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双双:全媒体时代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探析论文

许双双:全媒体时代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探析论文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全媒体信息化时代,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战略性的关键作用。在网络执政的复杂境况下,针对党政干部网络执政方面的“本领恐慌”,必须以思维变革为先导,以发展战略为抓手,以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为目标,以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为补充,形成强化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的整体策略,扎实走好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关键词: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力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着重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互联网实现了对信息传播的时空、物理、主体和功能等尺度的多重突破。据2019年2月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较上一年度增加网民5 653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2]。可见,网络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生活空间。因此,党的群众路线就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的脱离网络的方式贯彻,网络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和主要着力点。

一、从治国理政高度把握网络执政能力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打通,“数字鸿沟”弥合速度加快,人们生活越加趋向网络化。2018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3],把提升网络执政能力提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党政干部,网络环境下的执政考验更需要党政干部具备网络执政能力,并运用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去。执政环境的变化需要执政党具备敏锐的嗅觉,一旦错失相应执政能力建设的最佳时机就会处处被动。苏联留给我们的教训仍然深刻,执政党对自身建设的忽视,尤其是没有把握住冷战时期不断变换的执政环境,戈尔巴乔夫等一批领导干部推崇的“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西化倾向,导致苏联党内混乱不堪的局面。可见,执政党的存续与党政干部对执政环境的把握能力密不可分,互联网大势下更应该把准网络环境执政的脉搏。

党政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要从治国理政的全局着眼,突出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首先,网络执政能力的内涵。网络执政能力强调了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展现,重点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能力,引导社会舆情、发展互联网经济的能力。其次,明确网络执政能力的本质作用。网络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化和实践化,是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最后,凸显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地位。当前社会互联网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中,网络执政能力是贯通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的核心内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党政干部必须克服网络执政能力方面的“本领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及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时,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4]作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的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面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严峻的现实拷问。网络执政环境时代的来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能够应对来自网络的执政挑战,具备应对各领域的网络执政风险的能力,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克服“本领恐慌”,努力调高适应新时代复杂网络环境的网络执政能力。

在物质景观类,洪江古商城古商业特色显著,主要为商贸建筑与设施遗存。黔阳古城的物质景观更多地表现了古代城市的完整面貌。高椅古村和荆坪古村作为历史上纯粹的生活空间,其物质景观偏向传统乡土生活设施,高椅古村表现为各个完整院落,荆坪古村表现为以宗祠为纽带的完整村寨。

3.网络舆论复杂化挑战党政干部的文化建设能力。网络空间是否清朗集中表现在网络舆情的指向性,虚假、诈骗、恐怖、色情等网络元素充斥其中,舆情的指向性就会十分混乱,甚至是偏离社会主义道德的正确方向,以至于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网络舆情的形式是虚拟的,但影响是现实的,群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都容易被错误的舆情所左右。网络舆情成为了政治较量的前沿阵地,党要保持舆论领导权与主导权的难度渐趋上涨,党政干部面对网络舆情的复杂局面,要克服急躁、轻视等心态,摆正位置,明确应扮演的角色,以自身的先进文化定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树立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思维定式。党政干部面对互联网时期执政环境的变化,应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应注意三个原则:第一,沟通原则。互联网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因为它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反而是增进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领导干部应摒弃对互联网的“逆反心理”,把它当作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尝试。第二,问题原则。现实中的问题解决沿袭着两条主线,一条是领导干部在群众中走访、在基层调研中实现的,另一条是群众通过举报、信访等形式实现。这两条路径具有明显单向性,并且从实际操作来看,对发展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解决相对局限。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路径,同时能够避免群体性冲突、效率较低等一系列现实路径的弊端。第三,党性原则。在应对互联网执政挑战,提升网络执政能力中,应注重党性修养,尤其是党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群众路线,这是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底线,也是灵魂。

5.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挑战党政干部安全防御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现实中国家的边界,给保卫国家的边疆和内部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5]现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掺杂着大国冲突、意识形态争端等国与国之间的因素,更糅合了国家恐怖主义、国际犯罪等全球议题。斯诺登事件、中美关于网络安全的争议、国际恐怖组织通过网络发布指令等一系列事件,都凸显了互联网安全挑战的严重性。不仅如此,我国国内也深受黑客、病毒入侵、网络上的有组织犯罪等侵扰,前段时间盛行的勒索病毒已经入侵了多家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网站,对发展造成了严重干扰,领导干部对网络安全问题要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然,保障正常的发展秩序。

1.网络信息传递方式挑战党政干部理论认知能力。网络信息传输具有瞬时性、隐匿性、冗杂性等特点,网络就像一个大熔炉,信息经过其过渡会呈现异常复杂的局面,需要科学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归纳起来就是全面的信息辨别能力,这一点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尤其是不良信息的瞬时传播和爆炸性效果,考验的不仅是党政干部的信息处理能力,更是群众基础、危机公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担当的勇气和大局观,这样就极易造成党政干部对网络的“本领恐慌”。

4.网络经济崛起挑战党政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视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将网络技术革新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网络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消费领域,网络经济的势头十分强劲,互联网支付、共享经济、微商代购这些新的经济衍生都离不开网络这一核心载体。然而,网络条件下的这些经济形式复杂多变,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挑战极大,成为诈骗、避税、走私等违法经济行为的新温床,由于网络发展的特性,调控和监管的难度极大。领导干部既要把握网络时代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利用好这些经济新动能,又要谨防其负面影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执政考验。

2.网络政治民主化挑战党政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网络政治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理论和网络社会理论的政治形式,阿尔文·托夫勒的“社会浪潮”理论和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理论都是其理论的高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民主政治的深化,网络成为群众政治表达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方式,由此带来的网络监督、信息公开等政治要求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把控力和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部分领导干部在这一执政环境中就显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对于网络上群众提出的意见,思想上不重视,心态上畏惧,行动上迟缓,极易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行成“塔西佗陷阱”。

三、提升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的成功之道

我QQ上有个好友,夜里说他在加班。后来我们聊了几句,他说其实他不是加班,是爱人出差归来,第二天的早班机到京。他就想等着,陪她吃个早饭。然后,他问我:“金鼎轩是24小时营业的吗?”我说是。夜有凉风,我不知道他将要落地的爱人,是否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又会做何评价。他说夜里12点过后,自己就到长安街上去溜达,大声唱歌。我说你怎么不回去睡觉,他说:“怕醒晚了。”感谢24小时营业的餐厅,感谢偌大北京城里的长安街。从更高的地方看下去,一个他,影子黑且扁,等待着爱人,这真让人觉得,有希望。

面对复杂的网络执政环境,在互联网发展大势面前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刻不容缓,这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找准着力点,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复杂局面中抽丝剥茧,以思维变革为先导,以群众路线为根基,以发展战略为抓手,以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为目标,以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为补充,形成一个把人民获得感提升作为归宿的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强化的整体策略。

对圈舍进行不定期的消毒处理。在预防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饲养圈定期消毒,并对消毒处理的情况及时记录。在布鲁氏病菌的防控中,借助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针对圈舍的检查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日常检查的数据以及羊的生长情况的资料录入数据库中,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加强对圈舍的情况管理。在羊的成长过程中,要加强对圈舍的用品进行消毒,对于有病菌的用品要及时彻底根除。

2.顺应“互联网+”战略,促进经济发展“虚实”互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做了部署。习近平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表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6]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党政干部首先要在意识上明确科研和经济不是“两张皮”,网络科技代表的信息化革命同经济业绩是密不可分的,网络技术发展的经济产出是贯穿在整个经济发展之中,没有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但发展了信息产业就赢得了当地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还应注意的是,领导干部要明晰政府责任,做好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经济同向发力。

3.坚持“立疏管”相结合,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立、疏、管”相结合的网络意识形态构建体系。一要“立”,根据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发掘先进典型,利用主流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平台传播正确价值观,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舆论价值导向;二要“疏”,紧跟舆情,注重及时公开和权威发布等左右舆情方式的效率性,深化对网络直播、微博热搜等形式的正确运用能力,有效疏导舆情,防止形成极端的错误的意识形态导向;三要“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行为。注重立体的监管体系建立,对不良网络信息和错误倾向要坚决抵制,划定好网络的法律“红线”。

4.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的互联网获得感。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曾着重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7]两年后又再度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因此,党政干部强化网络执政能力,就要着力拓展互联网的便民性及其经济效益,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准绳,从政府职能和权责范围内的审批、调控、规划等方面做起,加强互联网创业引导,落实各项网络便民政策,深化互联网对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的收入影响,用规模效应引导企业盈利向服务产品转变,用低消费标准引导互联网的生活化转型。此外,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可使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得到普遍关注,但民众更希望切切实实地看到政府的作为,要注重信息公开、回访、追踪解决进度等方式的运用,不能停于口头,要落实于行,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与人民群众心贴心。

5.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网络治理是达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网络空间的国际化应用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党政干部要紧跟形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实现精细化管理,对接国际治理标准,都需要网络这一媒介。不仅如此,网络空间更是拓展国际市场的一把钥匙,领导干部把脉当地优势产业与互联网的契合性,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品牌推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在更高的层面上,应注重互联网同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找准机遇,洞悉像“一带一路”、自贸区等背景和战略下的互联网角色,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特别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形成互联网的大局观和国际视野,树立全面的网络命运共同体理念。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密钥协商协议……………………………………………………张佳妮,何德彪,李莉 24-6-23

参考文献:

[1]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

[2]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站,2019-02-28.

[3]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

[5]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72.

[6]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2-04.

[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126-03

收稿日期:2019-03-1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唯物史观基础研究”(SJKY19_0980)

作者简介:许双双(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标签:;  ;  ;  ;  ;  ;  ;  ;  ;  ;  ;  ;  ;  ;  ;  

许双双:全媒体时代党政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