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一体化连梁结构包括预制部分与后安装部分,所述钢筋混凝土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包括对拉连接件、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底筋、一体化连梁腰筋、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所述钢筋混凝土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包括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以及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通过预制部分水平向的移动,有效解决了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墙体构件与连梁构件的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和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均包括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墙体模板(5)、墙体构件纵筋(6)、墙体构件水平筋(7)、墙体构件箍筋(8)以及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6),所述墙体构件纵筋(6)的外侧设有墙体构件水平筋(7),且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一端设有墙体构件箍筋(8);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墙体模板(5),且所述一体化墙体模板(5)之间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一体化连梁腰筋(14)、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以及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之间平行设有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垂直的方向上设有一体化连梁腰筋(14);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底筋(12);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外侧上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且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的一侧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上设有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之间通过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和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均包括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墙体模板(5)、墙体构件纵筋(6)、墙体构件水平筋(7)、墙体构件箍筋(8)以及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6),所述墙体构件纵筋(6)的外侧设有墙体构件水平筋(7),且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一端设有墙体构件箍筋(8);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墙体模板(5),且所述一体化墙体模板(5)之间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

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一体化连梁腰筋(14)、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以及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之间平行设有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垂直的方向上设有一体化连梁腰筋(14);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底筋(12);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外侧上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且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的一侧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上设有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之间通过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2.1)的长度等于连梁设计长度减去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后安装部分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2.2)采用“单U”型设计,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2.2)与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2.1)安装就位后,采用支撑构件(15)固定在安装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具体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属于土木工程施工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在与连梁构件拼装过程中,两种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与安装方法是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常规的工业化钢筋混凝土住宅体系,连梁构件多数需要在施工现场支设模板、绑钢筋。上述方案存在预制率低、施工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连梁不能实现预制,传统的连梁构件与相邻墙体构件的出现连接不牢固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与安装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为一体化墙体构件与连梁构件之间的连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和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均包括对拉连接件、一体化墙体模板、墙体构件纵筋、墙体构件水平筋、墙体构件箍筋以及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所述墙体构件纵筋的外侧设有墙体构件水平筋,且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的一端设有墙体构件箍筋;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墙体模板,且所述一体化墙体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连接件连接;

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对拉连接件、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一体化连梁底筋、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一体化连梁腰筋、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以及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之间平行设有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垂直的方向上设有一体化连梁腰筋;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底筋;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的外侧上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且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的一侧通过对拉连接件连接;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上设有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之间通过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的长度等于连梁设计长度减去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采用“单U”型设计,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与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安装就位后,采用支撑构件固定在安装面上。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在工作面上就位;

步骤B、采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等垂直运输工具吊放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至指定位置;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包括对拉连接件、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一体化连梁底筋、一体化连梁腰筋;

步骤C、施加水平向外力,将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水平向外力可以由垂直运输工具提供,或者由支撑构件下部的滑动装置提供;

步骤D、采用支撑构件支撑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使其稳定;

步骤E、吊放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就位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沿墙身方向的距离等于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的长度;

步骤F、施加水平向外力,将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水平向外力可以由垂直运输工具提供,或者由支撑构件下部的滑动装置提供;

步骤G、采用支撑构件支撑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使其稳定;

步骤H、安装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安装支撑构件;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与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贴紧;

步骤I、安装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于一体化连梁底筋、一体化连梁腰筋连接固定;

步骤J、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穿入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采用螺栓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固定在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上;

步骤K、浇筑混凝土,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构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构造与安装方法,通过采用搭接接头的形式,有效解决了连梁构件与相邻墙体构件的连接问题,为连梁构件工业化生产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B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未安装图;

图9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安装图之一;

图10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安装图之二;

图11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安装图之三;

图12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安装图之四;

图13是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安装图之五。

图中: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2、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2、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3、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4、对拉连接件,5、一体化墙体模板,6、墙体构件纵筋,7、墙体构件水平筋,8、墙体构件箍筋,9、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0、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1、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2、一体化连梁底筋,13、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4、一体化连梁腰筋,15、支撑构件,16、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7、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8、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所示,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和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均包括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墙体模板5、墙体构件纵筋6、墙体构件水平筋7、墙体构件箍筋8以及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6,所述墙体构件纵筋6的外侧设有墙体构件水平筋7,且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一端设有墙体构件箍筋8;所述墙体构件水平筋7的外侧安装有一体化墙体模板5,且所述一体化墙体模板5之间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

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包括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一体化连梁腰筋14、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以及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之间平行设有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垂直的方向上设有一体化连梁腰筋14;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底筋12;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的外侧上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且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的一端设有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的一侧通过对拉连接件4连接;所述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且所述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所在部分为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2.2;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上设有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所述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之间通过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连接。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2.1的长度等于连梁设计长度减去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后安装部分的长度。

所述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2.2采用“单U”型设计,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2.2与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2.1安装就位后,采用支撑构件15固定在安装面上。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在工作面上就位;

步骤B、采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等垂直运输工具吊放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至指定位置;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包括对拉连接件4、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9、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腰筋14;

步骤C、施加水平向外力,将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移动至指定位置,如图9所示,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水平向外力可以由垂直运输工具提供,或者由支撑构件15下部的滑动装置提供;

步骤D、采用支撑构件15支撑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使其稳定;

步骤E、如图10所示,吊放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就位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与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沿墙身方向的距离等于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的长度;

步骤F、施加水平向外力,将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移动至指定位置,如图11所示,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水平向外力可以由垂直运输工具提供,或者由支撑构件15下部的滑动装置提供;

步骤G、采用支撑构件15支撑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预制部分2.1,使其稳定;

步骤H、安装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如图12所示,安装支撑构件15;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与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贴紧;

步骤I、安装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箍筋10于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腰筋14连接固定;

步骤J、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穿入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预留孔13;采用螺栓将一体化连梁后安装部分连接件18固定在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上;

步骤K、浇筑混凝土,实现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构件的连接;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设有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6。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A1、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以及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B3构件拼装完成后,一体化墙体梁下端板16与一体化连梁构件后安装部分模板11以及一体化连梁构件预制部分模板17共同组成门洞口结构的底模板。

在钢筋模板一体化连梁构件2高度范围内,墙体构件水平筋7与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腰筋14搭接连接。搭接长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一体化连梁底筋12、一体化连梁腰筋14与对拉连接件4、墙体构件纵筋6、墙体构件水平筋7、墙体构件箍筋8间留有适当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常规的工业化钢筋混凝土住宅体系,连梁构件多数需要在施工现场支设模板、绑钢筋。上述方案存在预制率低、施工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构件与连梁构件拼接连接构造与安装方法,通过采用搭接接头的形式,有效解决了连梁构件与相邻墙体构件的连接问题,为连梁构件工业化生产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6549.8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6045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4B1/38

专利分类号:E04B1/38;E04B1/41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0号

发明人:钱增志;方宏伟;周大兴;董磊;武利平;王宽;张晓刚;冯鑫

第一发明人:钱增志

当前权利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小改

代理机构:117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与连梁拼接连接构造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