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液两相流论文_彭旭东,金杰,孟祥铠,江锦波,赵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液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相,疏水器,通道,蒸汽,加热器,矩形,间距。

汽液两相流论文文献综述

彭旭东,金杰,孟祥铠,江锦波,赵文静[1](2019)在《汽液两相流机械密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润滑端面机械密封是流程工业用机泵轴端密封的主要形式,且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制造装备中,实际运行过程中其端面间液体膜常常发生相变,由此产生端面变形、干磨和密封失稳等现象,甚至完全失效,严重影响了有关设备或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与稳定运行,因此开展汽液两相流端面机械密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综述了近50年来汽液两相端面机械密封的研究现状,归纳出了机械密封的典型热源及其热传播途径,阐述了机械密封的相变原理,总结了端面流体膜参数的测量技术与方法;在试验研究方面,提出机械密封的端面液膜汽化主要与操作工况、几何尺寸和表面形貌或表面织构有关,其中端面液体入口和出口工况、平衡比和端面变形程度等受到关注,但缺少关于端面形貌或织构的深度研究,也缺少端面摩擦副合理配对的系统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机械密封相变稳定性判据,以及间断沸腾模型、连续沸腾模型和薄膜均相沸腾模型等3种理论模型,比较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并指出其适用范围.指出建立合理的相变理论模型,实现相变密封的稳定运行,突破相变密封监控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型液体润滑机械密封是未来两相流机械密封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季列卫[2](2018)在《新型汽液两相流自调节疏水器在电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发电厂所应用的加热器由于疏水器的不可靠运行而长阶段处于无水位运行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就相应的疏水器进行改造。本文以韶关发电厂为例,探讨了其的疏水器改造过程。(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36期)

季列卫[3](2018)在《汽液两相流疏水调节器在高加疏水器改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些加热器由于其自身的疏水能力较差,无法很好地针对水位进行调整,使得其长期处于无水位运行,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现象。除此之外,因为疏水管中存在汽液两相流,因此会引发管道振动、管壁减薄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新型汽液两相流疏水调节器的逐步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物业(中旬刊)》期刊2018年08期)

石丽娜[4](2018)在《汽液两相流调节器在回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汽液两相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对此调节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应用实例阐述了汽液两相流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上海节能》期刊2018年07期)

王健,陈乔溪[5](2018)在《汽液两相流现象对低温液体计量准确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液体极易因汽化而产生汽液两相流现象,从而对其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采用质量法低温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以液氮为试验介质,以液化天然气(LNG)加气机为被测对象,在不同流量区进行了计量试验,研究了汽液两相流现象对低温液体计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汽化现象对低温液体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明显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随流体中含汽率的增加而降低,当含汽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计量结果将失去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8年04期)

HAFIZ,HASEEB,UR,REHMAN[6](2018)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汽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的压力容器堆内滞留(IVR)技术是一种在压水堆中在严重事故情况下的处理方案之一,它有助于将核燃料的熔融物保留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内部。在IVR-ERVC技术中,由于缺乏冷却而熔化的核燃料组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压力容器下封头,在非能动系统作用下冷却水注入反应堆堆坑内淹没压力容器下封头,下封头外表面发生沸腾换热从而使得压力容器得到外冷却,以保持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结构完整性。沸腾传热的临界热流密度对ERVC技术至关重要。只有局部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传热将处于核态沸腾,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将得到保证。CHF限制了 ERVC技术的冷却能力。因此IVR技术的有效性取决于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流通面积对提高自然循环流的CHF以及改善IVR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ULPU-2400实验装置的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流速分布、温度分布和压力损失等。基于Fluent软件,利用欧拉方法与用户定义函数UDF耦合研究了表面沸腾换热现象。文中研究了不同通道间距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外侧的绝热层和压力容器外表面的间隙大小即为通道间距。本文分析了叁个通道的沸腾现象,其中前两个的通道间距分别76mm和152mm,第叁个则是间距变化的通道,最低点处通道间距76mm,最高点处间距152mm,数值模拟研究了速度分布、空泡份额和加热壁温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流体向上流动,两相流的流速和空泡份额都增大。随着通道变大,壁面温度增加,最佳的传热速率出现在最小的通道内。最小通道的流速在叁个通道中是最大的,并且出口速度剖面显示,加热壁面附近的速度高于绝热壁面附近的速度。受此影响,加热壁面与绝热壁面间还存在压力梯度。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验研究比较了一些位置的温度分布和压力损失,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陈旭[7](2018)在《叁面加热窄矩形通道汽液两相流流型转变及压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叁大主要能源均不可再生,且燃烧产物污染环境,所以需要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核能具有核燃料丰富、运输储存方便、污染小、发电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窄矩形通道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等优点被应用于核动力系统中,但其结构特性导致了与传统圆形通道中的流动过程差异很大。目前对于流型转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面可视的实验通道,虽然窄边尺寸只有几毫米,但该处热流密度大,可提供的沸腾核心多,对流型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流型的变化必然导致压降特性的改变,准确的压降计算可以为系统带来更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通过叁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可视化实验,对叁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流型转变过程和压降特性进行研究。本课题在高压汽水两相实验台基础上设计了叁面加热窄矩形实验通道,进行可视化实验。借助高速摄影仪对通道内的流型变化进行记录,观察通道内工质在不同流量和入口过冷度下流型的变化过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测量数据绘制出流型图。并记录不同工况条件下通道两端的压差变化情况,对压差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在流型变化过程的研究中,观察到分离泡状流、合并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五种流型,对流型的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将叁面通道中的流型与单面加热通道和绝热通道流型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很大。在叁面通道还中发现弹状流,和气膜塞状流,但并未发生环状流。在对流型图进行分析中,研究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对流型图中转变线的影响,发现泡状流向弹状流或搅拌流转变时的液相表观速度随气相表观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弹状流或搅拌流向气膜塞状流转变时,随着气相表观速度增加,液相表观速度先增加后减小。质量流速相同时,热流密度增大,转换推迟,对应转换时气相表观速度增大,液相表观速度减小。在与相似通道尺寸的单面加热通道和绝热通道流型图进行对比分析中发现:与绝热通道相比,流型图出现很大差异,在泡状流向弹状流转化以及弹状流向搅拌流转化的临界线与本实验数据趋势相反;与单面加热通道相比,流型转变线倾斜角度更大,且流型转变发生更为提前。在压降特性研究中分析了不同出口含气率时实验段两段压降在短时间内的波动情况,并分析出口含气率、质量流速和入口过冷度对沸腾总压降和各部分压降的影响,最后通过压降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找到比较适合本实验的计算式。(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宗洋[8](2017)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的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振动,该振动是传热管损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核工程界在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设计时,高度重视传热管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流致振动研究。由于实际工况十分复杂,模拟十分困难,目前普遍采用空气代替蒸汽进行实验,但这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本文开展了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实验台架采用单排布置的非均匀热流密度电加热棒提供汽水两相流场。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了流场的流动形态,发现了实验台架顶部的环腔流现象——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横扫"流动。本文测量了传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幅,为了减弱传热管弯管区横向流的剧烈程度,以减弱流致振动的剧烈程度,本文提出了中央隔板的设计,即在弯管区中间位置安装一个隔板来阻碍该处的横向流。本文通过实验,得到了传热管的振动特性,传热管振动幅值较小,为μm量级,振动属于没有明显规律的随机振动。中央隔板减弱了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的"横扫"流动,降低了传热管的振幅,有效地减弱了传热管的流致振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期刊2017-10-16)

朱芬,颜恒,刘湘云[9](2017)在《污垢对汽液两相流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燃料棒棒束通道内有污垢沉积的结构进行了汽液相变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四分之一通道的简化模型,研究了污垢导热率对相变换热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相同污垢厚度,不同污垢导热率下通道的含气率曲线和壁温分布,并采用壁面局部努塞数分析了通道的换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污垢覆盖段,污垢厚度最大值为1.55mm时导致壁面最高温度值比污垢厚度为0.45mm的壁面温度升高约120K,污垢导热率减小会大幅度降低换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7年06期)

谈建平,张建华,刘世疆,张奇文[10](2017)在《汽液两相流计量比对装置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一种对汽液两相流计量仪表性能检测的对比装置及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对比装置的相对偏差小于5%,可对湿蒸汽质量、干度测量装置进行实流检定。该装置从油田需求出发,能够对油田注汽所使用的压力、流量、干度范围有效覆盖,为油田注入蒸汽的计量仪表进行实流性能检定。(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7年03期)

汽液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许多发电厂所应用的加热器由于疏水器的不可靠运行而长阶段处于无水位运行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就相应的疏水器进行改造。本文以韶关发电厂为例,探讨了其的疏水器改造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液两相流论文参考文献

[1].彭旭东,金杰,孟祥铠,江锦波,赵文静.汽液两相流机械密封的研究进展[J].摩擦学学报.2019

[2].季列卫.新型汽液两相流自调节疏水器在电厂的应用[J].居舍.2018

[3].季列卫.汽液两相流疏水调节器在高加疏水器改造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4].石丽娜.汽液两相流调节器在回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节能.2018

[5].王健,陈乔溪.汽液两相流现象对低温液体计量准确性的影响[J].工业计量.2018

[6].HAFIZ,HASEEB,UR,REHMAN.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汽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7].陈旭.叁面加热窄矩形通道汽液两相流流型转变及压降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

[8].李宗洋.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2017

[9].朱芬,颜恒,刘湘云.污垢对汽液两相流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

[10].谈建平,张建华,刘世疆,张奇文.汽液两相流计量比对装置的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7

论文知识图

射水抽汽器实验系统实物图超速汽液两相流水蒸汽液化方案150t/h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铜蒸发管汽液两相流试验装置汽液两相流自调节水位装置安装系...汽液两相流喷射升压加热器结构图

标签:;  ;  ;  ;  ;  ;  ;  

汽液两相流论文_彭旭东,金杰,孟祥铠,江锦波,赵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