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倩倩:1例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论文

贺倩倩:1例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论文

摘 要: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多见于3-10 岁儿童,病因复杂,有1/3 患儿经常复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现运用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1 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参苓白术散;芍药甘草汤

0 引言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有IgA 免疫复合物沉积,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系统和肾小球,伴或不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小而分散的瘀点或风团样皮疹,亦可发生融合,甚至出现水疱、大疱、血肿样损害、坏死性紫癜、溃疡等,除皮损表现外,常伴腹痛、关节肌肉痛、肾损害等,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好发于儿童。治疗上需除去致敏因素,使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复方芦丁、钙剂、维生素C 等改善血管通透性,严重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副作用大,不宜长时间应用等弊端。中医根据其独有的理论基础,对本病有独到见解,尤其对长时间反复发作,反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仍不能缓解病情的患者,收效显著。笔者近期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一例,疗效满意。

1 病案举例

患者,潘某某,女,6 岁,2019 年3 月20 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主诉:双下肢反复点状出血斑1 月。现病史:1 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双下肢出现数颗点状出血,后皮疹逐渐增多,压之不褪色,皮疹局限于双下肢,3 天后出现间歇性腹痛、呕吐2 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腹型紫癜”,住院予甲强龙针20 mg 每日两次、维生素C 针、西米替丁针等对症处理后腹痛、呕吐缓解,皮疹部分消退,后甲强龙针逐渐减量,出院。出院5 天后无明显诱因下双下肢胫侧新发鲜红色点状出血,压制不褪色,互不融合,伴胃部不适,急查尿常规:蛋白(++),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再次住院治疗,治疗同上,后皮疹大部分消退,尿蛋白转阴,制动、注意饮食后每天仍有少量新发皮疹,于2019 年3 月20 日来我科就诊,症见:双下肢、踝关节散在暗红色、鲜红色点状出血,未高出皮肤,互不融合,压之不褪色,膝关节无压痛,腹部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滑。辅检: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平素体健,纳可,眠佳,二便调。过敏史:无明显食物药物过敏史。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葡萄疫(脾虚湿盛,气血不调)。予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党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炒白扁豆15 g,陈皮10 g,桔梗3 g,红枣10 g,甘草6 g,阳春砂3 g,黄连3 g,薏苡仁30 g,泽泻10 g,当归10 g,生白芍10 g,川芎10 g,黄芪30 g,水煎服,日一剂,服用三天后点状出血点基本消退,无明显新发鲜红色出血点,1 周后饮食恢复正常,制动解除,为巩固疗效,原方续服14 天。随访2 月,患者无新发皮疹,原发皮疹消退。

2 病因病机

2.1 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不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部分还可能与药物、食物、支原体感染、其他变应原或淋巴瘤等有关。IgA 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因素。患者血清IgA 升高,导致血管壁和肾小球系膜中有IgA 沉积,在皮损中沉积的主要是IgA1,IgA1 交链区有异常的O-糖基化,这种异常可使IgA1 免疫复合物沉积增加,同时损伤IgA1 激活补体的能力,影响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6]。

2.2 中医称过敏性紫癜为“紫癜风”、“葡萄疫”,属中医学“血症”范畴,患者素体本虚,外邪入侵,迫而妄行,灼伤血脉,血溢肌表;外邪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关节疼痛,蕴于中焦,气机壅滞,引发腹痛,下注膀胱,膀胱血络受损,可见血尿。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禀赋薄弱,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且先天脾胃运化不足,风寒湿热之邪留滞,损伤血络,血不循经而发病。杨硕平教授[2]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分,外因责之于外感邪气,郁于肌肤,邪气与气血相搏,损伤血络,溢于脉外,发为紫癜;内因责之于正气不足,脏腑虚损,气血化生不足,失于运行、固摄,血不归经,发为紫癜。故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时,应针对“外有邪气、先天不足”立法,予以驱赶外邪、补益脾胃。

3 方义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以脾虚、湿盛为法,以健脾、渗湿为则,由人参、白术、白茯苓、桔梗、莲子肉、薏苡仁、淮山药、白扁豆、甘草、缩砂仁组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等不适[1],现广泛应用于证属脾虚湿盛的儿科疾患。罗长江[4]通过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发现使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复发率低;于跃[5]等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发现加味参苓白术散可较好控制患者蛋白尿、血尿,以及紫癜复发[7]。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仅有芍药、甘草两味,原文记载“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即用于误汗伤阳之脚挛急不得伸。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作为《伤寒论》经典方之一,现代药理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外研究实验发现白芍提取物有抑制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芍药甙有镇静、镇痛、解痉、扩张外周血管、抗炎作用[3],而甘草具有调气血、通经脉、泻火解毒之效,还可延缓血管损伤及肾损害,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之功。参苓白术散联合芍药甘草汤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时,既能从根本上补益脾胃,去除湿热之邪,促进气血运化功能,加强运行、固摄之功,又可养阴缓急,防止血热妄行,达到治疗作用。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时收效甚佳,但在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皮疹复发,往复用药后损伤正气,导致患儿正气不足,摄血无力,血溢脉外而成紫癜,此即为“虚”[8]。

传统力控末端执行器主要利用恒力补偿作动部件实现轴向或径向的柔顺控制,恒力补偿作动部件一般为弹性元件,如弹簧或柔性机械结构,由于刚度的影响,其力控制精度相对较差且难以实现实时调节。

4 结论

本例患儿因病情复发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损伤正气,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加之患儿年幼,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失于运行,血不归经,而发紫癜。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行气和胃,合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两方合用,共奏益气摄血、调和肝脾之功,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角度看,“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成效主要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保护的内容、方式、机制,以及整体机理的构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综合起来,构成了“非遗”传承保护的生态环境。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了“非遗”传承保护模式。江苏的“非遗”传承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参考文献

[1]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5:94-95.

[2] 贾志强,杨硕平.杨硕平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191.

[3] 伊藤美穗.对月经困难症与芍药甘草汤研究[J].汉方最新治疗,1997,6(1):52.

[4] 罗长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脾肾两虚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3):110-111.

[5] 于跃,隋淑梅.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脾肾两虚型)40 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4,27(06):1356-1357.

[6]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63.

[7] 李映林.紫癜证治[J].中医杂志,1985,26(9):9-12.

[8] 王慕娴,李建,樊惠兰,等.宋柞民老中医治疗紫癜的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1992,(3):4-7.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4.146

本文引用格式:贺倩倩.1 例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20-221.

作者简介:贺倩倩(1989-),女,汉族,浙江杭州,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方向。

标签:;  ;  ;  ;  ;  ;  ;  ;  ;  ;  ;  

贺倩倩:1例参苓白术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