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

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核算方法,绿色生态空间量化

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1](2019)在《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核算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展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生态资源承载能力是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矛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我们近年来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广泛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分析及自主研发,系统论述了我国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概念和内涵不够清晰,(2)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并总结了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计算方法,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核算既有像物流增长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回归模型、耦合模型、动力学模型等传统模型;又有ARVE-DGVM模型、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基于资源承载力自身构建的改进或创新模型;此外,还有像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等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型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生态承载力必将从单学科、单因子研究趋向多学科合作,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发展多因素、多层次的交叉综合研究。(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6期)

杨枝茂[2](2019)在《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叁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10期)

孔江伟,曾坚,高梦溪[3](2019)在《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方法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选取不够全面,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无法找到影响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主要障碍因素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方法,结合DPSIR概念模型结构体系,根据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实际情况,对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逐层分析,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分析法对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了主要障碍因素。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市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极为贴近,可靠性较高,且找到了主要障碍因素是响应指标。(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李丽红,宋剑,刘志广,杜锦锦[4](2019)在《基于承载力评价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承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各地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约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使用传统生态足迹法测度出京津冀各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叁维生态足迹法在时空上对各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各区域的承载优势、承载短板以及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基于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索推动京津冀承载力优势互补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秀春,刘睿[5](2019)在《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域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环境、资源、人类3个方面共选择12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状态空间法,对2010—2014年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环境指标承载力仅2012年可载,其他4年均超载; 2)资源指标承载力2010—2014年全部超载,其中2012年承载状态接近满载,为五年内最好; 3)人类指标承载力2010—2011年处于超载状态,2012—2014年处于可载状态,承载力逐渐变好; 4)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2012年可载,其他4年均超载,环境类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志强[6](2019)在《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转移人口质量与转移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通过以现代化的发展方式的融合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融合,我们从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目标出发来提升城市的生态承受力与农村转移人口自身的质量,提升转移人口对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贡献度和适应能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农村转移人口质量与转移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新素依尔·道恩德格[7](2019)在《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的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且随着近年来新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新疆的水资源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由于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及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对新疆各地区实际水资源数据的整理进行预分析,并将7个水资源承载力相关指标应用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实现最终分析,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对新疆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当前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将持续下降,针对新疆水资源承载力后续潜力不足等问题,应通过选择合理的开发水资源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虚拟水贸易等措施大力发展节水设备和节水农业。保证新疆地区水资源可持续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2期)

贾立斌,吴伟宏,袁国华[8](2019)在《基于Mann-Kendall的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胡向红,蔚秀莲,陈如霞,许玉凤,潘网生[9](2018)在《基于二阶段锡尔系数的黔南州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文章基于生态足迹和二阶段锡尔系数模型分析黔南州及各县(市)旅游生态环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2011—2016年人均旅游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也逐年下降;黔南州整体旅游生态环境差异无明显改变;州内县域旅游生态环境差异仅瓮安、龙里、平塘、独山4县明显减小;旅游生态环境之所以存在差异,表象是受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因素的影响,而本质则是受控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力度及旅游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文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5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孙月芳,毕晓华,王静敏[10](2018)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快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分析河北省生态环境的现状,然后结合河北省2005-2015年的统计数据,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河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成分并综合评价。最后,提出提高河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叁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核算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展望(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2].杨枝茂.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3].孔江伟,曾坚,高梦溪.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建筑节能.2019

[4].李丽红,宋剑,刘志广,杜锦锦.基于承载力评价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林秀春,刘睿.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2019

[6].唐志强.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转移人口质量与转移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研究[J].农业经济.2019

[7].新素依尔·道恩德格.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的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地下水.2019

[8].贾立斌,吴伟宏,袁国华.基于Mann-Kendall的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J].生态经济.2019

[9].胡向红,蔚秀莲,陈如霞,许玉凤,潘网生.基于二阶段锡尔系数的黔南州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J].生态经济.2018

[10].孙月芳,毕晓华,王静敏.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生态环境承载力论文-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