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结构论文_张利,吴赞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钢筋混凝土,模型,缩尺,混凝土,稳定性,筒仓。

薄壳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吴赞[1](2019)在《气膜法施工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气膜法施工钢筋混凝土壳体的施工安全及质量,分析了气膜充气压力、钢筋位置、钢筋搭接方式及搭接长度、混凝土喷射厚度、施工变形观测等关键控制点对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控制参数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对聚氨酯与膜材组成的复合模板的受力性能、施工过程壳体变形分析继续进行研究,以完善该项技术。(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孙智[2](2019)在《40m大直径筒仓仓顶薄壳结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0m大直径筒仓仓顶设备荷载较大,受力情况复杂,单层钢结构薄壳结构由于结构形式合理,自重轻,更适合作为筒仓顶盖。针对现有设计的薄壳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弹塑性屈曲分析,发现该类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琦[3](2019)在《新型CEG复合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形态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期,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薄壳结构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然而,随着大批量结构的建设,薄壳结构的两个缺点逐渐凸显,一是壳体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成本过高,统计结果表明薄壳结构的施工成本大约是总造价的60%;二是薄壳结构在覆盖超大空间时由于厚度较薄导致竖向刚度较弱,稳定承载力偏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更有吸引力的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等新型轻质大跨空间结构形式逐渐兴起,混凝土薄壳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少。然而,薄壳结构因其优美的外形和合理的承力构形依然受建筑师的喜爱,众多学者尝试改进和发展混凝土薄壳结构,它们仍是空间结构不可缺少的形式。大量研究表明,从结构形式和复合材料两个方面对混凝土薄壳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现代结构工程的需求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在增加新型材料的思路上,提出了一种新型CEG复合薄壳(Innovative Concrete/EPS-foam/Glass-fiber composite thin shell)。新型CEG复合薄壳结构在保留了传统混凝土材料作为上部面板的基础上,增加了GFRP(Glass-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下部面板和EPS(Expanded Polystyrene,扩展聚苯乙烯)芯层。为掌握新型CEG复合薄壳的受力性能,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基于扁壳模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次,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静力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最后,进行了新型CEG复合薄壳的缩尺试验,并与传统混凝土薄壳试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公式在弹性范围内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典型破坏模态基本一致;新型CEG复合薄壳承载力比传统混凝土薄壳高出169%,且延性较好。随后,采用拓扑优化方法,从改进结构形式方面对新型CEG复合薄壳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种折面CEG复合薄壳,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折面CEG复合薄壳的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折面CEG复合薄壳的承载力相对CEG复合薄壳可进一步提高81%,其典型破坏模式是跨中位置处上部混凝土面板的拉伸破坏,底部GFRP面板的存在延缓了混凝土面板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属延性破坏。(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珍雷[4](2019)在《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耐久性退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Inflated Forms)具有刚度稳定、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然而目前国内使用率较低,煤炭存储是其主要应用方式。因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施工方式不同耐久性倍受关注,从而制约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广泛使用。通过理论预测模型和ANSYS模型分析结合,对实际工程及在常用设计参数下全国7个不同区域拟建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进行耐久性退化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耐久性退化为主线,从材料耐久性分析研究入手,结合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混凝土碳化在膜材保护下由内向外单向扩散的特性,提出适用于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的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理论预测模型;(2)在理论预测模型与ANSYS模型分析相结合基础上,对实际工程进行耐久性退化分析。研究表明,在自重和满布活载下,随服役年限的增加,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在X、Y、Z叁个方向的应力和变形不断增大,且径向(Y向)大于纬向(X、Z向);径向变形沿球面和直壁段法向方向向外,最大变形位于柱面与球面交界处且位于孔洞最大处;纬向变形竖直向下,呈环状分布,最大变形位于顶部开孔处;应力变化上使用年限为50年的径向应力为新建实测数据的2.6倍;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45年-47年进入安全性极限状态,承载力下降、安全度不再满足要求,其耐久性基本上可以满足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3)我国7个典型气候区域下,常用设计参数(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同混凝土强度、不同钢筋等级和直径)对拟建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的碳化时间、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时间等耐久性退化阶段有直接关系。在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和直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地区耐久性最大相差1.54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学范,邱国志,何军,龚景海[5](2019)在《基于叁层板模型的气膜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层板模型和拉压杆模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的一种方法.与我国目前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壳单元面内轴力和弯矩两种内力不同,本文设计方法考虑了壳单元受面内轴力、面内剪力、面外剪力、弯矩和扭矩等共八个内力的共同作用.进行了一个气膜喷射混凝土薄壳结构的设计,并与由传统方法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可靠性.研究表明,对于剪力和扭矩相对较小的情况,可以按传统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剪力和扭矩的影响不可忽略的情形,本文方法的设计结果相对合理.(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王博,郝鹏,田阔[6](2019)在《加筋薄壳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装备大型化和承载重型化等发展趋势,装备中加筋薄壳结构尺寸越来越大,成型工艺与结构细节也越来越复杂,对结构优化设计的精细程度、新型轻质结构发现和力学性能数值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复杂板壳非线性分析模型、优化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求解算法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加筋壳稳定性分析方法、折减因子确定方法以及考虑几何缺陷的加筋壳设计方法叁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浩,柯世堂[7](2019)在《后临界湍流区间内旋转薄壳结构振动演化与作用机制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载荷的时变特征可能会对结构振动强度和能量作用机理产生重要影响,火/核电厂最重要的大型建筑结构均为典型的旋转薄壳结构(如冷却塔、烟囱等).为揭示后临界湍流区间内旋转薄壳结构的振动演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实测了后临界雷诺数(Re3.5×10~6)条件下8座典型旋转薄壳结构的振动响应.首先,在对实测响应进行降噪滤波处理后进行了不同时距的信号非平稳识别,基于非平稳分析模型对响应的时变均值和极值估计进行研究,并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演化谱方法开展了响应的频域演变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构风振响应的共振分量占比及其效应,识别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并以结构基频为划分依据分别讨论了不同旋转薄壳结构的阻尼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薄壳结构在后临界湍流区间内风致振动响应表现为强度非平稳、频率平稳的演化特性;(2)后临界湍流区间内的旋转薄壳结构的风振问题应区分准静力作用点与共振激发点分别进行研究,不同共振激发点的功率谱分布形式较为相近,而准静力作用点的功率谱分布规律差异较大;(3)共振激发点的振动能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分段趋势,基于本文大量实测分析结果回归得出适用于共振激发点的叁阶段共振谱表达式;(4)借助本文提出的等效阻尼比概念拟合出此类结构的阻尼比预测公式,论证了目前工程中通用的5%阻尼比取值的不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魏华强,卢继山,杨宇宁[8](2018)在《超大单层双曲薄壳屋盖结构整体顶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合生汇单层双曲薄壳屋盖结构从5层地面楼板到8层屋面,高达26.1m,东西长124.4m、南北宽53.45m。在已有建筑屋面施工,场地局限,工期紧张,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大部分穹顶屋面结构安装施工采用在5层地面搭设模架组合连片后整体顶升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建筑楼面局部承载力不足,单层网壳外环边封闭前壳体整体强度差,及顶部安装施工与下方支撑体系——树形柱安装相互干涉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2)

张华,刘汉武,柳征勇,赵启龙,洪亚军[9](2018)在《航天器双圆柱薄壳结构的承载实验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圆柱筒薄壳结构作为一种特别的结构形式,在航天器主结构承载方面有特殊应用需求。本文从实验目的、原理、多方案比较、数据分析、实验与仿真计算结果比对及优化设计等方面,对双圆柱筒薄壳结构的承载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双圆柱筒薄壳结构可以有效实现联合承载,通过对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合理有效,基于该计算模型开展了双圆柱筒薄壳结构的优化设计,为其工程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8年02期)

王荣华[10](2018)在《基于PSO-SVR气膜薄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成本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气膜薄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成本进行预测。通过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结果具有良好的回归能力和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薄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40m大直径筒仓仓顶设备荷载较大,受力情况复杂,单层钢结构薄壳结构由于结构形式合理,自重轻,更适合作为筒仓顶盖。针对现有设计的薄壳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弹塑性屈曲分析,发现该类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稳定性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壳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利,吴赞.气膜法施工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技术[J].煤炭工程.2019

[2].孙智.40m大直径筒仓仓顶薄壳结构稳定性研究[J].矿业工程.2019

[3].刘琦.新型CEG复合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形态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张珍雷.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耐久性退化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

[5].王学范,邱国志,何军,龚景海.基于叁层板模型的气膜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J].空间结构.2019

[6].王博,郝鹏,田阔.加筋薄壳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力学学报.2019

[7].王浩,柯世堂.后临界湍流区间内旋转薄壳结构振动演化与作用机制实测研究[J].力学学报.2019

[8].魏华强,卢继山,杨宇宁.超大单层双曲薄壳屋盖结构整体顶升技术[C].第七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9].张华,刘汉武,柳征勇,赵启龙,洪亚军.航天器双圆柱薄壳结构的承载实验及结构优化[J].强度与环境.2018

[10].王荣华.基于PSO-SVR气膜薄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成本预测[J].山西建筑.2018

论文知识图

高斯点位置和相应的权重系数3-1 圆柱壳结构复合材料铺层方式 图 3-...薄壳结构应变分布云图潜器艇体结构铺层特性轴压载荷下柱壳结构的失稳波形迭层圆柱壳整体失稳时临界载荷随单元...

标签:;  ;  ;  ;  ;  ;  ;  

薄壳结构论文_张利,吴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