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热-力耦合形成机制研究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热-力耦合形成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热学和力学耦合响应行为,以高熔点金属W为对象分析HIPIB辐照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形成规律。建立了HIPIB辐照金属W的热-力耦合模型,充分考虑了温度、应变和应变率对材料流变应力的影响,采用热-弹-塑性完全耦合法计算了相同能量密度4.2 J/cm2下,3种不同脉冲宽度70 ns、7μs、70μs辐照的热-力耦合效应,分析了辐照金属材料的温度场、温度梯度场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的力学响应规律,基于能量传递、转换和耗散过程揭示了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宽度70μs辐照的传热时间最长,热影响区最深、大于200μm,表面峰值温度仅约501 K,只发生了弹性变形,冷却后弹性变形完全回复,未形成残余应力;脉冲宽度7μs辐照表面峰值温度为978 K,冷却开始时热应力σ=671 MPa,低于该时刻的材料动态屈服强度,只在加热阶段发生塑性变形,最终表面塑性应变量为2.4×10-3,残余应力为1.2 GPa;脉冲宽度70 ns辐照的极短脉冲作用下,热能主要被材料近表层吸收,导致表层约1μm发生熔化,凝固冷却表层的塑性应变最大值处于2.5~10.0μm深度,冷却阶段还存在与升温阶段不同方向的塑性变形现象,最终塑性应变约3.0×10-3,残余应力为1.5 GPa。HIPIB辐照短脉冲作用过程中,离子动能转换为热能,快速加热材料并伴随着弹性或弹塑性热变形,且塑性变形过程中约96%的塑性功以热能形式耗散,HIPIB辐照金属W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条件为热应力高于动态屈服强度,即σ(T)≥σy(T),材料缺陷中存储的弹性应变能是表面残余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0 前 言
  • 1 理论模型
  •   1.1 热源模型
  •   1.2 有限元模型
  •   1.3 温度场计算
  •   1.4 应力场计算
  •   1.5 HIPIB辐照工艺参数
  •   1.6 残余应力测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场演变规律
  •   2.2 应力场演变规律
  •   2.3 残余应力的形成
  • 3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勤,朱小鹏,雷明凯

    关键词: 强流脉冲离子束,脉冲宽度,塑性变形,表面残余应力,热力耦合

    来源: 材料保护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表面工程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1043),973计划项目(2015CB057306),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U1508218)资助

    分类号: TG174.4

    DOI: 10.16577/j.cnki.42-1215/tb.2019.09.005

    页码: 31-3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15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 [1].喷丸时间与强度对合金钢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试验分析[J]. 机械制造 2019(12)
    • [2].铣削表面残余应力产生及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11)
    • [3].后刀面磨损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J]. 新技术新工艺 2018(07)
    • [4].钛合金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J]. 铸造技术 2017(01)
    • [5].基于快速面探测方法的碳化硅表面残余应力测量[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8(06)
    • [6].深冷处理对纯钛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9(11)
    • [7].陶瓷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进展[J]. 工具技术 2014(07)
    • [8].42CrMo4钢切削表面残余应力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07)
    • [9].X射线衍射法测试轧板表面残余应力[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2(05)
    • [10].车轴加工基准定位对轴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23)
    • [11].超声辅助钛合金切削的表面残余应力数值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6(05)
    • [12].高速车轴车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J]. 机车车辆工艺 2011(01)
    • [13].7075铝合金喷砂表面残余应力在疲劳过程中的松弛规律[J]. 热加工工艺 2010(18)
    • [14].交变载荷对铝合金板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1(02)
    • [15].超声高速研磨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特性研究[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09(04)
    • [16].不锈钢车削表面残余应力的模拟与参数优化[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8(05)
    • [17].轴承套圈强化研磨表面残余应力试验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 2013(12)
    • [18].精密光学透镜薄壁镜筒类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研究[J]. 电光与控制 2010(05)
    • [19].超声冲击方式对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0].高速铣削汽轮机叶片表面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2(11)
    • [21].钻环法测量水泥路面表面残余应力的初步研究[J]. 工程力学 2010(02)
    • [22].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螺母表面残余应力分析[J]. 塑性工程学报 2020(10)
    • [23].棱镜式激光陀螺光胶表面残余应力影响[J]. 中国激光 2019(10)
    • [24].钛合金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模拟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5(01)
    • [25].热处理对涡轮叶片榫头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7(01)
    • [26].压痕应变法测试车桥用钢的表面残余应力[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6(01)
    • [27].铁磁性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巴克豪森效应的评价[J]. 无损检测 2013(06)
    • [28].2024铝合金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仿真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9(07)
    • [29].X射线法测量淬火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J]. 中国材料进展 2011(02)
    • [30].TC4钛合金类零件端面车削表面残余应力检测分析[J]. 科技风 2019(08)

    标签:;  ;  ;  ;  ;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热-力耦合形成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