应对:战略层面的“拖延战略”与战术层面的“胁迫策略”相结合
        4.2.3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主要利益关切及其策略应对
    4.3 对中国海权拓展的战略取向的关切:以印度洋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3.1 印度洋将成为中国海权拓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4.3.2 中国在印度洋拓展海权的具体战略举措
        4.3.3 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保障基地的模式选择问题
        4.3.4 中国向印度洋地区拓展海权的限定性要素
    4.4 对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服役及其战略影响的关切:以航空母舰作为考察重点
        4.4.1 对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基本条件的评估
        4.4.2 对中国航空母舰具备的功能性要素的评估
        4.4.3 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的美国政策因应
    5.1 美国政府的因应之策:具有高度现实适切性的印太战略谋划
        5.1.1 中美海权博弈的“二元特征”:冲突与合作并存
        5.1.2 印太地缘概念及其缘起探析
        5.1.3 美国印太战略愿景谋划及其“包容性平衡”理念的体现
    5.2 美国国防部的因应之策:对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的解读
        5.2.1 美国防部对于印太海上安全环境的判断
        5.2.2 美国防部关于印太海上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5.2.3 美国防部关于确保印太地区海上安全的相关举措
    5.3 美国海军及相关军种的因应之策:对制海权的重新掌控
        5.3.1 对变化中的全球海上安全环境及其威胁来源的判断
        5.3.2 新时期美国海军理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与战略素养
        5.3.3 对水面舰艇力量建设的高度关切:获取制海权的关键
    本章小结
尾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2.1 海军武器装备
        2.1.1 舰载武器
        2.1.2 舰船动力系统
        2.1.3 舰艇电子战装备
        2.1.4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途径
    2.2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模糊理论
        2.2.3 灰色系统理论
        2.2.4 灰色模糊集合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研究
    3.1 日本海上自卫队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1.1 日本海上自卫队战略发展历程
        3.1.2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武器装备
        3.1.3 日本海上自卫队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2 印度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2.1 印度海军战略发展历程
        3.2.2 印度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2.3 印度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3 台湾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3.1 台湾地区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3.2 台湾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4 韩国/朝鲜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4.1 韩国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4.2 韩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4.3 朝鲜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4.4 朝鲜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5 越南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5.1 越南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5.2 越南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6 印度尼西亚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6.1 印尼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6.2 印尼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7 马来西亚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7.1 马来西亚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7.2 马来西亚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8 新加坡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8.1 新加坡海军现役武器装备
        3.8.2 新加坡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9 菲律宾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
        3.9.1 菲律宾现役海军武器装备
        3.9.2 菲律宾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3.10 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探析
        3.10.1 以“中国军事威胁论”为藉口,周边国家/地区不断扩充军备
        3.10.2 以欧美为依托,周边国家/地区不断扩充军备、提升技术
        3.10.3 依据本国经济技术实力,有选择地发展武器装备
        3.10.4 依托海军战略,调整海军装备体系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评估模型
    4.1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影响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4.1.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3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4.2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灰色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3 周边国家/地区海上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5.1 我国海上周边环境及安全
    5.2 我国海军现役武器装备及发展趋势
        5.2.1 我国海军战略
        5.2.2 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存在的问题
        5.2.3 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5.3 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5.4 对提升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途径的思考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大摘要

四、新型护卫舰作战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统(续)(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驱护舰作战指挥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建强,王青山,戚艳嘉,罗壹允,赵川. 舰船科学技术, 2021(23)
  • [2]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D]. 季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3]周边国家/地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态势研究[D]. 蒋彬. 江苏科技大学, 2012(03)
  • [4]印度洋隐身骑士 印度海军“卡莫尔塔”级隐身轻型护卫舰[J]. 吕修顺. 舰载武器, 2011(12)
  • [5]宝剑锋自磨砺出 剖解“江凯”级护卫舰的八大关键技术[J]. 陈光文. 舰载武器, 2011(06)
  • [6]台湾防空护卫舰的研发及走向[J]. 银河. 舰载武器, 2010(08)
  • [7]欧洲多任务护卫舰解析 近海作战新锐[J]. 林海. 现代兵器, 2010(07)
  • [8]梦想与现实的无奈 印度现代驱护舰技术发展(下)[J]. 银河. 舰载武器, 2010(01)
  • [9]海上多面手 荷兰“科顿艾尔”级导弹护卫舰[J]. 吕修顺. 舰载武器, 2010(01)
  • [10]阿联酋[贝努纳]级导弹护卫舰[J]. 曹晓光,蔡海超. 舰载武器, 2009(10)

标签:;  ;  ;  ;  

新型护卫舰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